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朱元璋传 吴晗著 >

第16节

朱元璋传 吴晗著-第16节

小说: 朱元璋传 吴晗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朝廷上负责撰写文件表章的官员们害怕得无所  
适从,纷纷请求有一个事先得到皇帝认可的文章标准,  
颁行全国,这样一来,原本就十分程式化的颂圣文字、  
官样文章,更加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生气。  
文字狱从洪武十七年到二十六年,前后经过十三  
年。唯一幸免的文人是翰林编修张某。此人在翰林院  
时说话太直,被贬作山西薄州学正,照例作庆贺表,  
·139·  
表里有 “天下有道” “万寿无疆”之语,朱元璋视  
“有道”为“有盗 ”,差人逮来面讯。张某据典力争:  
“天下有道是孔子的格言,万寿无疆是经典里的成语,  
说臣诽谤,不过如此 。”元璋无话可说,想了半天,  
实在找不出什么其他的理由,就把他放了。  
·140·  
三 罢相去省 礼乐征伐皆由君  
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  
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  
家服务。  
历史上以巩固皇权为目的的三省制——中书省管  
政令,门下省掌封驳,尚书省主施行——中书省官和  
皇帝最亲近,接触最多,权也自然最重。宋代后期,  
门下省不能执行审核诏令的任务,尚书省官只能平决  
庶务,不能与闻国政,三省实际上只有一省专权。到  
元代索性取消门下省,把尚书省的官属六部也归并到  
中书省。地方则分设行中书省,总揽民政大权。其下  
的路府州县,分理军民政事。  
三省制的实质是把政权一分为三,防止皇权滥用  
和决策失误。也是一种对皇帝行为的监督和约束。皇  
帝的诏令照规矩必须经过中书门下,才算合法,所谓  
“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 ?” 但是皇帝的意志超  
然于一切法规之上,不愿受此约束。于是便产生了皇  
权与相权的矛盾。  
朱元璋要造成绝对的中央集权,洪武九年改行中  
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一  
区的政令。布政使是朝廷派驻地方的代表,禀承朝廷,  
·141·  
宣扬政令,全国分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  
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布  
政使司,十五年又增置云南布政使司。另设提刑按察  
使司专管地方司法行政,长官为按察使,主管一区刑  
名按察之事。布按二司和掌管军政的都指挥使司合称  
三司,是朝廷派遣到地方的三个特派员衙门。民政司  
法军政三种治权分别独立,直接由朝廷指挥,便于控  
制,便于统治,形成了真正的中央集权。布政使司之  
下,真正的地方政府为府州和县两级。府有知府;州  
有知州,指直接隶属于布政使司的州。县有知县,也  
有直属县的州,长官为知州。州县才是直接管理民众  
的政治单位。  
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朱元璋废去中书省,  
仿周官六卿之制,提高六部的地位:吏户礼兵刑工每  
部各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吏部掌管全国官  
吏选授封勋考课,甄别人才。户部掌户口田赋商税。  
礼部掌礼仪祭祀僧道宴俗教育贡举和外交。兵部掌卫  
所官军选授简练和军令。刑部掌刑名。工部掌工程造  
作和水利交通。  
统军机构则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  
洪武十三年分大都督府为左右前后中五军都督府。其  
具体结构已在前面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最值得一提的是监察机构,原来是御史台,洪武  
·142·  
十五年改为都察院,分设左右都御史,下有监察御史  
一百十人,分掌十二道(后为十三道)。 职权是纠劾  
百司,辨明冤枉,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作福,  
祸乱朝政,百官徇私贪赃舞弊,学术不正,和变乱祖  
宗制度的,都可随时举劾。它是替皇帝监视官僚的衙  
门,是替皇帝检举反动思想,维护传统纲纪的衙门。  
都察院在朝监视各个不同的官僚机构,派到地方的,  
有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监等职务。其中最威风  
的是巡按御史,代替皇帝按临所部,大事奏裁,小事  
立决。  
通过机构改革,朱元璋从根本上取消了千百年来  
