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93节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93节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暗中准备让她的儿子冯受居继承帝位,便蛊惑冯翼说:“皇上的病就快痊愈了,你那么着急代替陛下君临天下,真的合适吗?”

    冯翼性格软弱,认为庶母的话很有道理,担心受到舆论的攻击,于是仍回太子宫去了。

    宋夫人便借着这一机会,假传圣旨断绝了内外交通,有什么事都让太监传话,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皇族、大臣都不知宫内的情况。

    皇家稽察官胡福,因为太监的身份,得以出入皇宫,负责冯跋的安全保卫工作。

    宋夫人不知道这个胡福,背地里却和宰相、主管朝廷机要的中山公冯弘打得火热,胡福很快就把宋夫人的阴谋泄露出去。

    作为冯跋的御弟,冯弘可谓权倾朝野,但当遇到更进一步的机会,自然也不会拒绝,得到宫里密信之后,立即采取行动,亲率武士数十人,全副武装地突袭后宫。

    冯弘威名赫赫,所到之处,禁卫军不能抵挡,最终一哄而散。

    宋夫人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能控制局势,急忙下令关闭宫门。

    冯弘有个家僮,身手矫健,是个名符其实的武林高手,翻墙而入,直闯到冯跋的寝殿,并一箭射死了门内吓得横冲直撞的宫女。

    病床上的冯跋本已到了弥留之际,见此情景,悲愤之下竟气绝而亡。

    这个家僮很快向主子报告了这一喜讯,冯弘于是毫不客气地进入金銮殿,坐上了皇帝宝座,接着派人到大街小巷散布消息说:“上天突降灾祸,先王促然驾崩,太子不在病床旁侍奉,高级官员也不来哀悼,朕恐怕朝野之间有什么阴谋,国家将陷于危难,便以天王幼弟的身份登上大位,安定国家,文武百官到朝廷报到的,一律擢升二级。”

    这种典型的政治文告,或许不会让所有人都心服,但起码为冯弘树立起了正统的名义,即便旁人心有不服,一时也无法动摇新皇帝的地位。

    太子冯翼本来想扭转局面,率太子宫的卫队攻击冯弘,可惜毕竟晚了一步,此时出击,挑战的不仅仅是他的叔叔,还有被叔叔拉拢的一大批文臣武将。

    结果没有悬念,冯翼落败,卫队也被强制解散。

    冯跋这辈子虽没有特别耀眼的成就,但子孙众多,光儿子就有一百多个,加上冯翼闹的这出,冯弘意识到了这一百多个儿子、数百上千个孙子的威胁,于是先逼迫冯翼自杀,然后把冯跋的所有儿子全都处死。

    这么大的动作,就算是在刘宋、北魏那样的大国,都算不上小事了,何况北燕这种弹丸之地,消息不久便传遍中华大地。

    然而北魏此时正和刘宋对峙,实在脱不开身,不然必定趁机一击制胜。

    檀道济退军之后,拓跋焘有心继续南下推进,但考虑到战士征战日久,人累马乏,再加上黄淮一带水灾严重,只得让大军回国,暂时结束了南北二战。

    为此,司马楚之颇有微词,他与刘宋苦大仇深,本想借这次机会一雪前耻,却在节节胜利之后,突然接到回国的命令,心里愤愤难平,上疏认为西方的主要敌人已经削平,应对刘宋发起总攻。

    拓跋焘不免对他都进行安抚,表彰其为国杀敌的志向和功劳,同时又详细解释回军的必要性,为避免他意气用事,特征召他回京担任散骑侍从官,任命刘宋的另一个仇人王慧龙为荥阳郡长。

    王慧龙比司马楚之要冷静得多,深知此刻还不是报仇的最佳机会,开始潜下心来完成手头的工作,在荥阳一待就是十年,农田耕作和武装备战双管齐下,政绩斐然,声名远播国内外,从南方归附投奔的也有一万多家。

    因为王慧龙的威望太高,诱使大批刘宋百姓叛变,刘义隆后来都坐不住了,专门派出间谍在北魏散布谣言说:“王慧龙自以为功高劳苦,可是官位却低,打算引诱宋国入侵,趁机生擒司马楚之等人叛变。”

    拓跋焘听说之后,完全一笑置之,并未相信,还下诏给王慧龙:“刘义隆畏惧将军,就像畏惧猛虎,我自然知道他的险恶用心,这种捕风捉影的言语,想必将军也不会介意。”

    王慧龙很受感动,于是更加卖力为国效力。

    刘义隆见没有效果,恼恨之下又派出刺客吕玄伯前往行刺,对他承诺说:“只要能砍下王慧龙的人头,封百户男爵,赏绸缎一千匹!”

