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03-李翰卿 >

第24节

303-李翰卿-第24节

小说: 303-李翰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随证加减,方达周全。
阑尾炎
论治阑尾炎
李老认为,急性阑尾炎可按照张仲景的治法处理。《金匮要略》云: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 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以上两条既说明了有脓、无脓的鉴别,又说明了治法.其中脉迟紧,一般认为属寒,但肠痈却是说明脓未成前的实热证;脉数属热,但在肠痈即是脓已成。腹诊中的有无压痛是分辨虚实的重要方法,如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为脓已成,是热中夹有寒象,治疗时除重用清热解毒外,必须佐用温通之药。少腹肿痞,按之痛如淋,为脓未成,实热壅滞,治疗时除消痈解毒活血外,必佐导滞之品,否则壅滞之热毒不除,其病难愈。大黄牡丹汤中之大黄、芒硝,寒凉攻下,善除实热壅积之邪,桃仁、丹皮、冬瓜子、大黄活血解毒。气行则血行,若加枳实、银花效更佳。薏苡附子败酱散之薏米消痈排脓,败酱草解毒活血排脓,善治腹部之痈脓;附子行气血,散寒滞,助痈之消散。若再加银花、白芥子效更佳。若腹胀痛者,排脓散效果较好。其原方为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共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子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临床用之多改为枳实15~30克,桔梗24~30克,赤芍15克。并加银花30克,白芥子3~6克。
慢性阑尾炎的问题有三:一瘀血,二气滞,三寒。临证时可根据瘀、滞、寒的比例多少用方。若瘀血为主者,宜活络效灵丹加味;肝郁气滞为主者,宜逍遥散加白芥子、千姜、五灵脂;寒凝血滞者,宜少腹逐瘀汤。如兼肠粘连者,亦可采用此种方法。
阑尾脓肿或引起腹膜炎者,银花120克,白芥子9克,甘草9克,是方有效。曾治一男性患者,腹大如鼓,先用中西药不效,经用上方后,从脐中排出黄稠脓汁一大痰盂之多,后果愈。
肠梗阻
寒实型肠梗阻治验
李老认为,肠梗阻总地来说是一个实证,其中有热实、寒实、瘀血、气滞四类。另外,还应注意气虚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这个疾病因为是急症、重症,患者主诉就是腹痛,因此辨别其性质较难。一般来讲,可从发病历史、治疗经过上去考虑。如:生气后突然疼痛者,当考虑为气滞,吃冷性饮食后发病者,为寒实,过去有肠粘连史者必兼瘀血,素有不能吃冷性饮食者为寒实。如:一男性患者,突然腹痛大作,某院外科大夫诊为肠梗阻,予复方大承气汤治之无效。询其有不能吃冷性饮食史,诊为寒实证,予九痛丸12粒,愈。又如:一男性患者,72岁,突然腹痛不止,急至某院治疗,诊为肠梗阻。因其年高体弱,又患冠心病,恐其手术有困难,建议保守治疗。经询其素有不能吃冷性饮食史,又为年高体衰之躯,予九痛丸20粒,分2次服,愈。又如:一男孩,突患肠梗阻,医予萝卜芒硝汤治之不效,经察其为吃冰棒后引起,予小茴香、肉桂、丁香、木香、沉香各6克,愈。又如:一男性患者,80岁,患嵌顿疝引起的肠梗阻,诊为气虚失运,予厚朴24克,人参9克,半夏9克,炙甘草9克,愈。
胰腺炎
胰腺炎证治
李老认为,急性胰腺炎类属于中医的干霍乱、食积痛,大致有寒实、热实两种。热实证,治宜大柴胡汤加减。寒实证,治宜大黄附子汤加枳实、厚朴或一把抓,每次1包,或九痛丸,每次12~20粒。曾治一男性患者,急性胰腺炎,先用复方大柴胡汤十几剂不效,邀李老诊之,审脉弦紧,胃脘剧痛,拒按,诊为寒实证,予大黄3克,细辛3克,附子6克,枳实9克,厚朴9克,1剂取效,10剂疼痛消失。
