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李翰卿-第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4.痢证兼发热,葛根、连翘等可酌用之。如屆热痢,葛根芩连汤主之.
185.一慢性痢疾久治不愈的患者,曾用补法、泻法及攻补兼施,但3年多疗效不显,余审其症见里急后重,便痢脓血,脘腹胀痛,按之更甚,脉弦而细,子附子1.5克,木香4.5克,焦山楂10克,山药'5克,大黄3克,1周1剂,仅服4剂便愈,其效甚佳。关键在于祛邪不伤正,谨候其气之来复,病自愈。
186.大便不利,属于肝气不舒的,芍药、香附即可治愈。
187.一老年男性,患肠梗阻腹痛不止,用复方大承气汤治之而腹痛加重,余审其腹胀尚濡软,脉微而肢厥,神倦欲寐,舌质淡苔白,诊为中气大衰,先宜枢利,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一剂而愈。
188.痿证,在我区以湿热者居多,好发于夏秋之季,清燥汤治之较好。见症必须有口粘腻、胸满闷、午后身热等湿热症状。用时尚需随症加减。
189.治狂证,用防风通圣为主,加用镇静之品,有良效。
190。休克。病血压降低,脉微欲绝,似应属虚,然临床听见非尽属虚,至其治法亦应虚实有分,寒热有别,经络必分。若大实者虽承气亦不可缺,若阳虚者虽四逆亦不可少,至如气脱者莫若人参,阴脱者生脉可为佳方,肾脱者可考虑山茱萸,血脱者可考虑当归补血等。
191.努伤证,胸中刺痛,憋胀,有吋夹痰,常用旋覆花、茜草伍以灵脂、郁金、瓜蒌、半夏、葱白,效果很好。此即旋覆花汤、失笑散之意。
192.升阳散火之证,以发热较著、不恶寒、无汗、无舌苔、脉沉数为特征。究其原因,为阳郁于脾,由于过食辛凉所致也。其邪热用辛凉、寒凉均不能退,可予升阳散火汤,效果很好。
193.一西医诊断为脉管炎患者,症见右下肢膝以下自觉发憋发凉,无浮肿疼痛,其他无明显征象。给以活络效灵丹加牛膝、肉桂、麝香,外用葱熨法而愈。
194.曾治一妇人寒热如疟,一日二三度发,病已半年之久,诸药不效。余诊其脉虚而数,舌色如常,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陈皮,加白芍、熟地,气血双补而愈。这也可说是少阳类似证之一。
195.曾治一梅核气患者,过去经医用半夏厚朴汤无效,透视检查亦未见实质性病变。诊之属痰热郁结之证,给以王节斋化痰丸而愈。
196。一例功能性子宫出血久久不愈的患者,输血、中药、刮宫等措施均效果不著,视其症除面色胱白、息短语微、两脉沉细外,并见舌苔黄燥,腹满硬痛,便秘溲赤。脉证相参,诊为内有实热之证,方用生地10克,白芍10克,丹皮7.5克,焦栀子10克,大黄10克。1剂崩血止,6剂即愈。
197.月经过多一证,原因很多。如属虚证者,每以归脾汤加入鸡冠花治之,效果很好。若虚甚者,原方党参易人参。
198.温经汤,为妇科常用而有效之方,其着眼点为寒热夹杂证的情况,用之为宜,而非单纯的寒证。
199.带证,清带汤最宜,可以作为治带证之基础方。寒者加桂、姜,热者加黄柏或苦参,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归芍,肝气不舒者加香附、柴胡,有瘀滞者加桃仁。临证须活用之。
200.妊娠因负重伤胎而胀痛者,保生无忧散效果较好,如下血者,酌加阿胶。
201.九痛丸(附子、狼牙、巴豆、人参、干姜、吴茱萸)对胃痛拒按、不喜冷性饮食者有效,为温开之法。曾用治宫外孕患者,胃痛拒按,脉沉而似有力,无表证,无热象者,取效甚验。方中人参应用高丽参,狼牙可改用狼毒,剂量仍以原方比例为准。应预制备用。
202.升降散有升清降浊之功,曾用于大头瘟,效果很好。《寒温条辨》的15个方剂都很好。曾用其中增损大柴胡汤、增损三黄石膏汤等方剂分别治疗乙型脑炎、重症肺炎等,都收到了出奇的效果。
203.大柴胡汤为阳明少阳合并之证,柴胡加芒硝为误下之后,柴胡证仍在而有便燥,为虚中夹实之疾。用时须加以区别。
