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普天之下 >

第31节

普天之下-第31节

小说: 普天之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拔都殿下,天地良心,我大概不是蒙古人吧?”赵诚反驳道。听了赵诚这义正词严之语,拔都等人张口结舌,也无话可说,纷纷边骂边往外走。
    “可我也没见像你这样的汉人,敢找我们蒙古人要钱!”贵由的另一个弟弟阔出丢下这么一句,也转身跑了。
    赵诚却在他们身后,高声招呼道:“欢迎下次光临!”
    王敬诚和刘翼在赵诚说书的时候,也总是在一边听着。那刘翼更是奋笔疾书,将赵诚所说的每一句话现场翻译成汉文,然后又交给赵诚修饰一番。
    “刘兄,不错、不错。”赵诚浏览了刘翼所记述的文字,称赞道,“真是下笔如有神呐,都不需修改了!”
    “哪里、哪里,公子的心思是如此的巧夺天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刘翼很谦虚。
    “这《西游记》的版权一定要妥善处理,不要被人盗了去!”赵诚道。
    “何谓‘版权’?”刘翼不解地问道。
    “版权就是一家文字之所有权,譬如我这本《西游记》要是准备交给书商印成书籍,流传于世,自然是要找书商收钱的。”赵诚道。
    刘翼当然没听过这么个说法:“这文字大道,岂能满眼阿堵物?真是有辱斯文。”
    “这在你们文人看来,当然很不应该,一个人所著之书,要是有书商愿意印刷编订成书,能流传与世,大概对文人来说,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所谓流芳百世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可我不这么看,写书是要动脑子的,这你不反对吧?一个人只要若是劳心又劳力,收钱有什么不应该?况且文人也要吃饭、穿衣、住房,还要纸墨笔砚,这都是要钱的。尊重文字尊重知识,那就得尊重文人的劳动,付钱与收钱都是天经地义,不是什么有辱斯文的问题。”
    “推而广之,若是有人发明了一个可以改善农桑产量与质素之发明,就可以让国强民富,从而有更多地人因为有了利,就更愿意去想办法去琢磨,这是利国利民之大事,又有何不可?舍小利而求大利也!”
    “文人甘守清贫,自然是一件很值得钦佩的事情,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若是能有钱财资助,而让文人能有立锥之地容身之所饱腹之饮,那文人是不是可以更安心地著书立说?”
    “公子所言,翼不敢苟同!”赵诚说了半天,刘翼还是不认同。
    王敬诚却有自己的见解:“人之所往,皆利也,权利、钱利、名利。寒窗苦读不过是中科举做官罢了,能做官就要做大官,做大官就可有更多的权利,若是贪渎之辈,就有更多的钱利。而名也是一种利,有人仗义执言,求得是名垂青史之利,有人死谏,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清流之利。”
    “若是按王兄所言,这个天下就没有好人了,那唐初名臣魏征也是好名之辈了?”刘翼义愤填膺,看上去想跟王敬诚拼命。
    “哪里、哪里,这只不过是世间丑恶之事罢了,有贪官就有清官,有贪财就有仗义疏财之辈,有贪生怕死之徒,也有投笔从戎之义士。明远不必介怀,在下觉得,人生于世间,不妨将世人看得更丑恶一些罢了。”王敬诚解释道,“权利、钱利与名利皆人之本性,若人人都是真君子,我们二人还会苟活于这苦寒大漠吗?宋室也不会南渡,我金国也不会沦落到失地丧国之地步了。我辈文人存于这乱世,洁身自好当然是应该的,然我辈不可逆此三利,当顺应人性之自然,因利势导,定法度立规矩,让大害变小害,让私利变国利,岂不是一大幸事?”
    王敬诚跟书生刘翼不同,他是做过几年刀笔小吏的,对官场的生态哲学也是一清二楚,世间的丑恶之事他也是明了,所以他看得更现实一些。赵诚对他这番见解颇觉惊讶。
    刘翼听了他这话,虽然并没有被说服,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对于他这个谨守君子之道的书生来说,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不得不屈服。
第十二章 夜宴㈠

