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赝品 >

第173节

赝品-第173节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消毁弃西北边城的命令,不但不能毁弃,还要加大对西北地支持力度,力争早日恢复大宋在西北的统治力量!”
    “下官有何德能,岂敢与吕相联署?”我有些为难地说道:“既然吕相一定要促请皇帝更改此议,下官愿意追随翼后,西北的数十万百姓,也一定支持到底。”
    见我不愿意置身其中,吕蒙正有些着急,正所谓孤掌难鸣,他一个人上书毕竟有些势单力薄了,而且前后意见相左,难免会被朝廷中人作为笑柄,可是若能说动我一起联名上书,情况就又不相同了,到时候不但能够将骂名摆脱,还能落下一个不顾自身得失为民请命的好官声,于是他恳切地说道:“杨大人,你虽然年纪轻轻,却是难得地文武全才,不但建功立业,名声大振,又得皇帝青眼又加,受命镇抚西北,责任重大啊!当日老夫不了解西北的形势,才提出了毁弃边城的建议,如今情况有变,李贼西去,各军州的形势一片大好,正应该努力经营,强加巩固才是,若是再依照以前的的定计来操作,就未免有些削足适履了!杨大人你作为西北的军政长官,提出反对意见,是当仁不让啊!老夫虽然愚钝,却也甘愿为民请命,何况杨大人你还是西北地父母官?”
    我沉吟了片刻后,在屋子里面徘徊了一阵子,方才下决心道:“既然老大人都肯不计毁誉,为西北的数十万百姓出头,那杨某人又怎么能够独善其身?一切愿意惟老大人马首是瞻!”
    “如此,甚好!”吕蒙正见我点头,立刻大喜。
    当下也不再多说。吕蒙正亲自执笔,我跟王石雷从旁补充,立刻草拟了一份儿奏章出来,看了一下没有问题。便签上了各自的大名。
    吕蒙正办完以后,对我说道:“此事干系甚大。须得我亲自回京师上奏皇帝陛下,向他说明西北的现状,随后的事情。就要靠杨大人你来周旋了!”
    我会意道:“吕相尽管放心便是!西北百姓便是大人你的强力后盾,下官立刻组织民间士子和士绅代表组织上京情愿,申明西北各界地心愿。皇帝挫下爱民如子,体恤西北民众的疾苦,必然会赞同吕相的看法,收回成命的。”
    “希望如此,一切摆脱杨大人了,老夫这就动手返京。”吕蒙正叹息了一声后,告辞离去。
    主事之人一走。留在西北地逃查团各官的职位都比我低上许多,自然闹不出什么事端来,我吩咐手下领着他们参观了几个示范的样板区后,又盛情招待了一番,总算是大家一团儿和气,其乐融融,皆大欢喜,一拍两散。
    在选派入京请愿团地人选上面。我还是费了不少的心思的,上百人地队伍涵盖了西北各界的领袖人物,士子,豪绅,商人,甚至还特意找了十几名年纪过了九十的老头儿来装点门面,什么万人签名,血书,万民伞。西北各界上皇帝书等等,还有送给皇帝的礼物,足足准备了十几辆大车来拉,为了策应队伍的安全,我还选派了两百名精装的卫士随行,一行人乘着数十辆大车,浩浩荡荡地杀向京师去了。
    “大人,你说吕蒙正能把这件事情搞定么?”王石雷总觉得有些担心”,若是这次的事情真的是他的对头有意为之,怕是不那么容易扭转乾坤的。”
    我笑了笑道:“正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吕蒙正肯某自回京师,一改自己以前地看法,为西北百姓出头,这个面子就是很大了,便是皇帝也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更何况还有我扪的请愿团前往京师助阵?除非有人公然站出来反对,否则的话,我看是没有什么阻碍了!当今皇帝陛下爱惜名声,怎么可能做有悖于民愿的事事情?”
    王石雷点了点头道:“希望如此。”
    千算万算,我却没有算到京师之中反对吕蒙正的势力居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嚣张的地步,而太宗皇帝受此影响,也对吕蒙正的看法有了很大地看法。
    大宋京师,通明殿上,吕蒙正在早朝的时候,向皇帝递交了撤销早先下达的毁弃西北边城的命令的奏章。
    太宗皇帝皱着眉头将我与吕蒙正联署的奏章看了一遍后,有些不悦地说道:“吕卿你在搞什么?出乎于尔,反乎于尔,如此一来,朝廷还有何威信可言?此事既然已经由三部同时签发,依朕看就不必再讨论了吧?”
