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01粟裕 >

第9节

01粟裕-第9节

小说: 01粟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红军初步设计的战斗方案是先打谭道源,然后打张辉瓒,但 设了几次埋伏,谭道源均未入瓮,反而是张辉瓒部率先进抵龙冈。   
  毛泽东决定设伏兵于龙冈、君埠间,出其不意消灭敌人。   
  为了实现毛泽东的战略意图,证实情报的准确性,粟裕决定亲自去侦察敌情。   
  粟裕从师部侦察排中挑选了两名战士,穿上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迎着张辉瓒部队来的方向走去。   
  “口令!”树丛里闪出一个敌军岗哨。   
  “清剿!”粟裕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地答道。   
  国民党哨兵收回已经举起的枪,却依然面有疑色:“哪里来的?哪一部分的?”   
  “我们是五十师的。你们是十八师张师长的部队吧?”   
  “你们怎么走得这么慢?落在我们后头有大半天的路程。”   
  “我们是去后头送信的,还以为你们早过了龙冈了。”   
  哨兵的疑虑打消了,他胆怯地问:“听说龙冈那边有共匪,是不是真的?”   
  “哪有什么共匪?我们早上才从那边过来。你们十八师是不是被共产党吓怕了?”   
  粟裕进了村,见一个国民党军官坐在一块石头上抽闷烟。他凑上前去,主动和这位愁眉不展的国民党军官聊天:“我们好像见过。我是谭师长派来和你们十八师联络的。”   
  国民党军官正愁绪满怀,根本不可能对面前这位身着国民党军官服装的陌生人产生猜疑,他发牢骚说:“大家都是跟着鲁总指挥卖命的,今天见了,明天还不知睁不睁得开眼!”   
  粟裕就着话题与国民党军官聊下去,了解到张辉瓒已决定加速前进,只是还没确定是否走龙冈。   
  侦察归来,粟裕把了解到的敌情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并提出作战建议:利用张辉瓒骄狂自大求胜心切的特点,派出一支小部队作为诱饵,把张辉瓒引向龙冈,红军在龙冈设伏,歼灭张辉瓒的第十八师。   
  毛泽东采纳了粟裕的建设,派一个营作诱饵,与张辉瓒部接触后佯败而退,把敌人引进龙冈。   
  粟裕奉命率六十四师担任左路包抄任务。   
  12 月29 日夜,正是月黑夜暗时节,粟裕率部秘密西行,隐蔽埋伏于龙冈以南。   
  拂晓时分,粟裕放眼远望,但见雾缠群峰,霜染红枫,山峦环抱中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若隐若现。龙冈镇掩映在老树浓荫之中,薄雾缭绕,不甚分明。   
  龙冈镇往南是大山密林,无路可通;东面是黄竹岭。毛泽东、朱德的指挥部就设在黄竹岭后侧的小别山上。这简直是一个天造地设的伏击战场。   
  30 日上午,劫数已到的张辉瓒按照毛泽东的作战意图,乖乖地进了伏击圈。老天也有意给张师长为难,偏偏在这时降下了濛濛细雨。   
  上午10 时,毛泽东一声令下,张辉瓒被笼罩在枪林弹雨之中。   
  激战到黄昏,歼敌九千余人。   
  毛泽东派两名骑兵通讯员去问粟裕:“张辉瓒捉到了没有?”“张辉瓒就藏在山里,我们正在全力搜索。等捉到张辉瓒以后回去报告。”粟裕说。   
  说时迟,那时快,战士们捉住了张辉瓒。   
  满山遍野响起了战士们的欢呼声。   
  捉了张辉瓒。张辉瓒的一个师一个不落,或被歼或被俘。“好!粟裕捉了张辉瓒,还是粟裕有办法!”毛泽东笑逐颜开。为此毛泽东写下了一首烩炙人口的史诗: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消灭了张辉瓒,接着打国民党的另一个主力师谭道源部。粟裕率部担任正面主攻任务。   
  两军交战,敌人猖狂反击。红军先头部队被敌人冲开了一个缺口,一直冲到师部指挥所,接近拼刺的程度。当时师部只有一个警卫排,还有司号员、通讯员等几个战士。   
  情况万分危急。粟裕率领警卫战士和司号员、通讯员奋力拼杀。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一个敌人从背后朝粟裕打了一枪。   
  粟裕的通讯员应声倒下,粟裕幸免于难。   
  红十二军的军部就在粟裕的师部后方约二三百米处的山头上。军部见此情景,火速派出一个连,从侧翼迂回到敌后,与粟裕夹攻合击,把这股敌人消灭了。   
  战斗进行到1931 年1 月3 日,红军歼灭谭道源部一个旅,俘虏三千余人。   
  红军五天内打了两个大胜仗,共毙伤俘敌约一万五千人,缴获各种武器约一万二千余件。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被粉碎了。   
  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粟裕立了大功。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不久,中共中央派项英为代表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撤销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成立苏区中央局,任命周恩来为书记,周未到职前由项英代理;同时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任副主席。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撤销后,朱德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兼总政治部主任和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同年4 月,六届四中全会后的中共中央派出任弼时、王稼样、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苏区中央局的领导工作。中央革命根据地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更换和中央代表团的到来,对红军还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因此,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仍在第二、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得以贯彻执行。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破产以后,从1931 年2 月开始,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为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约二十万人的兵力,对中央苏区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   
  何应钦汲取前一次“长驱直入”遭致失败的教训,决定“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4 月1 日,国民党军分四路向红军大举进攻,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   