的相权。皇帝除了是国家元首之外,又是事实上的政  
府首脑,直接领导和推进庶务,皇权和相权合一,加  
上军队的指挥权,立法权司法权和赋税加免权以及超  
法律的任意处分权,人类所能想到所能运用的一切权  
利,都集中到了朱元璋一人之手,不对任何个人和团  
体负责。真可谓“无法无天 ”,达到了“礼乐征伐皆  
出于君”的皇权极峰。  
·143·  
第六章 家庭生活  
一 功不可没 情真意切马皇后  
在朱元璋的统一事业中,马皇后是一个不可低估  
的人物,对这一点,朱元璋自己也认识得很清楚。  
公元1368年正月四日,朱元璋在登基大典进  
行完毕后,回到宫中,对马皇后说 :“非后德齐一,  
安有今日,其敢以富贵忘贫贱哉 !”朱元璋这话说得  
并不过分,在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中,马皇后一直和他  
“忧勤相济”、“备极艰难、赞成大业”。 朱元璋的全  
部事业中都渗透着马后的心血。  
马皇后生于公元1332年,比朱元璋小四岁,  
安徽宿州人。至正十一年,由其养父郭子兴做主,在  
军中与朱元璋结为百年之好。  
虽然郭子兴器重元璋,又招为养婿,但他性情暴  
躁,气量狭窄,在别人的挑拨教唆下,也曾多次猜忌  
贬斥朱元璋。有一次甚至把他监禁起来,不准进食。  
马氏得知后, 亲自到厨房,“值蒸馍饠熟,后乘热窃  
其一,怀之薄乳傍,乳为之糜”。 别的将领出战,总  
要掠获些财物向子兴献礼,朱元璋带兵秋毫无犯,即  
·144·  
使缴获一些战利品,也尽数分给部下。马氏怕义父不  
察实情、耿耿于怀,就拿出自己平素的积蓄献给义母,  
求她向义父调停说情。就这样,朱元璋在这支队伍中  
的地位才逐渐巩固。  
有一段时期因遇到大灾, 军中缺粮, 马氏总是  
“居常储糗脯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 她还  
亲自掌管丈夫的文札。无论是行军作战时的军状文书,  
还是朱元璋随手写下的札记、备忘录,都由她整理保  
管得“籍簿井井 ”,“仓促取视, 后即于囊中出而进,  
未尝脱误”。平日随丈夫在军中, 还“时时赞替太祖  
规画 ”,常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一次朱元璋率主力  
先行渡江,“后多智, 恐元兵蹑其后,必相隔 ”,于  
是不等朱元璋下令,便迅速带领眷属后勤紧急过江,  
“而元兵果扼渡如后虑”。 由于马皇后的果断决策,  
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  
马皇后认为“定天下在得人心,人心者天下之本  
也”。 她曾多次提醒告诫元璋 :“用兵焉能不杀人,  
但不嗜杀人, 则杀亦罕也 。”战争紧张时, 马夫人  
“亲率妾媵完缉衣鞋,助给将士,夜分不寐 ”,公元  
1360年, 陈友谅率兵东下, 直逼江宁(南京),  
朱元璋亲赴前线迎敌。面临强敌压境,军事上暂时处  
于劣势的紧急关头,城中有的官员、百姓动摇,打算  
逃跑;有的忙于窖藏金银,屯积粮食。她却镇静自若,  
·145·  
“尽发宫中金帛犒士 ”,抚慰百姓,稳定军心。  
朱元璋做皇帝后,经常回忆起早年艰难岁月的经  
历,把马后“经之芜蒌豆粥,滹沱麦饭,每对群臣述  
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 马皇后听说后,诚恳地说:  
“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  
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朱元  
璋多次提出要寻访皇后的宗族亲戚封赏爵禄,都被马  
皇后婉言谢绝。她说 :“爵禄私外家,非法。且妾家  
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一旦骄淫,不守法度,前代外  
戚之覆败,皆由于此。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赐予,使  
得保守足矣。 若非才而官之,恃宠致败, 非妾所愿  
也 。”史家称明代“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  
戚循理谨度, 不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这和马皇后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  
洪武三年,诸将击败残元势力,俘献宋元以来的  
传国玉玺,举朝庆贺。马后却说 :“元有是而不能守,  
意者帝王自有宝欤,” 元璋会心地说 :“朕知后谓得  
贤为宝耳 。”马后拜谢道 :“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  
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  
