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810节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810节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轻各类税收,加上交通的不断完善发展和民间的富裕、劳力的充沛,提供了工商业发展的良好土壤,整个中华帝国的工商业,特别是民用工业,纷纷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而且,因为朝廷的土地制度,加上圣肥的使用和领土的增加,大为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有了余粮,朝廷又定好了最低和最高粮食价格,每年收购大量的粮食轮换着储备,价格就在那里,这样一来,各地地方官府的乡绅越来越发现囤积土地还远没有投资实业划算。

    有了余粮的百姓,经过了数年的减税,少量人手中开始有了余钱。这些拥有余钱的人比例虽然很低,一个村落,也就那么几十户人家或是几户人家,但架不住中华帝国庞大的面积和人口基数,手头上有些钱的百姓绝对数量却是不少。而且,随着发行的圣币这种可以替代银币的纸币流通,修建铁路、在厂矿里做工的民夫工人也越来越多,民间的货币慢慢地积聚得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有了闲钱,而且大多数还不是可以长久保存的银币铜钱,自然内部消费和投资也开始多了起来。而这两样,无一不促进着帝国的工商业发展。更何况,随着帝国的海外地盘和殖民地越来越多,外销一直在进行之中。

    推动后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此刻提前上百年便在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开始飞奔起来。

    没多久,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民间的纺织大王、面粉大王、火柴大王、肥皂大王、酿酒大王、煤饼大王、造纸大王、钟表大王、皮革大王、制糖大王、陶瓷大王、玻璃大王、药品大王等等。

    一名叫胡西园的无锡商贾,在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和圣京、天津、登州等地兴建了近十家面粉厂,每年的产值超过五百万圣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他的面粉厂供应的面粉,完全能供应人口超过二百万人的圣京城的所有粮食。

    一名叫刘红生的商贾,在看到西洋火柴的便捷之后,从银行贷款,在工厂发达人口众多的上海开办了红生火柴厂。他注资收购北欧的瑞典一家大型火柴厂,引进瑞典的火柴制造技术和工人、原料以及成套设备,还自行研发创新,制造出质量优良的火柴,使用便捷和安全程度超过了瑞典自身出产的火柴,一推出市场便获得了整个上海的轰动,继而向瘟疫一样像整个江南和中华帝国扩散。帝国稍微有些闲钱的百姓人家,都争先恐后地购买火柴。

    火柴的供不应求,让刘红生很快发家。他不但不急于还清银行的贷款,还继续借贷投资各地,在各地兴办红生火柴厂分厂。

    并且,他在火柴厂中率先建立成本会计制度,对各分厂的生产、消耗、工资和费用逐项进行分析比较,核算成本,找出问题,改进工作。还利用糊火柴盒不用固定工,而用家庭型劳力,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他的火柴生意越做越红火,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红生火柴厂甚至击败中华帝国各地官府开办的火柴厂,成为帝国第一大火柴集团,拥有大小分厂共五十多个,遍布近二十余个省的五十多个府。每年的火柴产量,达到近千万盒。若是按照每盒标准50根火柴的话,他们家生产的火柴,已经能让整个中华帝国每人领到一根。

    若是说火柴大王刘红生还是小打小闹,每年赚到手的不过数十万圣元元的话,广州府南海县商贾项松茂这一位肥皂大王,还有泉州府商贾黄奕柱这位人称帝国蔗糖大王,这两位商业大亨就远非如此了。

    项松茂原本是南海的一名大地主,早在帝国成立之前边响应朝廷号召,将田产全部变卖,投身广州的贸易生意,成为南洋公司的一名民间买办。数年下来,积累了不少财富,碰上朝廷鼓励兴办实业,便创立了一家松茂制药公司,不成想,药品没生产出多少,反而是发现肥皂生意惊人,他便将松茂制药公司改成松茂肥皂公司,生意红火起来,几乎垄断了大半个广州府的肥皂生意。

    并且,因为本身也在广州城的南洋公司出产烧碱,有制造肥皂的重要原料,松茂肥皂公司有足够的成本优势,这种原本只适合有钱人使用的肥皂,价格倒也不高,一下将使用肥皂的习惯推广开来,并且,通过广州,向帝国其他重要海港城市和内地,以及欧洲等地传播起来。

