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赝品 >

第184节

赝品-第184节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死力报效国家!”
    “不识抬举!”李继迁见斐济身陷重围还敢当面痛斥自己,不觉勃然大怒,将手向后一伸道,“取弓箭来,待我射杀此老贼——”
    身后的随从立刻将他的弯弓递过,李继迁张弓搭箭,一只羽箭直奔斐济前胸而去。
    斐济毕竟不是武将出身,年纪又大了,怎么可能避得过年轻力壮颇有武勇的李继迁,眼睁睁地看着羽箭朝自己射了过来,就在羽箭及体之时,一柄长刀挡了过来,叮的一声将那只羽箭拦了下来。
    “你怎么回来了?为何不听我的军令——”斐济定睛一看,救下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打发走的部将元之,不由得有些气急。
    一方面,他是为女儿担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怕灵州即将失陷的消息不能够及时的传送出去,报到朝廷那里去,因此心头一阵激动,险些背过去气去。
    “大帅勿惊——”元之挥动手中长刀,将逼近的一名党项人砍翻,大声对斐济说道,“大帅请放心,西北防御使杨大人的属下,风闻李贼南下入寇灵州,轻骑已经越过翰海,就在十里之外了——”
    斐济闻言大惊,又是一喜,又是不太相信地问道,“杨大人如何知道李贼会南下?你又如何知道大军就在十里之外?”
    “属下出城的时候,碰到了他们的斥候,援军立刻便到了!”元之回答道。
    话音尚未落下,就见东门那里喊杀声震天而起,一支打着大宋旗号的人马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为首的一名将军,身着白袍,一只长枪犹如青龙入海一般上下翻飞,所过之处,竟然没有一合之将。
    方才还稳若泰山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李继迁见状,不由得面色大变,对面冲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领教过的杨七郎。





    第十四卷 运筹帷幄 第十章 仪同三司
     更新时间:2009…7…3 17:14:15 本章字数:5240

    也是裴济福星高照命不该绝,闲的无事的七郎刚好被我派了出去,查看西北各地的军情,顺便带着三千精骑沿途骚扰一下各地的党项人军队,此时正好走到了灵州。
    先是被大雨淋了一下,接着就见到了远处的火头和震天的喊杀声。以众人的经验,自然不会认为是宋军在半夜进行军事演习,也不可能是谁家偶尔失火走了水。
    斥候很快就冲了上去,恰好遇到从东门出来的元之等人,一问便知道了详情。而元之心中担忧裴济那边的情势,于是将小姐交代给家将照看,自己跟随着几个斥候,率先冲了回来,正好将裴济救了下来。
    党项人马众多,灵州城中的宋军经过大半夜的死战,已经伤亡大半了,所剩不过千余人,全凭借着一口怒气跟随裴济杀敌,而李继迁的大队人马却源源不断地向灵州方向进发,隐然控制住了灵州城的局势。
    尽管七郎所带的三千轻骑都是宋军精锐,却也架不住对方人海战术的倾轧。
    七郎一连挑飞了李继迁的几员部将后,心中也是非常着急,在左右将裴济等灵州守将迎接过来后,他对众将说道:“李贼对于灵州是志在必得,今敌势方炽,兵力十倍于我,而我等兵马捉襟见肘,恐怕难以保全灵州城,且先退回到城东五十里外扎营,等待大军到来,再做计较!”
    裴济此时却也没有什么话说,本来他是要与灵州城共存亡的,一则是因为自己是灵州守将的身份,不战而逃其罪大焉,二则是为了给自己的女儿多争取一些逃亡的时间。现在既然有人来为自己出头,也没有影响到自己英勇抗敌的名誉,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而七郎所带的人马,虽然装备精良,都佩带了精钢手弩,却没有带得多少粮草,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恐怕难于持久,因此也都认为七郎的决定是正确无比的。这些经过讲武堂培训过的将领们,自然知道什么叫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宋军慢慢地撤出了灵州城之后,党项人蜂拥而入,李继迁终于心满意得地站到了灵州城的城头上,将象征自己家族的黑虎旗插到了烧得焦黑的城楼上。
    在一片烟熏火燎的气氛中。李继迁将自己手下的重要将领们召集起来,讨论下一步地行动计划。
    “主公,为今之计,应将灵州以北诸地尽收于囊中,并出兵攻取灵州以东以南各州郡,只有这样,才能将灵州这快儿风水宝地牢牢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李继迁的大将之一出身于党项另一大部落的野利容主张道。
    众将纷纷七嘴八舌地向李继迁献策,主攻主守的意见都有,一时之间难以统一。
    李继迁看了看没有发言的张浦道:“张大人,你觉得如何?”