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 。”  
马皇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朱元璋从一个贫  
苦农民变成统驭全国的君王,随着地位改变,思想感  
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也开始像历代皇帝那样,为  
·146·  
防止大臣功高震主,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保证  
朱家子孙后代长保天下,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制造借  
口,株连屠杀大批功臣宿将。其中虽也有打击贪官豪  
强的一面,但确实有许多属于冤案。在他统治的时期,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发展到了极峰。这无论对当时  
还是后世的政治生活都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马皇后对丈夫的这种作法很不满意,她一向主张  
对下属不应过于苛刻,求全责备,而“宜赦小过以全  
其人”。据《明史·高皇后传》记载 :“帝殿前决事,  
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  
缓刑戮者数矣 。”一次有人上告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要  
持槊杀父,朱元璋下令把这不孝子杀掉。“后曰:‘景  
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 ”,后来一  
查,果然冤枉。曾任太子老师的明初大谋士宋濂,已  
经年老退休返乡,因为孙子犯罪也被逮到京师判处死  
刑。马皇后劝解说 :“宋学士家居岂知情者,妾闻里  
塾延一师尚终身敬卫之,况官家乎 ?” 朱元璋拒不  
接受。“会后侍上食, 举匕向鉶鼎,潸然而却。上问  
故,后曰:‘妾痛宋学士之刑,而为诸儿服心丧也。’  
上闻投箸起,明日赦濂”。  
针对朱元璋经常法外用刑,随意治罪,马后提出:  
“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 民困则乱  
生 。” 一次朱元璋发脾气责骂宫女, 皇后也假意发  
·147·  
怒,命令把宫女交付有关机构论罪,并解释 :“帝王  
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  
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朱元璋曾  
下令让判了死刑的囚犯去修筑都城赎死。马皇后听说  
后,婉转地劝说 :“以役赎死,仁也。然以久瘐之囚  
而重之力役,得微仍以役死乎 。”朱元璋终于“罢其  
役,释之”。  
马皇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对孩子管教很严。  
一次王子的教师李颜因小孩顽皮不听话,用笔管戳伤  
了他的额角。小王子哭着到父亲处告状,朱元璋大怒,  
正要发作,马后急忙从旁劝解 :“几有使制锦而恶其  
翦者, 夫曲谨,妇寺之爱也,而以责师傅可乎 ?”  
朱元璋觉得有理,不但没有惩办教师,反而提升他做  
左春坊右赞善。马后最小的孩子朱橚,放荡不羁,长  
大后封到开封做周王。 马皇后派江贵妃随往, 临行  
“赐以己所御纰衣一, 杖一,曰:‘王有过,则披衣  
杖之,即违,驰以闻’”。朱橚听了这话,就职后果然  
不敢胡作非为。  
马皇后对元璋在生活上十分体贴关心,直到做了  
皇后, 还亲自操劳主管丈夫的膳食。 她虽贵为“国  
母 ”, 却依然保持过去那种俭朴生活。“平居服大练  
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 ”,并且“命取练织为衾衣,  
以赐高年茕独。 余帛紵丝,缉成衣裳, 赐诸王妃公  
·148·  
主, 使知蚕桑艰难”。 遇到灾荒歉收,“辄率宫人蔬  
食”,“岁凶则设麦饭野羹”。平时她很关心民间疾苦。  
有一次问丈夫“今天下民安乎”?元璋说 :“此非尔  
所宜问也 。”马后回答 :“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  
子之安否,何可不问 !”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死,年51岁。病重  
时,她自知难好,怕连累医生,不肯服药。临终嘱咐  
元璋 :“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  
民得所而已 。”  
元璋非常敬重信赖马皇后,对她提出的建议常能  
认真听取采纳。他曾赞扬马后的见解是至理名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