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03-李翰卿 >

第20节

303-李翰卿-第20节

小说: 303-李翰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病自愈。胞络者系于肾,若湿久生热,必得清肾火而湿始有去路,如易黄汤中黄柏、车前子是也。
4.升提固涩,化瘀通滞
凡带证服滲利药太多,湿热虽解而气往下陷而不愈者,必当佐以升阳之品方效,如葛根、白芷、升麻、柴胡之类。
带证曰久不愈,排泄量多且有滑脱不禁现象者,宜于健脾、补肾之时予以收敛固涩,如芡实、白果、龙牡、赤石脂等。
张寿甫认为,带下积久不愈,必有瘀血留着于内,故带证日久,应于收涩之中佐化瘀通滞之品,其拟清带汤中龙骨、牡蛎、茜草、海螵蛸皆具二功。李老认为,开通可制固涩之滞,为标本兼治,以达补虚固脱、滞化血和之功。
附案:
案一 熊某,女,48岁。门诊号:93039。
1965年'O月19日初诊:带下量多1年,加重10日,形质清稀,伴乏力,腰困腹痛,下腹时发凉或灼热。背部午后灼热,患者面色无华,精神疲惫,经来量少,色淡红,经后下腹疼痛加重,纳呆,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处方:
生山药15克 生龙牡各12克 海螵蛸9克 茜草4.5克 生白芍9克 生白术9克 生蒲黄4.5克 炒灵脂6克川楝子4.5克 羌活3克
水煎服。
按:李老辨证,据全身症状、舌脉确立病性为虚,次据个别虚证症状,辨明在脾、在肾之异,同时必据夹杂证辨明兼寒、兼热等不同。带下辨证则带下本症兼症并重,综合分析归纳得出。从带下量多,质清稀,兼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腰困,纳呆,脉沉,辨证属脾虚兼肾不足。脾虚水湿不化,下注冲任胞宫,损伤冲任而成本病。腰为肾之府,胞络者系于肾,冲任损伤累及肾,故腰困;湿性粘滞重浊,壅遏气机,阳气被阻则凉,郁而化热则热,故下腹时凉时灼热;气虚血滞,血行不畅故腹痛,经后气血愈虚,故经后加重;带下日久不愈,气虚失摄则量多,故有脱象。李老以张寿甫清带汤补虚固脱,方中用生山药补脾肾固元气,生龙牡、茜草、海螵蛸收敛固涩并具开通之性,使补涩而不滞,另加生白术健脾,生白芍养血益阴,合失笑散、川楝子理气止痛,羌活一味既得解上身之风湿,兼能温升,有升提之意。全方共奏补虚固脱、活血止痛之功。
李老常以清带汤加味治疗带下病,在张寿甫调寒热基础上,寒甚者,加干姜、肉桂、附子、茴香;虚甚者,加党参、黄芪、当归、生地等;热盛成毒者,加银花、三七、鸦胆子等药。
案二 一妇带下不止,服调经剂,血愈下,复投寒凉剂,遂下泄,肌肉如削,不能言语,四肢厥逆,脉细如丝。予参附汤(人参60克,附子9克)1剂手足微温,再剂思饮食,继服八珍汤40余剂而愈。
按:此妇患临经带下,带下不止欲滑,为阳虚下陷,下元不能固摄,当固摄肝肾,升举清阳,却予调经剂,故虚未得补而失于收摄,故经潮则量反多,人以为血热迫血妄行,又投寒凉剂复伤脾胃阳气,气血乏源,气血愈虚,脾胃功能失调,传导升降失司而发生泄泻,肌肉失养则肌肉如削,清阳不升则失语,气虚阳微不达四末故四肢厥逆,不能营阴,则脉细如丝。纵观诸症为带、经、泄同病,乃素体虚弱而伐以寒凉,故见四肢厥逆,脉细如丝,辨证属阳微气脱。遵治病必求于本,病虽异而证则相同,法当异病同治。急投参附为扶阳固脱,阳回则继用八珍汤补气养血缓图治本,药巾病的而愈。
带下辨证 本证兼证并重
带下病有寒、热、虚、实四种,然临证多虚实夹杂,寒热相间,如虚证中有脾虚、肾虚之异,又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更有多脏同病、气血俱损之证。临床辨证以带下本症兼症并重。
带下本症,有带下色、量、质、味、发病久暂、排泄时的感觉等。
从色辨:白多寒,或湿胜于热,或病在气分,或关肺经;色黃多系湿热,或关脾经;色青者,多与肝经有关,或肝郁气滞,或肝经湿热,或肝肾两虚;色黑者,多与肾经有关,或系热盛,或系经漏;色赤者,多热,或热胜于湿,或病在血分,或与心经有关;带下赤白相兼,多系湿热互结;五色杂下,多系有溃烂。总之,浅淡者多虚,深浓者多实。
