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赝品 >

第229节

赝品-第229节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途接着笑着对我说道,“我们两个跟着老大你也不图别的,只求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行,想来你总不至于亏待我们,将来有朝一日你真的再进上一步的话,多给我们些田地宅院金钱美女就心满意足了!若是再封我们一个什么王的,兄弟们勉强也就接受了!呵呵——”
    三个人一同葵罕起来,就此将事情给敲定了。
    于是我便给真宗皇帝上了一道表章,上面说楚王领兵作乱,三晋人心恐慌,今有关西郑氏之后郑途及河洛石家长孙崇义者,天资聪慧,素有雅望,前者在江南为宦生命甚好,后者与汜水关前大战楚王,出力颇多,平西大将军以此二人保荐为晋州及并州刺史,统领所部,以拒叛军。
    真宗接到表章以后大为恼火,心想这分封官吏,原本是我家之事,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外姓诸侯王说三道四了?待要下旨申斥之时,被王钦若给劝住了,直道现在形势比人强。朝廷虽名存而实亡,如果不打退楚王地叛军,这河洛之地都未必能够保住。更顾不上什么山西了!起码现在平西王还是愿意为皇室出力的,何苦逼得他站到楚王那边儿去?
    再者被举荐的两人都是平西王地把兄弟,这次在汜水关前立下了大功。却没有得到朝廷应有的表彰。此次保荐之事。多半是平西王为了兄弟出气,却也不可当作他挑衅朝廷威严,他肯向朝廷上表,就说明心里面还是承认朝廷,承认皇帝的权威地!
    思虑再三之后,真宗也无话可说。想一想西北地几十万大军,确实得罪不起,既然如此,山西是铁定要变成姓杨地了。倒不如顺水推舟,再给郑途和石崇义加几个虚衔,也好使他们自矜身份,不至于变成平西王对抗朝廷的死党。
    几日之后,我们便等来了真宗的特使,带来了对我先前所上表章的批复,同意了我以郑途为并州刺史,以石崇义为晋州刺史的要求,并以两人先前在汜水关前英勇作战抗拒楚王叛军的事情为由,分别加封两人为河东路节度使与永兴军路节度使,并赐予节度使地节杖兵符等物,赏紫袍双鱼袋。
    “这不是坑我么!”石胖子看到对自己的任命居然是永兴军路节度使,不由得对着我苦笑起来。
    郑途所封的是河东路节度使,实际上就是管辖山西这一块儿地方,而封给石胖子的永兴军路节度使,所管辖地确实黄河以西陕西大部,也是我现在所占据的地盘儿,难怪胖子会愁眉苦脸了,看来真宗皇帝这个时候还不忘记耍点儿小心眼儿,给我们之间制造些小矛盾。
    若是我同意了朝廷的任命,则应当将永兴军路所辖的地方交给胖子管理,就等于向外界表明朝廷对于西北,对于平西王,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若是我不同意,则说明了我们三个人之间的关西也不是很铁,还是有机可乘的,到时候自会寻找时机来里间我们的关系。
    三个人都是聪明人,立刻就看透了真宗所打的小九九,但是如何处理就是我的事情了。
    “管他什么皇帝不皇帝的,这个屁大的节度使,不领也罢!要是给我一个河北东路节度使作,或者是淮扬路节度使还差不多,从老大的地盘儿上分地皮,明显是想要里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嘛!”胖子一点儿也不客气地说道。
    我笑着摆了摆手道,“一个节度使算什么,到时候你们都是要封王的,难道老大我连这么点儿度量都没有么?”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确实,相比起多两个好帮手来说,一个节度使算什么?
    不过说是这么说,也不能让朝廷觉得我们默认了他们的诡计,于是我将两个人的位置对调了一下,以石胖子为河东路节度使并州刺史,以郑途为永兴军路节度使晋州刺史,算是将山西的大部从名义上划入了西北军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既使众人知道了我对朝廷的决定所持的态度,又使人明白了我跟郑途石崇义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如此一来,真宗的小九九算是落空了,而且从名义上为西北军吞并山西提供了基础。
    楚王得知此事后,笑着对部将们说道,平西王终于跟朝廷有了隔阂了,咱们可不能太不争气了,就算是攻不进汜水关,这已经占领的洛阳可不能放松啊!
