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续弦王妃 >

第14节

续弦王妃-第14节

小说: 续弦王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琳琅登时站起身,道:“碧桃青杏,咱们先去隔壁!”
  碧桃和青杏不知道何故,但看主子脸色极是阴沉,也不敢多话,连忙随谢琳琅出了厢房。
  进到隔壁,外间的后墙上果然开了一道门,原来这道门连通的是伯府的后园。谢琳琅此时也顾不上其他,便急匆匆从后园穿了过去。直到看见梅园外头正在说话的谢雨琅三人,一直提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谢雨琅看到她就招呼道:“你去哪儿了?好半天没见你。”等谢琳琅走近了,她“呀!”了一声,忙道:“你脸色怎么这么不好?是不是病了?刚才在园子里时我看你就不大耐冷,别是伤寒了罢?”
  谢琳琅顺势道:“像是罢。等回家去吃两剂药也就好了。”
  谢瑶琅笑着凑过来道:“琳姐姐果然是娇贵的很,只在园子里略待一会儿都能伤寒!不比我们这等无人怜的,哪怕是在大风天里站个把时辰呢,也得好端端的,略有个好歹,还得被人说成装病。”
  顿了一会儿,见无人接话,她才觉得有些尴尬,不由得看向谢雨琅,这个她不敢惹,和她说话儿还要斟酌着说呢!然后又看向了谢雅琅,抿嘴一笑道:“大姐说我说得可是?”
  谢雅琅家里弟妹多,虽说都是庶出的,但是她母亲是个知书达礼的,并不苛待庶子庶女,她便也学着她母亲,颇有长姐风范。她在家里时很是容让这个妹妹,只是到了外面,实在是被她拖累得够了,丢人简直没个完!于是立刻就沉了脸,道:“二妹这是什么话?谁让你在大风天里站个把时辰了?又是谁说你装病了?二妹觉得自己无人怜,那母亲和你姨娘岂不都白疼了你了!你自己想要作践自己,用不着带上我!”
  谢瑶琅被她大姐排暄了这一顿,才好了。
  谢雨琅瞧着倒是好笑,还真有不挨顿骂就过不完这一日的人呢!
  谢琳琅此时哪有心思和她应对,又不能冒然请辞,只怕欲盖弥彰,便尽量的静下心绪,后面还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呢?
  正胡乱想着,就见赵氏走过来,面上微不可察的闪过一丝恼怒,随即就挂上了笑容,道:“琳姐儿刚刚去哪儿了?”