  第二次“围剿”开始了。   
  如何打退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深思熟虑之后,采取了新的战术原则。在作战时,避实就虚,集中兵力以中间突破,直捣“大螃蟹”的软肚皮。   
  “大螃蟹”的软肚皮是指国民党上官云相部和孔繁祥部。这是两支以北方人为主体的队伍,不服南方水土,不善爬山。同时,蒋介石惯于借刀杀人,惯于让非嫡系部队为他火中取粟,如果红军先打国民党的杂牌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会积极增援。   
  果然,红军从富田、东固之间打起,十五天时间,由东向西横扫七百里,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宁。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袖手旁观。五仗下来,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软肚皮”,一直打到敌军的后面,国民党军队一字形的长蛇阵全线崩溃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了。这一次,共缴枪两万多支,取得了辉煌战果。   
  毛泽东诗兴大发,挥豪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词: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粟裕作为一名红军高级指挥员,灵活地运用和领会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在指挥作战中,灵活机动,审时度势,诱敌深入,大胆穿插,集中兵力歼敌,迫使敌人处处被动,处处挨打。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粟裕   
  善于把握战机,造成局部优势,予敌以重大打击。   
  当时,“左”倾错误的执行者不主张打,主张把部队拉出江西,创建新的根据地。也有人主张打一两仗再离开江西。毛泽东则主张坚决留在中央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斗争。为此,开了几次有师以上干部列席的中央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意见不能统一。毛泽东已成竹在胸,他采取了这样一个办法:开一次会定不下来,就把部队向东固方向推一步,再开一次会,又定不下来,就再把部队向东固方向推一步,最后大家终于同意打了,其实是不得不同意打了。毛泽东的策略得以实行,没有军长、师长们的拥护是不可能的。粟裕是毛泽东主张的坚定支持者和坚决拥护者。   
  毛泽东指挥的第二次反“围剿”,给了粟裕以深刻的启迪。几十年后,他在回忆录中说:   
  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作战,常常是先打弱敌。打弱敌难在选择。判断敌军之强弱,需要对敌人的各种具体情况作全面、周密的调查研究。例如敌人部队沿革、兵员籍贯、装备给养、内外关系、上下关系、军政素质、生活习惯、战术技术及其特点以及占据的地形、工事条件等等。这些仅是基本的情况。但一切的强和弱,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敌强而未展开,虽强犹弱;弱敌作困兽之牛,虽弱亦强等等。所以,还需结合实际作具体的分析,毛泽东、米德同志对这一原则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我深受他们的教育。①   
  毛泽东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使粟裕深受教育。毛泽东指挥第三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更使粟裕“十分钦佩”。1931 年7 月,蒋介石亲自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聘用英、日、德军事顾问,调集嫡系、非嫡系部队三十万,向中共苏区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这一次,蒋介石凭仗十倍于红军的兵力,决定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企图把红军主力压迫到赣江东岸,予以击破,然后分路“围剿”,全部摧毁中央苏区根据地并完全消灭中央红军。   
  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分散在建宁一带,远离老根据地,而且苦战后未得到休息和补充,总兵力只有三万多人。   
  面对强敌压境的形势,毛泽东、朱德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军主力从建宁出发,绕道千里,到赣南兴国集中,随后,红一方面军和从赣江以西东渡的红七军会合,拟经万安向富田北进,没有成功,8 月初,又折回兴国西部,集中在以高兴圩为中心的几十平方里地区。这时,各路敌军纷纷逼进,形成对红军半包围态势。   
  红军从敌军中间四十里的空隙地带向东突进。   
  国民党军趁红军分散做群众工作之机,急速推进到苏区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占领了东固、富田、东韶、黄陂等很多地方。   
  如此之快的敌军攻势,红军始料未及。   
  毛泽东、朱德迅即将红军主力撤回苏区应战。   
  粟裕对当时的情景作了如下回忆:   
  我军三万多部队,接到命令后,兼程往回赶。有天晚上,通过敌方两支部队中间的一个约七公里半的空隙,如果顺利地通过了,就进入苏区了。为了严守秘密,部队出发前把所有的火柴、电筒上的灯炮都“没收”了,真是“人含枚,马衔口”,连咳嗽声都没有。   
  三万多人的大部队,一个晚上,神不知鬼不觉地转到了苏区。敌人竟然不知道我们到哪里去了。①   
  在苏区中心作战,敌人成了瞎子聋子,误把在南丰以南和东南地区的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以及在南丰以西宜黄以南地区的红军第三军第九师认作红军主力,下令发动进攻。   
  红军主力部队从苏区中心的后部发动进攻,避敌强劲,击其虚弱。   
  8 月7 日至11 日,五天之间打了三个歼灭战,毙伤、俘虏敌军约一万多人,从被动中取得了主动。   
  红军悄悄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休整待机。   
  敌人则如同一群瞎马,在山林里乱冲乱撞。折腾了两个月,没伤着红军的要害,却丧失了三个师的有生力量。其余部队在苏区军民的袭扰下惊惶不宁,奔突不定,悲叹“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与此同时,两广军阀进军湖南,向蒋介石示威。腹背受敌的蒋介石不得不实行总退却。   
  红军趁敌人退却之际,分路出击,又歼灭敌人两万多人。   
  在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红军同蒋鼎文、蔡廷锴部打了一个硬仗。三军团① 见《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