204.当归四逆汤是治寒邪直中厥阴之方(麻黄附子细辛为寒邪直中少阴之方)。曾治一证,由于冬季早晨室外劳动,突然发现下腹部疝痛,抽掣睾丸痛,四肢发凉,脉沉细,给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即愈。 日人用此方治冻疮,有效。如单纯内寒之证,不可用,恐阳气被散而虚脱也;阳气被郁之四肢厥逆,不可用(宜宣达阳气)。方中通草,陈氏意见,应改为木通。本方即桂枝汤之变方,凡桂枝证兼血分闭塞者,可以用之,为温中散寒、宣通血络之法也。冻疮之红肿痒痛,予本方四五剂即效。
205.白通汤和通脉四逆汤之用葱白,对格阳证来说,是不适当的,因为葱白总是散的药品,以不用为妥,如系寒邪直中,可以酌用。至于加猪胆汁,有认为系从治法,对格阳证可用;有认为阴阳两虚,胆汁系治阴虚的一面,也不妥。阴阳两虚,系用四逆加人参,猪胆汁有通便的作用,对通脉四逆证也不相宜。如系因格拒,用量不必多。
206.玉女煎,治因牙痛而牵引头痛者,有效。患者自觉有气自颊车上冲头部而痛,不冲则头不痛,上证用之有效。但要注意,本方是适用于表里气血皆热之清热滋阴剂,用时必须体会到这一点。,
207.三甲复脉、大定风珠之类方剂,为滋刚熄风之剂,温病后期,肾水亏不能涵养肝木,致肝风内动者宜之。临床必兼舌红、口干之象,根据临床经验,应加人参为佳.
208.增液汤所治之便秘,为无水停舟,腹痛尤压痛,如兼拒按,则属增液承气之适应证。
209.九种心痛丸,有止痛攻积、除寒杀虫补虚的作用, 虽治几种心痛,但主要治胃部拒按,属寒属实之心痛,主治中恶腹胀,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攻冲,落马坠车,血疾等。
210.桂枝芍药知母汤所主力历节,游走性关节剧痛。曹颖甫曰:“历节证起于风寒外感,汗出不畅,湿流关节,脉迟而滑,属寒湿。轻者宜本方,剧者宜乌头汤。”可作参考。又受风邪,于某一处疼痛,麻杏薏甘汤很好,但游走而遇阴雨风冷反复发作,久延不愈者,服桂枝芍药知母汤,效果很好。
治学方法
211.读古人之书,尤其是医书,不可拘于章句,应分别地加以选择,进行归类分析,然后根据实践加以条理化。古人的东两,应该经过我们的再实践加以验证,有效的加以肯定,无效的给以否定,未经验证过的,不能否定,留待今后实践之。既不可教条地迷信古人,也不可无原则地一笔抹煞,因为社会是发展的。一切事情都不能割断历史,都是从古至今逐渐地发展起来的,我们今天的各种总结,也是为后人奠定基础的.
212.学习古典医学,要重点记忆,全面理解,融汇贯通,并通过临床实践加以验证.以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补充完善.
213.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具备辨证的基本功。例如望神,什么是神,如何体现,正常人喜怒忧思,表情各有不同,可以从望而知之。这就是基本功,没见过濒死状态的人,病已垂危而不自知,这就是基本功的问题。所以,平时对各方面要多加留意,久之自然通达,这就是经验,这是书本上找不到的,
214.要想做到方药丝丝入扣,必须熟记数千方,数百药,否则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
215.研究处方,以胃苓汤为例,要注意它的配伍应用。方中之厚朴有人认为足通阳,那么要问:通阳为什么要用厚朴?用其他药行不行?根掘经验,厚朴的主要作用是除胀满,问题在于厚朴有降的作用,对泄泻不宜,故用量宜小。假如腹胀拒按,则不妨多用,甚则枳实、大黄亦可加入。如虚的方面显著。则白术须多用,甚则还须加人参。寒的方面较著,则桂枝可多用,甚则还须加干姜。这样研究,处处结合实际,一通八达,又易理解,又易记忆,而且实用。
216.学习方剂,不但要从其正面、反面体会,而且要注意区別同类方的细微差别.举承气为例,研究大承气时,必须把小承气、调胃承气的应用一同加以区别,更须把备急、温脾的区别弄清楚,进一步再弄清黄龙汤、增液承气汤的不同用法,然后才能应用自如,取效如响。
217.研究药物,应从它的实际性能作用上入手,从它与其他药物的配伍上深究。这也是临床应用的关键。如人参配当归以补血,配黄芪以补气,配石膏、知母治热盛伤津,配干姜、附子治气虚亡阳,配厚朴治虚胀等等。只要把这种精神掌握住,临床应用还有什么问题呢?