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多为虚实寒热夹杂证,治疗时必须详辨寒、热、虚、实的比例。例如:脉沉弦或弦涩,舌苔薄白,胃脘胀痛,拒按者,为气滞多而寒实证少的停积证。治宜厚朴温中汤加少量大黄。此方重点在于苦温理气,稍佐通下。四肢厥冷,脉弦紧,胃脘疼痛,拒按,为虚寒多而实证少,治宜桂附理中汤合小承气汤温中健脾,导滞消积。脉虚大,胃脘疼痛,拒按,或仅有压痛,为中气虚衰多而兼寒积,治宜补中益气汤加枳实、厚朴、苍术、木香、干姜、大黄,补中益气,温中导滞。脉弦滑,胃脘有压痛,为热多而寒少证,治宜半夏泻心汤去党参,加枳实、白术、莱菔子,或枳实导滞丸加干姜。
败血症

西名败血之症 中医两证相当
温病热入血室 外科疔毒走黄
李老认为,脓毒为败血证类属于中医外科中的疔毒走黄和温病中的热入营血,一般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有效。例如:一女性患者,乳腺炎合并败血症。持续高热不退。神昏,斑疹,先单独应用抗生素,并配用中药清热解毒剂无效,改用犀角地黄汤后即愈。但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并非全部有效,还应根据夹杂证的情况加以配伍.如:夹有脉大、口渴、汗出者,应配入生石膏、知母以清气分之热;大便秘结者,应加大黄、芒硝、元参;神昏,苔黄者,加安宫牛黄丸,每日2丸;痰多者,加竹沥15克;气营两燔者,改用清瘟败毒饮等。
此外。败血症还有所谓如温病热人下焦肝肾者,即如《温病条辨》所谓:“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温病误表,滓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温病已汗而不得汗,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重与复脉汤。”“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者脉两至者,重与复脉,虽有他证,后治之。”“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热邪久羁,吸灼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疯,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例如:曾治一末梢神经炎、泌尿系感染合并败血症患者,神志恍惚,汗多如洗,发热持续不退,时时手足瘛疚,或时谵语,面色觥白,脉虚数而促,先用西药、中药清瘟败毒饮无效,改予三甲复脉汤加知母、黄柏,后果愈。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验案一则
何某,女,65岁。门诊号:31497。
1961年7月19日初诊:半身不遂3个多月,某院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治疗1个多月无效,后请中医以针灸、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仍无效,邀请李老治之。李老审其面呈忧郁之色,问之亦不愿多语,脉沉而弦,云:肝郁血滞,血不养筋,治宜养血活血,舒肝理气,逍遥散加减:
柴胡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丝瓜络 9克 桑枝9克 香附7.5克 郁金6克
7曰后往诊,共服7剂,诸症大减,左侧肢体已能活动,并可翻身。继服1月而愈、
按:李老认为:补阳还五汤确是一个治疗半身不遂的好方,但其为补气活血方,若用之于肝郁气滞、筋脉失养者,则气血更加壅滞而筋脉不舒.经云:肝主筋、肝郁血滞,筋脉失养,故以舒肝养血活血而愈.
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
验案一则
张某,男,50岁。门诊号:77256。
1964年9月12日初诊:阿米巴肝脓肿合并膈下脓肿,持续高烧不退半年多,某院以西药治疗不效,审其脉弦滑数,胃脘有明显的不可触按之象。李老认为,脓肿应治之清热解毒之法,但根据经验看,凡抗生素有效者,应用清热解毒之剂亦效,无效者亦殊难取效,故不可但用清热解毒之法治之。此证应按其腹,寻其脉,若压痛明显者必予攻下,但攻下不可大下,大下则痛难除,脉滑数者应予化痰,弦者重在和解。处方:
柴胡18克 半夏12克 黄芩12克 枳实15克 赤芍15克 白芥子9克 瓜蒌30克 桔梗15克 蒲公英30克银花30克 连翘30克 大黄3克
