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草根三国传 >

第3节

草根三国传-第3节

小说: 草根三国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攸叹而笑道:“此事易耳。刘备一方抵敌的是凉州诸羌,而凉州诸羌与乌丸、匈奴、鲜卑等胡族不同,诸羌一直以来都素服汉室统御。刘备素以皇室血脉自居,时至今日兼之有皇叔之名,汉中王之爵,以此去收服诸羌之心本就不是难事,更兼有马超在侧,要镇服羌乱其实是易如反掌。但因为汉土诸胡外患未解,于天下大义之名之下,彼时机未到,故仍需向曹操示之以疲弱,以慢曹操之心,故此……
“若攸所料不差,只怕诸羌于暗中早已向刘备献降,但在明面之上仍作犯境之态,实则会在相应之时尽起其众以助刘备成事。至于诸羌大军所需的粮草,陇上土沃,刘备大军在长安之西举众屯田,对外则称不犯百姓秋毫,暗中资给诸羌,这都不是难事。再者,凉州以西是楼兰之境(即楼兰古国,汉晋时期是通商重地,汉晋时期中原都有委派官员,属西凉都护府管辖),本为大汉统属,土虽不沃然与西境诸戎互市极广,要互市来粮草军需很是方便。”
“……”姜游无语中。
荀攸接着道:“至于曹操这边,南匈奴的左贤王本就甚惧曹操之威,两年之前曹操与刘备相争汉中,中原军力不足之时,左贤王与北匈奴、乌丸、鲜卑合力之下,或许还会有所举动。但曹操及时的率军还保中原之后,左贤王会头一个不敢再有所作动。南匈奴与中原离得最近,若是南匈奴不敢有所作动,北匈奴望风不妙也自然不会有所举动。此时曹操只消暗中遣使吓唬左贤王一下,用与刘备相同的计略,左贤王亦会如诸羌一般与曹操一起演戏。
“匈奴并未真正起兵,而南北匈奴所据的黄河两套之地本就是黄河中、上游的富沃之土,自相足食并不难。除此之外,曹操还要向刘备示以疲弱,亦会授意南北匈奴暗中资助居庸关外的轲比能所部。若非如此,轲比能又如何能在居庸关下驻军两年!”
姜游听得头大如斗:“这TMD都是些什么事?他们知不知道他们这样做会是在养虎为患?关外胡族都是些狡猾的狼,咱们强盛的时候,他们会摆摆尾巴装装可怜再讨讨好,可咱们自家人一打起来再为此而伤了元气的时候,咱们就会成了他们嘴巴里的肉!五胡乱……”
话到这里姜游急忙住嘴。五胡乱华那还是晋代的八王之乱之后才引发的事,现在要是说漏了嘴,他可没办法向这三位人精解释清楚。想到这里姜游急忙扯开了话题,再向荀攸问道:“既然如此,那老曹又为何会要公达公与高将军在居庸关驻军协防近两年之久?”
荀攸向姜游递去了个“你咋连这都没反应过来呢”的眼神,但还是沉声的解释道:“既然是要示弱,那演戏就要演得像一些,那又有什么事能比姜夷州的两万重兵屯驻居庸协防能证明曹操麾下的军力不足?除此之外,轲比能并未与曹操直接性的暗通款曲,曹操也需要一内一外的两个替死鬼……说白了就是曹操举兵与刘备相争之时,最希望的事就是姜夷州与轲比能打得难解难分,故此从未曾增兵居庸,而且姜夷州是真心破胡,定然不会坐视居庸势危而不顾,因此居庸关上的两万夷州兵马动弹不得,攸也是无可奈何,此为其一。
“其二,此次三家联手抗胡,姜夷州乃是核心之人,若是姜夷州一朝兵穷而退,曹操于实要与轲比能的十数万大军交兵,于名望上,姜夷州若不在北境,则此盟名存实亡,曹刘交兵便会一触即发。想曹操示弱之计未成,又如何会令姜夷州归还夷州?”
“我靠——!!”姜游大怒。而怒过之后,姜游却又迅速的冷静下来,紧锁起双眉向荀攸道:“除了这些,应该还有别的事吧?最开始,你们三个一齐说我若退兵会失却大好时机……这个所谓的大好时机又是指什么?”
话到这里姜游猛然一惊,指着三个人张大了嘴巴,啊啊啊的半天之后才道:“你们、你们该不会是、不会是……也和曹操、刘备一样,存了别的心吧!?”
荀攸三人相互对望了一下,最后还是荀攸叹了口气并向另外二人摊了摊双手道:“你们看,我就说此计到底还是会瞒不过姜夷州,今日还是被姜夷州看破了吧?”
陈宫与徐庶一齐摇头,示意接下来的话还是由荀攸来说。毕竟荀攸年纪大、辈份高、名望高,身份上还是客卿,姜游不好冲着荀攸发火。要换作陈宫、徐庶……不被姜游骂个狗血淋头那才是怪事。
再看此刻的姜游,嘴巴仍旧张得老大,目光也死死的望定了荀攸。至于荀攸接下来要说什么话,姜游此刻多少也猜出了一些,但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陷入这种局面……
(9?18,瓶子这里的活动很多,早上十点都差点跑去防空洞里了……小日本去S!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神圣领土!小日本要是再敢做什么,咱就轰他丫的!!)