        苍茫的天地间,一道黑色的洪流从东方沿着怯绿连河,踏着初冬薄薄的白雪,向着大斡耳朵驰来。远远的,那黑色的一抹在那白色基调上显得突兀和不协调,这是蒙古人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狩猎归来的队伍。
    当先到达的是先头的负责引导的骑兵队伍,他们骑着快马通报成吉思汗的回归,还很卖弄地在大斡耳朵的营地前耍了一下自己精湛的骑术。在他们身后的是成吉思汗的怯薛中军,人数在一万人左右,这些人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在战时冲锋在前,三是分管汗廷的各项事务。因此怯薛中军不仅是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又是一个分管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并且还管理着大汗的饮食起居。
    这些怯薛军人(怯薛歹)负担着如些重要的任务,他们具有优越的地位,每一个怯薛歹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如果与正在执行护卫任务的怯薛斗殴,这千户官则应受到刑罚。在这个年代里,对于蒙古男人们来说,能成为一位怯薛歹成为成吉思汗的亲卫军,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
    蒙古的牧民们纷纷整理好自己的穿戴,恭敬地立在路旁,向着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顶礼膜拜,在无比恭敬的眼神中夹杂着的就是狂热之情。
    蒙古人以九为神圣,白色为吉祥,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之中,蒙古大汗王权的象征——九尾白旄大纛旗在寒风中高高飘扬。聚在这支旗帜之下的是蒙古和泛蒙古的游牧民族,他们有的是铁木真所属的蒙古乞颜部,还有他先后征服的蒙古其他部落,包括突厥种的克烈人、乃蛮人和与之结姻亲的汪古部①,其间还夹杂着契丹人、畏兀儿人、党项人、女真人和汉人。
    赵诚站在人群之外,远远地打量着那九尾白旄大纛下,一群人簇拥在一个人的周围。赵诚猜想那一定是成吉思汗了,只是人太多离的又远,他无法看清那位传说中的大人物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
    蒙古人欢呼着、跳跃着,狂热地追逐着队伍,他们冲着那九尾白旄大纛高声欢呼。赵诚和他的三个随站在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的蒙古人中间,看着那气势汹汹奔腾而来的中军大部从人群的包围中骄傲地走过。
    赵诚甚至看到有人热泪盈眶,有人跪倒便拜,有人高呼万岁,那一定是成吉思汗的崇拜者。成吉思汗带给了蒙古人和平,这只是相对于蒙古人内部来说的,他将战争引向了蒙古大草原之外;成吉思汗带给了蒙古人财富,他只不过领着蒙古人是用刀枪去收割原属于他族他国的财富;成吉思汗愿意跟效忠于他的人共同分享财富、土地、美酒与女人,前提是,只要你愿意跟着他并听从与他。所以蒙古人崇拜他并效忠于他,并且愿意为他去冒险。
    赵诚立在往前涌的人群之中,他感到自己呼吸有些困难,蒙古人越是欢呼雀跃他赵诚越是感到不自在。他悄悄地带着他的三个随从退了回去,却没有一个蒙古人会感觉到欢迎现场少了几个汉人。
    夜晚,无数个篝火燃烧起来,好似夜空中的繁星一样,数百口大锅支了起来,厨子们忙前忙后,准备着一个盛大的晚宴。在这个初冬的夜晚,寒冷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似乎人人都在欢庆着,分享着酷爱打猎的成吉思汗满载而归的喜悦。
    赵诚和王敬诚等人呆坐在他的毡帐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听着帐外的喧嚣声,那欢天喜地的吵闹声让他们主仆四人心烦意乱。他们在等待成吉思汗的宣召,准确地说,是赵诚在等待着成吉思汗的宣召,统领怯薛中军一千老勇士的千户长阿儿孩早就派人来打过招呼。
    忽然有人从帐外挑帐入内,带进来一股寒风,而外面的喧哗声立刻充斥着帐内每一个角落。进来的是拔都王子,他面带喜色地叫着道:
    “不儿罕,快过来,我爷爷要见你,说不定会有赏赐给你!”
    赵诚无奈地站起身来,跟着拔都往外走,临到帐门口,他回头望了望王敬诚等人,三人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色。帐外的寒气逼人,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酒肉的香味,明亮的篝火映红了每个蒙古人的脸庞,他们的眸子里也相应闪动着两盏火光,如同赵诚在夜间看到的偷咬羊羔的狼在牧人火把的照映之下反射的光芒。