    面对如此厚重的封赏,平民百姓出身的吕玄伯怎能不动心,开始细心筹划行刺一事。

    吕玄伯应该想到的,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王慧龙是北魏有名的封疆大吏,防卫工作必定十分严谨,机会并不好找。

    思来想去,吕玄伯最终放弃了放暗箭的打算,而准备正面交涉,然后再寻机会下手。

    没过多久,王慧龙接到报告,说有个南方的壮士请求投奔。

    几年时间里,南方已有数万人归降,王慧龙对此并未起疑,但当吕玄伯请求摒退左右,单独当面讨论机密时,王慧龙毕竟还是有了防范之心,让人搜吕玄伯的身,结果当真搜出一把短刀。

    吕玄伯顿时面如土色,连连叩头求饶,王慧龙叹息说:“各为其主尽力而已。”下令将其释放。

    左右随从都劝他:“宋国的阴谋绝不会停止,不杀吕玄伯,何以震慑贼寇!”

    王慧龙清描淡写地说道:“我用仁义作屏障,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仁义并非万能,更不能阻止身边狡诈的滋生,但有个好处,那就是没人喜欢和阴险的人共事,都希望与宽厚的人亲近,因此才有吃亏是福的说法。

    短期来看,吃亏当时不是福,但如果长期坚持这种习惯,身边必能环绕一堆朋友,他们起初或许是为了贪图小便宜,但久而久之,便会被满心的敬意所取代。

    (本章完)

第354章 非我族类() 
北伐大业草草收场,刘义隆当然很不高兴,想起各将领的作为,可谓愤恨交加,下令把吃了败仗的到彦之和王仲德撤职、逮捕入狱,把抛弃军队逃亡的竺灵秀斩首示众。

    垣护之因为进言的功劳,虽然没能扭转局面,但因此被提拔为北高平郡长。

    檀道济因为粮秣不足,也落得个仓惶撤退,但因前期颇有战绩,被擢升最高监察长,仍回防地寻阳驻扎。

    就在北伐主力回军的同时,前线地方将领仍在苦苦支撑,在确信不会有援军之后,青州督导官萧思话,只得放弃郡城,退到险要地带自保。

    431年2月26日,萧思话率军投奔平昌,军事参议官刘振之,正驻防下邳,得到消息后,以为魏军来袭,也放弃城池逃走。

    然而魏军并未赶到,实际上拓跋焘已经下令军队回国,东阳的官兵却做好了跑路的准备,把聚集的物资全都焚毁,最后不但虚惊一场,还把政府的储备消耗干净。

    萧思话因此被召回京师,也蹲了号子。

    至此,北伐一事基本尘埃落定,刘义隆最初的目标全没实现,还损失了大批将士和大量辎重粮秣,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而且因为北伐的开展,国内压抑多年的问题也终于接连爆发。

    中央率先失守,但勉强仍然可控。

    彭城王刘义康,和宰相兼京畿卫戍总司令王弘,同时主管朝廷机要,但因王弘资历深,且经验丰富,所以刘义隆平时安排工作也多有所侧重。

    刘义康对此颇为不满,打算抢过王弘的京畿卫戍总司令,不断上疏表明心迹,日常生活中更是抱怨不断。

    王弘的弟弟王昙首,时任高级咨询官,素来是刘义隆的左膀右臂,也深受宠信,刘义康更加不爽。

    王弘兄弟知得知这一情况,为避免步了先前老同志的后尘,准备主动让贤,以求太平。

    王弘先因老弱多病为由,请求退休还乡,王昙首则请求调任吴郡郡长。

    结果刘义隆全不批准,回复称正要仰仗两人的能力。

    刘义康最开始听说王弘请辞,按捺不住内心的欢喜,结果刘义隆没。有批准,顿时化喜为悲,对身边的人说:“王弘那老家伙患病已久,国家大事怎么能躺在床上治理!”

