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

第92节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第92节

小说: 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

    “真的,我保证!”

    “太好了!这样省着点用,足够支持到今年粮食秋收了!”

    “各位老总,我有个想法!”王凡对未来的周总理点头示意后,转而说道。ao接口道。

    “其实这2000多万灾民,倭寇认为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可我倒觉得他们其实是我们的财富!”王凡略带重音的说道。

    “恩?怎么讲?”众人被王凡的观点激起了兴趣,出言问道。

    “由于现在我们有能力养活这些人,而且不但能养活,还能养好,稀粥不说了,搭配好的话,窝窝头馒头管够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话,2000多万生力军的加入,完全大幅度提升了我们根据地的战争潜力,前一阵子限于地盘和人口基数,咱们正规军扩军扩到60万就是极限了,再多就要影响根据地的许多日常生产运作了,现在呢,多了这2000万人,按照20抽1,就可以暴兵100万,此外里面许多人应该有一技之长,比如说木匠、瓦匠、账房等等,最差的也会种地,同时我们光复山西后,又有很多工厂和工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以陕西、山西、察哈尔部分地区为核心,实行边反攻、边建设、边发展,大规模扩充部队直达200万,大批量建设工厂实现物资就地生产就地解决,开始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同时培养工人阶级,最后找准机会把蒙gu和晋绥省也扩进来,达到5省通达,然后一鼓作气光复华北和东北,奠定北方的战局!”王凡边想边说道。

    “边反攻、边建设、边发展固然好,但那些设备原材料你能解决吗?”刘少qi发言问道。

    “应该没问题,我这次带来了大批设备,可以寻找适合的地点建厂,不过在此之前,晋绥省的收复我觉得好办,蒙gu那头,老毛子还没有吐口风吗?”王凡问道。

    “快了,最近苏联给我们发的电报越发频繁,大有催促我们暂停反攻,挥师向北援助蒙gu的意思!”老mao抽了口烟,淡淡地说道。

    “噢~~那咱们答应了吗?”王凡听到后,感兴趣的问道。

    “哪能那么痛快,我们回电说蒙gu独立一直未被炎黄承认,现在如果我们打起援助蒙gu的旗号,那就变相承认了蒙gu独立,会失去大片民心,因而只有以收复故土的名义反攻才可以,这点上需要苏联的确认,毕竟当初蒙gu独立也是按照苏联的部分主张和意图做的,我们做‘小弟’的不能让大哥太难做了,是吧?哈哈!”许是跟王凡呆的时间长了,朱总嘴里突然捧出了后世黑社会的大哥小弟等词汇。

    “苏联还在硬撑,没有答应?”王凡问道。

    “快了,麻雀送来情报,倭寇的关dong军已经突破苏军在苏蒙边境的防线,向西伯利亚大铁路推进,虽然因为一路攻击造成的掉队和损耗,小鬼子兵力和装备损失也相当严重,但是相对苏联则要好的多。ao跟着说道。

    “这样的话,那我现在该做些光复蒙gu的前期准备了,各位叔叔伯伯,我需要你们的配合,我想……”王凡没有客套,将多日来心中的打算一一道来,很快其他人两眼放光,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给予补充完善,礼堂内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深夜。

    第二天,在第6纵队的聂帅亲自指挥下,6纵官兵封锁了一系列的交通要道,进行警戒,同时要求所有士兵军官无论听到什么声音,也不要惊慌打探,只需要保证戒严区没有任何人进入就可以了。

    从第二天晚上到第四天晚上,白天一切正常,晚上戒严区深处传来“叮咣”不觉的响声,但是所有值班战士在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情况下,相互监督保证没有人起身前去打探。