从量辨:量多为虚,量少为实,量时多时少多肝郁。
从质辨:形如胶粘者多湿热,清稀如水多风寒,形如米泔多脾湿,如鸡子清者多脾气虚、肾阳虚证。
从味辨:味腥臭者多湿热。
从排泄时的感觉辨:排泄时觉凉者多寒,觉热者多热。
从发病时间辨:久者多虚,短暂者多实。
然仅据以上本症不足为据,必兼具全身相应兼症者方可确立。如:
肝郁者,必兼精神郁闷,胸胁胀痛,喜太息,脉沉或弦涩等。
湿热者,不论其色如何,暈较多或如崩,质稠粘,味腥秽,必兼体倦,门干苦或粘腻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滑数等。
脾虚者,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无臭,必兼饮食不化,精神疲倦,大便溏,舌淡,苔薄,脉细等。
寒湿者,带清稀,必兼形寒畏冷,四肢不温,下腹冷痛, 口不干,舌苔淡白而润,脉沉迟缓。
湿毒证,带下黄白如脓,或伴下疳,必兼尿道刺痛,阴部肿痛溃烂,舌红,苔干黄,脉数等。
从带下量色辨转归
带下病为带下色、量、质、味的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故带下病诊断不泥其量之多少。但有色质味之异常即可,李老以量作为疾病轻重转归的尺度之一。量多者病较重,量少者病较轻,量多而忽然大下之崩带病重而险;量由多变少,为病退及药对证的表现,量由少变多为病进或药不对证,治之无效的现象,用药后量如光多后少。考虑为有效,属已成之带尽出,未成之带有所阻。
带下有白带、黄带、青带、赤带、黑带、赤白带、五色带之分,白者属肺,赤者属心……从带下颜色可确立带下类型及所属经络,并能以色之淡浅深浓体会病势,带下浅淡,病为轻,色质深浓,病较重,五色杂下,病重而险。
妊娠病滑胎责之肝经虚热 殒堕关系脾肾气虚
滑胎为连续自然堕胎或小产3次以上者,有的甚至每孕到一定月份则自然滑堕,滑堕之虞有母体、父体两方面因素。巢氏认为胎怀十月,经养各有所主,而母体因素最与十二经中肾、肝、脾三脏及气血相关。正如《景岳全书》中所云: “所以屡见小产堕胎者,多在三月、五月及七月之间,而下次之堕必如期复然,必以先决伤此一经则遇阙不能过矣。”故滑胎之关键在于堕后虚损未复,治“必当家此着胎之源而预培其损”,即寻找病因,预防为主,重在未孕时。
四时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经之养始于肝木。妊娠早期胎未成形,赖阴血荫胎,肝体阴用阳,肝体柔和则胎安,否则肝血虚,肝气旺,胎失所养,并热扰胎气,则殒堕。故早期殒堕者,责之肝经虚热。孕前宜常服逍遥散加生地,热甚者,加黄芩,以达柔肝健脾清热之目的,肝体柔,肝气平。而孕自安。
妊娠有赖于肾气冲盛,天癸泌至,和于阴阳,冲任相资,而胎元之健固亦须肾以系胎,气以载胎,血以养胎,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先后天充足相资,则胎元固实。脾、肾不足,勉为妊娠,但终不能瓜熟蒂落而夭折,故补肾培脾为治滑胎之根本。妊娠五月,为足太阴脾经所养,九月为足少阴肾经所养,故中晚期滑胎,当责之中气虚不能护胎,肾气虚失于系胎。因于中焦者孕前宜常服小建中汤加白术使脾健气血易生,因于下焦不足者常服寿胎丸,如此成胎之后继安胎,才无小产之患。 妊娠恶阻无寒热 和胃降逆宜理气 恶阻为妊娠呕吐之证,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现象.若反应严重,反复呕吐不止者,可使孕妇迅速消瘦或诱发他病,甚至影响胎儿的发育,故需及时治疗。正如《万氏妇人科》云:“轻者不服药无妨,乃常病也。重者需药调之,恐伤胎气。”
