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05节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05节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演之是江东名门吴兴沈氏之后,人情关系网络繁杂,影响深远,是刘宋王朝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范晔一家几代都是朝廷重臣,背景显赫,只因他是庶出,所以在家族中地位不高,但因文采出众,才思敏捷,深受文学爱好者刘义隆的欣赏。

    刘义季幼年与哥哥的关系不错,所以刘义隆称帝后对这个小兄弟也比较关照,但刘义季自从刘义康被废,开始忌惮刘义隆,唯恐自己也遭陷害,索性成天饮酒度日,不问政事,以躲开灾祸。

    刘义宣也是刘义隆的兄弟,但比刘义季要大很多,本年(444年)刘义宣32岁,刘义季20岁,几乎差了一个辈分。

    但刘义隆认为年长的刘义宣并没有什么才干,所以开始不想用他,在会稽公主刘兴弟的不断推荐下,刘义隆才不得已发布任命。

    由此不难发现,刘兴弟在朝中的影响力堪称巨无霸级的,只是她到底上了年纪,年中的时候便因病去世,粗略估计其享年60岁左右。

    刘义隆在发布任命之后,另写一封勉励和警告参半的诏书,让人送给了刘义宣,大概意思是:“师护(刘义季的小名)因在荆州时间太久,最近上疏要求返回京师,所以我批准了他的请求,而由你接替他的官职。

    师护虽没有卓越的政绩,但洁身自好,清廉节俭,待人诚恳,不欺压下属,美誉在四方传播,受到士大夫和小民的推崇,民间舆论从不认为他会调动。

    而今既已更换,也是因为你和师护同一辈份,打算考察你们的能力,你到荆州后,如果有一件事处理不当,既伤害西夏(荆州)人民,必然还会激起民间对这次调动的不满,到时候免不了把责任归到我身上,那样的话对你我都不好。

    我交代你的事,其实很容易做到,也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别让人议论纷纷就可以了。”

    刘义宣接到诏书,忍不住想起刚刚倒台的刘义康,到了州城后,事事小心,步步谨慎,政务推行也都正常,总算没有惹出乱子。

    整个444年,刘宋王朝都处于恢复期,一来因为仇池的损失,二来因为名将的冤死,国内的气氛十分凝重。

    但时间到底是一剂良药,到了第二年,朝野上下已基本走向正轨,刘义隆为了提升威望,加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准备再次开启北伐,收复函谷关和黄河一带的失地。

    正月2日,刘义隆任命武陵王刘骏为雍州督导官,接着撤销了南豫州,并入豫州,让南豫州督导官、南平王刘铄为豫州督导官。

    刘骏和刘铄都是刘义隆的儿子,刘义隆此举意在凝聚地方力量,强化皇族对地方的统御力,既为北伐做准备,也是为了老刘家的长治久安。

    两位皇子都是十岁出头的年纪,当然没有为政之才,但刘家传统就是这样,皇子皇孙们往往以狗屁不通的年龄,就能够掌握权柄,且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可以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也因此刘裕,尤其是刘义隆的子孙们极少有成器的,多数都异常凶残**。

    刘裕时代名臣众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到了刘义隆时代,名臣良将多遭杀戮,剩下来的多是钻营狡诈之辈,后期发生的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件,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了。

    刘铄对文学比较感兴趣,很少干政,所以对社会的危害就小得多,刘骏则不然,野心勃勃的他,未来对国家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

    那是多年后的事,此刻对刘宋王朝构成威胁的另有其人。

    鲁国人孔熙先,对文学历史颇有研究,同时精通阴阳巫术,自视甚高,担任员外散骑顾问官一职,认为是大材小用了,心中一直愤懑不平,本年他上观天文,下看预言书,肯定刘义隆一定会死于非命,而且是骨肉相残,并显示下一任皇帝将在江州兴起。

    有了这项启示,孔熙先准备做一件大事。

    大文豪范晔的私生活比较混乱,视色如命,缺乏孝心,在士大夫阶层饱受非议,官场上的朋友也很少,可是偏偏因为文采出众,深受皇帝的欣赏,所以朝臣们多数对他极为怨恨妒忌,而范晔便与更加遗世独立,极不合群。