    第五天清晨,收到王凡消息的聂帅带领警戒排进入警戒区,在顺着新开辟的一条土路翻过一座大山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简朴的火车站,地面上崭新的铁轨延伸到了远方。原来这几天晚上,王凡依托内核大肆复制生产了雅迪设计制造的,专门用于铺铁轨的全自动机器设备,用了整整3个晚上,数千具机器车辆一同工作,加上位面戒指遇山收山,排除一切地形险阻,虽然为避开人烟,铁路显得多绕路一些,但是总长几百公里的铁路终于完工了,将延安和包头的同蒲线连了起来,并以此为,一方面向蒙gu境内延伸开去,一方面向陕西全境较大得县城连接开去,前后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陕西铁路网建设的真实版大跃jin,当然至于民用公路和乡间小路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在位面戒指的作弊下,几条原来没有的超宽大路将整军基地内的坦克部队整个释放了出来,浩浩荡荡的向山西开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二拾章 平民与教师

    ps:感谢读者大大“悲剧的鹰”和“香茗儿jiang”分别打赏天堂100纵横币,谢谢你们的支持^_^,今天虽然不上班,但是杂事繁杂,早上7点就开始忙活,刚刚结束有时间码字,请各位读者大大见谅oo

    目标位面炎黄大陆山西省东南部,一条条土路上挤满了,被倭寇驱赶而来的炎黄老百姓,由于这次是**而非天灾,因而和1942年逃荒时不一样,许多人根本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物品,然后像1942年那样推着自己的小推车带着锅瓢碗灶和被褥等生活用品逃荒,现在走在土路上的他们,大多数人身上仅仅背了一个小布包,更悲惨的则一无所有、衣衫褴褛,就那样两手空空、双眼茫然地走着。

    “爹,我们这回要去哪里?”一名头发蓬乱的七八岁小女孩,右手握着她爹爹的粗糙大手,一边走一边问道。

    “我们去山西,去山西!”女孩的父亲马三山已经2天没怎么吃东西了,此时感到双脚有些发软,但还是强撑着向前走去,他知道往回走就是一个死字,为了自己的娃娃,他不得不继续拼一下。

    “爹,这回还有木头末吃吗?”小女孩记得去年逃荒,路上没有粮食了,爹爹就先用斧头先把树皮剥掉,然后把树枝剁成小段,最后用石磨碾碎了煮来吃,虽然那些东西极难下咽,而且造成自己经常拉不出来大便,但是最起码可以让自己的肚子感觉不那么空、那么疼。

    “快了,快了,丫丫,再坚持一下,前面会有吃的!”马三山也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里,只能出言安慰道。

    就这样一家两口人艰难的又向前行进了15公里,终于来到了一处哨卡处排起长队。

    一个小时后。

    “这位长官、兵爷,我和丫头是河南来的,您行行好,就放我们过去吧!”看到一身花绿色军装的军人,分不清是哪路兵爷的马三山尽可能放低姿态,小心翼翼的问道。

    “大叔,你别着急,现在后面临时广场挤满了人,已经没有地方站了,等他们一会走了,地方空出来我就立刻让你们过去!”出乎意料的,对面的这名军爷非常客气,没有像马三山以往记忆中那样,动不动就打人骂人。

    “好的,好的!”骨子里深深惧怕官兵的马三山,根本不敢对军爷的回话提出任何异议,稍等了十几秒钟,看到对方确实没有发火的迹象,马三山又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问道:“兵爷,您是哪个大帅的部下?”

    “哈哈,大叔,你用不着叫我兵爷,叫我小六子就成!几个月前我也是和你一样,都是贫农老百姓。我们是红党的部队,不是哪个军阀的手下!”值班士兵说道。

    “红党?那是啥?”对于马三山来说,他根本分不清什么红党、绿党还是秃头党,平常他在家一早就下地干活,晚上回家喝一碗丫丫煮的小米粥再吃一点干粮就睡觉,除了知道自己所在村子几十里外的县城,有个胡大帅非常有势力,其他的根本就不知道也不是他能关心的了。

    “你没听过没关系,只要你记得红党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就行了,是会给老百姓大家做主,撑腰的就可以了。等将来我们打回你老家,红党会没收那些土豪劣绅的田地分给大家,这样咱们所有人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因为整军时,红党军队曾经利用晚上时间统一给新兵上过2个多月的启蒙课和思想政治课,这样小六子脑袋里多少知道一些东西。

    “啥子?分田地,还有那么好的事情?”马三山听到分田后不敢相信的问道。

    “对,是分田地!噢?可以放人进去了,来,大叔,你们快过去!”值班士兵小六子本来还想多唠唠,不过看到后面军官的小旗指示后,立刻拉起木杆,开始放人。

    十多分钟后,一处没有多少绿植的矩形土操场,一排排逃难灾民组成了黑压压的人群。土操场前面有几片大柴火木头搭起来的高台,上面站着一个军官,手拿一个类似喇叭的东西(后世的扩音喇叭)。

