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演义-第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伐问罪。宋国距离齐国远,鲁国距离齐国近,又是王室宗亲,如果不把鲁国治服,宋国也不会服气。” 一提起打鲁国,桓公心里就没有了把握。问管仲:“讨伐鲁国怎么个打法?” 齐桓公说:“在济水东北有一个遂国,是鲁国的附属国,只有四家大姓,非常弱小。如果用重兵去打,一个早晨就会拿下来。拿下遂国,鲁国必然惧怕,我们派遣一个使者去责备他们违背天子之命不去参加会盟。同时再给鲁夫人文姜送去一封信。文姜向来要求鲁侯姬同亲近娘家齐国,肯定尽力说和。这样优柔寡断的鲁庄公必然内迫于母亲的压力,外惧怕齐国的兵威,同时内疚于违抗王命无理,必然向齐国求盟。等到他求盟,我们就答应他。鲁国服了,就移兵宋国,请来王师相助,势如破竹。” 齐桓公连连点头:“好,就这么办。” 齐桓公亲自统帅大军来到遂国,遂子吓蒙了,齐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随国,用于驻兵,大军在济水边驻扎。 鲁庄公得到消息,觉得齐国出师有名,自己理亏,就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公子庆父说:“齐国已经两次兵犯我境,都没有占到便宜。这次来犯,臣愿意领兵抗敌。” “不可,不可。”施伯说:“这次和前两次情况不同。第一,前两次都是鲍叔牙为主将,这次是齐侯和管仲领兵。我说过多次,管子是天下的奇才,现在主持齐国的国政,兵有节制,战法将和从前不同;第二,齐国已经请得周天子之命,代表天子召集主持北杏盟会,共同尊崇朝廷,我们没有去参加盟会,已经违背了王命,我们理屈。相反齐国出兵问罪理直气壮。如果再出兵相抗就错上加错;第三,鲁国戮杀子纠,主公对齐国有功劳。王姬嫁齐,主公为齐侯主婚,这对于齐侯是很大的人情。我们不能丢掉以往的功劳去和齐国结仇怨。” 鲁侯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施伯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向齐国和好请盟,齐兵将不战而退,一天的乌云就都散了。” 曹刿说:“我赞成施大夫的意见,尽快与齐国和盟。” 这时,门将报告:“齐国使者送来国书。” 庄公接过国书展开观看,上面写道: 尊敬的鲁侯殿下: 寡人与君侯共同为朝廷做事,情同亲兄弟,并且是姻亲,亲近非同一般。可是,寡人受天子之命召集北杏盟会,君侯没有理会,请问是什么道理? 这时文姜已经接到齐桓公的书信,文姜把鲁庄公找到一边小声说:“齐鲁世代姻亲,就是齐国对鲁国有什么不好,我们也应该乞求谅解,何况现在是平等和盟?” 庄公连忙说:“好,好,这就请求和盟。”回到座位,立即安排施伯起草回书。施伯给编了一个理由,在国书中写道: 北杏之会,寡人因为患病没能如会。君侯以大义责问,孤已知罪。 然而,订立城下之盟孤感到耻辱。如果齐兵退到本国境内,寡人不敢不去会盟。 齐桓公接到鲁庄公这份国书,非常高兴,当即传令把兵退到齐国的柯邑。 鲁庄公看到齐桓公真给面子,就决定去柯邑汇集齐桓公。就问群臣:“谁愿意跟寡人去齐国会盟?” 将军曹沫主动请缨:“末将愿意随同主公一行。” 庄公说:“你和齐国打仗败过三次,不怕他们笑话你?” 曹沫说:“正是因为败过三次,才要随从主公去,一次雪掉三次的耻辱!”曹沫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已经谋划清楚,胸有成竹。 庄公问:“怎么个雪法?” 曹沫说:“君侯应对君侯,臣下应对臣下。” 鲁庄公说:“寡人这次出境求盟,就好像是再一次失败。将军如果能够雪耻,就听凭你的!” 鲁庄公就带着曹沫来到齐国的柯邑。看到齐桓公已经建好了盟坛。鲁侯被安排到了驿馆住下,马上派人去齐桓公处谢罪请盟,齐侯也派人通知会盟的日期。 会盟这一天,盟坛布置的庄严隆重。盟坛是按五行布置的。