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91节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91节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罗大纲一脸雀跃,欲言又止的模样。

    冯云山笑道:“大纲兄弟,你有话就说,怎地这幅模样?”

    罗大纲不好意思地笑道:“圣王,眼下整个珠江入海口都为我圣军所控制,又缴获这么多的红单船!您也知道,罗某是水寇出身,一惯在江面厮杀,投奔太平军才上岸。所以向圣王请命,让罗某为圣军组建这海上水师。”

    冯云山一怔,确实,罗大纲一直是在西江上的艇军水寇首领,想不到如今听见俘获了红单船,竟然动了要带领一支水师的心思。

    不过,他陆战虽猛,但对水战却更熟悉,一帮旧部也是水寇居多,眼下又有缴获的红单战船,确实有组建水师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珠江出海口,没有一支水师,光靠炮台被动的防守,确实不能守卫河道。

    但光靠这些红单船,吨位小,装的火炮不多,很难与洋人的军舰相比,只能靠数量占点优势。不过,有总比没有强,起码,有了两岸炮台的掩护,也有与洋人的军舰抗衡之力。

    想到这,冯云山点点头,答应道:“既如此,大纲兄弟,你便在各军挑选熟悉水性和善于火炮的弟兄。本王再将所有缴获的红单船拨付你给,你再自行寻找一些艇舰船只,组建我太平圣国的海上水师。”

    “多谢圣王!梁培友那小子眼下还在外征战,等他回来,可以将他的艇军并入到水师。”罗大纲笑道:“让他做我的副手,相信那小子也不敢说什么。还是在水上行船打仗来的快活啊!”

    冯云山这才想起,罗大纲原来也是艇军首领之一,与现在率领艇军的梁培友关系密切。这样,自己就更放心了。

    恰好自己还在头疼艇军怎么安置,如此一来,也有了安置之处,让他们的老头领去管束,对于罗大纲,自己也信任。同时,加入了艇军这股惯于在水上讨生活的数千人,红单船水师才初具规模。

    见罗大纲如释重负地样子,冯云山忽然间灵光一闪:莫非罗大纲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但也来不及细问,等罗大纲走后,冯云山叫住左宗棠问道:“季高,你心思细腻。说说看,为何大纲兄弟会好好突然想要去组建水师?”

    “圣王,依宗棠看,除了罗检点喜欢统领水师外,他其实是为您着想,提前避嫌!”左宗棠稍一思索,摸摸下巴的胡须,缓缓道。

    “避嫌?避什么嫌?”冯云山不由奇怪。

    “圣王当真不知?”左宗棠好像很是奇怪,解释道:“太平圣军如今大部分皆为天地会众,而罗检点又是天地会首领出身,作战勇猛,爱护手下弟兄,资历亦深,大家都很敬服。”

    “关键是罗检点目前直接掌握的圣兵便有近三万人,加上陆顺德、罗琼树、罗飞德等人手下,便占了我圣军中的一半兵力。兵权过重,自古是为臣子的大忌!罗检点定是看到这点,才主动提出去统领水师,便是为了避嫌。”

    左宗棠的一席话,让冯云山恍然大悟!他从来将罗大纲看成一个生死与共的老兄弟,确实未曾想过这些,却原来,平素看似豪爽粗犷的罗大纲,想不到却为自己考虑得如此心细。不由有几分感动!

    不过,左宗棠的一番话,倒也提醒了冯云山。现在的圣军体制不大合理,有点混乱。甚至出现圣一军军帅没有率领圣一军的事情。冯云山决定,等两广平定下来,便将圣军的编制再好好完善一番。

    接下来,冯云山嘱咐左宗棠,对广州城外的珠江两岸炮台,进行整合。要求放弃部分小炮台,集中火炮到险要的地方,如沙角山区域,设置炮位三十个。

    又将几处炮台相互照应,互为守备。如将东岸的虎门炮台、江中的上下横档岛炮台、西岸的南沙炮台增加跑位,共设炮位200余个,将广州城内缴获的十数门海岸重型炮,全部设置在虎门和南沙,彻底将珠江口咽喉部位的航道全部封锁。

    并且,江中的上下横档岛炮台,除互相掩护外,还可以凭借虎门炮台和南沙炮台上的巨型海岸炮进行火力支援。

    其余凤凰山、海珠、东定、威远、靖远、沙角、九宰、巩固、蕉虎也选择合适位置,重新加固炮台,注重炮台侧面和后面的防守,将缴获的小型火炮设置在后,专门防守从两侧进攻炮台的绕道敌军。

    这样,对于广州城的防守,冯云山一下心中有底了许多。不过,这只是临时防范措施而已,远非冯云山想要的。他的心中,有句老话,叫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

    。。。。。。。。。。。qq书友群535472564,欢迎进群支持捧场!

