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美食家-第2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芦盐水产由此吐吞中转。
曾有“北舞渡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拉不完的赊家店社旗县,填不满的北舞渡”等赞誉,是当时豫中重要的商业集散地。由于历史积淀,北舞渡名优小吃甚多,如胡辣汤、卷子馍、罐装素馅水饺、羊肉烧麦、油酥火烧、糯米元宵等远近闻名,其中胡辣汤要算是北舞渡最有名的名吃之一了。
……
北舞渡的炖肉糊辣汤肉烂汤鲜,香辣绵口,回味无穷,是30几种中草药加上炖肉、胡椒,辣椒,花椒,八角等熬制的。从汤色上看,北舞渡的胡辣汤凝重;从味道上讲,由于用了较多的胡椒,辣味十足。糊辣汤另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汤,叫八珍自然夸张,不过这也说明糊辣汤“内容”很多。
最常见的有面筋、海带丝、粉丝、千张丝、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据节令和地域的不同,还会有牛羊肉、黄豆、木耳、黄花菜、菠菜、萝卜条、葱花等。做法很繁琐,先用淡盐水和面,揉成面团,然后不断加水“洗”出面筋。水烧开后下面筋,面筋熟后将洗面筋的水,也就是稀淀粉糊倒入锅内,小火烧至汤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烧沸。
胡辣汤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来粘乎乎、香喷喷。辣是它主要特征,但那种辣并不像吃重庆火锅那样辣得让你跳脚,而是辣在嘴里,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这种汤一般都要加点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种原料的综合反应,香、滑、绵、润,于吞咽之余又有东西可嚼,十分满足。糊辣汤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把半碗糊辣汤和半碗豆腐脑儿掺在一起,叫做“两掺儿”。
卖糊辣汤的常捎带卖豆腐脑儿。拿小勺稍微搅和一下,豆腐脑儿的细腻、清淡、微苦涩与糊辣汤的粘稠、酸辣、鲜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特别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糊辣汤下肚,额头上会渗出细细的汗来,身子暖了,胃口也开了。
北舞渡胡辣汤虽经历几百年而不衰,但相对于逍遥镇胡辣汤来讲,北舞渡胡辣汤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舞阳县隆源斋闪家胡辣汤负责人闪宝民对此有着较积极的看法:一是当地政府要借中国食品节的契机,下大力气,引导市场发展,加大对北舞渡胡辣汤的包装、宣传,推进产业升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台湾永和豆浆和开封灌汤包子的产业扩张上得到启示。二是要组织一些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北舞渡胡辣汤加以挖掘整合,扬长避短,让其在传统名优风味小吃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
逍遥镇胡辣汤一般做法,先将红薯粉条和切碎的肥猪肉放入铁锅里炖,同时加入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盐和酱油,略加食糖少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汤就做成了。正宗的还要加药材。
胡辣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当时的天子宋徽宗雅好风月,军国之事一无所长,但琴棋书画、吃喝玩乐等却无所不通。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淫侈奢靡的风气自上而下,遍及国中,而尤以汴京为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勾勒出了大宋亡国前数十年的繁盛,其中的各色饮食种类多多、风味各异,演变、流传至今,就成了有名的开封小吃。因此,真的说起渊源来,胡辣汤还和东京汴梁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呢!
