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屋 作者:鬼马星-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为她生了你,就一定有义务爱你,相信你。别对她抱太大的希望,你就能过得好一点。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冷静,冷静。”
在另一封信里,冰冰又写道:
“你妈带你去看精神科,当然是错的。但她是被旁人的说法蒙蔽了,如果你继续大吵大闹,她只会更加相信别人的说法。所以,你得安静一些,她说什么都不要跟她吵。如果你觉得太无聊,我建议你去看场电影。本来我该陪你一起去的,但最近我实在太忙了。我会把电影票寄给你,你自己一个人去看,好吗?这部电影叫作《飞越疯人院》,一部美国老电影,但我想,它对你一定很有启发。”
她又找出一封信来,这一次,她特意看了日期,是186年4月寄来的。
“上次你闹得太凶了。不过,我很高兴,你最终能听从我的建议,跟你妈去住院。这可能是你住院前,我的最后一封信。请你记住,安静,安静最重要。你安静了,别人就猜不出你在想什么。你每天都很安静,别人就会慢慢把你忘了。这时候,你就有机会了。别忘了我告诉你的方法,把药丢进马桶,然后,你得找到他们放制服的地方,你走的时候,最好选择人最多,医生最忙的时候,最好还是某个病人在大吵大闹的时候,你知道怎么刺激那些真正的疯子。”
这个冰冰到底是谁?她好像在教唆朱艺如何从精神病院里逃出来。
她又找到一封186年7月的信。
“很多事,我们已经讨论过很久了。你对别人的憎恨,我觉得理所当然。但是,记恨别人就能让自己过得好吗?当你说要杀这个人,杀那个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未来?如果没想过,那你就好好想想。”
信都很短,但沈异书觉得,冰冰应该比朱艺年长。因为信里的很多话,有点像成年人的思维。青少年其实是很少考虑未来的。
另一封信是10年4月寄来的。
“先祝贺你,你的身体终于恢复了,以后可别在冰水里游泳了。用这种办法获得父母的关爱,只能适得其反。就像你说的,他们会越来越讨厌你的。好了,希望我带来的好消息能让你心情愉快。我的小礼物已经放在老地方了。你去拿了之后就明白了。”
冰冰在送朱艺小礼物。不知道这小礼物是什么。
接着是同一个月的另一封信。
“不用谢。这是你应得的报酬。我很高兴,你能从中领会到人生的真谛,还能为将来积聚资本。不过,你说你那天第一次‘尝鲜’,我很惊骇。你喜欢的事,我自然不会阻止,但你该明白,这对你的身体不好,我还是希望你能为自己的将来着想。而且自古以来,有这嗜好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我不希望你变成一个瘾君子。”
冰冰送给朱艺的礼物是钱吗?朱艺拿了钱去第一次尝了鲜,这里说的“尝鲜”是指毒品吗?
她接着找到一封11年5月的信。
“我知道等钱用的心情。但是你也明白,我们不能贸然行动,因为不安全。如果你真的需要钱,你可以去老地方拿。不过,我希望你拿这些钱不是去买不该买的东西。那会令你的脑子退化。当然,我不会举报你,我只是为你担心。”
听起来,她们好像在搭档做什么事,而且还颇有斩获。她们在干什么呢?
然后,在12年的4月,冰冰又来了一封信。
“马到成功,万事如意,一切顺利,呵呵,这回你相信我了吗?希望那些钱能让你过几天舒坦的日子。你问我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我还是那句话,先等等吧。也许半年,也许一年。没有等待,就没有收获。如果你能像我一样,耐心地慢慢等自己长大,你就会发现,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甚至是,上帝。”
接着是14年12月的信。
“目标锁定,J省A市河畔路12号。不过,还得等几个月。”
这封信连署名都没有。不过从笔迹看,正是冰冰所写。她注意到,冰冰的笔迹有点奇怪,几乎所有的字都往一个地方倾斜,看起来像是故意这么写的。冰冰很可能在伪造笔迹。
等等!J省A市河畔路12号?
