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16节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6节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炊糯伪换魍耍郎6万多人。

    反观洛阳城里,虽然条件异常恶劣,各方面补给都严重缺乏,但司马乂对皇帝十分恭敬,百姓对司马乂也十分信任,大家众志成城,没有半点松懈。

    只需要再多十天,洛阳城就能保住。

    可惜世事多变,人心尤其善变。

    眼看胜利在望,洛阳城中的东海王司马越却奇怪地认为这场战争必败无疑,于正月25日联合手下的将领突入司马乂的大营将其逮捕。

    滑稽的场面出现了,当司马越打开城门准备投降的时候,城外的敌军个个疲惫不堪,仿佛一阵风都能将其吹倒。司马越悔得肠子都青了,尤其是参与逮捕司马乂的将领决定重新迎回他们的老大。

    但是司马越已把自己的退路堵死了,就在逮捕司马乂的当天就上书司马衷免除司马乂的所有官职,并把他囚禁在金墉城,如果现在司马乂回归,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认真权衡一番,司马越决定杀掉司马乂以断绝将士们摇摆不定的念头。这时候太监潘滔意味深长地跟司马越说不必亲自动手,城外有的是人想要司马乂的命。

    正月28日,司马越派人拦住了将要西去的张方,并把洛阳城拱手相让。

    张方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搞糊涂了,再三确认之后才让大军就地驻扎,然后他亲自带人前往金墉城去提司马乂。

    经历了将近半年的煎熬,张方对司马乂可说是恨之入骨,在当天就把他活活烧死,惨叫声呼天抢地,令人动容。

    司马乂成了八王之乱中的第五王也是死的最惨的那一个,享年27岁。

    虽然关中军实际上控制了洛阳城,但长安之围尚没解除,张方带着军队重新在洛阳抢掠一番才踏上了西去之路。

    长安距离洛阳直线距离都有300多公里,张方的军队因为带了太多金银珠宝和美女,结果必要的粮食却没带够,以致到了半路没东西吃了只能沿途抢劫,后来经过人烟稀少的地方不得不把抢来的美女杀掉充饥。

    刘沈虽然善战,但在司马颙和张方的夹击之下终于兵败被捉,他大义凛然地告诉司马颙:“知遇之恩轻而君臣之义重,我不能违背天子诏书,计算强弱利害以求活命,起兵之日起,我已知必死无疑,但纵使被剁成肉酱也在所不惜!”

    司马颙曾是他的上司,被自己的下属追杀,这滋味确实不怎么好受,听完了刘沈的话顿时气得发狂,亲自拿起鞭子抽打他,打到刘沈奄奄一息的时候才下令将其腰斩。

    长安宣告平定,洛阳则正式落入司马颖的掌控之中。

    司马颖也窝着很大的火,城里面所有得罪过他的人全都遭到诛杀,而司马越因为献城有功被暂时提拔为代理政府最高行政官。

    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终于要开始她“五废六立”的传奇经历了。

    2月17日,司马颖废黜了皇太子司马覃,让他仍当清河王,并废黜皇后羊献容,将其囚禁在金墉城里。

    羊献容是在当年孙秀的一手撮合之下成为一国之母,那是她第一次被立为皇后,但孙秀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司马颖有心创建一个新时代,旧的一切都成了绊脚石,包括皇后(其实如果有必要,皇帝也会被取代,只是司马颖还没来得及做,便已追随先帝去了)。

    但是羊献容其实是处在权力斗争的边缘,丈夫司马衷是个十足的白痴,对任何人都构不成威胁,她的家族也没什么掌握权柄的文臣武将,因此虽然见证着多个势力来回交锋,却能一直保持置身事外的姿态,即便被囚禁金墉城,可毕竟性命还在,而只要还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从304年2月17日起,羊献容先后被废了五次,但每次被废不久总能重新恢复地位,就像恢复不久又遭废黜一般。

    也许上天不忍看她的人生过于曲折,所以最后给了她一个好的归宿。就在第五次被废之后,羊献容女士终于不用再经历颠沛流离,而是迎来一个真正疼爱他的好丈夫,然后第六次被立为皇后。那已是七年后的事了。

    (本章完)