  ☆、第17章 钱嬷嬷

  谢琳琅强抑着心里的怒气,努力做到面部平静,却实在强笑不出来,便也不假装,淡淡道:“多谢夫人挂念,女儿刚刚有些不适,让夫人忧心,倒是女儿的不是了。”
  赵氏亲热的拉过她的手,笑道:“你素来就是个身娇的,和你弟弟一个样儿!倒说什么忧心呢?就是我偏疼你和你弟弟也是应当的!你既然觉着不适,我一会儿就去和三堂叔还有堂兄堂嫂请辞,总归饭也吃完了,也尽了一家子团圆的意思。况且你身子要紧,就请辞也不失礼。”
  “夫人真是折煞女儿了!”谢琳琅脸色依然十分苍白,却笑了笑,“我们是来给三叔祖祝寿的,一家子的长辈都在这里,倒因着女儿略感不适就先走了?女儿虽不如夫人知规懂礼,但女戒女训还是读过的,又岂能因着女儿撇下长辈独走的道理?夫人说可是不是?”
  “哼!”跟在赵氏身边的谢芳琅冷哼一声,“不知好歹!”
  赵氏权当没听到,又笑道:“琳姐儿想得周全,我既事事都依着琳姐儿,自然没有此事倒不依着琳姐儿的道理!不过,”赵氏话头儿一转,仍是笑吟吟的,“琳姐儿刚刚是去哪儿了?我倒听两个丫头嚼舌头,说琳姐儿将一个丫鬟关在伯府西院的厢房里,不知是什么事呢?”
  谢琳琅听她问出来了,神情倒不似刚才那般紧绷,既然她在自己面前如此发问,那只能说明她没捞到什么证据。于是也回了一个笑容,道:“夫人果然耳目聪明,这么起子小事也能引得夫人注意。原是那个丫鬟端核桃酪时倒烫了瑶妹妹的手,还溅了瑶妹妹一裙子。女儿看那个丫鬟慌慌张张的样子,怕她再烫了其他家的小姐们。烫着咱们自己家的姑娘倒还好说,若是烫着了别家的姑娘,说出去岂能不说三叔祖府上失礼的?所以女儿才回了世子夫人,世子夫人也谴了两个嬷嬷看着她。至于关在哪里,又是怎么处置的,女儿倒是不知。女儿觉得还是不要干挠世子夫人的处置才是。”
  赵氏听得都有些上火了!她对这个继女在言语上从未讨过什么好儿去,不管是什么事,总能让她避重就轻的圆过去。又一想到贾儒,则更是气愤,也不知道他使的这是什么招数,竟就敢瞒着自己私自行事了!自己在花墙外听到那段话,还吓了一跳,贾儒若是成了,继女这一个私会外男的名声传出去,以后自己的女儿还想找什么好亲事!贾儒真是越来越胆大了!不仅要算计侯府嫡女,竟还将自己的女儿也拖累进去!
  幸好此事没成,若是成了,他也不想想,老爷和襄国公府能不能放过他!就是安庆郡主一人的怒火他都承受不住,到时候只怕整个贾家都要被他赔进去!
  此时见谢琳琅回答得滴水不漏,赵氏便笑了笑,又转身和别家夫人闲话了几句。散了席后,就已经陆续的有人告辞了,倒是平安侯夫人段氏一直拉着赵氏闲聊,赵氏初时还没注意,聊到后来,她发现段氏说话间总是在打听谢琳琅,直到段氏说:“我家的大小子今年已经十六了,我早就在为他虑着亲事了,只一直没遇到合适的。”
  赵氏这才明白过来,眼睛就不由自主的扫向了谢琳琅,过了年她就十四岁了,作为侯府嫡女,长相出色,又是安庆郡主教养长大,如此好女百家求也不稀奇。赵氏心里不禁泛了酸,荣安侯虽也是侯爵,但比起平安侯来却差得远了,平安侯配享平安县食禄,关起门来就是个小王国。且段氏说的大小子又是平安侯的嫡长子,谢琳琅若是嫁过去了,就是宗妇,将来的平安侯夫人。赵氏又把目光移向了自己的女儿,谢芳琅过了年才十一岁,若是先定了亲,等两年出嫁,十三岁,虽说也小些,却也是可以了……
  段氏哪里能想到赵氏在盘算什么,她为了儿子的亲事,可是没少探听,今天定忠伯做寿,其实她大可不必来的,但听说定忠伯的孙子也到了说亲事的年纪,想来定忠伯府会特意多邀一些年纪适当的姑娘,她便想着也来看一看。她观察了这小半天儿,原本就有些嘱意谢琳琅,这一相看之后更是觉得不错,想来两家门弟也都相当,倒是桩齐全的好亲事。心里也高兴,就跟赵氏略透了口风,却见赵氏有些犹疑,她也没做他想,只觉得可能是自己提的有些突然,便也没急着说下去,又聊了几句就告辞了。
  荣安侯府和东府西府三房是最后告辞的,世子夫人施氏还拉着谢琳琅和谢瑶琅赔了通不是。
  等回了侯府,谢琳琅躺在床上,歇了半天才缓过来些。碧桃和青杏在定忠伯府时并没有想得明白,回来后听谢琳琅解释了,才后怕起来。
  碧桃忧心忡忡的道:“这一次他们虽没有得手,但保不齐就还有下一次,哪有一辈子防人的,只怕咱们也防不起。谁知道他下一次又是什么手段呢?”
  青杏叽叽咕咕半天,“夫人和那个贾儒真是恶毒!”
  朝晖堂里赵氏倒听不见有人正在骂她,她满脸怒容,劈手就摔了一个杯子,对贾儒喝道:“糊涂!你真是胆子越发大了!出门儿前我就说过,这一次我们要设计的是谢安琅,你倒好,将我交待你的话全当耳边风!倒算计起了谢琳琅,你也不想想,就是成了,她就能嫁给你了不成?”
  贾儒笑道:“表姑母消消气。这次是侄儿大意了,原本是万无一失的,谁想竟被她识破了呢!二姑娘倒是聪明的很。”
  赵氏依然没什么好气,“倒不如说你笨罢了!谢安琅的事情怎么办?”
  “自然是按表姑母说的办。”贾儒慢条斯里的道:“这次虽没寻着机会,总不会次次都寻不着机会。表姑母放心,此事侄儿一定会替表姑母办好。倒是二姑娘……”
  赵氏冷笑一声,“你还是死了心罢!今天平安侯夫人已经透了口风,有意于二姑娘呢!这样好的亲事,侯爷没个不同意的!”
  贾儒低着头,眼底微微闪过一丝阴冷,重抬起头才笑道:“表姑母不让侯爷知道不就成了,等平安侯府上来提亲,表姑母找个理由辞了,难不成他们家还能再厚着脸皮去找侯爷?想来他们家公子也是个抢手货,又不是非二姑娘不可了。”
  赵氏并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又不知道谢芳琅此事能不能成,没的坏了女儿的名声,便道:“此事也得慢慢来说,反正平安侯夫人也只是透口风,只等接下来有什么动静罢。”
  二月二的时候,平安侯府邀荣安侯府一起去踏青,其实也是两家相看的意思。赵氏又岂能不懂,便叫谢芳琅郑重的打扮了,只是谢芳琅实在还小,骨架尚未长成,虽然梳了个垂鬟分肖髻倒也撑得起来,但她硬是要戴最大的那支镶红蓝宝石的凤钗,看上去便有些不伦不类。
  赵氏又打发人去和谢琳琅说了,只是说带她去踏青,却没提平安侯府这一节。谢琳琅便让人送了谢芳琅一支钿花,说是让她戴着玩儿,又推说身子不爽利,就不去了。
  赵氏听了便微微一笑,带着谢芳琅出门了。
  天刚擦黑的时候,一个嬷嬷转出东角门,往舒锦园来,至院门前,便见两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坐在漆红齐膝高的门槛上玩儿,那嬷嬷便笑问:“郑妈妈呢?”
  两个小丫头不认得这个嬷嬷,其中一个便道:“请嬷嬷稍候。”便一溜烟儿跑了,过了一会儿,回来道:“没找见郑妈妈,碧桃姐姐知道了,说请嬷嬷进来。”
  那嬷嬷便进了院子,碧桃已经挑了帘子迎出来,笑道:“钱嬷嬷来了,我们姑娘正等着呢!钗儿那小蹄子跑得倒快,还没等我迎出来呢,她倒叫嬷嬷先自己进来了。”
  钱嬷嬷笑道:“哪里用得着那些虚礼?我倒叫姑娘久等了。”
  碧桃笑着道:“嬷嬷请进罢。”
  钱嬷嬷便进到里间来,只见谢琳琅穿着家常的蜜合色短袄,和一条浅葱绿裙子,解了乌鸦鸦的头发,简单的束在脑后,正坐在炕上,伏着雕花小几描花样子。见钱嬷嬷来了,忙笑道:“钱嬷嬷来了,嬷嬷快请坐,给嬷嬷看茶。”
  钱嬷嬷便笑容满面的坐下了。
  钱嬷嬷是安庆郡主身边服伺多年的七品女官,是安庆郡主最信任的心腹。每回安庆郡主有什么要紧事要告知谢琳琅,却又不便亲自过来时,便会谴了钱嬷嬷前来。
  天色已经暗了,且两个时辰前襄国公府又是急着送了帖子来,谢琳琅便猜着是有要紧事了。便将丫鬟们都打发出去,对钱嬷嬷道:“可是外祖母有什么要紧话儿要说与我听?”
  钱嬷嬷已经五十多岁了,此时肃起容颜来,倒颇有威严,她郑重的点点头,道:“是有两桩要紧事。”

