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浮生小记 >

第86节

浮生小记-第86节

小说: 浮生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起疑问的事情,他还真不敢。至于别的手段,看样子英郡王妃也是做了万全的准备,这个女人心思可不是一般的深,而且她现在盯着自己的目光就像锥子一样,真不敢想像她若狠起来该有多可怕!

    皇上静默了一会儿,还是下了车,接了圣旨行礼。卢八娘神情依然肃穆,心里却放下了一半,狭路相逢勇者胜,皇上只要一退,自己的把握就更大一些。此时她也赶紧下了马,跪在司马十七郎身边。微微侧过头一看,只见他满面的泪痕,气噎难奈,最终忍不住伏地嚎啕大哭起来,“皇祖父知我!我定不负皇祖父!”

    许久,司马十七郎才平静下来,将圣旨收在怀里,拨出身上所佩之剑,砍向路边的一块大石,石头被劈成两半,他提剑道:“不尽得河南之地,誓不入京!如违此誓,有如此石!”

    到了此时,皇帝也只有接受这个结果了,河南是指黄河南,眼下大部分都在胡人手中,尽得河南之地根本不可能实现,由此司马十七郎这辈子不可能再回京城了。而且,他也从司马十七郎的誓言中也听懂英郡王的另一重意思,他是不会回来与自己抢皇位的。

    皇驾慢慢远去了,司马十七郎与卢八娘并驾立在路边,身后跟着朱御史等人。他终于转过身来命道:“在皇祖父陵旁扎营,整顿军马,招募勇士,十天后北上。”

    部曲们本就做了出门在外的准备,很快建好了营帐,卢八娘将司马十七郎叫进来商量,“这里是否安全?可以把儿子接回来吗?”

    “你把儿子送走了?”

    “是,我听朱御史说了情况,就让桃花和池师傅几个人把儿子带走了,如果我们有事,儿子就交给他们了。如果没事,就派人去约好的地方接他们回来。”卢八娘坦然地说,她今天是在冒险,皇上若是下了决心抵死不承认圣旨,金吾卫禁卫军那么多人要灭掉自己是很容易做到的,她可以陪着司马十七郎一起死,儿子她还是要保住。

    “叫他们回来吧,有皇祖父的圣旨在,我不会怕任何人了。”司马十七郎马上吩咐下去。卢八娘知道,从此以后这道圣旨就会成为司马十七郎的精神支柱,靠着这道圣旨,他不必再被当朝的皇上所困。

    其实卢八娘在写这道圣旨前,曾非常犹豫过,她也可以把封地改在益州,那里她曾居住过几年,有着一定的基础,又处于帝国的边缘,自然环境也很好,他们在那里也能很好地发展。当然问题也有,那边的氐族非常强盛,去了后强龙和地头蛇难免要斗一回。

    但最终她还是选了淮北,虽然不喜欢这个战乱之地,但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皇帝对淮北几乎没有控制力,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她不想承认,但最终也只有承认,她考虑了司马十七郎的理想,希望他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果然司马十七郎十分地兴奋,他激动地对卢八娘说:“我原以为皇祖父抛弃了我,现在才知道他老人家明白我的志向,专门留给我一道旨意,让我北上复国。我一直知道皇祖父在孙辈中最看重的就是我!当年我去吴地探查情况回来,他老人家就专门把我招到昭阳殿里说话,鼓励我……”

    卢八娘用了一个多时辰听老皇帝对司马十七郎的各种赞美夸奖,其实大部分她早听司马十七郎说过,但这时候打断他是不明智的,她含笑听着,心里想:“若是司马十七郎知道圣旨是假的,他会不会崩溃呢?”

    甚至她也没有问问司马十七郎是不是会怀疑这道圣旨,因为先前那一道他曾看出笔迹有些不对来,他毕竟在老皇帝身旁好几年,对他的字迹非常熟悉。但显然,如果现在有人要怀疑圣旨,司马十七郎可能会将人直接杀了,他从内心深处到浑身每一个毛孔都会完全相信圣旨是老皇帝专门为他留下的。

    卢八娘维持着笑容听司马十七郎诉说着,她又想到了儿子,“不知他怎么样了?”这时司马十七郎终于将他的皇祖父与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回忆了一遍,幸亏他不是个啰嗦的人,很多事情没有详细描述,否则三天三夜也未必能讲完。他握着卢八娘的手突然问:“你竟然会骑马?”