第31章 荡阴之战() 
303年底,洛阳激战正酣,蛮人张昌的部下石冰瞅准机会在扬州继续作乱。

    荆州在刘弘的治理下已经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扬州、徐州等地却仍没摆脱乱民的骚扰。张昌兵败之后,他的残余部队所剩无己,这些人已无面目回老家,只得四处流窜混口饭吃。石冰曾是张昌的得力助手,以为洛阳混乱无人收拾江东的残局,便暗中集结流民准备重整旗鼓,干一番张昌都没能完成的事业。

    洛阳当局确实分身乏术,但江东向来不缺豪杰。周玘和贺循虽只是晋王朝的小吏,但在当地却声望极高,府上也有许多武装力量。石冰的人肆意骚扰江东,严重影响了当地名门望族的利益,很快周玘便和贺循不约而同地征集当地的汉子加上自己府中的人力向着石冰发起猛烈攻击。因为双方都是业余部队,打起来倒也公平。

    周玘是当年杀虎擒龙的猛将周处的儿子,贺循的父亲贺邵则是孙吴时期的贤臣,两人都算得上是名门之后,虽然归降晋王朝之后并没有受到重用,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快他们就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石冰听说周玘起兵的消息连夜调派数万人的主力军前往抵御,不想只用了一天,便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原本周玘打算一鼓作气将石冰擒获,但石冰已带人逃往寿春,那里已不是周玘的权限所能触及,在部下的劝说下没有继续前进。

    驻守寿春的征东将军刘淮得到情报之后对周玘怨恨不已,好好地把贼兵赶我的辖所,这不是存心找茬吗?

    就在刘淮苦恼之际,碰巧经过这里的广陵粮运官陈敏呈上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石冰的部众最初都是因为不想远赴益州作战才被迫当的盗贼,说起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只需奋力一击,很容易就会溃散。

    刘淮听到这话自然高兴,便让陈敏前往破敌,陈敏向他要了些兵力连同自己的后勤部队正式向乘兴而来的石冰发起攻击。

    不觉到了第二年,陈敏已经连续多次将石冰击败,虽然石冰的兵力是对方的十倍有余,但终究如陈敏所言,是一帮乌合之众,在政府军前面一触即溃。

    304年2月,陈敏特地邀请周玘的民兵,一起向石冰发起最后的决战。

    这时石冰已接连换了好几个根据地,最终停驻在南京城。周玘率军打头阵,陈敏则负责断后,没用多久就把城头夺了下来,石冰只带了些亲信灰头土脸地向北投奔另一个变民首领封云。封云的军政官张统眼见大势已去,不想落个诛三族的下场,于是砍下了封云和石冰的人头向陈敏请降。荆州之后,扬州、徐州的叛乱也宣告平定。

    这时朝中作主的已是成都王司马颖,接到江东的捷报之后下令封陈敏为广陵国的宰相,但并没有对民兵部队有任何表示。

    周玘和贺循也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封赏,而是解散了部众重新过起了自家的小日子,仿佛从来没有参与过平定叛乱这种事。

    虽然他二人如此谦逊低调,但有时候时势不容你退缩躲避,早晚都要出头来。

    正如东海王司马越,他就不得不再次走上了权力斗争的一线。

    304年3月11日,司马颖正式被任命为晋王朝的皇太弟,并担任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兼任丞相,皇帝专用的车辆、服饰、以及御用器物全都搬到了邺城(司马颖在老家上班)。

    权力是个奇怪的东西,没拥有的时很难不对它心怀警戒,而拥有之后却又很容易对它实施猥亵。

    高位上的司马颖并没有比他的前任荒唐多少,但也绝对和贤良挨不着边,朝野上下很快就对他大失所望,当年那个忠孝无双的成都王哪里去了?