齐兵在坛下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阵,分别按方位插着绿、红、白、黑四色彩旗,分别有将官统领,仲孙湫是总管,显得非常威武。盟坛分七层,每层都有壮士守卫,插着黄色的彩旗。坛的最上层树着一面大黄旗,旗帜上面绣着篆书“方伯”两个大字,显得非常庄重。方伯大旗旁边放着一面大鼓,由王子成父掌管。盟坛中央设置香案,排列着朱红色的盘子和玉器等盛放着供品和歃盟用品,由隰朋掌管。两旁长桌案子,摆放着贵重的金玉酒器,由太监竖刁掌管。盟坛西面有两根石柱子,拴着黑牛白马,站着屠夫准备宰杀,由司庖雍易牙掌管。东郭牙为迎宾大员,恭候在台阶下面。管仲穿着相国的官服紧随齐桓公左右。 这一切早早准备就绪,齐桓公传令:“鲁侯来到时,只准许一君一臣两个人登坛,其他的人一律留在坛下。” 会盟时间到了,曹沫穿戴着盔甲,手里拎着利剑,紧紧跟着鲁庄公寸步不离。两人来到坛前,看到眼前的阵势,鲁庄公有些胆寒,两腿打颤;曹沫挺胸抬头,毫不在乎。两人刚要上台阶,东郭牙上前施礼,对鲁桓公君臣二人说:“今天两国国君友好相会,没有恶意,请将军把兵器留下。” 曹沫瞪大眼睛,咧嘴看看四周的兵马,紧握剑柄,对着东郭牙“哼”了一声。东郭牙倒退好几步。是呀,齐国这么多兵马,鲁庄公身边只有一将跟随,你们害怕什么? 鲁侯君臣二人迅速登上台阶,来到盟坛。齐桓公早已起身迎接,两国国君互相叙说友好的往来。气愤十分融洽。 会盟仪式开始,大鼓敲了三通,齐桓公和鲁庄公两人对着香案行礼。之后,隰朋双手捧着盛血的玉盘,跪地请两国国君歃血。两国国君起身来准备歃血,曹沫突然从鲁庄公的身旁转到中间,右手按着剑,左手拽着齐桓公的胳膊,满脸怒气,要刺杀齐桓公。管仲急忙用身体挡住桓公,面对曹沫的右侧,诘问曹沫:“大夫这是为什么?”###69伐宋途中遇奇才
曹沫说:“鲁国连连受到兵侵,国都快亡了。齐君会盟主张济弱扶倾,怎么不济扶鲁国?” 管仲说:“噢,原来为了这个。大夫有什么要求直接说吧。” 曹沫说:“齐国恃强欺弱,夺走了我国汶阳的地盘,今天答应还给鲁国,我主公就同君侯歃血为盟。” 管仲对桓公说:“君侯可以答应他的要求。” 桓公说:“大夫松手吧,寡人答应你。” 听到这话,曹沫放下剑,松开齐桓公,从隰朋手中要过歃血用的血盘子,双手端着,跪地请两国国君歃血。 齐桓公和鲁庄公歃血完毕,曹沫对桓公说:“管仲先生主持齐国国政,外臣要与他歃血。” 齐桓公看透了曹沫的心思,就对曹沫说:“何必与仲父歃血,寡人与你立誓。”接着就用手指着天空说:“如果不把汶阳返还鲁国,就遭天谴!” 听到这样的誓言,曹沫立即歃血,向齐桓公千恩万谢,会餐时不断地向齐桓公献殷勤。 会盟结束,王子成父等人对曹沫劫盟事件愤愤不平,请示桓公要求劫持鲁侯。这时桓公也有些后悔。管仲说:“曹沫劫持会盟是无礼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主公许诺返还鲁国的地盘并不反悔,在诸侯面前就会树立起双倍的威信。如果为了一小块地毁约,将失信于诸侯。宁可给地树信,让天下知道无论什么情况下,齐国说话都是算数的。” 群臣这才表示理解,桓公也坚定了返还鲁国土地的决心,命令立即从汶阳撤走驻军,把原来鲁国的土地交还鲁国。 第二天,齐桓公设宴招待鲁庄公,告知鲁国接收汶阳的土地。对此,鲁庄公佩服齐桓公的讲信义。 各国诸侯听到此事,都信服齐桓公,愿意结交齐国。卫国、曹国听到柯地会盟的事,立即派使者到齐国谢罪请盟,承认齐桓公的盟主地位。桓公就约他们出兵共同伐宋,并约定了出兵的时间。同时派遣使者去洛阳,向周釐王报告宋桓公不遵王命、中途逃会的罪过,请求派出王师共向宋国问罪。 多少代了都没有诸侯支持朝廷讨伐不听命的诸侯了,齐国主动出兵支持朝廷讨伐不肯臣服的诸侯,周釐王非常高兴。立即指派大夫单蔑率领王师会合齐国共同伐宋。 周釐王二年春,齐桓公收到谍报,陈国、曹国已经按照约定发兵,王师也已经行动,就让管仲率领一支部队先行与他们相会,自己和隰朋、王子成父、东郭牙等,统领大军后行,约定各方在商丘会齐。 齐桓公自称好色,每次出征都带着嫔妃。