次日,患者家属告知,体温由39.8℃下降至38。512,腹痛大减,饮食稍增。乃嘱其继服2剂。3剂后,食欲大增,体温恢复正常。
按:膈下脓肿合并肝脓肿,若但予消痈,不予理气化痰,不去评脉辨证,实难取效。李老告诫云:内痈尤重于里治,不可不注意也。诊余漫话 疑难之病 难在虚实寒热夹杂之间 解难之法 功在孰多孰少下药之中 李老认为,疑难疾病,即慢性、危重、难治性疾病,其难治的主要原因,是虚实寒热夹杂证的问题。任何疾病,从其性质来看,不外寒热虚实。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以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不难辨治,但临床上往往是单纯者少而夹杂者多,疑难性疾病,更是如此,如寒中夹热,热中带寒,虚中夹实,实中带虚,还有上焦热而下焦寒,此脏实而彼脏虚等,都需要特别注意。既明兼夹,尚需进一步分析其量的对比,何多何少,何宾何主,都必须弄清,治疗方可有的放矢。因此,能否正确地处理夹杂证,往往是衡量一个医生技术高低的重要标志。
李老常说: “一般来讲,慢性病、危重病夹杂证居多;急性病、轻微病夹杂证少见;身体素质好的急性病患者夹杂证少;体质差或兼有慢性病的急性病患者夹杂证多。在夹杂证中,有表里夹杂,寒热夹杂,虚实夹杂,阴阳夹杂,脏病兼腑,腑病兼脏,或数脏之病同见,数腑之病共存,数经之病并发,数络之病齐现等等。在衡量夹杂证时,尤应重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在表里关系中,有表而夹里,里而夹表的不同;在寒热关系中,有寒中夹热,热中夹寒的不同;在虚实关系中,有实中夹虚,虚中夹实的不同;阴阳关系中,有阳虚中夹有阴之不足,阴虚中夹有阳之微亏的不同;及至脏腑关系中,有脏虚夹有腑之微实,腑实夹有脏之虚损的不同等等。怎么鉴别呢?一般采用脉、色、腹、证相互对照之法,即,若表里证俱在时,症状的多少是区别表里多少的关键;虚实证俱在时,脉、色、腹诊相结合,是区别虚实孰多孰少的关键;至于数脏、数腑、数经、数络共存者,症状表现多者为多,症状少者,一般较少。脉象所代表的寒、热、虚、实,则是衡量夹有寒、热、虚、实的重要指标。若大实如羸状,或至虚有盛候,则必须借助腹诊加以辨别。”他还说:“《伤寒论》中治疗痞满有二方,一为半夏泻心汤,一为黄连汤,从其所治证候表现上看,几乎完全相同,而处方组成却前者多一味黄芩,后者多一味桂枝,何以辨别?脉也。若见滑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弦涩不调者,则用黄连汤。”“张仲景是辨夹杂证、治夹杂证的楷模,若想认识夹杂证,就得仔细钻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例如腹泻一证,夹杂情况最多,尤其是久泻不愈者,更应细心审查。李老每遇久泻不愈,兼见腹痛者,都强调应注意其夹实的一面,诊查其腹部必有压痛(常不甚明显,非细心体察之才不致漏诊),即以虚中夹实论治,常于补涩药中加人大黄以治之,疗效较好。但此证久病,每每虚多实少,故虽用大黄,量不宜过大,可随证情酌定。
又如便秘一证,常法虽为实者泻之,承气类为实证所宜,但临证首当审其虚实主次。如系产后便秘,或久病,或见于大病之后者,多为实中夹虚,不泻不行,泻又不可,法当攻补兼施,即泻药中辅以补药用之,或加人参,或加当归,宜润宜导,酌情选用。同时必须结合年龄、体质、脉象、兼症,以适当兼顾其虚才行。如临床对便秘之属虚寒者,或虚寒证夹实者,以温脾汤或理中汤加大黄,用量当据虚实多少而酌用之。
又如曾治一产后痔疮甚重,疼痛便血较剧之患者。由于属于产后虚中夹实之证,故重用黄芪,加乳香、没药、槐角炭、银花、地榆炭,又因具有便秘腑实之症,酌加硝、黄,数剂而愈。又曾治一急性肾炎患者,因其胃部有压痛,遂于利水方中加入枳实、莱菔子,数剂而愈。大凡泻证,泻前即痛,泻后痛止者,此为有夹实的现象,即应考虑补中寓泻。如系胃苓汤证,亦需少加大黄、枳实才行。
中医治病之关键,在于对各类矛盾性证候的用药上,这也是中医之优势所在。如寒热夹杂、虚实夹杂等都是。如阴虚兼痰之证,滋阴有碍痰之嫌,祛痰有伤阴之弊,用金水六君煎,在祛痰之二陈汤中加入当归、生地、元参之滋阴即可治之。又如湿疹兼泄泻,止泻则碍疹,治疹又碍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