    尤其是这松茂肥皂,出售给欧洲的王室贵族们使用,遭受到他们的热烈追捧,即便是一小块肥皂的售价达到同等体积纯铜价格的地步。

    根据去年统计,总部设立在广州、在各地拥有3大制皂工厂的松茂肥皂公司,每年的产值达到700万圣元,净利润估计超过500万圣元。而此时,才刚刚起步的自以为是全世界第一的英国利华兄弟制皂公司,每年的产值还不到5万英镑。

    而泉州府商贾黄奕柱,则更是恐怖了,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他开设的日兴糖业,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一个庞大的糖业帝国,是由许多南洋以及福建商贾联合集资兴办。

    泉州、南宁、琼州、漳州等地的甘蔗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特别是吕宋岛和爪哇岛被中华帝国占领之后,因为移民政策和南洋公司的逐渐转型,甘蔗产量越来越多,南洋公司用来榨糖的原料需求却越来越少,黄奕柱抓住这个机会,先是在家乡泉州召集同乡集资兴办一家日兴糖业公司,正好因为铁路修建成功,泉州通往内地的江西、北面的浙江甚至通过这两个方向通往整个帝国各地变得方便快捷无比,蔗糖因为便于运输,一下便深入帝国内地开始销售起来。

    而后,中华帝国击败英国远征军,欧洲战场和美洲战场的主要战争都全部平息了下来,世界进入静悄悄地发展阶段,这段和平时期,让世界糖价大涨,毕竟,欧洲人喝咖啡多半都加一些蔗糖。正是这次大涨,让黄奕柱的日兴糖业一下崛起。

    各地商贾都纷纷投资,黄奕柱也治理有方,将日兴糖业迅速拓展,连续在各大甘蔗产地增建了数家制糖工厂,并继续推动百姓种植甘蔗,这样没几年,日兴糖业已经成为一家糖业霸主,连最早发展糖业的南洋公司都在这一块无法与日兴糖业叫板,每年蔗糖的产值,便达到上千万美元。

    而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百姓的消费,在让百姓生活改善的同时,让帝国本就不多的城市流民,都进入工厂之中,甚至,这些与轻工业相关的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帝国进入一片经济繁荣之中。

 第1312章 帝国雄厚的军事工业

    最让冯云山兴奋的,其实还是帝国的重工业:矿产冶金和军工。

    中华帝国经过去年一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因为煤炭的需求急剧增加,不可避免地进行采矿业的狂潮,结果工业部统计出来的结果让冯云山大吃一惊。

    单单今年还没结束,整个帝国便已经生产煤炭已经达到9200万吨,已经远远超过英国。而钢铁生产方面,生铁480万吨,钢材33万吨,生铁产量与英国十分接近了,而钢材方面已经超过英国。

    随着菲律宾铜矿的大规模开发,还有南美智利的铜矿和硝石矿业开始开采,加上江西、云南两地的铜矿的大规模开采进入盛投产期,中华帝国的黄铜产量大幅度飙升,较好地满足了帝国对电缆的需求。

    至于其他的水泥、磷肥开采等,更是大大超过英国。甚至在金矿开采方面,随着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不断失去,英国人新近发现的新金山和旧金山等澳大利亚和美国西部的金矿全部被中华帝国所占领,加上原本的印度等地的金矿失去,英国也再无法与中华帝国相比,而中华帝国的金矿开采越来越多,特别是南洋一带又发现些金矿,帝国的黄金越来越多。

    而且,驻守在印度的野战军在打着肃清英国残余军队以及镇压暴乱的印度王公军队的旗号,又摧毁了印度各邦的几十处神庙,缴获了230多吨的黄金,虽然价值才1。4亿圣元,但因为全部是黄金的硬通货,在如今这个以金本位或者银本位的时代,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华帝国的圣币含金量。