第三卷 第八十二回 是谁在拖
议事厅中,姜游隐隐约约的猜测出了荀攸、陈宫、徐庶三人的战略设想。虽然仍不甚详尽,但仍然惊得张大了嘴巴,老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那荀攸、陈宫、徐庶的战略设想又是怎样的?
其实这三位在姜游的出兵之初,到也都没有其他的什么想法,就是想和姜游在北境轰轰烈烈的打上几场大仗,扬一扬大汉国威而已。但随着时局的发展,特别是荀攸带着两万夷州人马屯驻在居庸关动弹不得,并且探知到许多内情之后,思虑就慢慢的有所转变。
众所周知,二荀一直以来的想法,是想辅佐合适的人选,再借这个人选的力量来兴复汉室。最初二荀选择的是曹操,因为曹操处事狠辣,符合二荀心里要借助强横的力量来扫平汉室旧有的毒瘤的想法。但是后来嘛,曹操逐渐膨胀的野心和过于狠辣的作风,都令二荀大为失望。
可能有人会问,二荀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为什么不改投到刘备的帐下?这里就要牵扯到二荀的私心上了。汉时的士家子弟,往往都是视宗族利益为最高,而到二荀想离开曹营的时候,刘备手上的“蛋糕”基本上已经被荆襄、巴蜀的宗族瓜分得干干净净,根本就容不下其他的大宗族。即便是容下了,也实在是没什么油水可言。相比之下,到是姜游手上的“蛋糕”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为了宗族的发展,二荀当然会选择姜游。
除此之外,二荀的朝纲观念也是一大因素。确切的说,二荀相信刘备的确是想中兴汉室,但中兴了汉室之后,刘备又会不会乖乖的当一个臣子?至少在二荀看来,刘备是自己想当皇帝的人。这里有个事得提一提——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牵强附会,也许真的是刘备自己有意而在无意中流露出来。刘备在入蜀之前不是有俩儿子,一个是义子刘封,一个是亲子刘禅吗?那把刘备的这俩儿子的名子合起来,正好就是“封禅”。封禅,就是天子的即位大礼……基于这一点,二荀认定刘备绝不是什么真正的汉室忠臣。真要给刘备定个位,那也是想谋夺大位的“反王”,这可是思想观念无限接近于君主立宪制的二荀所不能容忍的。
也正因为如此,二荀最后是选择了姜游。以私而论,荀氏宗族在姜游的帐下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公而论,姜游在完全可以自立为王的情况下,却又一直在坚持着自己是汉室臣子的原则,并且为垂暮的汉室捞回了不少的声威,这都很合二荀的脾气……
有些扯远了,就此打住。总的来说,二荀就是因为很欣赏姜游的作风,所以才全力帮助姜游的讨胡扬威。而随着时局的发展,犹其是刘备与曹操在面对胡乱之时,却仍然拼命的打着自家的小算盘的时候,二荀对曹刘也就彻底的失了望。
人在失望的时候,就难免的会想找寻新的希望。而这时曹刘两家峙胡已久,唯有姜游在右北平大战告捷,这种时局使二荀的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就是全力扶持姜游成就大事,让姜游成为那个真正力挽了汉室衰败之势的人!
二荀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人,会冒出这样的念头也绝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
战争打的就是经济与国力,那姜游的经济实力如何?姜游于外有着强大的海上实力,广阔的海外领地,利润惊人的海洋商道;于内,姜游属领的农、工、商诸业以及科研、治政、人才培养等等,在当时而言都极为发达,远远领先于其他诸候。换言之,就是姜游完全有着去问鼎天下的经济基础。
再就时局而言,刘备与曹操互相提防,但是对姜游却没有作过什么提防。是因为对姜游放心,还是觉得姜游不够成为对手的资格,这个不得而知。不过正因为如此,却使得姜游无形中具有了趁乱起事的机会。
