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第1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淳于越犹豫着还没有说话,他身后几百名儒生和几千名黔首突然雷鸣般喊道:
“我等要听见陛下亲口答复,才肯离去。”
始皇还不知道李斯的奏书已经泄漏,不解地问道:“淳先生,他们要朕答复什么?”淳于越答道:
“传言李丞相上书陛下,要焚毁天下经典古籍,不知是真是假?”始皇又是一惊。
“你们消息倒是灵通,从何而知?”
“从何而知,对陛下来说并不重要。臣请陛下说明有无此事。”始皇额上青筋直跳。
“此事属国家机密,朕不能回答你们。”淳于越连连叩首,哭谏说:
“此事因臣而起,臣罪该万死。但焚毁古籍,阻绝几千年的思想渊源,不但关乎天下治乱,而且福及子孙后代,臣劝谏陛下千万不可焚毁古籍。”
始皇强忍怒气,尽量用温和的口吻说:
“朕是天下之主,自会决断。你先带人散去。”
“不,陛下一定要亲口答复不批准李斯的奏书,臣等方能安心散去。”
“对,陛下不答应,我等就跪死在宫门口。”众儒生及百姓轰雷般的声音喊道。始皇怒斥道:
“朕说过自有决断,难道你们一定要当面逼朕屈从吗?淳于越,你非议朝政,朕可以不加罪。但是,你现在挟众威胁朕,就是朕不愿意治你的罪,大秦律法也容不得你。”淳于越苦谏说:
“臣劝陛下行分封之制,也是为了巩固国本,愿大秦永世安定,传之万世。臣怒责周寿臣阿谀谄媚,也是为了陛下能听忠义之言,但没想到……”
“朕没有责怪你们,也不曾加罪。你们为什么要得寸进尺?”“请陛下亲口答复。否则,一旦焚书令下,陛下悔之晚矣!”淳于越磕头流血,染红了面前的地面。
“淳于越,你真是不可理喻。朕要回宫处理国政,你们爱跪到什么时候,就跪到什么时候吧!”始皇一甩袖子,向冯去疾、蒙毅说,“咱们走,看他们跪到何时。”
冯、蒙二人正想劝解,忽见淳于越从地上突然站起来,大声哭喊道:
“此事因臣而起,臣万死难赎其罪。陛下不答应,臣只有一死谢天下了。”话刚说完,口里竟流出大量鲜血。身子摇晃几下,转了半圈跌倒在地,两腿伸直,再不动弹。“淳先生咬舌而亡了!”
淳于越身旁的博士大声喊叫,儒生们和百姓闻言一齐拥上去观看。始皇正要下楼,见此情景止住脚步。显然他也感到出乎意外。蒙毅、冯去疾慌忙拥着他说:
“陛下快回南书房,下面要发生骚乱了。”
始皇还没移动脚步,就看到人群轰动,淳子越的尸体被抬了起来。情绪激愤的人们高声叫骂:
“嬴政,淳先生以死劝谏,你还不该清醒吗?”“嬴政,你要是焚书,你就会留下千古骂名!”“嬴政,你是昏君、暴君,连桀纣都不如!”
“不错,桀纣残暴,却没蠢到烧书的地步!”蒙毅吓得变了脸色,不安地看着始皇,只见始皇静听下面的怒骂,脸上几条青筋在不停地抖动。忙劝解说:
“百姓人多骚乱就是这个样子,过一会儿就没事了。请陛下移驾南书房。”
冯去疾也来相劝,不料,始皇突然哈哈大笑,指着城楼下乱哄哄叫骂的人群说:
“你们听听,这就是他们阅读古籍的结果,他们也知道有夏桀、商纣,还拿来跟朕比较。”
冯去疾、蒙毅更加心惊,始皇的反常表现说明他下面一定有出人意料的行动。
果然,始皇的笑声刚结束,便怒吼一声:“虎贲军为何还不行动?”