她的心蓦然狂跳起来。她知道这个地方,那应该是一家银行。她曾经在银行门口,目击过银行劫匪逃离。难道说……
她一把抓过电话,拨通了A市的114。
“河畔路12号,我要那里的电话。”
不一会儿接线员就给出一个电话号码,并特别告知,“这是德商银行的总机。”
是德商银行。果然是银行。
她又拨通了这个总机。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电话那头响起礼貌的问话声。
她挂上电话,重新在网上搜索,很快她就获得了准确的信息,“位于A市湖畔路12号的德商银行于12年建立……”
天哪!她曾经目击的银行抢劫犯,难道就是朱艺和这个“冰冰”?
她不假思索地拨通了朱艺母亲的电话。
“你好。我是前几天来过的警察……”
“啊,我记得,我记得。”朱艺的母亲慢悠悠地回应。
“是这样的,我现在正在检查朱艺的纸箱。”
“你在检查?……”
她不理会朱艺母亲的困惑。
“我看过那些信和贺卡?我想知道冰冰是谁。”
“这个,我也不知道,是她的某个朋友,我不知道这个人是从哪儿来的……”
“你看过那些信吗?”
“是的,我看过。”朱艺母亲道。
“你不觉得冰冰的来信有点不正常吗?”
“……是的,是很不正常,我感觉这个人教她做坏事……可这些信是从她彻底离开后,我才发现的……我也找过这个人,可是找不到……她的老师同学都没听说过这个人。”
“这人来过电话吗?她直接来找过朱艺吗?”
“不,没有,即使有,我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我得上班。我回到家都快五点多了。有时候朱艺会溜出去一会儿……而且,”朱艺的母亲呜咽起来,“现在找她也没什么意义了……”
这可不一定。
“还有谁可能了解朱艺的事?”她问道。
他朝着她笑。
“我跟朱艺什么关系都没有。真不知道,你们找我能问出什么。”这个当年拒绝为朱艺作证的男孩现在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我知道你们没什么关系,可相比较别人,你可能是跟她最接近的人了。”
他并不否认,同时露出无奈的神情。
“是啊,那时候,她妈让我给她补习数学。她数学不好,跟老师的关系也很差。”他挡在门口,并不打算让她进屋,“你想问什么?我很想帮你,可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样贸然闯过来究竟能打听到什么,只不过,她感觉好像有只无形的手在推着她前进。
“你知不知道,她有个朋友叫冰冰?”
“我听她说起过。但从来没见过这个人。不过,自从朱艺认识了这个人,好像就变了。”
“她有什么变化?”
“是往好的方向变。她不像过去那么暴躁了,说话开始有技巧了,也没再攻击别人。以前,她总是很冲动。那时候,我还以为是药物起效果了,可是朱艺对我说,她把药都扔了。”
“有趣啊。”她看着他笑,“我以为你拒绝为她作证后,你们就断交了。可看起来,你们的关系还不错。”
他又向她作了个无奈的表情。
“她主动向我道歉。我还能怎么样?两家的父母关系那么好。而且,她还是个精神病,我可不想惹火她。”
“她跟你提起过这个冰冰吗?”
“她说她在精神病院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她还说,她们一起工作。我不知道工作指的是什么,不过好像有一段时间,她给自己买了不少东西。我看见她买的裙子了。”他朝她撇撇嘴,“朱艺她妈几乎不给她零用钱。”
也就是说,只要冰冰能够让朱艺赚到钱,她就等于控制了这个被众人唾弃的少女。可惜,看起来好像谁也没见过朱艺的这位神秘朋友。
“听说,你在处理朱艺的遗物,是不是?”男人突然问。
“对。”
“我这里有她一些东西。要不一起交给你?”
“是什么?”
