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10节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10节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确的指引。”

    拓跋焘固然没意见,当即批准。

    崔浩最是自负自己的才学,得知此事,大为受用,便也上疏推荐二人,说他们有著书立说的才能,并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没过多久,闵湛和郗标同时建议崔浩把《国记》刻在石碑上,用以显示作者的正直无私、秉笔直书的精神。

    崔浩被捧得忘乎所以,竟然同意了这一行动,于是把《国记》刻在石碑上,竖立于平城南郊,就在皇帝祭天神坛的东侧,方一百步,共花费三百万钱才最终完成。

    石碑排列在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人流量巨大,凡是看到的人,无不瞠目结舌、议论纷纷。

    尤其是鲜卑人看到后,大为愤怒,认为崔浩刻意暴露他们祖先的罪恶,破坏国家形象,一鼓脑地上疏请求严惩崔浩。

    拓跋晃大为兴奋,从中好一番煽风点火、添油加醋,把崔浩打造成了全民公敌。

    此时朝野上下尽皆看清了政局的风向变化,崔浩固然是三朝元老,功勋之高,朝中无人可比,但比起太子这颗明日之星,大家立刻就做出了选择。

    于是崔浩瞬间成了孤家寡人,四面八方全都是对他恶意中伤的仇家,且都极具刨根问底之才,除了国史一案,甚至连崔浩年轻时拈花惹草,小时候偷梨窃桃一类的往事也扯了出来,好像崔浩所有的功劳都比不上所犯的错误,简直就是罄竹难书、十恶不赦的大罪人。

    拓跋焘迫于外界压力,另一方面自己也确实比较生气,下令让主管部门侦查处理崔浩和皇家图书馆所有官员的罪状。

    高允是编写《国记》的一员干将,本来难免受到牵连,但他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太子的老师,也即拓跋晃的人,所以命运就和崔浩截然不同。

    崔浩被捕时,拓跋晃特意把高允叫到东宫留宿一夜,躲开了执法机关的调查,并嘱咐他应付皇帝的对策,然后第二天就带他一起到宫里面圣。

    拓跋焘于是得以欣赏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口相声,逗哏高允,捧哏拓跋晃。

    见到拓跋焘后,拓跋晃先开口说:“高允小心谨慎,而且地位卑微,一切都不能作主,文章都是崔浩所写,请饶他一命。”

    拓跋焘一脸凝重地转过头问高允:“国书都是崔浩写的?”

    高允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太祖记》是前任档案官邓渊所写,《先帝记》及《今记》是我和崔浩一同执笔,但崔浩兼职太多,对撰写国书一事,不过总揽大纲而已,至于实际工作,我比崔浩多出两倍。”

    拓跋焘大怒:“高允的罪比崔浩更大,怎么能不死!”

    拓跋晃赶忙解释说:“皇上盛怒之下,高允一个小官惊慌过度,失去条理,我从前曾问过他,他说全是崔浩所作。”

    拓跋焘怒目圆睁,质问高允:“太子的话对不对?”

    高允心里略感慌,但还是故作镇定地回说:“我的罪应该灭族,不敢说谎,太子因我很久以来,都在他身边侍候讲书,怜悯我的遭遇,所以放我一条生路,实际并没有问过我,我也没有说过那种话,不敢胡言乱语。”

    话音落地,气氛变得异常安静,针落可闻,过了好一会儿,拓跋焘叹了口气,对太子说:“这就是正直!人情上很难做到,但高允做到了,面对死亡,不改常态,是信义,作臣属的,不欺骗君王,是忠贞——就赦免了他的罪,作为褒奖。”

    拓跋晃和高允都暗暗捏了把汗,赶紧叩拜谢恩。

    实际上拓跋焘早已看出高允和太子的关系,不过想送给拓跋晃一个顺水人情,好让高允对太子死心塌地罢了。

    高允早年虽也小有成就,但与崔浩不可同日而语,后来因为崔浩的力挺,才得以接触北魏的权力中枢,然而良禽择木而栖,高允终究选择了太子。

    高允退出之后,拓跋焘亲自提审了老朋友崔浩,但崔浩在狱中被人投了毒,短时间内开口无声,任凭拓跋焘如何发问,崔浩憋的面红耳赤,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罢了。”拓跋焘紧闭两眼,长喘了一口粗气,让人把崔浩带回监狱等候发落。