 第149章 伍崇曜归来

    感谢第一近卫坦克旅、斛跋睿壱两位大大的打赏!

    。。。。。。。。。。。。。。。

    农历十二月十七。

    这天一早,广州城门大开,城楼上太平圣国的红底黄五星的盘龙大旗随风飘动,呼呼作响。

    明天便是广州城大喜的日子。南洋公司开业定在明日,时间便定在最为吉利的上午巳时。

    除了征战在外的陈玉成、梁培友、陆顺德等人,在广州城内的太平圣军高层均要出席。

    冯云山一早起来,却发现左宗棠、许祥光俩人陪同伍崇曜、刘胜邦,比他更早,已在堂前等候自己。

    却原来是伍崇曜和刘胜邦两人凌晨刚刚赶回广州,怕打扰冯云山休息,便在堂前等候,却碰到一早过来的左许两人。

    当下,伍崇曜将他此番前往港岛和颐诺那榭鱿杆盗艘槐椤�

    伍崇曜代表圣国,去港岛调停陈开义军和英军之间的战事。没想到英方的广州领事包令很是爽快,当即便同意与义军停战,但要求义军将先前俘获的一艘木帆炮船归还英方。

    伍崇曜和刘胜邦又连夜赶往海岸对面的义军,陈开等人似乎愿意停战,但林洸隆强烈发对和洋人和谈,说是要为近万死伤的义军报仇。

    不过,陈显良陆顺德等人亦是要求停战,最终陈开决定可以与洋人停战。但要求洋人赔偿白银五十万两,另外交出柏贵。

    于是,伍崇曜再回港岛,说起陈开的条件,英国港岛副总督乍畏少將勃然变色,当即甩手而去,广州领事包令倒没有甩手而去,但也坚决反对赔偿一事。

    伍崇曜记着要完成圣王交代的人物,劝停双方。便告诉陈开,英方只答应赔偿十万两白银,并要求归还那艘炮船,这个都委托他伍崇曜来完成。至于柏贵,等义军退走散去,便会交给陈开。

    陈开一听,他原本就想着打不过英国人,要停战,如今有这条件,也算可以交代了,便答应下来。

    伍崇曜第三次回到港岛,通知包令,说义军愿意停战撤兵,也不要赔偿,但那艘炮船对方认为是他们的战利品,将拆卸后变卖出去作为牺牲义军的抚恤。包令一听也没不好多说什么。

    讲到这,伍崇曜说道:“圣王,崇曜和胜邦兄弟雇佣了一批船民,已将那艘木帆炮船挂着白旗,开到了虎门炮台,交给了那里的守军陈玉成军帅。”

    “什么?那艘木帆炮船已经到手了?”冯云山喜出望外!稍微一想,他便明白,定是伍崇曜自己垫付了十万两白银。

    冯云山知道,伍崇曜这样做,是为了圆满完成自己交代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冯云山要的是陈开义军给洋人一个压力,然给他们相互牵制一下,这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他并不想义军与洋人拼个同归于尽。打洋人太狠,会让对方调集诸多兵力来远东,对太平圣军也是一种压制,而且义军自己伤亡也多。如今这样的死伤,已经让冯云山心中不安,就算义军不肯归顺他,也还是汉人同袍,他也不忍心看着被洋人杀戮。

    伍崇曜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崇曜到了港岛,想好好查探一番。不过因为义军攻上了岛,英人在岛上进行了全岛戒严,管束森严,无法打探到多少消息。”

    “只知道,港岛副总督乍畏对我圣军很是敌视,而广州领事包令则缓和很多。另外岛上的英军数量并不多。哦对了,好像是上嗨厦门那边近期会有军舰返回港岛。”

    “噢,这样英人在港岛一带的力量就会加强。义军还驻扎在九龙一带未走?”冯云山问道。

    “禀圣王,义军损伤较大,还在九龙半岛休整。”伍崇曜回答道。

    “派人提醒他们一下,英人会有援军的事情。”冯云山朝左宗棠说道,又问伍崇曜:“崇曜,听说义军和英人都答应来广州参加南洋公司开业,顺便谈判义军退兵和交出柏贵的事情?”

