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历史挑战赛 >

第93节

历史挑战赛-第93节

小说: 历史挑战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大安军的阳平关,就到了利州城。进了城,立刻被人安排进了府邸,又说让众人休息一日,随后吴玠将军将宴请李天俊。

    这山间数日行走,一直没机会解决个人卫生问题,李天俊已经觉得自己油头垢面了。现在一安顿下来,李天俊命众人都去洗漱沐浴,更换新衣。带着香皂的味道出来,只觉得神清气爽了许多。

    此时已经到了后晌,李天俊让其他人在府中休息,自己则找来一人,让他陪自己和白安时去街面上闲逛。利州是边境的小城,民生本来一般。不过此时成了战略要地,加上互市正在开设,因此城中的酒肆大多仍在营业,各处的行商走贩也多了不少,也不时能看到奇装异服,口音奇特的外族人。据说就是吐蕃诸部来参加互市的人。

    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一般认为松赞干布是国家的创立者。松赞干布立国后,向唐太宗请婚被拒,后来进攻唐朝被击败,这才又负罪请婚。唐太宗考虑再三,终于从宗室之中选了一个女子嫁给他,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文成公主。

    这次和亲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吐蕃对中原政权的印象非常好,大部分时间两国还算安宁。特别是宋朝以来,吐蕃始终没有对一败再败的宋进行过什么大规模侵袭,反而成了宋在西北的重要贸易伙伴。

    跟随这种友好关系而来的,就是从唐朝延续下来的“茶马互市”。茶马互市原本还包括跟西夏等国交换战马,所以也在陕西一些州府开设,但退守南方之后,宋的茶马互市就集中到了四川一带,主要跟吐蕃交易。

    吐蕃的马是高原马,买回来不容易饲养。但是宋缺马,而且吐蕃马虽然比不过西夏的西北马,但总是比大理国一带的西南马强上不少,加上宋廷又想通过互市来安抚边疆的少数民族,因此茶马互市一直维持着。

    宋原本用铜钱购买吐蕃的马匹,后来改成用茶叶兑换。马匹大多用作驽马,就是用来运输物资,个别看起来相对“神俊”的,就跟宝贝一样保留起来,充作军马。不过西北战区地势崎岖,不可能有大规模的骑兵冲杀,因此所谓军马,也主要用来充作将军们的坐骑,或是传递军情的军马。

    北宋时,吐蕃马需求相对较少,茶叶产量也低,因此平均一百斤茶可换一匹马,到了南宋,军马需求激增而茶叶产量也激增,因此据说已经要一千斤以上的茶叶才可换一匹马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北战区面临的财力问题和物资匮乏问题是多么严重了。

    茶马互市在元朝时暂停了一段,很简单,元朝统治者本身马匹超多,根本不缺马。到了明朝立刻恢复,后来直到清文宗咸丰帝时,才彻底废除。

    李天俊等人闲逛了一大圈,在街面上尝试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吃,也没有多少对胃口的,不由地有些失望。加上几日来的辛苦,倦意慢慢起来了,就想着要回府休息。

    突然,一小孩从李天俊他们几个身间穿过,李天俊只觉得被轻轻撞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那随行之人已经伸手一把把小孩抓住,白安时也上来按住他:“小贼,长点眼睛,爷爷的东西你也敢摸?”

    原来这小孩竟是本地的一个惯偷。那小孩看了一眼,无奈道:“没看清楚,还请大爷恕罪。”说完,从怀里掏出几个物件,李天俊一看,自己的钱包竟已经被摸走了。

    “连年战乱,本地和收留的外地孤儿甚多,各处牺牲的将士留下来的孩子也很多。大帅下令城内每日发放给这些小儿口粮,无奈物资补给不足,也只能是尽力维持他们的温饱。这些孩子没人来教养,只能放在城中散养。平时若不惹出大事,也不十分追究。等他们年长些,就全部收入军中,再用军纪进行教化。”随行人半是解释半是求情。

    李天俊点点头,偌大的战区,多年的拼杀,不知道产生了多少孤儿寡母。吴玠总算有心,还知道给这些孩子一口饭吃,只怕这一项也要不少开支。只是远在江南的宋廷,连正规士卒的军资都难以保证,又可曾想到这些战争的遗孤?

    正在这时,有一个宋人打扮的公子领着几个吐蕃打扮的随从迎面走了过来。这公子衣装是宋人的衣装,但脸上、手上的装饰却带着一股明显的异域风情。

    “这是马尔康部赞普家的孩子,乃是此次互市吐蕃部的领头人,很受大帅看重。”随行人赶忙解释道。

    赞普就是部落的酋长,也就是吐蕃国中割据一方的诸侯,简单地说,这公子就是吐蕃国某诸侯的王子。

    心中正在暗想,那公子突然叫道:“这物是你们的?”

    03…87。入利州恰逢茶马市

    03…88。看朝报才知外调因

    03…89。赞忠肝苦守川陕界

    03…90。鼓义胆巧劝奢靡人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82章 03…88。看朝报才知外调因

    (全本小说网,。)

    听到这公子的叫喊,李天俊顺着他所指一看,正是一块随身带着的香皂。白安时此次过来带来不少香皂,这是顺昌府大管家田茗心吩咐的,说李天俊已经习惯了清洁,万万不可因缺少香皂而受苦。

    香皂的名声已经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想得到一块。因此李天俊总是随身带着一块,真有需要了就拿出来当作礼物送人,用于结交。不想这次也被那小贼给掏了去,此时正好摆放在一堆“赃物”里。

    李天俊笑笑,说道:“这位公子请了。公子也识的此物?”

