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译家-第20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军方也绝对不会采用这种可靠性非常差的设备。真的采购这种设备,这是要逼死后勤部门的节奏。”
邱石惋惜的说道:“看这个工程机甲的动作,就知道它的灵活性不算太好。肯定无法在现代战场中生存。
但我对它的未来很期待,谁知道以后的战争变化会走向何方。以后机甲的技术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也许真的和科幻小说中的机甲相媲美,这是谁也无法预料到的事情。”
邱石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扶了扶自己的智能眼镜。眼神微动,只看到他的身前展示出一个寓言小故事。
这是电学的奠基人之一法拉第先生与一个贵妇人的对话。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
它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
在法拉第表演他的发电机时,一位贵妇人问道:“法拉第先生,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答道:“夫人,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邱石关上虚拟光幕,充满自信的说道:“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们怎么能否定它的未来。
法拉第先生发现磁生电现象时,谁又能想到这个发现改变了文明的进程。
我们现在工业文明几乎是建立在电这个能源的基础上。”
李浩鼓了鼓掌,笑着说道:“真没想到邱主任比我们对这个机甲更有信心。
以后发生的事情谁知道,我们还是把目光放在眼前。”
赵江也在旁边附和道:“刚才只是工程机甲在热身,一会儿才是它正式开始工作。
我之所以研发这个工程机甲,只是对机器人技术进行储备。但没想到它真的在高难度建筑领域上大显身手。”
听到赵江这么说,李浩和邱石都把目光集中到正在工作的工程机甲上。
高达经过重复操作工程机甲,已经在山体斜坡上夯实出一个宽十米,长三百米的跑道,山体下陷整整有两米多。
李浩看到这个效率,他满意地说道:“现在来看,工程机甲工作的效率真是极高。如果没有工程机甲,只能采用别的方法完成这个跑道。在山体斜坡上是无法用夯机达到这个效果。
只能构建出坚实的混凝土跑道,航天飞机专用跑道要求极高,也需要极为专业的团队浇筑。建造的成本会很高昂。”
他又向赵江问道:“直接把山体夯实成一个两米深的山沟,这个山沟肯定影响航天飞机的起飞。最起码有改变山体的风向。”
“李总放心,我为了测试工程机甲,已经设计好所有的建造方案。对任何事情都有预案。”赵江自信地说道。
他们说话的同时,工程机甲更换它的功能部件。重新开始行动。
工程机甲把原本的大锤子,更换成一个长度12米的金属铁锹,铁锹头大概有三平方米。
邱石惊讶的问道:“这是做什么?难道还想用这个大型铁锹清理两旁的山体。”
事实验证了他的话,只看到高达驾驶工程机甲,开始用铁锹将山体下方挖去。坚硬的山体好像是豆腐块一样,被轻松地挖下一大片。
工程机甲就像是一个熟练的农民在清理田地,轻轻一挖就能挖出来数十方的岩石。
它清理速度飞快,很快就清理完了跑道周围的山体。之后再用铁锹,在清理完的山体上面平整。很短的时间内,非常光滑的山体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李浩看到工程机甲这个清理速度,他赞许道:“工程机甲用于这种常规设备施展不开的地形,他的效率真高。”
“工程机甲可不只能达到这种效果,我说了刚才都是在热身。从科技含量上讲,刚才的一系列行动基本都没有科技含量。
我们工程机甲不能这么弱鸡,他要展示出高科技的东西。
李总你等一会儿,就会发现工程机甲的先进之处。”赵江看着工程机甲重新开始行动,他提醒道。
只看到工程机甲又装上一种新的设备,每只手臂都装着两个大夹子。
工程机甲走进物料的堆放区,它用双手的大夹子,很轻松的从工地上拿起一个五米粗三十米长的圆形钢柱。
它抱这颗钢柱,走到跑道对面的山坡上,停顿了一会儿,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之后扛着这个圆形钢柱快速奔跑起来。
他腿部的发动机功率全开,杠着这根柱子飞到天空中。并在空中调整姿态。
之后携万钧之力向下,把这根钢柱狠狠地镶嵌在山体中。工程机甲在落地的那一刻,紧紧的抱着钢柱。它的身体不断的颤抖着。
邱石看到这个景象,他虽然觉得有些震撼,但没有感觉到想赵江说的高科技。
他有些失望的说道:“我看工程机甲也没有做到很困难的事情,这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
赵江先没有解释,而是先反问了一句:“为什么孩子们登上一个小山坡,别人就因为他们是玩闹。而一位登山者登上珠穆朗玛峰,却认为他是在探险,受到大家的尊重。”
邱石听到赵江这句话,他立刻明白赵江所说的含义。
这是说他孤陋寡闻,没有认知到这里面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讽刺自己没有尊重他。
邱石也知道,只有对比才能让人们产生足够的认知。
登上一个小山坡,谁也不会在意这个登山者的本事。但如果登上珠穆朗玛峰,这却是连新闻媒体都值得报道的事情。
这就是珠穆朗玛峰,已经获得极大的名气,人们已经知道登上它的困难程度。天然就对能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抱有敬意。
李浩听到赵江这么说,他不满地训斥道:“邱主任只是随意问了一下,你还在那卖关子,解释一下又不困难。”
他随后和邱石说道:“邱主任,你不要在意。他们科学家都是这个样子,总有某些怪脾气。”
邱石好像想起了很令人苦恼的事情,他摆摆手,无所谓的说道:“这个没什么?我以前也遇到过,比他脾气不好的人有很多。只不过我真的很好奇,它从哪里显示出有高科技存在。