    “陛下——“吕蒙正行了大礼,抬起头来非常认真地说道:“并非臣想要哗众取宠,收取民声,也不是朝令夕改,致使朝廷的颜面扫地,实在是情况有变,西北的环境在杨大人一年多的治理之下,已然有了很大地转变,往日的威胁不再,如今已经没有毁弃边城的必要了!”
    “哦?难道杨延昭真的将西北治理得很好?”太宗皇帝一听,脸色好了许多,再想到吕蒙正先前的任务,便问道:“吕卿,你这次前往西北巡查,可有什么感触不成?”
    吕蒙正见太宗皇帝的脸色好转,连忙回答道:“微臣此去,感慨颇多啊!杨大人不愧是陛下亲自挑选出来的能臣,西北各地,已经隐约有江南的风光了!”
    “你且细细道来——“太宗皇帝听了以后,心情大好,忙要吕蒙正说得详细一些。
    于是吕蒙正就将自己在西北的所见所闻,向太宗皇帝娓娓道来,讲到得意之处,还某自示范,请内侍将他从西北带回来的各样新鲜玩意儿展示给皇帝看。
    “这个东西好生奇怪?”太宗皇帝看着那个奇形怪状的铁家伙,有些好奇地问道。
    “陛下有所不知,这东西叫作压水机,可以将深井之中的水压上来,可以省去用吊桶和辘轳的烦琐过程,在西北。已经处处皆是了。”吕蒙正解般道。
    太宗皇帝惊异道:“不用水桶就能打上水来?真是闻所未闻了!”言下有些不信。
    不要说皇帝不相信,大臣们也是一片窃窃私语,要不是吕蒙正向来是个谨慎的人。做事情一丝不芶,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地。
    吕蒙正看到众人的表情,知道多言无益。便奏请皇帝亲自观看压水机的使用。
    众人闹哄哄地来到了宫中的一口水井旁,看着随从地侍卫们在吕蒙正的指点下,将那怪东西装在了井口上。吕蒙正跟人要来一碗水,浇在那压水机之上,然后亲自动手,只压了一两下,便见到从另一边儿的喷头处涌出大量地水花来,简直如同喷泉一般,直到吕蒙正停下手来,那水柱还流了片刻才慢慢地停了下来。
    “稀奇啊稀奇——“这下子不但是皇帝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便是大臣们也都惊呆了,就如同吕蒙正第一次见到这压水机时的表情一般无一。
    “让朕来试一试——“太宗皇帝兴致勃勃地卷起了袖子。亲自赤膊上阵,按照吕蒙正方才的样子将那压杆儿握在手中,轻轻地压了几下,那水柱果然喷涌而出,如先前一样。
    太宗顿时喜得大笑起来,直道这东西果然神异,大臣们也纷纷上前围观,不时地凑上来动手试一试。有些人更发觉到其中地商业价值,纷纷向吕蒙正打听这东西的来历和造价,大有将这东西在京师的拓展权给大包大揽下来一般。
    “这东西是杨大人在西北时弄出来的,不日便有各商行运到京师了,到时候诸公都可以用得上。”吕蒙正被人围得有些头晕,急忙将目标给转移出去。
    太宗玩了一阵子后,觉得这东西非常有意思,也很好用,便将压水机留在了井上。好在自己闲的时候可以来摆弄两下,内侍们立刻将这个井台给围引起来,准备好好地装饰一番,以便皇帝能够再次临幸。
    有谄媚之徒立刻献策,将此井与压水机的外面修建一座小亭子,并起了个名字叫作“龙压水”,太宗皇帝听了以后非常高兴,立刻同意了这个建议,众人又闹哄哄地回到了大殿之上。
    “陛下,虽然吕大人带回来的东西非常神异,西北或许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老臣以为,先前订下的毁弃边城一事已经成了定局,不宜更改。”现任的宰相李昉出班启奏道。
    太宗皇帝捻着胡须,微微颔首道:“李相说地也有道理,虽然杨卿将西北治理得不错,可是西北党项人还是有可能重启战端的,到时候他们以坚城为跳板,入侵西北,则西北现在努力取得的一点儿成就,岂不是泡汤了?再者,朝廷也实在不宜朝令夕改,令行禁止还是要保证的!所以,吕卿,朕看你还是算了吧,大不了,给那些迁入内地的移民多一些补偿不就成了?相信以西北现在的经济条件,这一点还是做得到的,朝廷这边虽然有些捉襟见肘,却也不能够袖手旁观的,多少还是要补贴一些。”
    众大臣们听了居然是附和地居多,剩下一些人神态各异,就连自己的一些朝中好友,也不过是默不作声而已,并没有人站出来公然支持吕蒙正的建议。
    感觉到自己面临的局面很不利后,吕蒙正知道,现在如果不给皇帝下一剂猛药的话,这个毁弃边城的事情肯定就没有扭转的可能性了,而自己这个始作俑者的骂名也肯定是要背定了!