一说:当时,宫中有位小太监,自幼净身进宫,因为善于揣摩上意、应对得体,深得宋徽宗的喜爱,十六七岁时,便成为皇帝的贴身太监。徽宗皇帝对小太监宠爱有加,特许他出宫游玩,顺便回家省亲。小太监是今天南阳一带的人,因此出宫之后向西而行,第一站就到了嵩山少林寺。
作为皇帝面前的红人,寺中方丈对他热情款待,照顾极其周到。当他看到小太监面红耳赤、口唇干渴且饮食又少时,便奉上一碗少林寺的“醒酒汤”,小太监饮后直觉体气清爽,诸症若失,甚是高兴,于是连饮数日,临行时又向方丈讨要“醒酒汤”的方子,方丈即将此方赠与小太监。
回家省亲之后,小太监继续南行,便来到武当山游玩一番,武当山掌门人见小太监食量很大,小便量多、大便腥臭难闻、身体消瘦,就为小太监准备了武当山的“消食茶”,小太监饮用数日之后,大便正常,形体渐丰,拿铜镜一照,面色也白皙了许多。小太监很是感激,又将此方讨来。
……
见此二方颇有效用,小太监回宫后,便寻思将它献给徽宗皇帝,以讨得皇帝欢心。他找来御膳房的太监及太医院的院士,以此二方为基础,做出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汤来。
第五百五十二章 延年益寿汤
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施与诸妃嫔,众皆曰佳;奉与徽宗皇帝,这位风流皇帝更是精神矍铄,喜不自禁。
徽宗皇帝问小太监此为何汤,小太监灵机一动,称其为“延年益寿汤”,徽宗皇帝大喜,赐小太监为国姓,即赵姓,御封此汤为“赵氏延年益寿汤”。此汤据说冬御寒,夏避暑,徽宗皇帝曾敕发于军营之中,军士们服后百邪难侵,诸病不生,一时之间声誉鹊起,并因此成为军中之良方。
后来,恰逢“靖康之难”,金兵攻破开封城,掳走徽宗、钦宗二帝,离乱之中,小太监脱出牢笼,随逃难人群向南逃去。小太监久居宫闱,身体本虚,再加上牢狱之灾、破国之难,路途风寒,心中惊惧,行不多远,便身染重疾,待逃至逍遥镇码头上时,天色已晚,他再也支持不住,昏倒在码头上的一个茶水炉前。第二天早上,卖茶水的王老汉发现火炉前躺着一个人,赶快将他拖到屋内进行救治,一顿热汤热饭之后,小太监的病好了许多。
……
王老汉收留了小太监,并将女儿许配给小太监为妻。为谋生计,小太监将茶水摊变成了早点摊,他把“延年益寿汤”加以变化,宫闱中人喜汤为养,民间百姓需粥以充,将其售与四方行商。后来,小太监又将汤中的药物去除,再加上炒过的黑芝麻、花生仁之类,做成了一种甜汤,这就成为后来流行于逍遥当地的油茶。
有一天,一位北方客商带了一瓶胡椒粉来吃小太监的大肉粥,王老汉一不小心将客人随手放于粥桶边上的胡椒粉瓶碰翻,小太监无意中又将翻入的胡椒粉搅进锅中,客人吃后,身心俱畅,通体舒泰,胡辣汤就这样在一次偶然的“碰撞”中诞生了。
这位北方客商就问小太监这是什么汤,应该是什么粥,小太监闻此汤香味扑鼻,舀出一尝,辣味醇郁,既有干姜、良姜的辣味,又有胡椒、荜拨的辣味,还有肉桂、山奈等的辣味,各种不同的辣味综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味觉器官,感觉分外不同,因此小太监就把它称为“胡辣汤”。
……
所谓胡辣汤,可不是指汤中放了胡椒与辣椒,实际上正宗的胡辣汤中只用胡椒不用辣椒,胡辣汤的意思,就是“胡乱辣”,各种辣味加在一起的那种辣,其他的解释,不是附会就是望文生义。经过民间若干年的加工发展,一种以适合北方人口味、辣味醇郁、汤香扑鼻的胡辣汤在逍遥镇诞生。
胡辣汤不仅色鲜味美,还有防病健身的医药价值,而且经济实惠,不管贵贱贫穷都能消费享用,所以受到众的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另一种说法是明朝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道士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镇,今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受逍遥胡氏之恩,遂将此方传授于胡氏。因此汤香辣味美,并为胡氏所经营,后慢慢被当地老百姓传称为“逍遥镇胡辣汤”。
……
南阳胡辣汤吸取各地胡辣汤之长,结合南阳人的口味,形成南阳当地特色。南阳胡辣汤也是以牛羊肉汤提鲜味,以胡椒粉提辣味。喝南阳胡辣汤,第一口,平淡无奇,第二口,清香和微麻慢慢袭来,三口四口,麻辣鲜香冲口而出,一碗喝完,麻辣过瘾,鲜香可口,回味无穷,很想再来一碗。
南阳胡辣汤在原料选择上更为简约明快:熟羊肉或牛肉和面筋照例是要的,千张豆腐都弃之不用,而以黄花菜和木耳代之。南阳胡辣汤,浓淡适口,麻辣鲜香。也是胡辣汤中的极品。
汝州胡辣汤有荤素两种,汝州胡辣汤以素食更佳。支锅的竹桶有一米多高,两头粗,中间细,很像立起来的朝鲜族的腰鼓。两寸来宽的锅沿上堆簇着炸得金黄的鸡蛋丝、墨绿的豆角段、鲜红的辣椒丝、外黄内白的豆腐丝、白中透绿的葱丝……在蒸腾热气的衬托下,简直是一幅绝好的水彩画。
……
做汤选用上好的胡椒粉,还一定要用汝州柔韧顺滑的粉条。舀一碗热汤,捏几撮菜,最好放一小勺醋,就构成了汝州的胡辣汤。在喝胡辣汤时,配上一些油条,水煎包,这就是一顿非常地道的汝州早餐。
鲁山胡辣汤位于鲁山县,古鲁阳。其胡辣汤也养育着鲁山儿女们,也有悠久历史,其配料为精选牛、羊肉片、豆腐丝,油炸过的豆腐干切为细丝、粉皮、面粉勾芡用、葱、胡椒、其它佐料等熬制而成。鲁山胡辣汤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加入了粉皮,在吃粥的同时也加入了口感的q劲,使其更为精妙!
