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

第14节

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第14节

小说: 100-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纳人尿,猪胆汁,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一两(去皮)阿胶一两泽泻一两滑石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枳实王枚(炙)厚朴半斤(去皮炙用)大黄四两(洗)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令一二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上)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上)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二两半人参二两

右四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或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方见上)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蹶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素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伤寒六七门,脉迟,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知自愈。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病者手足厥冷,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也,此为亡血,下之则死。

伤寒,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不可灸之。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木通二两大枣二十五枚(劈)人参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方

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木通二两大枣二十五枚(劈)

右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复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

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二两。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逆冷者,四逆汤主之。(方见前)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赤小豆。

右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纳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匙,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也。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二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人参附子汤主之;不差,复以人参干姜汤与之。

人参附子汤方

人参二两附子一枚干姜二枚(炮)半夏半升阿胶二两柏叶三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人参干姜汤方

人参二两附子一枚干姜三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知母一两黄芩一两半桂枝二两白术一两甘草一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三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人参三两

右四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为欲愈,脉紧者,为未解。

下利,手足厥逆,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柏叶阿胶汤主之。

柏叶阿胶汤方

柏叶三两阿胶二两干姜二两(炮)牡丹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干姜三两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出者愈。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下利,其人虚极者,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方

白头翁二两甘草二两阿胶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

右六昧,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四逆汤方见前)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如不差,再服,余如将息禁忌法。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方见前)

下利,(言严)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枳实三枚(炙)厚朴二两(去皮尖)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滓,纳大黄,再煮一二沸,去滓,分温二服,一服(言严)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棉襄)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

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