    “是!陈开和包令两人都答应亲自来广州商量退兵细节。虽然他们双方均已答应停战,但义军一天没离开九龙,英人便时刻警惕,全港岛戒严,洋人都做不得生意。陈开则没抓获柏贵便不罢休。”伍崇曜解释道。

    冯云山点点头表示清楚了内情。

    最后,伍崇曜大致说了下,他与刘胜邦邀请了港岛和颐乓淮母鞴笕饲袄垂阒莶渭幽涎蠊究担捎诟鄣航溲希⑽囱氲蕉嗌偃耍吹故且门有不少洋人表示会准时参加。

    冯云山听说有不少洋人来,喜上眉梢。他搞南洋公司开业,本来的目的就是立个名头,以同行生意人的身份邀请洋人们来广州。最终的想法,便是跟各地洋人接洽,寻找既能帮助自己发财,又能给圣军出售武器和工业设备的生意伙伴。

    想到这,冯云山让许祥光去准备南洋公司开业的事情,只让左宗棠、伍崇曜、刘胜邦三人陪同自己,去拜访到了广州城的洋人。

    下午,冯云山等人来到十三行洋行商区。

    “圣王,前面不远,便是洋人集中开设的洋行区。鸦片战争后,有数十家洋人的洋行在开设。但近几年由于清妖头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两人明里暗地抵制洋人,抓住与洋人签订的条约中的漏洞,不许洋人进入广州城内。”伍崇曜指着前面一个街区介绍道。

    “嗯,想不到这两个妖头还有这份心思。不过洋人肯定不乐意了吧?”冯云山笑道。

    “圣王明鉴!洋人气愤填膺。这港岛总督文翰便代表英人几次求见清妖头徐广缙和叶名琛,要求重新修改条约,但拖不过徐叶两人,最终无奈地上接受洋人不能入城的规定。”

    “但实际上,还是有洋人不少在城内。毕竟洋人私自进城,官府也不好过于追究。即便这样,洋人在广州开始的洋行也越来越少,诸多洋人开始将生意转移至上嗨。这边的十三行洋行生意,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伍崇曜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可不行!冯云山一听,广州十三行可是两广税源的主要来源地。眼下广州属于自己的地盘,被上嗨抢走生意,算哪门子事情?他便一路走,一路让伍崇曜继续说说这方面的情况。

    原来,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作为满清唯一的对外生意场所,生意兴隆。但战后,满清被迫开通了上嗨、宁波、福州、厦门等另外四个通商口岸,其他三处还好,基本没什么生意量,但上嗨却因为身处江浙和长江口,交通漕运方便,对外贸易量逐步增加。

    伍崇曜举例说,清妖道光十五年,整个满清生丝总产量七万担,卖给洋人共一万担,其中广州便占了九千担。但到了战后的道光二十五年,从广州出货给洋人的生丝只有五千担,而上嗨也增长到五千担了。

    特别是去年,广州出货生丝还是只有五千担,而上嗨则增长到四万五千担。几年功夫,上嗨增长了数倍。其他茶叶瓷器虽然没有生丝如此严重,但也是如此趋势。

    冯云山一想,便明白了为何如此。

    广州的地方官,如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等,千方百计刁难洋人,甚至明里暗里唆使城内百姓驱赶洋人出城。

    而上嗨的地方官,官职小,底气不足。

    特别是发生“青浦教案”以后,更是害怕洋人到了极点,不敢惹事。洋人在那开设租界,肆意妄为,甚至偷漏税严重亦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上嗨便成了洋人的天堂。

 第150章 普鲁士人的生意(上)

    感谢猫五爷、天下纵横有我、爱看喜欢的书三位大大的打赏!谢谢!

    。。。。。。。。。。。。。。。

    现在广州成了自己的地盘,不能再继续让之衰落下去了。必须重新将失去的生意份额抢回来才行。冯云山暗暗想道。不过,这生意最大头的利润还是被洋人给赚去。他可是知道,售价三百两一担的生丝,到了欧洲、美国,可是翻倍以上的价格。

    什么时候,组建自己的贸易船队,才是根本大计。这便又回到初始的问题上来:需要强大的海军水师。

    想到这里,冯云山抛开脑中的想法,不去想他。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