按照二荀的设想,刘备与曹操不是都在僵持、在拖延时间吗?其实按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拖得越久就得利越多的既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而是一直在全力作战的姜游。
用荀攸这时的话来说,刘备与曹操是“名托击胡,实为纵胡。一朝事泄,则必失诸边(境)百姓之望。反观夷州,自率军北上以来,小则多遣军兵救回我为胡寇所劫百姓,大则以数万之众击灭鲜卑步度根十数万大军,几与无时不战无异,又多集钱粮,以解北境百姓困苦。是故北境百姓莫不交口相赞,民心皆向矣。”意思是姜游得了人心。
其次,右北平与天津是中原的北方重镇,至少对现时点的夷州北方军才来说有着致关重要的地位。有了这个立足点,姜游完全可以由陆地向南发展势力。而有中原门户意义的蓟、居庸,也有荀攸率领的两万夷州精锐在。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一有机会,姜游就可以占据整个北境,至少是沿海地区的北境,然后海陆齐上,那被姜游占据的地区甚至很难翻盘。这是地利。
至于天时,刘备与曹操现在不是在拖时间、互相找机会吗?那由他们去等、去拖!拖到最后战事一但打响,双方都肯定会投入全部的力量,然后再拼个两败俱伤。而这时姜游再一动手,无论是刘备还是曹操,那都会吃不了兜着走。而在没打起来之前,双方拖得越久,姜游在右北平、天津一带的根基就会越为牢固,经济与军事实力也会因为姜游的理战方式而越打越强。
简单来说,二荀的总体设想就是趁刘备与曹操相互拖时间的机会,让姜游在右北平与天津一带进一步的巩固根基、增强实力,还有就是争取北境百姓支持。等到曹刘之间的决战打响,姜游就在这两块地头上静观其变并趁机而出,争取成为最后的得利渔翁。
如果说曹操来索要右北平与天津,按二攸的设想,这里就要借轲比能仍被击破或是退还来作一作文章。此外,北境百姓介时也会被众人设计骟动起来,要求留姜游与夷州兵继续驻守北境。即右北平与天津,二荀是不打算还给曹操的了。
最后最后,这个战略设想最终的目的,是要摆平曹操和刘备,由姜游来成为天子之下的第一人。而曾经看错过曹操的二荀,对扶持姜游成为这个天子之下第一人也是考较再三之后才认可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姜游从头至尾就没有过什么野心,是个值得如此扶持的人。
二荀有了这样的设想之后,并没有马上就告知姜游。好歹他们也在夷州呆了好些年,多少也知道一些姜游的为人如何,亦深知太过直接的告诉姜游,那势必会招来姜游的彻底反对。为此,二荀在信件权商过后,暗中先找了陈宫商议,之后又找了徐庶暗商。
陈宫与徐庶的态度又是如何?说穿了也很简单。那时的士子,谁没有个百尺竿头再更进一步之心?在忠于汉室的基础上,扶持自家主公成为天子之下第一人,并使主公成为如霍伊、卫青一般的人物,不但主公可以得名得势,自己也同样的会名留青史,为后人所称颂,那又有什么理由会不答应?
但是陈宫与徐庶已经跟随了姜游多少年?对姜游是什么样的脾气,陈宫与徐庶远比二荀要更加了解,敢肯定这些事如果直接跟姜游说,姜游绝对不会答应下来,因为姜游最痛恨的就是内斗。故此陈、徐二人给出的意见是先把这些事瞒下来,由荀攸、陈宫、徐庶三人分头在暗中行事,一些地方本来该及时提醒姜游的,也就没有及时的去提醒。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大势已成之时,那就会由不得姜游不答应。也正因为如此,荀攸才会在居庸关上驻军两年却没什么动静,因为他是在有意的“帮”姜游把这个局面给继续的拖下去……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好歹好歹,也算是给了一个深水水雷?这几天是中秋员工福利进货,好累!想多写点也实在是没精神。)




第三卷 第八十三回 我自有道
议事厅中,荀攸、徐庶、陈宫在述说完心中的设想之后,目光便齐唰唰的锁定了陆仁。若再细看一下这三位的目光,都带着期盼、兴奋与激动。
能不激动吗?只要姜游点头,他们就可以放开手去做,不必再小小心心、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