    国内大势所趋,崔浩已不得不死。

    450年6月10日,拓跋焘下诏:“斩崔浩、崔浩的部属宗钦和段承根,以及他们的部属奴仆,共计128人,全都灭五族。并诛杀清河郡所有和崔浩同宗的男女老幼,不管血缘关系有多疏远,全都包括在内,同时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家、太原郭家、河东柳家,一律屠灭全族,其他人只诛杀当事人一人。”

    冀州督导官崔赜、武城男爵崔模,与崔浩同一个祖先,但属于不同支派,而且平时关系不佳,因此两家得以幸免。

    行刑当天,崔浩被装在一个四面都是栏杆的囚车里,然后被运到平城南郊,摆在十字路口,任凭路过的行人围观,大家或疾呼,或咒骂,腐烂的瓜果蔬菜一涌而上,全向崔浩的头上招呼,负责守卫的士兵数十人,更是轮流在崔浩头上、脸上撒尿。

    崔浩英雄一世,哪受过这等委屈,悲号之声呼天抢地。

    两晋南北朝这三百来年,谋士何其繁多,真正影响历史进程的杰出谋士则不超过十人,至于结局如此悲惨的,则仅崔浩一人,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贡献如此巨大,结局如此不堪的,崔浩当属第一。

    虽然国内无人敢替崔浩鸣不平,但百姓心中还是有数的,拓跋焘自己更是如明镜般透亮,他强势了一辈子,却在晚年做出这么卑微的妥协,虽然妥协的对象是自己的儿子和族人,并不算丢脸,可是痛失左右手的滋味当真是一点都不好受的。

    6月12日,拓跋焘终于不堪忍受平城的压抑气氛,率大队人马到北阴山散心,没几天就听南方传来消息,北方防务执行官、宣城公李孝伯病重,貌似已经去世了,拓跋焘哀悼说:“李宣城可惜。”说完又改口说:“错了,李宣城可哀……崔司徒可惜!”

    李孝伯是李顺的堂弟,李顺虽死于非命,但李孝伯却春风得意,深受拓跋焘的宠信。

    (本章完)

第382章 南北三战() 
崔浩惨死的消息传到南方,刘义隆喜形于色,准备立即对北魏用兵。

    中央以建康市长徐湛之、政府文官部长江湛为首,地方则以彭城郡长王玄谟为代表,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全力支持。

    唯独两个人提出了异议。

    前不久才和魏军交手的左将军刘康祖,熟悉敌人的情况,认为崔浩之死,完全不足以对北魏造成多大冲击,建议等到明年再着手北伐。

    刘义隆倔强得很,坚持说:“北方人民受不了蛮虏的****迫害,抗暴义军不断兴起,如果军事行动延迟一年,对他们的向义之心,是个打击,不可以那么做。”

    太子宫的步兵指挥官沈庆之,这两年忙着镇压国内的异族叛乱,名望提升不少,俨然已成了刘宋的一线将领,他也不同意北伐,劝谏说:“我们用步兵,敌人用骑兵,战斗力已不是他们的对手,檀道济曾两度出兵,都没有立功,到彦之发动一次攻击,也遭受挫折。现在考察王玄谟等将领的能力并不超过前两位,军队声威也不如往昔,恐怕大军会再一次招来羞辱。”

    刘义隆说:“前两次失败是另有原因的,檀道济不肯全力出击,反而豢养盗匪,以图提高自己身价,到彦之则恰逢眼疾转重,影响了他的谋略和作战。

    蛮虏所仰仗的只有一项,那就是马匹。可是今年入夏以来,各地大雨不断,河流畅通无阻,大军乘船北上,蛮虏在础x的守军一定逃走,滑台只驻防一小支军队,也很容易夺取,只要收复这两座城池,就可利用敌人积蓄的粮秣,招抚远近人民,虎牢和洛阳迟早也会收回。

    等到冬季来临,城池之间互相连接,蛮虏的战马如果胆敢越过黄河南下,立即就会被我们生擒活捉。”

    沈庆之仍坚持不要进攻,刘义隆让他与徐湛之等人辩论,沈庆之直接回绝说:“治国就像治家,对于耕田种地,应问农奴,纺纱织布,就问婢女,陛下而今攻击一个强国,却和不知军旅的白面书生讨论,事情怎能成功?”