218.下利一症,有需利尿法治之,有需消导疏通法,有需开提法。究竟什么情况下应使用哪种方法,这就要从正确的诊断上,从药物的选择上分析之。如因表证失于表散而有内陷之机引致的下泄,必须用升提之法;如腹痛拒按,有积滞者,必须兼用疏通之法。余者类推,可于临床上体会其精神。阅书时,亦须处处以临床应用的观点去体会之。
219.认真地作科学检查对于诊断是最正确的一种方法,对于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不然的话,治好了病也拿不出成绩来。
220.继承老中医的经验,不仅是要记住老中医几个秘方、验方,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老中医的治学方法与诊疗思路,临床上如何辨证,如何分析病情,如何处方用药,甚至于在用药的剂暈上、服用方法上,都应细心留意,才能达到真正继承其学术经验的目的。因为宝贵的经验并不在几个所谓的秘方、验方上面。后记
李翰卿先生(1892~1972)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8年了。对于其学术经验的全面整理、专册出版这还是第一次。此次整理发端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的世纪性选题。李翰卿资料的整理受到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的高度重视,责成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具体承担完成。此次整理的基础有三:
一、李翰卿现存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的资料笔记等总凡277册(其中包括1960年《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方临床使用经验》的手稿,由于体例、字数所限,这部分内容以“精要”的形式出现,全书留待日后出版)。应当说明的是,这些资料仅是李翰卿当年为完成其“病证方药医学体系”而搜集的全部资料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资料在文革中散失了、文革末期原基本理论研究室贾得道主任责成陈重光先生专职整理李翰卿遗稿,十年磨一剑,稿成盈尺,然未能出版,事亦中辍,实为遗憾。需要说明的是,陈重光先生对当时所能征集到的李翰卿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类编号,这是占有和驾驭资料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李翰卿现有资料的完整什和条理性起别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份珍贵的遗产是此次整理的主要依据。
二、1992年山西省卫生厅主编的《山西名老中医经验汇编》,该情收录了山丙近现代中医名家38人的临床经验,其中首位为李翰卿,由朱进忠撰文;1995年朱进忠主编的《山两省中医药研究院名医精华汇萃》 (又名《中医精粹汇 集》),该书收录了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14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其中第3篇为“宫外孕非手术疗法的创立者、内科医家李翰卿”,由朱进忠、平全意、杨鸣一撰文.以上二书均部分收载李翰卿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但因字数、体例所限,仅能窥其一斑。以上二篇虽未能反映出李老学术经验之全貌。但此次整理于其间论说可取之处酌情采录,特此说明,并对原作者丧示感谢.此外,前人撰写、见诸报刊杂志的相关文章,此次整理也有部分引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收集未全。暂不附其洋细名目。
三、一年多来专程采访知情人士了解的情况和收集的资料。由于人已隔代,多所不便,此间委曲,难以尽述,但更多的是无私帮助、慷慨奉献,这让我们无法忘怀。谨将主要访询过程罗列如下:
1999年10月30日下午拜访陈重光(以后曾多次拜访)。
1999年lO月31日下午拜访李翰卿之女李映贞(以后曾多次拜访)。
1999年~2000年间多次拜访李翰卿的弟子平全意、王立华主任医师。
1999年~2000年间多次拜访历史见证人马宁启老先生。
2000年2月16日请侯振民来讲述有关情况。据侯老云李翰卿关于内科、妇科和中草药方面已经有成文的资料(内科、妇科资料今未见)。侯老并提供《杂病百证举要》(新拟名)的手抄本。(以后曾多次拜访。)
2000年3月9日下午到北京拜访安邦煜。安提供1963年4月15日中医带徒调查登记表一份,表中说明1959年安邦煜拜李翰卿为师,主攻内科、妇科。
21)00年3月13日到北京拜访金赫炎。金给于载畿教授写信推荐造访。
2000年3月15日上午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