    其实成都王一直在,不是以前的好人变坏了,而是以前的坏人遭到了误会。

    而不管什么内幕,洛阳东区的卫戍司令官陈眕都已不堪忍受。他是当年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文人似乎都很天真,总是把自己所想当成现实,一旦现实不符所想,心里便开始排斥,程度深一点便要动手。

    但他天真却不是愚蠢,单凭一己之力是不能扭转乾坤的,还需要一些队友。这时候司马乂的旧部上官巳等人与陈眕一拍即合,为了提高胜率,还专门派人去请司马越入伙。

    司马越当初错误地判断敌情,结果便宜了司马颖,但现在他已贵为最高监察长,本没有必要再挑起事端。可是对于陈眕来说却是很有必要的,亲自登门对司马越好一番说道之后,什么国家大义什么性命前程全都堆出来了,这才让他动了心。

    文人总是很擅长做这些事。

    本年7月1日,新一轮的政变正式拉开大幕。

    陈眕做事风格还是蛮雷厉风行的,率军入宫然后假借皇帝诏书让文武百官及金殿卫士下令戒严,三军待命随时准备讨伐司马颖。司马颖的爱将石超本在洛阳驻守,得到消息迅速赶往邺城通知领导。

    两天后,羊献容恢复皇后之位,司马覃也跟着恢复了皇太子之位。

    三天后,司马越带上司马衷亲率大军准备北伐,并征召全国各地的军马将近10万人一起向邺城进发。

    邺城的司马颖顿时慌了,向手下群臣询问对策,多数人倒是劝他出城投降,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虽然智商不高,但在生死面前做选择的时候还真一点都不含糊。石超到底是有作战经验,悄悄向司马颖献上一计。

    陈眕有两个弟弟当时正在邺城,就在司马越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这两人竟偷偷从城里跑了出来,然后向荡阴大营的司马越报告敌人的情况,认为司马颖已失去人心,多数将领都主张出城投降,虽然司马颖仍在强撑,但过不了三天就会崩溃。

    司马越大喜过望,一面奖励陈眕的两个兄弟,一面在军中宣扬这一天大的喜讯。将士们听说可以不战而胜,纷纷跳舞庆祝。

    然而就在第二天,石超带着五万人向司马越发起突袭。

    7月24日,司马越永远也忘不了这耻辱的一天,十万大军被对方五万人杀得全面败退,连皇帝司马衷也被捉了去。

    司马衷本来都要死在乱箭之下,幸亏有个好保镖嵇绍一直尽心护着,因此只是脸上受到擦伤,并无大碍。

    嵇绍是曹魏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但与狂傲的父亲截然不同,他做了一辈子的忠臣良将,临死还在保护白痴皇帝。可能正是因为他的忠义,白痴都被感动了,哭着喊着求司马颖的士兵饶了嵇绍,说他是忠臣,但战争的残酷就在于此,管你是什么人,只要是敌人就一律不会放过。

    第二天,司马衷在邺城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建武。

    当然这是司马颖的意思。

    洛阳的陈眕则拥戴太子司马覃,与司马颖誓不两立。

    (本章完)

第32章 你死我活() 
败逃南下的司马越一时无处可以安身,便到了徐州军区司令长官东平王司马楙的治所,但司马楙已获悉司马颖重掌大权的消息,不肯让他入城,司马越无奈回到老家东海国。

    似乎他一不小心就又回到了原点,但从马克思的发展观来看,世间一切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即便故地重游,环境已发生天大变化,心境更是今非昔比。

    更何况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毕竟还肩负着终结八王之乱的重任,很快就会重出江湖。

    皇太弟司马颖得知司马越逃回封国,唯恐他发展壮大,便下诏邀请他一起到邺城辅佐皇帝。司马越自然清楚对方的小算盘,这招先礼后兵若在以前也许可行,但两人刚刚闹翻,傻子都不信还能与不共戴天的大敌和谐相处。

    诱敌不成,司马颖决定暂时把他这位远房叔叔晾起来,先把近处看着不爽的人清理一下。

    东安王司马繇众望所归地于304年8月3日被斩。

    司马繇的命运当真是大起大落,早年因为外公参与谋反,因而受到牵连以致在朝中郁郁不得志,好不容易等到了机会,凭借诛杀杨骏的大功,本可以平步轻云,结果才得意了两天就被撵到朝鲜去了。再后来司马颖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而把他从穷乡僻壤调到邺城,因为王爵在身,职业生涯终于迎来上升期,谁料就在这关键时刻,司马越却带着皇帝打到了邺城,而就算打到邺城,上有司马颖,下有众士兵,本来也与他没多大关系,他千错万错不该带头劝降。

    当年那么霸气的东安王,在皇威面前竟然选择了屈服,也许在朝鲜那段时间真的是不好过,把他的意志都磨没了。

    司马颖岂是省油的灯,虽说司马繇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背叛行径,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