    王昙首担心刘义康发难,力劝哥哥把总部的文武官员拨一半出去,王弘于是再度上疏。

    刘义隆这回没有拒绝,批示可以可拨付两千人给刘义康,刘义康这才没有异议。

    刘义康是刘义隆的异母弟弟、刘裕的四子,此时已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了,对权力更是早就如饥似渴,但刘义隆身边围绕一批昔日的老臣,成了他进阶的阻碍。

    皇族与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刘义康只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环。

    没过多久,王昙首先一步去世,一年后,王弘也驾鹤西游,刘义康终于得偿所愿,也由此让中央的气氛不致过于凝重紧张。

    王弘为官正派,死的时候,家中没有余财,刘义隆特别赏赐王家孤儿寡母一百万钱、一千斛米。

    荆州督导官、江夏王刘义恭,是刘裕的第五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因秘书长刘湛总是掌控全局,让他没有用武之地,恨意分外浓烈。

    这种老臣辅佐幼主并全权处理政务的模式,还是刘裕亲自决定的,起初是因为刘裕的儿子们年纪太小,不能做到独当一面,所以才采用这得办法进行过渡,可刘裕怎么能想到儿子们长得很快,对权力的渴望之心长得尤其快,已然不适应这种模式。

    中央离皇帝近,偶尔有矛盾还可以及时处理,但地方上天高皇帝远,出现这种麻烦可不是好现象。刘义隆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派使臣责备刘义恭,并努力从中调解。

    领军将军殷景仁,与刘湛的关系还不错,提醒刘义隆说:“当代贤才纷纷凋零(王华、王昙首等人已死),国之大不幸啊!”

    刘义隆当然清楚这其中的暗示,刘湛也是老臣了,万一因为和刘义恭的关系闹僵,而不幸遇害,那可大大的不妙,于是下诏让刘湛回京,担任太子宫总管,加授皇家稽查官,与殷景仁一起参与朝廷决策。

    不过刘义隆到底没有真的搞明白殷景仁的话,殷景仁的言外之意,他们这批老家伙已经不宜再和皇家子弟纠缠不清了,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可以当启蒙老师,现在只是累赘和绊脚石。

    把刘湛调到中央,固然救了刘湛,但刘义隆却紧接着让雍州督导官张邵,接替了刘湛的职位,继续与刘义恭搭档。

    张邵比刘湛的资格还老,或许刘义隆是对张邵有信心吧,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到任不久,张邵便遭到检举,说他在雍州时贪赃枉法,营私舞弊,赃款多达245万钱。

    真实情况如何,按照张邵的一贯作风来看,多半是诬陷,而即便不是诬陷,如果张邵没有调到荆州,估计也没人会检举他,显然是妨碍了荆州当局的利益,因此落得个晚节不保,因贪污数额巨大,依法当处死刑。

    首都东区卫戍司令官谢述,及时上疏说道:“张邵是武帝时代的元老重臣,应蒙受大恩宽恕。”

    刘义隆也不想让皇族和老臣的矛盾过度激化,欣然采纳这一提议,下诏仅免除张邵的一切官职,撤销爵位,并收回采邑。

    无官一身轻的张邵,倒也算因祸得福,在平静中度过余生。

    经过这一波折,刘义隆索性趁热打铁,让皇族势力正式开花结果,于432年6月29日,任命:江夏王刘义恭为南兖等六州军区司令长官、开府仪同三司、兼南兖州督导官,临川王刘义庆为荆雍等七州军区司令长官、兼荆州督导官,竟陵王刘义宣为立法院副总立法长,衡阳王刘义季为南徐州督导官。

    荆州位居长江上游,地位重要,土地辽阔,军用物资和武装部队实力占了国家一半,所以刘裕的遗诏中曾特别规定必须有皇子负责镇守,但刘义隆认为刘义庆这个堂哥在皇族中,一向享有美好声誉,而且他的父亲刘道规,对国家的功劳也。很大,所以予以特别任用。

    就在朝廷专心铺展权力网的时候,久无风波的益州,却意外横生祸端,让本来只是暗流涌动的刘宋政权,瞬间掀起了三尺巨浪。

    (本章完)

第355章 太武之治() 
西北方的北凉和吐谷浑,一直坐观宋魏相争的成败,然后再选择自己的立场,到了431年,随着西秦和胡夏的覆灭,刘义隆也铩羽南归,显然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8月7日,沮渠蒙逊派儿子沮渠安周,前往北魏充当人质,以表明归附的忠诚态度。

    相隔没几天,慕容慕璝派顾问官到北魏呈献奏章,表示愿意献出之前俘获的胡夏皇帝赫连定。

    不管二人以前是什么态度,对北魏有什么看法,对年轻的拓跋焘又持何样眼光,此时,无论北凉还是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