话音未落,响雷般的马蹄声从午朝门两侧响起,黑盔、黑甲、黑骠马的虎贲军蜂拥而出。他们早已在外围形成包围圈,只等始皇一声令下。
正在跪求或叫骂的人们一看不妙,纷纷爬起来,四散逃跑。但是,被虎贲军阻住去路,几名反抗的黔首被当场刺死,其余人乖乖地束手就擒,骚乱被平定下来。
虎贲军都尉向城楼上施礼请旨,如何处置被抓捕的骚乱者?蒙毅担心地看着始皇,深怕他一怒之下,下令将这几千名骚乱者杀戮,忙进言说:
“百姓是因为相互传言,引起人心慌乱才酿成骚乱,很多人并非真心反对大秦和陛下,还望陛下法外施恩,赦免他的死罪。”始皇看了他一眼,怒容稍解,对都尉说道:
“一般黔首不明真相,可以放他们回家。淳于越已死,不予再审其罪,将尸首送其乡里安葬。其余博士、儒生暂且关押,等候处置。”虎贲军都尉遵命,当即释放了几千黔首,然后押着六百多名博士、儒生,抬着淳于越的尸体撤离开午朝门。
蒙毅见始皇并没有采取行动,放下心来。正要再说几句主上圣明宽仁之类的话,却听始皇说道:
“冯卿、蒙卿,你们可以回府了。朝政的事,朕自有决断。”冯去疾、蒙毅陪始皇下了城楼,只好施礼告退。
回到南书房,始皇毫不犹豫地在李斯的竹简奏折上用朱笔写了个大大的“可”字。
李斯的奏章终于以大秦法律《焚书令》的形式颁行天下,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文化浩劫开始了。
身为丞相的李斯更是不遗余力地执行这项法令,他立即召集百官筹划具体执行事宜。
首先,他向始皇请旨以诏命的形式诏告天下,限期焚书,令下三十日后不烧者,按律处面部刺字并罚四年的劳役,送往北地筑长城。然后以朝廷的名义派出监御史到各郡监督执行;郡则派员到各县监督;县再派人去乡里。
《焚书令》初下,很多人对这项自古从没有过的荒谬法令还有些不相信,更多的人为防患于未然,赶快挖地窑、修夹壁墙,把书藏起来。为防止走漏风声,他们不敢请人干,也不敢白天干,只能等到深更半夜时,邻居和家人都睡熟了,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干。白发苍苍的老学究,温文尔雅的读书郎,第一次拿起了他们不屑一顾的铁镐泥锹,弄得满手水泡。可是,为了保住这些被他们视为生命的经典古籍,他们不敢出声,不敢怨恨。
齐鲁是儒学祖师孔子的故乡,文风最盛,收藏古籍经典的人家最多,为躲过这场劫难,人们想尽了办法。有的人怕埋藏的书迟早会被找到,干脆把自己的脑袋当作藏书最保险的地方。在限期的三十天内,不分白天黑夜地强记背颂,能记多少就记多少。也有数人协作,大家分头背颂,你背《诗》、我背《春秋》、他背《周礼》、《易经》等等。待风声过后,再凭各人的记忆自己写出来。为了防止背叛,他们都在孔子的圣位前发誓,歃血为盟。
但是,更多的人慑于大秦的严刑峻法,不得不在限定的时间内,含泪将书简上交官府。各郡、县的署前,竹简的、木简的、羊皮的、丝绢的手抄本古籍堆集如山。
一声令下,西自临洮,东至齐地,北自辽东,南至南海,凡大秦帝国的版图之内,到处燃起了焚书的熊熊之火。
白发皓首的老学究,嗜书如命的少年郎眼睁睁地看着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智慧结晶转眼之内化为灰烬,痛不欲声。
目不识丁的黔首也在含泪围观,他们虽然看不懂那书简上的符号,却深知上面有圣贤的教诲。没有圣贤之言,这个世道会变得更加黑暗。他们虽然没有福份触摸书籍,却深知那每一片竹简、每一个字都凝结着无数工匠技艺和体力的付出。
大秦帝国土地上,焚烧的不是竹简木牍,而是祖先的心血、国人的眼泪!