    “乡亲们,你们好,我是炎黄红党新十二团政委孙雨,我在这里先向大家保证,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抛弃大家,一定会安排好大家的生活。因为现在后面还有很多灾民持续走过来,我这里长话短说,一会儿凡是会木工、泥瓦工、当过工人,账房、伙计,或认识字的往左边黄旗方向集中,想参加红党军队的往中间红旗方向集中,在家种过地、养过牲畜、种过果树、干过农活的往右边蓝旗方向集中。”

    5分钟后,随着混乱和嘈杂,逃难的百姓总算是走到了各自的集中地点,马三山因为只会种地,于是老老实实的站在了蓝旗附近,很无助地和自己的女儿等待着命运的抉择。

    看到人员分流完毕,几十名红党士兵引着马三山所在的人群向西边走去,因为已经走了好多天,没有多少力气了,整个队伍一路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排着比较散乱的队形默默地向前走着。

    走了大约一公里后,前面出现了一处上百人忙活的炊事基地,一排排蒸好的馒头窝窝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引得马三山的丫头一个劲的吞噎着唾沫。

    “乡亲们,一会走过长餐桌时,每个人都可以拿1个馒头和1个窝窝头,路上吃。注意所有人不要抢也不要多拿,要给后面人留着,前面20里去处还有像这样吃饭的地方,所以保证今天晚上,到时候所有人都可以有饭吃。”几名士兵高声说道。

    许多人迫不及待的向长达二十米的饭桌走去,虽然有人想多抢几个馒头和窝头塞在怀里,但是看到旁边就站着持枪的红党战士,还是暗地里掐灭了自己的贪念。就这样,半是胁迫半是帮助的,上千万人化成几百条人流,经山西大路小路,向陕西方向赶去,行进途中,每隔20公里都有炎黄红党设立的补给休息点,烧有大锅的热水和香喷喷的大米粥(适当放了盐),保证每个逃难的老百姓都能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汤。据后世统计,当时沿途参与做饭的红党士兵和民兵总数超过15万人,从而最终安全、平稳的保障了上千万人的胜利大迁徙。

    孔繁盛,字书华,40多岁,曾是一名炎黄新式学堂的教书先生,学问虽然不是绝顶奇佳,但也可以说得上是谈古说今,均有涉及。原来他本在燕京大学教书,后来倭寇全面入侵炎黄,他应该和其他同僚一起迁入炎黄大陆西南地区,但是因为家中尚有重病卧床的老母,因此不得不遗憾的留了下来。一年前也就是1942年中旬,虽然其和妻子精心伺候床榻,母亲还是因为病重不治与世长辞。

    母亲病故后,因为不满于倭寇推行的奴化炎黄百姓的教育,孔繁盛没有重回学校教书,而是偷偷的将家中房屋钱财变卖一空,准备悄悄前往西南联合大学投奔故友。谁知路途上因为遇人不淑,将其一身钱财骗盗而走,让他和妻子一下子身无分无,不得以只好在河南一家粮店找了一份需要雇员能够识字算数,包吃住的记账工作,总算是没有饿死。不过后来倭寇因为山陕作战失败,使出了绝户计,驱逐大批炎黄百姓赶往山西。孔繁盛和粮店老板自然没有幸免,一起被净身出户,除了一人揣着5斤米,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财产了。

    “书华,你说我们会被送往哪里?”孔繁盛的张氏妻子坐在他的旁边,悄声问道。

    “具体地点我不清楚,不过我猜应该会是陕西那边吧,我记得炎黄红党的根据地就应该在陕西!”身穿旧衣,戴着眼镜,围着一条围脖,稍显书生气的孔繁盛拍了拍自己的妻子,安慰地说道。

    “那里和你一直说的西南联合大学距离远吗?”听到一个新的地名,张氏不禁充满希冀的问道。

    “远吗?相隔很远啊!”孔繁盛听到妻子的问话,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个在西北,一个在西南,相隔上千里地,能不远吗?”

    “那我们怎么办,还有机会到西南吗?”听到自己梦中的安乐窝远在千里之外,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