    这个时代女人会骑马没什么奇怪的,还有一些优秀的女子不但能骑马,还能横刀上阵杀贼,卢八娘不觉得有什么了不得的,“有什么不对吗?”

    可是她不知道,刚刚她的出现,给司马十七郎带来多大的震憾,王妃一身玄色翟衣,头戴饰以翠云珠花宝钿的金冠,侧坐在一匹红骊马上,衣裙从马背上垂下来,光彩夺目,高贵无双。

    然后司马十七郎就听到了皇祖父封他为淮北王,虽然圣旨是朱御史送来的,但没有王妃强势拦住圣驾,这圣旨恐怕就不能重见天日了,而且司马十七郎当时感到了卢八娘的气势压住了皇上,使得这道圣旨得到了承认。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司马十七郎说不出别的道理,但王妃作为皇室嫡出公主的后代所具有的无上高贵威严,就是在皇上面前也如此耀目,皇上似乎都要退避三舍。

    这种用语言根本没有描述清楚的感受,在司马十七郎心中激荡,他不再说什么而是略一用力,将卢八娘拉到了他的怀里,低头便吻上了她的唇,吻得卢八娘差一点窒息了。

    物我两忘之间,帐外突然有人通报。“王爷,禁卫军有几位校尉求见。”

    司马十七郎放开卢八娘,见她似乎站也站不稳,便把她抱到了一张榻上,安置好后在她耳边说了一句,“你骑马的姿势真高贵迷人。”然后走出了营帐对外面说:“把人带过来吧。”

    因为穿着裙子骑马很不方便,卢八娘便专门做了一副侧鞍,她前世就会些马术,在益州又曾练过,技术还是不错的,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也会给司马十七郎带来高贵的感觉?

    卢八娘用手按在自己的唇上,那里还残留着温热的感觉,不管怎么样,她成功了,一家人还能继续在一起,虽然是淮北战乱之地,但细细想来,比起在吴郡寄人蓠下也不差多少,在任何地方不通过努力也难争取最好的局面,因此淮北也没什么,而且那里也曾是国家最富庶的地方,一样大有可为。

第五十七章 接回世子八娘后怕痛打皇孙平安饶舌(一)() 
终于,旭儿被送了回来,抱着他进来的桃花早急出了满头的汗,“小郎君的脾气也太大了,怎么也不肯吃我的奶,再换了一个人也不行,硬是饿了一顿睡着了。”

    卢八娘急切将儿子接到怀里,着实心疼,见他眼睛果然哭得有点肿,现在倒是沉睡着,便舍不得放下来。大约儿子也能感到熟悉的味道,很快就醒了,哭了两声就急切地吃起了奶,已经冒出来的小门牙咬得卢八娘不止心疼了,身上也疼得紧。可她宁愿自己疼,也舍不得打断儿子。

    吃过奶,卢八娘又亲自给他换了尿布,这还是她第一次换尿布,平时都是嫌脏由宁姑姑几个换好了,再将收拾干净的小儿交给她。可今天,心里倒底有了不同,如果皇上多几分狠劲儿,自己就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卢八娘抱着儿子越想越后怕,以往大风大浪地不知闯过多少,从没后怕过,可今天明明顺利非常,但只想到若是一着不慎,儿子就成了孤儿,虽然桃花等人会忠心不贰,但想到旭儿从此就没了最关心的爹娘,她的心还是要碎了。

    纵然做了不少的准备,临时的营帐依然简陋,卢八娘并不放在心上,她带着儿子在一起玩笑,感觉比什么时候都开心。

    这一夜司马十七郎没有过来,卢八娘听人说,他差不多一直在接待禁卫军他原来手下的军官兵勇,有些人不敢在白天过来,只能趁夜前来拜见。而司马十七郎哪怕只是普通官兵,也热情招待他们,鼓动他们带着家眷子弟前来投奔。

    从汉末以来,几乎持续了上百年的动乱,全国人口十不存一,有的地方甚至荒野万里,渺无人烟。现在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司马十七郎要北上,能多带一些人总是好的。

    卢八娘待儿子睡后也忙碌起来,老皇帝死后,她就已经将大部分的生意停了下来,并储备了一些钱粮,招募了些护卫,现在是将这些人调过来的时候了,还有在吴郡的丁桂、益州的吴琏等人也不必再留在原处了。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才能在淮北打下一片天地来。

    北伐大计,想来在京城也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司马十七郎临时建立的营地车水马龙。朱御史亲自带了全族人及部曲加入了刚刚命名的淮北军,此外靳家、荆家也都派了人加入,送财务劳军的人也不少。