    转眼之间又到了腊月中,望着降落在三晋大地上的第一场雪,我忽然有些想家了。
    不是现在这个家,而是在前世那个家,那个文物贩子赝品大师的家。
    “晋州这地方,人杰地灵,兄弟你做了这一方刺史,可要多用些心才是。”我对石崇义说道。
    石崇义骑了一匹高大的青色马匹,一身紫袍看起来虽然威风,却与他的身形不太相衬,一个圆滚滚的肚子里面装的绝对不是炸酱面,石崇义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口应承道,“哥哥尽管放心便是!小弟我理会得!只是你那西北骑兵,:ωар.ㄧбΚ.Сn得给我留下些个才好做事!”
    “这是自然,何须贤弟动问。”我笑着回答道。
    这一次北上是为了送两位把兄弟上任。顺便回到西北去过年。
    虽然皇帝同意了两人地任命,但是晋州与并州都是有人驻守的,尤其是并州。因为位置重要军事意义非同一般,更是驻有重兵,敏蹲楚王作乱。
    天下各军州都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苗头。如果单凭一张嘴就想顺利地接受并州。似乎不太现实。而且有一个问题始终梗在我地咽喉肿,没有得到解决,就是那三关五寨的兵马和归属问题。
    事关重大,我留下一万兵马驻守风陵渡口,同郑途与石崇义一道北上,来到了晋州。
    先前我在晋州留下了两万人马。并没有入城,但是两万大军驻扎在此地,无论地方官是谁都坐不稳的。
    晋州地知州年纪不是太大,约摸四十上下。操着一口地河洛口音,显然是从京畿道出来地官员,此人姓石,名破虏,是一榜进士出身,在晋州任上已经做了三年,官声相当不错,也很有能力,晋州府最近一直是物阜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我们一行人才到晋州城,便有得到了消息的晋州知州前来相迎。
    “下官晋州知州石破虏,叩见平西王千岁!”石破虏见到我后,便跪倒在地上,行了个大礼。
    “石大人请起。”我看了看此人,一脸慈祥的样子,眼神清澈有神,显然是富贵之相貌,再联想到一路上所见所闻,便觉得此人的才能不止于此,如今被我们给撵走的话,未免有些太可惜了,于是便起了接纳的心思。
    “外面天寒地冻,还请王爷和两位大人入府中说话。”石破虏起来之后,将我们迎入了府衙。
    晋州府衙修地富丽堂皇,牌楼很高,明晃晃的瓦当说明了这座建筑保养的很好,衙门里面的影壁上也粉得白白地,朱门黑钉,个个铮亮,一路上的环廊曲折别致,很是有些味道,再衬上遍地的白雪,一树树的红梅,确实令人赏心悦目心情大好!
    进了暖阁以后,立刻有人奉上暖茶,以及用来暖手脚的小铜炉来,炭盆也在屋子里面摆了几个,温度恰恰好。才坐了下来,就有仆人将热腾腾的点心等物端了上来,接着酒菜就摆了满满一桌子,都是刚刚做好的,犹自冒着热气,我看了一眼,便发现当中一只铜火锅格外惹眼,香喷喷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时心情大好。
    “石大人真是有心了。”虽然我们是来找碴儿的,可是见到石破虏如此接待,倒也硬不起心肠来,想到人家如此热情接待,我们还要砸人家的饭碗,立刻感到有些过意不去。
    “乡野之地,能够迎来王爷跟两位大人,已是天大幸事,下官怎么敢怠慢了贵客?”石破虏客气地回答道。
    石胖子跟郑途也有些不好意思,尤其是郑途,他可是要来抢人家的地盘儿的正主儿啊!
    我咳嗽了一声,慢条斯理地问道,“本王的来意,石大人可曾知晓?”