管仲也有这个特点,这次出兵也带上自己的爱妾钟离婧。钟离婧不仅貌美,而且有文化,智慧聪明,和管仲很有共同语言。 管仲率领兵马先行,出南门大约三四十里的路程,到达峱(nao)山(在山东临淄一带),遇见一个乡间野夫,穿着短衫,头戴一顶破旧的斗笠,光着脚,在山下放牛,用小棍敲着牛角唱着歌。管仲虽然没有听清楚他唱的是什么词,感到此人能够安于贫穷自寻快乐,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就发了善心,让人给他送去一块肉,一壶酒。这个牛倌也不客气,几口就把肉吃完,把酒喝完,对士兵说:“我要见相君仲父。” 士兵说:“相国的车马已经过去了。 牛倌说:“我有一句话,能不能捎给相国。” “什么话,说吧,我一定带到。”士兵说。 牛倌说:“浩浩乎白水!” 士兵连忙追上管仲,把这句话学给他。管仲连连重复了好几遍,一时懵住了,弄不明白什么意思。钟离婧听明白了,没等管仲问就说:“我听说古人有一首题目叫做《白水》的诗:‘浩浩白水,鯈(tiao)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这个人想出山谋官做事。” 管仲知道他是个非凡之人,立即命令停车,派人把这个牛倌请来。牛倌把牛寄放在一个农家,就跟着士兵来见管仲,见到管仲只是长长地作了一个揖,并不跪拜。管仲知道这人自命不凡,就很客气地问:“隐士可不可以报上姓名?” 牛倌说:“我是卫国的乡下人,姓宁名戚。崇慕相国喜好贤人尊敬士人,远道跋涉来到这里。一边探访高贤,一边放牛。” 管仲就和宁戚谈论学问,宁戚对答如流,认定他是一个才华卓著的人,可以干点大事。感叹说:“英雄豪杰陷于污泥深潭之中,没人帮你也难以自拔,可惜了人才呀!我国国君的大军现在后面,很快就到。我给你写封信,你拿着信见他,一定能够给予重用。” 管仲当即拿出帛绢笔砚写了一个书简交给宁戚,让他去找齐桓公。然后管仲连忙驱动兵车赶路去了。宁戚把书简放在怀里,仍旧在峱山放牛。 第三天,齐桓公的大军路过这里,宁戚还象先前一样,穿着短衫单衣,带着一顶破斗笠,挽着裤腿,打着赤脚,站在路旁。看到桓公的大车来到,就牵着牛,敲着牛角唱歌: 南山灿,白石烂, 中有鲤鱼长尺半。 生不逢尧和舜禅, 短褐单衣才至骭(gan); 从昏饮牛至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齐桓公听到宁戚的歌声觉得这人挺奇怪,命令身边的人把他叫到车前,询问他的姓名住处。宁戚如实回答。桓公说:“你一个放牛的,为什么讥讽朝廷呢?” 宁戚回答:“我是一个小民,哪敢讥讽朝廷?” 桓公说:“当今天子在上治理天下,寡人率领诸侯在下面宾服拥戴,百姓安居乐业,尧舜时代也不就是这样嘛!你说‘不逢尧舜’,‘长夜不明’,这不是讥讽又是什么?” 宁戚说:“我虽然是一个村夫,没有看到先王治理天下的繁荣景象,但是也听说尧舜在世的时候十天刮一次风,五天下一场雨,风调雨顺,百姓种田吃饭,挖井吃水,国泰民安。现在世风日下,朝纲不振,诸侯变乱,硬说成回到了尧舜时代,小民不能理解。又听说尧舜的时代,百官作风正派,地方诸侯信服朝廷,处理四凶使天下安宁,自己不标榜而天下信服,不必用兵而威震天下。现在主公您第一次主持盟会拥戴朝廷,就出现宋公逃会的叛盟事件;接着是鲁国劫盟。结果是不停地用兵,劳民伤财。硬说是诸侯宾服,百姓安居乐业,也是小民不能理解的。小民又听说尧放弃自己的儿子丹朱,而让位于舜,虞舜不接躲到南河,百姓追随不舍硬尊舜为帝,舜才不得已接替帝位。现在君侯您杀了哥哥抢先占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小民没有看到唐虞揖让的优良风气呀!” 这一句话揭了桓公的短,通到了痛处,桓公脸上挂不住了,怒气腾的起来了:“匹夫出言不逊,推出去斩了!” 众军士三下五去二就把宁戚绑上了,宁戚一点都不反抗,一点都不害怕,脸上露出傲色,望着天空长叹一声,昔日桀王杀龙逢,纣王杀比干,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