“她的照片。”
“好吧。”
不一会儿,那个男人从屋里拿出一个信封来。
“有些是我们的合影,有些是她的单人照,现在看来也没什么保留价值。”他似乎想尽快把朱艺的这堆垃圾,从他的大门里扫出去。
她接过了照片。
打开信封后,她发现多半都是他跟朱艺正儿八经面对镜头的合影。只有一张是他们站在一个帽子摊位前,两人都侧着身子,没有面对镜头,而离朱艺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个人。看到这个人的脸,她霎那间觉得自己的脖子好像被人卡住了,她没法呼吸。
啊!——
她听见脑子里响起一声尖叫。接着,她看见自己不断地摇头,不会的,不会的,不会的!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错!一定是巧合,一定是她的眼睛出了毛病,一定是……
但是,在她内心,另一个理智的她,却抬起头,望着这个男人,问道:
“朱艺当时被送到哪家精神病院?”
“X市第二医院精神科。”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她把照片递了过去。
“她向我道歉,我送她下去,那个帽子摊就在我们楼下。我们说话的时候,我父亲正好路过,那天他刚买了个新相机,看见朱艺就随手按了一下。本来没必要冲印出来的,可是。”他望着照片里的朱艺,“那条裙子就是她新买的,我觉得很漂亮,所以就把这张照片留了下来。这其实是她最后一次跟我说话。本来想留作纪念的,但想想也没什么意义。”他又把照片递了过来。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接住那张照片的,她只觉得自己好像突然之间被一阵旋风包围,掀到了空中,又狠狠摔进了水潭。她觉得浑身又冷又湿,耳朵嗡嗡响,她听不见任何声音,眼前则晃来晃去都是那个人的脸。
霎那间,她记起了那张报纸上的新闻,她记起了她写过的信,说过的话,忽然之间。她发现什么都顺理成章了。
圆珠笔、银行劫匪、火车站、货车的停靠点、舒巧的逃跑路线,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说得通了。
可是,为什么呢?
最初是为了钱,可后来呢?
晚上六点。
门铃响起时,她才骤然醒悟,发现自己正坐在地板上,而她面前则摊着冰冰的信。她快速将那些信收起丢进纸箱,然后打开了门。
她本来以为是言博,可没想到,竟然是谷平。
“嘿。你来干什么?”她说完这句开场白,才觉得自己的态度有点生硬,而且她还挡着门。
“你不打算让我进来吗?”谷平道。
她不太情愿地让开一条路。
“有事吗?”她问道。
他没答话,径直走了进去,当她意识到他是要走进养母的房间时,她立刻紧跟了过去。
“你干什么?”她发现谷平在找东西。
谷平看着她,大概有一分钟,他们两个谁也没说话。
“你知道我在找什么。”最后,他终于开了口。
她耸耸肩,转身走出了房间。
“异书!”这次是他跟上了她。
“你什么时候去看你的女朋友?”她问道。
“等案子结束。”
“案子不是已经结束了吗?现在就等着舒巧到案了,如果运气好的话,不出一个月就能抓到她。”她走到冰箱前,从里面拿出一瓶啤酒。
“你把它放到哪里去了?”他走到她跟前,盯着她的眼睛问道。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真的要我明说吗?”他仍盯着她。
她不理他,背过身去打开了啤酒瓶。
“李老师就是凶手。”他道,“我在找的是她经常用的伞,那把伞就是双凤旅馆灭门案的凶器。”
咕咚,她将啤酒倒入玻璃杯。
“你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吗?”
她转过身去,冷冷地看着他。
“我推测的。”他道。
她禁不住笑起来,“你推测的?”
“如果你认为李老师没问题,就把伞交给我,证明她的清白。”
她喝了一口啤酒,不说话。
“你没法证明她的清白是不是?”他又问。
“你为什么认为她是凶手?”
“我重新查看了她的尸体,”他打开冰箱,给自己拿了瓶啤酒,“我发现她的手指上有一些细微的化学物质,通常这样的化学物质存在于一次性手套的内部。也就是说,她去世前戴过一次性手套。”他一边打开瓶盖,一边说,“她知道只要戴过手套,手上一定会留下痕迹,所以她扔掉手套后,打算去洗手,但是因为药力发作,或者体力不支,她没走到厕所就倒了下来。吗啡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