冲为血海,隶于阳明而附于肝,胃气以和降为顺。孕后阴血聚而养胎,藏而不定形,使得冲脉之气偏盛,逆而犯胃,使得胃气上逆而见恶阻之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胃弱是其根本,其发病总与损伤胃气有关,治之必时刻顾护胃气,和胃降逆为主。《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明确提出治法:“审其或因胎气阻逆,或痰饮阻逆,与夫兼热、兼寒而分治之。”临证胃热恶阻者,治宜加味温胆汤,以清胃热,和胃气,方药为温胆汤加黄芩3克,黄连1.5克,麦冬6克,芦根3克。痰饮阻逆者,予加味六君子汤,即六君子加杷叶3克,旋覆花1.5克,枳壳1.5克,除痰降逆,偏热者加黄芩,偏寒者加肉桂、干姜。因于胎气阻逆,无寒热偏象,无兼肝郁痰饮者,此时当理气平逆,以达和胃降逆之功。理气之药不宜过用香燥之品,以防耗伤气血,于胎无益反害。方用保生汤,药物组成有砂仁7.5克,白术、香附、乌药、陈皮各15克,甘草7.5克,生姜3~5片。水煎频饮。方中一派理气之品,但加白术健脾以资气血,达安胎,并防理气伤气之弊。妊娠腹痛有伤食、胞寒、膀胱热结之分
妊娠腹痛,亦称胞阻,从历代医家论述看,其实为胎漏、胎动不安之证候。李老认为,本病为妊娠期心胃腹痛的证候,病变部位涉及上、中、下全腹,分伤食、胞寒及膀胱热结三型论治。
!.伤食者,症见胃脘脐腹胀痛,有伤食史,嗳腐恶食,舌淡红,苔厚,脉滑。治宜消食行滞。方用平胃散加味。临证应辨疼痛部位及大便情况加以变通,如痛在胃脘部,宜加草果、枳实、神曲;如痛在脐腹,兼大便秘结者,宜去苍术之燥性助秘之弊,酌加芒硝、大黄,倍用甘草,以缓和二药峻烈之性,以防伤胎,或更加人参,攻补兼施,则效尤良。
2.寒凝胞宫者,症见妊娠期小腹疼痛,喜暖,下腹凉,喜热饮,舌淡红,苔白,脉紧。临证当辨寒在血分、水分而治法不同。寒在血分者,小便必白利,治宜温经散寒止痛,方用加味芎归散,方药为当归15克,川芎6克,人参3克,吴茱萸1.5克,阿胶6克,艾叶1.5克,炙草1.5克;寒在水分者,小便必不利,治宜温阳化水,方用五苓散。
3.膀胱热结者,症见小腹灼热疼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热利水,方用导赤散。
保胎要则
流产的发生,主要是气血虚损,冲任不固,不能维系而坠。气虚提摄无力,血虚则灌溉不周,不能摄血养胎,造成流产.故补气血为保胎之治疗大法,再根据情况,予以止血、镇痛、解郁等,以达到标本兼顾,否则,只顾一面,恒至失败。用药方面,杜仲、桑寄生、苎麻根为常用之品,无副作用,不妨大剂应用,可用至15~30克;用参时,须用高丽参为佳。一般而言,胎水未破者,大体都可收效。寿胎丸、胎元饮等,疗效都很好,均可选用。古有黄芩、白术能安胎之说,这也须酌情应用,有热者宜,如气虚者,用之无效。大体流产患者,从脉象上辨别,滑数有力者多可保全,如沉微细涩者,一般来说,多难以保全。
安胎不离益肾
胎漏,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不伴腰腹困坠之症。胎动不安,为妊娠期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其证轻微,为堕胎小产之先兆。有“其母有疾以动胎”和“胎不牢固”两大病因病理,但究其根本则主要责之于母体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因其胎元未殒,故治以安胎为主。临证有肾虚、气血虚弱、血热、气郁及外伤等不同,随证随经去其所病,以达冲任调和、胎元牢固之目的。
李老认为,肾为五脏之本,胎元之系,补肾为安胎之根本,不论气血失:厂濡养,热扰胎气,胎气受阻,或跌扑伤胎等,均不离补益肾气以固胎,胎得肾系,安之则易。方用寿胎丸及杜仲、续断之类。
附案:
案一 代某。女,41岁。门诊号:40609。
1961年3月6日初诊:患者有习惯性流产病史,本次妊娠已7个月,腹痛有下坠感,伴腰酸腿困,少量阴道出血,色淡,体倦,面色无华,食欲不佳,舌苔薄白,脉细无力。处方:
菟丝子12克 桑寄生7.5克 川断6克 阿胶7.5克杜仲9克 炒白芍7。5克 生白术9克
二诊:服药2剂后,腹痛减轻,继服2剂后胎安.
按:肾为冲任之本,胞络者系于肾。屡孕屡堕,复伤冲任气血,加之年逾35岁,肾气亦生理性渐衰,使得肾气愈虚,适值妊娠,胎失所系,故有腰酸腹坠之胎动不安.肾为五脏之根,肾虚失于煦脾,脾失健运,则食欲不佳,气血生化不足,失于上荣,故体倦肢困,面色无华,脉细无力,皆为虚损不足之候。《妇人规·胎动欲堕》载:“妊娠胎气伤动者……轻者转动不安或微见血,察其不甚,速宜安之。”治以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