三十天的期限很快就过去了。各郡分别把收缴焚烧的书简数量上报,李斯发现,各郡上报焚烧的数量还不及实际数量的十分之一。何况,各郡都存在虚报、夸大成绩的问题。
原来,《焚书令》初下,不但寻常百姓,就连很多官员,包括由朝廷派往各郡监督《焚书令》执行情况的监御史,都认为此令不过是始皇和李斯一时冲动的结果,也许雷声过后就没事了。因为烧尽天下古书籍等于禁止人们吃饭、穿衣、睡觉一样荒唐可笑,无法执行。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九卿到县乡小吏,哪个当官的没读过这些经典古籍,烧掉了它们,等于否定自己的过去,他们还有什么值得向百姓自傲的。
李斯看出来所有的官员都在敷衍了事,不动点真格的,由他一手炮制的《焚书令》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他向始皇上奏,说明了真实的情况后,向各郡派出了大量的密探,很快查处了一批执行不力的官员。为杀一儆百,将他们斩首的斩首,下狱的下狱。这一下,各地官员才相信李斯在玩真的,再也没有敢松懈,全都认真执行起来。
李斯进一步加强检举和连坐的执法力度,明令举报者重赏免罪,知情不报者与违法者同罪,一人私藏,邻里、亲属、朋友都株连获罪。在严刑峻法的威慑下,邻居举报邻居、朋友出卖朋友,甚至父亲告发儿子,儿子检举父亲的事情都屡见不鲜。
《焚书令》本是李斯和始皇在儒生问题上矫枉过正的产物,必然也引发起执行者矫枉过正的做法。于是,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严刑峻法使有的人胡乱招供,结果株连的范围越来越大,连坐的犯人越来越多,各郡不但监狱人满为患,而且被解往外地修筑长城的犯人也络绎不绝。
严刑峻法并不能使酷爱诗书的人们向荒谬的法令屈服。薛郡曲阜是孔子的故里,孔子第八代孙孔鲋正乘着夜色指挥着族人把一捆捆的诗书典籍藏进孔府大城殿的夹墙里。
“小心点儿,别摔坏了,这可是咱孔家的传世之宝啊!”满头白发的孔鲋一遍遍地嘱咐,生怕毛手毛脚的小伙子损坏了书简。“太公,您这么做可是犯法的事儿,真要是被官府发现,咱们孔家够灭族的。”年轻的小伙不无担扰地说。孔鲋气得胡须一撅一撅地说:
“就是灭族也要保住咱先人孔圣人传下来的经典。咱们孔家为什么受世人尊崇?还不是因为孔圣先人传下来的圣贤之书。作为后人,虽然不能发扬光大,总该保存下来吧!否则,何以面对列祖列宗的神位。”
一位中年儒者忙劝解道:
“太公息怒,晚辈不是正按照您说的去做吗?头可断、血可流,孔圣的经书不可丢。晚辈们不是贪生怕死之徒。”说着,又转向忙碌的人们说:
“大家只管把书简藏好,不必担心,大成殿历来被天下人视为圣地。嬴政和李斯再狂妄也不敢抄大成殿。”
孔鲋仍不放心,目光严厉地扫视着族人,说道:
“你们都是孔圣的人,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官府听到风声来大成殿搜查,孔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赶来保护祖宗经典。听见没有?”“听见了。”
经典古籍终于藏好。孔鲋亲自封好夹墙的入口,盖上掩饰物以后,又仔细地检查了几遍,才率族人悄然离去。
第二天,县尉果然带着搜查队来挨家挨户地搜查古籍,不但翻箱倒柜,而且拆墙毁室,遇到可疑的地方,更是挖地三尺。好在孔氏族人早有准备,家里收存的古籍该缴的缴了,该藏的藏了。搜查队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悻悻而去。
孔鲋放下心来,正要回内室歇息,忽听大门外响起脚步声,负责暗中保护大成殿古籍的一名孔氏子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太公,不……不好了。县尉要搜查大成殿。”孔鲋大吃一惊,来不及细问,忙吩咐道:“快,通知各家各户,全部去保护大成殿。”孔府大成殿前,县尉带领二百多名县卒正与几十名守护的孔氏子弟争吵,忽见黑压压的人群从四面八方向大成殿涌来。县卒一看这阵势,全都害怕了。孔氏子弟一见,高兴极了,一改刚才的软弱态度,硬梆梆地说道:
“县尉大人,你看清楚了。这里可是孔府大成殿,天下圣地。你敢怎样?”
县尉被激得心头大起,怒声说:
“本官只知道这里是大秦国土,要例行搜查。你们妨碍本官执行公务,想造反吗?”
“造反不敢,保护先人圣地是真。”一个苍老而哄亮的声音传进县尉的耳朵里。抬头一看,须发尽白的孔氏族长孔鲋正走过来,在他身后,成千上万的孔家族人把大成殿围起来。
县尉知道,孔鲋作为孔子八代孙在薛郡德高望重,受人敬重。所以他不敢怠慢,远远地抱拳施礼道:“孔老先生,下官有礼了。”孔鲋还礼,儒雅地笑问:
“大人公务繁忙,哪有时间来大成殿祭拜圣人?”县尉尴尬地笑道:
“下官也是人在公门,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