    火,可以让辛劳一天的人们用以烹饪食物,可以让夜行的旅人得以驱走寒冷与恐惧,也可以焚毁一切人们不喜欢的事物,更可以用来作为盛宴的工具和点缀。
    酒,也可用来给辛劳之人用来解乏解渴,也可以在寒冷的冬夜让人四肢舒畅浑身发热,还可以让懦夫借酒壮胆变成杀人盈野的勇士,当然更可以用来庆功与稿赏之用。
    赵诚跟在拔都的身后,沿着星罗棋布的篝火,穿过弥漫着马奶子酒的人群,一步步地接近大斡耳朵的核心地带一个金色的大帐。人们载歌载舞,嬉笑怒骂,尽情地享受着成吉思汗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在成吉思汗的那座金帐前,围坐的却是统治蒙古各地的千户长们,他们是成吉思汗手中掌握的最中坚的力量,当铁木真统一蒙古之时,他将所有部落和氏族编制成九十五个千户,瓦解了古老的部落、氏族之间界限,一次性分封了八十八个千户那颜,这些人当中有的原本就是部落首领,而相当一部分人是由属民和奴隶变成了那颜阶层的,这些人是支持在成吉思汗帐下的根本力量。
    “直到成吉思汗的大旗高举,他们才从艰苦转为富强,变长期的苦恼为恬静的愉快。他们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彼等喜爱之山珍海味,彼等所选之果品。饮的是麝香所封之(醇酒)……他们人人都占有土地,处处都指派有耕夫;他们的精食,同样地,丰足富余,他们的饮料犹如乌浒水②般奔流……”③
    这些千户们大多追随成吉思汗很久,因为惧于成吉思汗的手段与武力,他们表示臣服,因为成吉思汗可以保证他们获得财富,并且给了他们延及后世子孙的地位与权力,他们当然表示出了对成吉思汗的无比忠诚。
    这些千户长们还没有资格进入大帐中,只有少数一些地位更高的千户、万户和大臣,以及孛儿只斤氏重要的人物才可以进入金帐中与成吉思汗共饮。但是能够坐在这漂亮辉煌的金帐之外饮酒作乐,也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他们互相拼酒,夸耀着自己的战功,谈着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财富与女人。
    而当赵诚的身影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的时候,他们都停下了喧哗,纷纷打量着赵诚,间或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眼神中透露着不解、疑惑、讳莫如深或者很好奇甚至还有是很不屑的神采。
    这都是赵诚已经习惯了的眼神,因为自从他离开阿勒坛,踏入这大斡耳朵的那一天起,他就成了万人瞩目的对象。赵诚下意识地深呼吸了一下空气,就在这样的注视之中,走到了金帐之外。
    “爷爷,不儿罕来了!”拔都走在前头向金帐当中端坐的一位老者禀告道。
    “宣他进来!”一个苍劲的声音在帐内沉声响起。
    赵诚闻言,低着头,在帐内数十双眼睛和帐外数十双眼睛的注视中走了进去。
    ~~~~~~~~~~~~~~~~~~~~~~~~~~~~~~~~~~~~~~~~~~~~~~~~~~~~~~~~~~~~~~~~~
    注①:【汪古部】这主要生活在今内蒙古阴山一带的部落,属突厥后裔,信仰景教。他们所处位置是蒙古人征服中原的跳板,可以供大军休养生息。
    注②:【乌浒水】汉史中作“质浑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阿谋河”,即今中亚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冰川,流经数国的阿姆河。
    注③:这段引自波斯志费尼著《世界征服者史》。其父巴哈丁出仕蒙古呼罗珊省财政大臣。志费尼本人20岁出仕蒙古,担任乌浒河以西诸省长官阿儿浑的秘书,曾随他三次前往当时的蒙古帝国首都和林。
第十三章 夜宴㈡

       在灯火通明的金帐之内,赵诚谦卑地低着头沿着中间过道往前走,地上铺着精美的地毯,两边都摆着丰富的酒食,有成吉思汗最忠诚的下属们正席地而坐,还有成吉思汗的女人们。
    他只能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两边的景物,不敢抬头直视端坐在正前方的成吉思汗。在他走进金帐之时,帐内原本的觥筹交错的喧哗声立刻停滞了下来,一股无言的压力时刻包围着他。
    赵诚跪下,伏身道:“阿勒坛人氏赵诚奉我汗之命,来此拜见我汗万岁!”
    他谦卑地跪下,他不可能像王敬诚这样的人宁折不弯,所以王敬诚和刘翼、何进能够活下来,真称得上是个奇迹。他更不会自称是金国人或者宋国人,至少口头上是不会这样的。
    正前方没有声音,赵诚心中惶惶,他稍抬起头来,偷偷地瞄了一下这片广阔土地的唯一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