    张浦皱着眉头道,“灵州目前是可以保住的,毕竟附近没有太大规模的宋军,我们起码有两个月的时间来巩固在灵州附近的防线,到时候即使宋皇亲率大军来此,我们也不怕!灵州是个好地方,地肥水美,物产丰富。如果我们能够东取绥宥,西谋凉州,就可以形成一个以绥宥为首,灵州为腹,西凉为尾的庞大势力,如此,则主公的霸业可期!”
    “军师说的对啊——”众将纷纷赞同道。对于自己能够一举攻占河西重镇灵州,党项人自己也觉得是老天帮忙,心中的喜悦难以描述。
    “不过有一点是我比较担心的——”见大家都很兴奋,张浦也不愿意扫他们的兴,可是出于自己的考虑,不得不提醒道,“诸位不要忘记了我们这次冒险出兵灵州的原因。如今灵州已经在手,可是主公即将迎娶的义成公主还远在数千里之外啊!”
    李继迁点了点头,沉思不语。
    取得灵州之地,拓展自己在西北的势力固然是大事;但是与契丹人联姻,获取整个大辽王朝对自己的支持,更是当务之急。如今义成公主若要前往灵州,就必然要经过大宋军队控制的区域,这其中的行程就有月余,如果发生点儿什么变故的话,那可真是不敢想象。
    “军事所言,正是我所担心的。”李继迁说道,“我们是不是得派一支军队秘密前往辽国,将义成公主接应回来呢?”
    “不妥——”张浦摇了摇头道:“迎亲的事情,越隐秘越好,声势越小越好,等到了我们自己的地盘儿上,什么都好说,可是在宋军的控制区域里面,千万不可声张。属下以为,我们只要派出两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便可以了,如果目标一大,宋军难免会有所察觉。即便是现在,恐怕宋国朝廷也已经知道我们与契丹人联姻了。”
    众人研究了一番后,终于将事情确定下来,一方面是派了两名向导前去引导大辽义成公主入灵州,另一方面就是对灵州附近各地的战略动作。
    七郎在灵州城东观望了两天后,发现党项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数十万的党项部族大量向南迁移,声势非常之浩大,而自己附近召集到的宋军还不过七千,于是只得退到了灵州城东两百里外的环州,给绥德城发出了十万火急的军情。
    两天以后,李继迁等挟攻取灵州的余威,组织数万大军,大张旗鼓的扬言要向东攻取环、庆二州,令七郎和环州知州等很是紧张,动员了全城的军民人等加固城防,日夜防备党项人突然来袭。
    结果李继迁听从张浦之计,声东击西,一举拿下了畜牧甲天下的西凉府,一时之间天下震恐,党项李继迁的声名迅速地膨胀起来,西北附近各族纷纷向党项人依附过来,将李继迁的实力扩张了不止一倍。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大宋太宗皇帝拍着桌子破口大骂道。
    大殿里面的文臣武将们都被天威所摄,大气儿也不敢多出半口。接到李继迁连续垄取河西各重镇的消息后,整个朝廷都大为震动,谁也没有想到党项人居然不计后果地制造出这么大的动静来,看来李继迁是铁了心要脱离大宋的版图了!
    “你们都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太宗皇帝将刚刚得到的战报拍在桌子上,气哼哼地责问道。
    立刻有不负责任的家伙们开始攻击西北防御不力,兵部都是吃干饭不干活儿的,又有人说是灵州守将裴济等人不能够力战而死以报国恩,是个大大的奸佞,应当早下诏命,追究这些人的罪责,以平息天下万民之怨气。
    甚至还有人开始幻想着将自己的晚辈们推荐给太宗皇帝,随同即将征伐河西的大军一起去镀金,以谋求一个好的出身。毕竟,直接考科举入仕,对于某些肉头来说实在太难了一些。
    已经回到了朝中的枢密使曹彬见众人吵得实在太不象话了,便站出来对太宗皇帝说道:“陛下请息雷霆之怒,灵州失守,原因比较复杂,如今当务之急是要重新整束我大宋在河西的武装力量,将李继迁这根肉刺儿拔除出去。因此老臣以为,陛下当选派精干之臣,总理河西事务,整合河西的全部武装力量,收复失地。”
    还没有等太宗皇帝说话,旁边的刑部尚书便站了出来,“陛下,老臣以为,收复失地固然重要,可是这些致使灵州失守的罪臣们也不可轻易放过。请陛下下诏抓捕,交有司责问,以明其罪,以儆效尤!”