在鲁山县城主要有老城门两家、钢厂路口几家极为正宗。如果说有人不喜欢吃什么饭菜,但没有一个鲁山人说不喜欢吃鲁山胡辣汤的。不说县城,鲁山县的每个村镇早上都会有卖有胡辣汤的。或是流动推车点、或是固定摊点。凡是有条件机会吃上胡辣汤的鲁山人,80%以上的早餐会吃胡辣汤。可谓是老少皆爱。胡辣汤在鲁山儿女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周口胡辣汤金老四金记胡辣汤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北宋年间,当时的早朝官员们非常喜欢在等待上朝的时候喝上一碗金老四金记糊辣汤,以活血驱寒、醒目提神。官员都喝此汤,百姓们更是喜爱,所以汴京御街上的金老四金记糊辣汤生意一派兴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阻止日军南下,炸开了郑州黄河花园口,黄河水一泄千里,受灾百姓流离失所。
金老四金记糊辣汤传人金恒隆、金恒义兄弟也随逃难的人群从开封来到周口,在此安家落户,并以经营糊辣汤为生。
第五百五十三章 宫廷御锦汤
解放后,传人金耀彩老先生在原配方基础上潜心研究,使金老四金记糊辣汤的色香味更加独特,特别添加二十几味中药材,醒酒提神、健脾开胃,对人体有食补食疗的作用。金老四金记糊辣汤汤色琥珀、酸辣适口、香味四溢、肉烂面筋,令众多政要高官、平民百姓爱不释口。
淮阳胡辣汤朱麻子炖肉胡辣汤,历史上叫“朱家胡辣汤“。朱麻子叫朱锦章,淮阳城内人。其先祖从宋朝开始在城北十字街西经营胡辣汤。相传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创业之初,路过淮阳,几天没吃东西,人困马乏,卧倒在北十字街口,被一位姓朱的老汉救起,献上一碗胡辣汤,朱元璋喝后马上清醒过来,连喝三碗,口称“好汤、好汤!“
待朱元璋即位以后,把这位朱姓老汉宣召到宫廷御膳房,专司汤膳。自此,朱家胡辣汤名声大振,朱家也以此为业经营至今。朱麻子自民国时从父辈手中接过做汤技术后,又经一番苦心经营,创制了炖肉胡辣汤,所以叫朱麻子炖肉胡辣汤。
……
朱麻子炖肉胡辣汤的特点是稀稠均匀,咸甜适中,肉烂如泥,酸辣可口,香味四溢。素有“朝饮胡辣汤,暮嗝尚余香“之说。外地客人来淮,淮阳籍的港、澳、台同胞回淮探亲,都以能喝上“朱麻子胡辣汤“而津津乐道。
驻马店胡辣汤属菜品饮食,其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最早出现在汝宁府含驻马店市汝南县,据史书记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胡辣汤作为一种流传到民间的风味小吃,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回味悠长。
主要原料有牛肉丁或羊肉、鸡肉、面筋丁、黄花菜、豆腐干丁、海带丝、木耳丝、粉条、花生米。驻马店的胡辣汤“色、香、味”俱佳,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天中名小吃。在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当“驻马店的胡辣汤”从著名军旅歌唱家王宏伟的口中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