  ☆、第18章 庚帖

  这两桩事都与谢琳琅有关。
  钱嬷嬷道:“郡主打发奴婢来,原是听说了平安侯府之事。虽说姑娘尚未出阁,不宜探听自己的亲事,但姑娘亲娘早逝,想必姑娘的继母不见得真心为姑娘谋划,郡主的意思是,让姑娘知道一些,将来若是姑娘的继母那里有些个什么算计,姑娘也好应对。郡主也是听到了平安侯夫人的一些口风,想必平安侯夫人已经与赵氏提过。平安侯府的世子狄慎白,郡主也着人细细打听了,相貌品格都是不错的。姑娘也不用害羞,郡主让奴婢说这些与姑娘听,还有个原因,今儿平安侯夫人邀了赵氏去踏青,听说是狄公子也跟着去了的。姑娘的继母赵氏却是带的府上的三姑娘。”
  谢琳琅略低了头,钱嬷嬷虽然没有明说,她也听得明白,平日里闺阁姑娘们轻易出不得门,踏青算是一项难得出门子的机会,凡议亲事的两家若有嘱意,便借着机会相看一番,看赵氏此举,想来是另有所谋了。谢琳琅想了想道:“听说平安侯夫人出自镇南王段家,段家的女子想必都十分聪慧。”
  钱嬷嬷闻言便露出些赞赏来,神情也放松了些儿,笑道:“怪道郡主整日里夸姑娘巧捷万端、闻一知十,奴婢将姑娘这话回了郡主,郡主也能放心了。赵氏想李代桃僵,想来连平安侯夫人这一关都过不去。”说着又叹了口气,“还有第二桩事,这是国公爷亲自嘱咐的,国公爷说朝廷之上会有动静,劝着郡主不要妄动。其实郡主又怎会不明白呢?只不过郡主觉得平安侯府是一桩好亲事,想着若是成了,于姑娘也是好事。”总好过做填房。只是这话她不敢随便对谢琳琅透出来,关系朝廷之事,连郡主都不能宣之于口,她更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郡主也只是想勉力一试罢了。若是真能赶在赐婚之前定下此事,以平安侯的威望,想必圣上也会权衡。
  钱嬷嬷走后,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