    于是吕蒙正大声启奏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明!”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你且速速道来,如果不是什么太要紧地,就改日再议吧——“早朝被拖了一上午,太宗皇帝也有些累了,于是便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衣袖道。
    吕蒙正环顾了一下朝中的文武大臣们,然后大声对太宗皇帝说道,“臣临行之前,曾经看到杨大人接到毁弃边城的公文时的神态,至今犹在眼前!他当时面如死灰,只说了两句话!”
    “哦?什么话?”太宗皇帝对我的事情总是很感兴趣,于是问道。
    “积年之功,毁于一旦!西北,完了!”吕蒙正学的声情并茂。
    众人都不知道这句话在太宗皇帝的心里面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总而言之,在几日后,西北请愿团大张旗鼓地到达京师之后,皇帝很热情地接见了他们,并且收下了他们的各种礼物,尤其是那个高逾丈许象征西北数千里江山的大块儿白玉原石。
    总而言之一句话,毁弃边城的事情算是不了了之了,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都没有再提这件事情,而吕蒙正也因为这件事情,洗刷了自己险些蒙上的恶名。
    唯一很受伤的人,只有我。
    因为,在京师请愿目离开之后的第三天晚上,我便接到了紧急军报,一直在河西活动的李继迁所部,终于开始东移了!
    “靠!你们这些杂碎,难不成是成心玩我?”我扔下军报大怒道。
    如果李继迁的人马一不小心攻入长城防线来,或者重新占领五州之中的某一座,那我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到时候,主张毁弃边城的人可就重新得势了,吕蒙正远在京师,皇帝问起来,他完全可以说是受人蒙蔽来撇开罪责,这天大的黑锅,最后还得我来背啊!





    第十四卷 运筹帷幄 第一章 进退有据
     更新时间:2009…7…3 17:11:56 本章字数:5338

    咒骂归咒骂,不爽归不爽,可是兵来了迹得将挡,水来了还得土掩,谁叫我现在是西北这方圆数千里地上的最高军政长官,出了事还不得我自己给兜着?
    当下开始向西北各军州发布命令,调兵遣将,派出大量的细作进入河西刺探军情,同时整束军队,在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实兵操演,以提高军队士气和应变能力。
    经过屯田之前的整顿之后,现在西北的军队大致上分为两个梯队,第一就是精选出来的精壮士卒,组成了西北边防军团,人数大概有六万之众,算是主力部队,第二就是次一些的,被选派到各军州担任护防任务,维持一下地方治安,屯屯田什么的,除此之外,就是在我带到西北的八千禁军的基础上,经过扩张之后建立起来的亲卫部队,人数在两万左右,这也是我的主力中的主力,尤其是在装备了一万人的新式手弩之后,战斗力大大地提高,士气也很旺盛。
    西北的军官们,在经过了讲武堂短期培训之后,从意识形态到精神面貌上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训练起士卒来也知道如何调动情绪了,训练的花样儿也是层出不穷,在我给他们提供的参考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不少的名目来,军队的协作能力和实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面对东进的李继迁,不但没有畏惧,反倒有些跃跃欲试地感觉了。
    “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摸清楚李贼的动向,抓住他的主力动向,然后一举歼灭之!”在我地大帐之内。众将官们群情振奋,纷纷献计献策。
    我不紧不慢地说道:“众将稍安毋躁,李贼的人马远在千里之外,到底来不来还是个问题,我们只需以逸待劳就可以了。本官招集大家过来,不过是为了商讨一下后半年的行动问题,顺便派一两支骑兵出去骚扰一下李继迁的老窝。所谓来而不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