要是这个工程机甲可以给大型金属结构进行焊接,我还能看清楚它具有的科技含量。只是安装钢柱,真的看不出来这个动作有什么内涵。”
赵江在李浩的注视下,他不耐烦的解释道:“焊接功能很简单就可以实现,但我们工程机甲不需要这种技术。
我们有焊接机器人,可以对设备进行内外同步焊接。时间误差可以控制在毫秒内。
这次工作别看工程机甲动作很粗放。但它蕴含的科技,却比焊接机器人高了几个数量级。
我们在这个小山坡上,是要建立一个大型的通信站。依托这个小山坡的结构来建立。
钢柱为了承接通信站天线曲面儿的镜面材料,它需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才可以。
我们集团的通信技术,为了保险起见,还采用激光通信的方式。激光为了通过稠密的大气层,必须要持一定的激光强度。
需要使用大功率的激光发射器才能完成这个工作。
为了配合大功率激光发射器,这个钢柱内安装有长期使用的超导材料。
现在的超导材料必须在液氮的温度下才能发挥作用。钢柱中就封装有超导材料和液氮。由封装在里面的铁石墨烯电池提供电能。
我们安装这个钢柱时,必须要保证它镶嵌到地面时,瞬间把它上面承受的力卸下去。不让它受到一丝震动。
保护它里面的元器件,不会受到损坏。这些钢柱都是密封的,以后不会再开启。
安装位置也是经过精确计算,如果损坏一根钢柱就会导致工程的失败。需要重新计算各种数据。
我们有多种定位系统,把东西安放在准确的地点不困难。
最困难的就是通过特殊的手段,把由钢柱承担的力量转由工程机甲承担。
这种技巧才是真的高科技。”
邱石听完之后,他竖起大拇指,赞叹道:“这个工程机甲真是太棒了。”
他转头向李浩询问道:“李总,你们这个工程机甲对外发售吗?我觉得国家在某些领域也需要使用这种设备,才能快速的完成。”
李浩摆摆手说道:“现在他只是刚进入到测试工作,正式投入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
他又指着刚从工程机甲上下来,浑身已经湿透的高达说道:“邱主任,就是现在给你们工程机甲。国家也没有人才能使用它,你们还是先储备好特殊人才。”
第384章 钍基熔盐堆
川蜀绵羊,中科院旗下的某一个重要研究所。
华夏科学院院士朱炳文老先生来到一个安全等级极高的实验室。
只看到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好像是进入到一个金属铅盒中。经过一系列的权限确认和操作后,把一个厚重的大门打开。
他带领一群人手里拿着一个像报警器模样的设备,走进这间实验室中。
厚重的大门的上有一个清晰的标志,它主体色调是淡黄色,好像是扇叶的标志。
连小学生都能一眼认出来,这个标志就是核标志,意味着他们进入的实验室内,里面可能产生致命的核辐射。
这家研究所就是中科院旗下的核物理研究所,他们主要研究高性能核反应堆。
从舰船使用的小型核反应堆,到民用核电站的大型核反应堆,都运用着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
这里聚集着华夏很大一部分的核科学家和核工程师。世界上所有在理论存在的核反应堆,都在这个地方有实验装置。
朱炳文来到实验室,这里矗立着一个核反应装置。
他由于身体行动受限,只能用眼睛不断的观察核反应装置的整体功能。
之后朱炳文拿起一个小锤子,忍受着防护服在身上的窝囊感。不断地用小锤子敲击设备。
凭借他多年来锻炼出的能力,可以通过敲击设备的回声。准确的找到发生故障的位置,顺便分析出发生故障的原因。
整个科研所内,只有他具有这项能力。为了得到一手的科研资料,也是他对自己研究的设备有信心,不认为反应堆会发生核泄漏。还亲自来到实验室中检测。
要是用其他方法检测,只能通过机器人,拆卸整个设备查找原因。
这样一来他长久努力的心血就会报废。再重新建立一个一模一样的反应堆,不知道还要耗费多长时间。
朱炳文很快就了解到反应堆因为什么事故停止运行。
他又仔细回想,自己了解到的各方面数据,摇摇头说道:“没想到因为这个小问题。导致反应堆停止运行。
还好是一个小问题,我们可以快速的解决它。最好的消息就是反应堆的核材料没有发生泄漏。
我带领科研组研究出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前还以为运行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想到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小问题,造成了重大的后果。
现在的钍基熔盐堆已经被我们优化成功。我们今后想要提升它的性能,每走一步都是很困难的。这已经是最佳的配比。
今天我们必须要克服这种困难,一定要修好这个重大的反应堆。他对我们国家真的很重要。
要知道我们国家不只是一个贫油国,也是一个贫铀国。还好我们国家钍资源还算丰富。
核能发电目前是以铀…235为主要原料,铀含量高的矿藏正在急遽下降。能取代铀…235的核燃料之一是铀…233,但它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得要从钍…232来制造。”
朱炳文检测到原因之后,他一面思考着怎么修复核反应堆。一面给和他进来的工作人员鼓劲,让他们放松心情,努力和他一起修好这个重要的核反应堆。
很快他安排好修复计划,机器人也运来需要更换的零件。
经过他的指导,在工程师和机器人的共同努力下。受损的反应堆零件被替换,这个实验的钍基熔盐堆恢复正常。
朱炳文走出实验室,他来到洗消室内,通过反复的洗消,清除防护服上可能携带的放射性元素。
之后在专业的机器人辅助下,脱下这个防护服,向着他的办公室走去。
他心中很是感慨。现在华夏的发电方式占比很不平衡。国家65%以上的电力都依靠煤炭资源维持。
现在西部地区有庞大的煤炭储量,足以支撑国家庞大的用电量。
但资源总有耗干的一天,必须要找到替代的方法。而现在能长久稳定运行的发电方法只有核电。
世界已经发生好多次核电站重大危机,但世界各国都没有放弃核电的发展。
哪怕就是像德意志那样,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