    刘义隆被他的耿直逗笑了,但仍不改初衷,北伐已成定数。

    450年7月12日,刘义隆下诏:“蛮虏近来虽受挫折,但禽兽心肠并未改变,近年来,河朔、秦雍一带,汉人戎族纷纷上疏,陈述痛苦,渴望被拯救,秘密结合等候王师,蠕蠕也派使节,从小路南下,远远地表达诚意,誓言互相响应——北伐最好机会就在今天。

    现任命宁朔将军王玄谟,率太子宫步兵指挥官沈庆之、镇军将军府高级军事参议官申坦,率水上舰队进入黄河,接受青冀二州督导官萧斌的指挥。

    再命太子宫左翼卫队臧质、骁骑将军王方回,直指许昌、洛阳。

    徐兖二州督导官、武陵王刘骏,豫州督导官、南平王刘铄,各率自己的部队,分别从东西两方,同时出发,梁南秦北秦三州督导官刘秀之,负责骚扰汧陇,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江夏王刘义恭进驻彭城,担任北伐各路大军总司令。”

    第三次南北大战即将全面展开。

    拓跋焘再次给刘义隆写信说:“我们两国和好的日子已经很久,想不到你贪心不止,不断引诱我国沿边居民,今年春天我南下视察,顺便看看那些流亡客,驱逐他们回归祖国。

    现在听说你主动送上门来,假如你能走到中山、桑乾河,就请随意行止,你来我不迎,你走我不送。

    倘若你已厌倦你的国土,不妨来平城定居,我也前往扬州,双方易地而居。

    你也50岁的人了,却从没出过大门,虽然你自己会走路,可你的生活经验不过三岁的娃娃,哪里比得起我们生长在马背上的鲜卑人!

    没有多余的东西送你,且送猎马12匹,以及毛毡、药材、食物,你远道而来,马力不足,可乘我送的马,水土不服害了病,可吃我送的药。”

    这次信的内容明显要比上次温和了许多,但也是绵里藏针,嘲讽的意味更多。

    刘义隆已不在乎对方的羞辱,准备以大胜来回应,下令全国动员,亲王、公爵、王妃、公主,以及朝廷所有官员、州长、郡长,和富有居民,都捐出金银绸缎和其他杂物,呈献国库,用以支持北伐大军,又因兵力不足,再征召青冀徐兖豫北兖南兖六个州的所有青年,三五发丁,也可雇人代替出征,扩充兵力,军令到达后,给出十天时间整理行装,沿长江五郡(东海、兰陵、琅邪、东莞、晋陵),在广陵集合,沿淮河三郡(临淮、淮陵、下邳),在盱眙集合,又悬赏招募国内马术精良、健步如飞,或会使武器的壮士加入战场。

    不久主管单位上奏:因兵力扩充迅速,军费和军资都不充足。刘义隆再下诏调查京畿、南徐、南兖、江州四州中家产满50万钱的富户,或私财满20万钱的和尚、尼姑,一律强行借贷四分之一,承诺等战事结束就归还。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北伐大军终于出动,建武将军府军政官申元吉,率军直指础x,青冀二州督导官萧斌,派将军崔猛攻击乐安。

    沿途和守城的魏军纷纷望风而逃,萧斌于是和沈庆之进驻础x,让王玄谟领军进攻滑台。

    只要王玄谟得手,局势倒还真的应了刘义隆的预测,接下来的战事也能轻松很多,然而王玄谟到底让刘义隆失望了。

    滑台已深入北魏国土,位置十分重要,王玄谟的任务也非常艰巨,但他显然不是担当此大任的合适人选。

    9月,拓跋焘让太子拓跋晃驻军漠南,防备柔然的入侵,又让吴王拓跋余留守平城,同时征调各州郡的青年五万人,分配给各军,然后亲自率军南下,救援滑台,

    身为刘宋北伐军的总参谋,王玄谟所带的部队士气旺盛,武器精良,本是一支劲旅,但他在沉寂多年后,终于掌握大权,性情变得异常诡异,刚愎自用、贪得无厌,且动辄杀人立威,以致人心丧尽,军队的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初围滑台时,因为城中多半是茅屋,将士们都请求用火箭攻击,王玄谟却说:“那可都是我们的财产啊,为什么要一下子全都烧掉?”

    城中的魏军可没有给敌人那么多时间商量,很快就把茅屋撤光,挖地道转入地下,王玄谟由此失去了攻克城池的绝佳机会。

    当时黄河洛水一带的居民都向刘宋军队赠送粮秣,手拿武器投奔宋军的大好青年,每天也有好几千人,极大鼓舞了北伐军的士气,王玄谟惊喜之下,却打散了他们原来的组织,而把他们拆散分给自己亲信的将领。

    须知这些人多数都是亲戚好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