    孔熙先迫切需要同党来完成自己的阴谋,他发现范晔就是最完美的人选,因为范晔既没有朋友,便绝无可能泄露孔熙先的阴谋,既与世俗格格不入,就必然有扭转局面的野心。

    但这中间有个问题,范晔是皇帝跟前的红人,而孔熙先位卑人贱,两人本没有结识的机会,更无从谈及合作。

    孔熙先精明至此,打算从范晔身边的人入手。

    太子宫高级随员谢综,是范晔的外甥,孔熙先不顾身份,对其百般奉承,等到熟络之后,再央求谢综把自己引荐给范晔。

    计划进展顺利,孔熙先终于刚到了范晔本人,虽然给对方的印象并不怎么样,但也是向前迈了一大步了。

    孔熙先家庭富足,为了与范晔搞好关系,经常邀请他一起赌博,而且经常假装自己赌术低劣,故意输钱给范晔。

    没过多久,范晔终于招架不住孔熙先由内而外的马屁神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这一看不要紧,范晔发现这个家伙还挺有才气,于是变得和他无话不谈,竟成了亲密好友。

    这时孔熙先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在一次酒宴上悄悄对范晔说:“大将军英明果断,人民和神灵全都对他钦佩有加,自从失去职位,被贬到南方边疆,可谓天怒人怨。

    我接受先父的遗命,要以死报答大将军的大恩。

    最近人心骚动,天上星辰混乱,说明时机已经成熟,无法推开也无法拖延,如果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广结英雄豪杰,里应外合,在皇宫之内发动政变,诛杀反对我们的人,拥护圣明的天子,号令全国,谁敢不从?

    我愿以七尺之躯,三寸之舌,建立大功,成就大事,而把成果献给各位长官,老先生以为如何?”

    大将军即刘义康,刘义康对孔熙先的父亲孔默之有救命之恩,当年孔默担任广州督导官期间,因为贪赃枉法而遭弹劾,将大刑加身,刘义康为了拉拢人心,通过暗箱操作,救了孔默之一命。

    范晔听到一半就惊呆了,不知如何回应,孔熙先趁热打铁,接着说:“从前毛阶事奉曹操,张温追随孙权,两位都是国家人才,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言行不当,才招来杀身大祸?都是因为太廉洁太正直,而受到排斥罢了。

    老先生所受皇上的宠信,并不比曹操孙权对卫阶张温的宠信更深,老先生所受赞美,却超过毛阶张温,奸佞之辈侧目而视,为时已久,而你想和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并肩竞争,怎么可能!

    最近因为殷铁的一句话,刘班就头颅粉碎,他们岂是真的有杀父杀兄之仇,或是百世不解之怨?事实上所争的,不过名望和权利罢了,为此陷害对方,唯恐陷得不深、动手不早,诛杀一百多口人,还认为不足以出气解恨,真令人寒心,只坐在那里读书,就可以远离麻烦?当然不可能的!

    现在建立伟大的功勋,拥护圣明,以艰难中寻求安全,以安易危,享受厚利,博取美名,这些益处是很明显的,怎么可以放弃,而不争取?”

    范晔仍旧迟疑不定,但沉默其实已表示默许了。

    孔熙先看穿了对方的心思,胸有成竹地说:“比这更严重的情况,我不敢说出口。”

    范晔顿时脸色煞白,“只管告诉我。”

    孔熙先说:“老先生世代家世显赫(曾祖范汪、祖父范宁、父亲范泰,都是当世人杰),可是却一直不能与皇家通婚,以致世人把你们当猪狗看待,老先生却不以为耻,还打算为皇家效死,岂不是有点糊涂?”

    范晔只觉心跳加速了数倍,孔熙先的话像是开启了单曲循环一样,反复不停地在他脑子里回荡。

    (本章完)

第374章 范晔之死() 
范晔被孔熙先带到了沟里,终于再分辨不清黑白曲直,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身为《后汉书》的作者,东汉那么多宫廷内外的勾心斗角,范晔如数家珍,说起来还是有一定政治能力的,遗憾的是遇到了孔熙先,不幸堕入迷局之中。

    范晔刚出道时,担任过刘义康的王府助理官,因特例独行,目无尊卑,触怒了刘义康,而遭贬谪。

    所以当孔熙先说要尊奉刘义康时,范晔其实是不为所动的,但当提到敏感的家族问题,范晔到底精神失守了。

    谢综的父亲谢述,也就是范晔的姐夫,深受刘义康的厚待,谢述的弟弟谢约,还娶了刘义康的女儿,谢综甚至在刘义康倒台之后,还担任刘义康的机要军事参议官。

    孔熙先与刘义康秘密取得联系之后,刘义康死灰般的内心瞬间就有了生机,让谢综从豫章返回建康,传达了对范晔的歉意,希望消除昔日的不愉快,同心协力地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范晔想到朝中诸臣的嘴脸,心下一横,反就反!