    曹彬说道:“裴济虽然丢了灵州,主要是党项人的兵力太多,又使了奸诈之计,再加上天气因素,倒也不是他有心丢弃灵州。据战报上面讲得清楚,当时裴济已经下了决死之心,欲与灵州城共存亡,只是后来西北防御使的一支骑兵恰好经过附近,才将他给硬拖了出来,算不得是临阵脱逃了!”
    太宗皇帝平心静气的坐在那里想了一阵子后说道:“这个裴济,平日里还是很得人心的,灵州城守了十几年,怎么就没有一点儿防范意识呢?虽然丢失灵州城的罪责不小,但看在他往日的功劳上,倒还是可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的。只是李继迁在河西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西北防御使杨延昭怎么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呢?他现在到底在干什么?!”
    看到太宗皇帝声色俱厉地责问,众人一时间都不敢搭腔了,良久之后吕端小声提醒道:“陛下,现在是西北秋收的时候,杨大人他奉命屯田,今年是他们第一年有收成啊!”
    “屯田啊——”太宗皇帝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自己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不由得有些羞愧,接着拍桌子说道:“屯田固然重要,可是敌人入寇这么大的事情,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得上么?他为啥不出兵抵御李继迁呢?朕将他派到西北去,难道仅仅是为了种地去么?!”
    众臣面面相觑,心道皇帝真的是有些生气了,否则不会逮谁都骂,西北防御使虽然位高权重,可是毕竟管辖的范围还伸不到河西去,派小股部队去声援一下自然是可以的,如果没有朝廷的诏令就私自出动大军前往河西的话,那就等同于图谋不轨了。
    吕端咳嗽了一声说道:“陛下,西北秋收基本上也就快结束了,不如赐予杨延昭征伐之权,命他出河西全面清剿李继迁反贼如何?”
    曹彬在旁犹豫道:“可是契丹人已经与党项人联姻,杨延昭驻节西北固然是为了抵御党项人马,却也兼顾着北方的契丹,若是大军西进,恐怕契丹人会蠢蠢欲动的。”
    太宗皇帝想了想后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在北疆制造出一些有意北伐的样子来,以牵制契丹人的大军,如此则西北大军便没有后顾之忧了。”
    “陛下英明——”众人都认为这样做确实不错。
    “传朕旨意——”太宗皇帝挺直了腰杆儿正容道,“着令西北防御使杨延昭为平西大将军,赐爵安西侯,全面担负起平西党项之乱的军事行动,有权调集西北及河西凉州一带的所有兵力,组建西北行营,以他为大总管,立即着手收复失地。”停了一下后决定道,“让他,开府仪同三司。”
    大臣们都是一惊,太宗皇帝这次是下了血本儿了!
    朝廷的诏令下来的时候,我正在田间地头儿上视察秋收的情况。秋风正爽,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看着金黄的颜色铺满了大地,闻一闻有些干燥的充斥着麦香的空气,心里面觉得非常舒坦。毕竟,这一次西北的收获非常丰足,足够大军三年食用了,更不要说还打下了大量的棉花。
    我在田间的小道上走了两步,来到一片葡萄架子下面。看那仍然泛青的葡萄,已经有些摸样了,估计到了中秋之前,就可以采摘了。现在看起来,还是感觉非常酸涩的样子,多看一眼,口中直泛酸水。
    “安西侯!开府仪同三司!”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真不知道太宗皇帝的脑子里面是怎么想的,若换了是我,绝对不可能给边将赐予如此重要的封爵。即便人家当初没有什么想法,在他如此重封之下,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也会驱使对方生出点儿其他的邪念来,这不是引诱别人谋反么?
    掌握了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