    石破虏客客气气地回答道,“回王爷的话,下官已然知晓,现下已经将府库的一切打点完毕,钱粮皆有账目,丁口都在户籍,官吏兵马,皆有名册,单等郑大人接收便是。”
    这也好,倒省去许多的口舌了,我点了点头道,“石大人办事确实利索,不愧是名好官,本王这一路行来,但见晋州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甚是难得。”
    “王爷夸奖了,破虏愧不敢当。”石破虏温言不骄不躁地谢道。
    “未知石大人卸任晋州知府后的去处,朝廷可安排好了?”我也是闲的没事儿,就问了这么一句。说到底,我的潜意识里对这名能干的官员还是比较敬重的。
    石破虏回答道,“哪里有什么安排?下官此去,便决定归于故里,回到山东老家去了。”
    虽然没有说的很清楚,但是朝廷没有安排他的去处这个事实还是明明白白的。我听了以后顿时有些可惜,朝廷里面乱哄哄的,只顾着同楚王相争,这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就控制不住了,连这些官吏们行止,也不能好好地安排了。
    想到这里,我便有心思将这位石大人笼络到我的西北去,如今七郎开拓西疆,正缺少这样精明干练有实际从政经验的地方官吏,刚要张口时,却被郑途给抢了先机。
    “既然石大人一时没有去处,不如就继续留下来吧!反正都是给朝廷效力,小弟我正好偷个懒,这永兴军路的事情,就够我忙活一阵子了,再兼任晋州刺史,恐怕力有不逮!若是得石大人相助,那就轻松多了!”郑途一脸热情地拉住石破虏的双手,笑容可掬地建议道。
    我见郑途先开了口,也不好多说什么,反正都是给自己做事的,在哪里都一样。
    不料石破虏却摇了摇头道,“多谢大人美意,这个怕是不成了,石某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去职还乡的念头,即便没有朝廷的诏令,也是要走的。”
    我们顿时有些奇怪,此人年富力强,正值事业的上升期,官位也不低,为何会好端端地生出辞官的念头呢?





    第十八卷 河东攻略 第二章 土豪劣绅
     更新时间:2009…7…3 17:41:00 本章字数:5383

    “石大人,你的官声相当不错,为人正值壮年,身体看上去也很好,怎么会生出退隐之心呢?”郑途对这个自己的前任充满了好奇。
    “唉——”石破虏看了看郑途,摇头叹道,“一言难尽。”
    这下子我们三个人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来,便极力要求石破虏将其中的隐情速速道来。
    “既然王爷也有兴趣,那下官就索性说开了,这事情自打我来了晋州就一直缠着我,施展不开手脚,今日即将离任,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石破虏最后一片释然的样子。
    我越听越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便说道,“快说快说。”
    石破虏低着头,整理了一下思路,将其中的缘由娓娓道来。
    三年前,石破虏接到吏部文书,来到晋州任上。
    对于晋州这个地方,石破虏早就有所了解,这里地处三晋南部,沃野千里,又没有什么洪灾之类的天然灾害,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产粮区,人民富足,生活安乐,相对于经常有战乱的关中与河洛等地,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石破虏来到此地之后,首先游览了四周的各县,拜谒了昔日尧舜禹三代圣人所留下的遗迹,然后才来到了晋州府衙办理交接手续。
    自打他接任以后一连半个月,府衙居然没有一个来递状子的,这不由得令他感到有些奇怪,事有异常必为妖!就算晋州地治安再好。也难免会有些小偷小摸吧?怎么可能连个告状子的都没有?
    于是石破虏就将府衙之中最年长的陈衙役暗中叫了去,摆了些酒菜,一边吃着一边闲谈。
    “老陈。为何本官到晋州已经半月有余,却从来都没有看到一个告状子地人?”酒过半酣之后,石破虏冲陈衙役问道。
    “老爷。你等上一个月,也未必有来递状子的人。”陈衙役也是喝多了。便对石破虏说道。
    石破虏有些奇怪地问道,“这老爷我就有些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没有人来告状?难道晋州的治安竟然如此良好?若是没有人递状子,那老爷我整天傻坐着干什么呢?”
    “呵呵——”陈衙役喝了口酒,笑着说道,“没有事做还不好吗?老爷大可以放开心情四处走走,拜访一下各处乡绅。吃吃流水席,再同地方上地文人雅士吟吟诗作作对,这个把月也就过去了,等到饷银发下来。继续出去花差就可以了。至于什么递状子地,估计是看不到了!”
    “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说法不成?”石破虏听到陈衙役如此说话,立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便又劝了他几杯酒,然后追问道。
    “常言说地好,晋州无大事,大事都在青龙寺,这些个闲事,老爷何必去理会他,既然民不举,咱们官也就不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