    大将军府秘书长仲承祖,建康市长徐湛之,道士法略,尼姑法静,法静的妹夫、禁卫军军官许曜,都和刘义康的关系不错,先后加入进来,于是一场政变悄然酝酿起来。

    孔熙先是个十足的愤青,暗中让人调查平时不喜欢的人,列了一个黑名单,准备夺得大权后,全部进行诛杀。

    为了师出有名,孔熙先还让弟弟孔休先撰写了起事当天用的文告,宣称:“叛徒赵伯符(时任领军将军,是刘义隆的表叔),罪大恶极,率军冒犯皇上,大祸延及储君,徐湛之和范晔,不顾性命危险,挥刀奋战,斩赵伯符和他的党羽,现在派护军将军臧质,携带皇帝印信,前往迎接彭城王登极。”

    这是典型的拉虎皮作大旗,孔熙先只是个小人物,但把这几位推到前台,影响力可就大多了。

    徐湛之和臧质都是皇亲国戚,范晔则是朝中炙手可热的红人。

    但为了谨慎起见,孔熙先认为这种事必须要以刘义康的名义才更有号召力,于是让范晔模仿刘义康的笔迹,给徐湛之写了封信,信中说是要让他肃清皇帝左右的恶人。与事人等,都以这封信宣示立场,以免误伤和走露风声。

    谁又能料到看似缜密的计划,最后会崩溃的那样快。

    445年9月16日,刘义隆在武帐冈(建康广莫门外的宣武场)摆下筵席,为衡阳王刘义季饯行。

    离开皇宫时,刘义隆吩咐儿子们不要吃饭,等到武帐冈参加宴会时再一起进餐,可是宴会布置得有点繁琐,下午两三点钟了,还没有开饭,皇子们无不饿得肚子咕咕叫。

    刘义隆借机对他们说:“你们从小就生在富足家庭,看不见人民的贫困,现在让你们感受一下饥饿的痛苦,才知道节约俭朴,爱惜物力。”

    但大家也就听听笑笑罢了,只是晚吃会饭而已,谁能想那么深远?

    刘义隆尴尬地进行失败的家庭教育时,许曜就站在旁边担任侍卫,把佩刀微微拔出刀鞘,向远处的范晔使个眼色,示意他把握此时的机会,立刻行动。

    可是范晔本不是真心造反,看着刘义隆与儿子们其乐融融的场面,如何肯下手,而且他也不是身材健硕的型男,只是个五短身材的猥琐大叔,亲身涉险也是办不到的。

    许曜当然也不敢做出头鸟,如果真的要为刘义康殉道,也不必示意范晔,直接自己动手岂不更方便。

    时间过得很快,宴会结束之后,徐湛之已获悉了许曜的动作,担心消息已经泄露,索性把所有阴谋和盘托出,提早与孔熙先他们划清界线。

    刘义隆听完有些将信将疑,让徐湛之搜集证据,徐湛之便把政变文告和参加的名单,一一呈报,刘义隆瞬间火冒三丈,让有关单位彻查此事。

    当天夜里,范晔就被传唤入宫,软禁在藩属事务部。

    孔熙先兄弟则直接被捕入狱,在一番逼问下,他们对罪行供认不讳,并指认范晔是背后主谋。

    范晔自觉冤枉,所以开始拒不认罪,直到刘义隆把他的手书拿了出来,范晔顿时万念俱灰。

    第二天,范晔也被押往监狱。

    按范晔的预期,当天他就会被处死,但刘义隆要彻查此事,所以一连二十几天都没有动静,范晔又燃起一线希望。

    监狱的看守故意戏弄他说:“外面谣传,总管可能会判无期。”

    范晔刚听说时,惊喜交加,但很快就意识到只是一句玩笑。

    12月11日,范晔、谢综、孔熙先,以及他们的儿子弟弟、同党,全都伏诛。

    行刑前,范晔的母亲也赶到了刑场,悲愤地斥责范晔,拍打他的脖颈,范晔强忍一口气,不动声色,接着妹妹和姬妾们也来送行,范晔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