    这时就看出司马十七郎的威望和人缘了,京城里更有许多的人三五成群,带着成车的物资,又自备了仆役酒席来为他送别,目前他们的驻地简直成了十里长亭。司马十七郎只是每处说上几句话,喝上一杯酒就忙得不得了。

    来送卢八娘的人倒也有,只是要少得多。如今卢家人都在坞堡里守孝,应该还不知道这消息。只有鲁王妃、陆家的姑姑、卢七娘和几个常来往的贵妇令人送些锦帛,至于宁太后、卢九娘等人根本没有任何的表示。

    卢八娘也并不放在心上,她平素很少以真心待人,收不到真心亦是应该。奇怪的是女眷中送来资财物最多的却是湖阳郡主,除了些日常用品,还有十袋丝绵。卢八娘接她进来,见她坐下来摸了摸旭儿的小脸说:“我过去在江州时,那里丝业极兴旺,产得好丝绵,便带回来一些。你们此去北地,天气比京城要寒冷得多,给侄儿做几件绵袍用吧。”

    这个时代没有棉花,所以还没有“棉”字,故称绵袍,因冬季的衣物里面是以丝绵充絮。丝绵是用织丝绸剩下蚕茧表面的浮丝做原料精炼所得,上好的叫丝绵,差些的叫丝絮,其实就是前世蚕丝被的成分,绵软如云,保暖性很好,算得上很高档很贵重的东西。

    湖阳郡主不过是个女眷,并没有生财之道,当年齐王妃为了显示贤良,也没法给亲生女太多的嫁妆,再参考齐王府的孩子实在太多,所以她的财产在宗室的郡主中算少的,拿出这些东西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她目前的境况并不算好。

    随着齐王在老皇帝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下降,齐王的女儿的行情自然也跟着一路向下。最近两年,皇位更替,齐王彻底没有了利用价值,杨太常对湖阳郡主也越来越差。作践宗室女,废嫡宠妾倒是不敢,但是脸早就变了,朝堂上与崔氏疏远,府中也另置了若干美妾,湖阳郡主再要强,也是无奈。

    对于湖阳郡主,卢八娘与她一向维持着必要的客气和尊重,年节时不过礼尚往来而已,她也觉得这样已经尽够了。现在见了超出预期的送别礼物,心中不是没有触动,京城里大部分这都认为司马十七郎和自己从此以后永无归期,这时有所表示的人,就是雪中送炭。

    其实湖阳郡主与司马十七郎是姐弟,一个父亲的孩子,亲密是正常的,但是齐王府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太多了,大家生活在一个府里,争夺着各种生活资源,不用说亲热,有感情的都很少。

    司马十七郎发达后,攀附他的兄弟多起来,靠着他谋个官职或者弄点钱财,但他赋闲后大多数关系又远了。这次北伐,毅然决然跟着他走的第一个还是司马十郎,已经带着妻子儿女住进了大营,其余还有一个兄弟也跟过来,再有表达出善意的也就是湖阳郡主了。

    “多谢姐姐了,”卢八娘让人送上茶,陪着她说话,不忘了吩咐,“姐姐到了,请王爷过来。”

    司马十七郎很快进了帐中,见湖阳郡主来送他,十分地感动,“难为姐姐还想着我。”自从他没了权势,齐王府就把他当成分出去的儿子,不闻不问的,这次他领旨北上,也没有得到父王的一点祝福。

    “其实父王母妃也是惦记着你的。”湖阳郡主替齐王夫妻遮掩道,她来之前自然去过齐王府,父王在听戏,根本没有见她,母妃说什么也不同意拿出些财物送给十七郎,她现在连贤惠也不愿意装了。至于世子,他根本不敢做主,所以湖阳郡主只得想办法搜罗了十副旧铠甲,又从嫁妆里拿出一百匹最差的麻布,“铠甲是父王赐下的,你此去北地打仗正用得着。麻布是母妃赏的,给将士们穿着倒也耐磨。”

    湖阳郡主说完后自己都有些不信,但她是嫡长女,总要为父王母妃遮掩一二,否则弟弟北上复国,父王母妃一点东西也不拿出来,说出去大家都丢面子。眼下齐王府的面子不能再丢下去了,不说家里的兄弟们只能窝在府中,就是出嫁女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前几天嫁到陆家的十一妹找她哭诉了一番,原本十一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