    冯云山将这些黄金的三分之二收入帝国国库,另外的三分之一,则交由二马公司以正常价格买入,存放在二马银行的广州基地总部金库之中。

    而最让冯云山感觉踏实的,还是帝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对石油的控制。

    前些日子,消息已经传来了,二马公司驻美洲公司出资仅仅2000万美元,便将已经有数百口油井但还未大规模开采应用的宾夕法尼亚石油公司、上千口油井的俄亥俄州数十家石油公司全部收购,并且同美利坚联邦政府签订协议,由二马公司出资成立二马美洲石油公司,美利坚联邦以国有土地租用的形式和独家开发协议作为股份,占股二成,二马公司占股八成,进行独家垄断的石油开发。

    而欧洲方面的一大油田,巴库油田也已经被石达开率领的西征大军攻占,整个现有发现的油田几乎被中华帝国所全部垄断,一切石油都在帝国的掌控之中。

    并且,石油化肥司设立的石油研究室开发出许多诸如分馏裂化之类的石油炼制新方法,加速了石油炼制产业的进步。如今的圣油,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最好的照明替代品,同时,也成为中华帝国出口的商品中,除了棉布、茶叶之外,价值排名第三位的货物。

    而且这还是很多国家的百姓没有接触到圣油,没享受到这种照明用油的好处而已。随着圣油的不断推广,圣油出口业务不断增长,必定会在一两年会便会超过茶叶,成为排名第二的出口货物。

    单单帝国的几大炼油厂出产的圣油,年度总产量已经达到320万吨,占世界总比例竟然高达9。9成以上。

    冯云山有理由相信,等内燃机时代来临之后,棉布这种纺织行业最终会逐渐地衰落下来,到时候只怕石油产业会成为帝国的最根本性支柱产业,只要把持住这一项,便能在世界强国中独占鳌头。

    接着,左宗棠禀报了帝国的军事工业发展情况。

    帝国的军事工业的主体,主要还是以四大机器制造总局和四大船政局为主,再外加一个克虏伯钢铁公司。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每年持续高涨的巨额财政投入其中,这四大机器制造总局和四大船政局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的武器种类和军事辅助器材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枪炮弹药之类的,开始出现帮助攻城的蒸汽机战车、防毒面具和毒气制造机之类的非常规武器。

    四大机器制造总局每年量产的主力为毛瑟1865式步枪的最新先进枪支就达42万支,并且,这种心思的毛瑟步枪不但开始使用全铜定制子弹,还开始使用装有8发子弹的弹匣装弹,虽然还是单发步枪,但无需缓慢地手工装弹,射速比原来的单发步枪提高不知多少,再加上火药使用的都是黄色火药,射程和子弹杀伤威力也大了许多,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各个国家。

    而圣京机器制造总局的火炮厂下属的加特林机关炮厂,终于,那位叫理查*加特林的医生将他的第三代加特林机枪,实际上是一种微型的机关炮,研制了出来。

    这种设计出的每发子弹的连贯射击的机枪,一共有10根枪管,让每分钟能达到500发铜壳子弹的射速,在这个时代,简直是一种收割生命的死神。并且,由于机枪还装设了散热装置,加上又是铜壳定装子弹,比前两代更加有效地避免了炸膛和卡壳等问题。只不过,这种加特林机枪操作需要3个士兵,体积和重量都远在其他步枪之上,必须架设在高耸的大型轮架上才能保证稳定射击,这就使得它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还是比较欠缺。但这些缺点,对于射程还可以,射速达到每分钟500发的枪支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每分钟500发的射速,若是不考虑命中率的话,已经相当于100个士兵的火力了。

    除了步枪之外,四大机器制造总局都开始被克虏伯授权生产克虏伯大炮。事实上,克虏伯钢铁公司变成了克虏伯特殊钢材的生产公司和火炮火枪以及新式设备的研发机构了。

    克虏伯钢铁公司研发新式克虏伯大炮,另外四大机器制造总局的火炮厂负责生产。因为钢材产量的增加,钢材冶炼技术的进步,克虏伯钢铁公司一心炼制生产克虏伯火炮的特殊钢材也随之增加,这些都被用来制造克虏伯大炮。相当于五大生产克虏伯大炮的火炮厂同时制造,一年下来,大小克虏伯大炮的生产数量竟然超过3400门,消耗掉的钢材便达到数千吨之多。

    而四大船政总局在军舰制造方面,也取得了让冯云山触目的成绩:前年去年这两年共制造并成功下水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