    那公子停下脚,斜斜地,看了李天俊一眼,撇撇嘴道:“我为什么不能知道?这又不是什么万分稀奇的东西。”

    “是我说错了话,万没有小瞧公子的意思,该罚,该罚。此物虽然不是奇珍异宝,但此地见过的人毕竟不多,不知道公子可知它的名号和来历?如果能说对,说明公子与我乃是有缘人,我就将此物送与公子如何?”

    那公子原本一番漠视的模样,后来听到要送与他,这才来了精神。立直了身子,上下重新打量了李天俊,说道:“好,倒是个爽快人。此物名为香皂,出自顺昌府,乃取星月之洁、海带之精,历经七七四十九日凝练而成,最是善于清洁身心。此物乃顺昌府的天选之才文余尔文大师所创,传说文大师天生一颗匠人之心,志高远,善制物。我只恨未能与文大师同生在……”

    “公子!”李天俊赶忙打住他。前面虽然是胡说八道,但是听着爽啊,大概是宋仲基他们想出来的广告词,后面这半段算怎么回事?听着这意思是认为自己这个文大师已经过世多年了……

    “公子可曾见过此物?”打断别人话头的李天俊不好明说,只好随便诌了个问题。

    那公子皱皱眉,说道:“之前曾听宋地来的客商说过此物,前些日子出使金国的使臣叔叔路过我家时,也跟我细细讲过。他竟然是有幸用过的,一直赞不绝口。我却还没从亲自接触过。只是刚才看到,跟描述的十分之像,这才忍不住出声询问,也不知说得对不对。”

    “哦,公子果然高明,此物正是香皂,也确实来自顺昌府,确实取自海带之精华……”

    “那……”

    “公子莫急,只是这文余尔说的有些不对?”

    “你是说,这不是文大师所创?”

    “不,不,我的意思是,文余尔还活着呢,而且很年轻,差不多也就二十多岁,而且很健康!”李天俊忍不住挑明了话头。白安时等知道内情的,都在一旁苦苦忍着笑意。

    “太好了,这文大师居然跟你我岁数相差无几。等做完这趟互市,我一定想法去找文大人,跟他好好结交一番。”

    李天俊哈哈一笑,伸手把香皂送了过去。这公子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依照宋人的礼仪推谢了一番,又命人送了好些金银和吐蕃的特产作为回礼,然后施施然告辞而去。但是到底年轻,按捺不住高兴的心情,走了没一会,就手舞足蹈的把玩起来。

    李天俊又被白安时等取笑了一番,那随行而来的人却吓呆了,他才第一次把眼前这个“大人”真正当成了大人物,态度愈发恭敬。

    回到客栈已是半夜,李天俊美美休息了一晚,第二天醒来已经日头高照了。侍女贾梦琪的双脚血泡未好,却已经挣扎着在外面候着。见他起来,忙一步一拐地端着水盆进来伺候他洗漱。

    李天俊心有不忍,让她赶紧去休息,去照看那两个女童。吴梦琪似心有不甘,但仍然乖乖地去了。自从白安时来到之后,贾梦琪似乎从这些人口中探听了不少情况,不知道为什么,办事也更加积极和殷勤了。

    闲着无事,李天俊命人找来之前朝廷的朝报,也就是这段时间以来,朝廷公布的各项举措和人事变动等信息。这时已经快到十一月中旬了,而朝廷的朝报最新的也只能到十月中旬,这还是依仗着国家支持的驿站系统才达到的时效。没办法,古代的交通就是这么“给力!”

    李天俊出使金国后,朝内果然按照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很大变故。首先,九月时,刚刚结识的上司,礼部侍郎张九成兼刑部侍郎了,其实就是变相削弱了张九成在议和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伦又一次被骂惨了,金使尚书右侍郎张通古,签书宣徽院事萧哲打着江南诏喻使的旗号来的,很明显,这是明目张胆地把宋廷当作了自己的属国小弟。宋廷立刻炸了锅,赵鼎领着大臣们上书骂街,王庶表示要辞职,连韩世忠都跑到临安去请战了。

    但十月里最大的变动,莫过于宰相之位的变动。秦桧的爪牙侍御史萧振弹劾赵鼎的心腹,参知政事刘大中,萧说刘不孝,刘大中被贬,外派到处州,也就是浙江丽水一带,担当知州。随后担任宰相的枢密使赵鼎,因为反对屈己议和,也被宋高宗罢免,外放到绍兴府,秦桧趁机取而代之。[秦桧到底利用议和,独掌了宋廷的相权。]

    此一番混战,秦桧一伙的投降派在宋高宗的支持下,势力进一步扩大,原本还在跟主战派内斗的议和派几乎被彻底打倒,只有抵抗派仗着岳飞、吴玠、韩世忠等几大军头的支持,还没有遭到特别严重的打击,但大多已经被外放各地,在朝堂上也没有发言权了。

    李天俊还特别留意了一下马扩这个老将军的消息,老将军因为前任金使乌陵阿思谋的一句话,只能急急从利州出发,横穿几千里去临安面圣,参与议和。好容易赶到临安,乌陵阿思谋却已经走了。秦桧真没把他当外人,立刻下令让这老将军再回去,走到京西时被岳飞截了下来,留在京西军区任了个闲职。要不然这么来回一折腾,只怕老将军的性命都要不保了。

    最后,李天俊终于在朝报中看到了关于自己的消息。七月里,宝文阁学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广南东路转迤使、广州知府连南夫上书,说广南出现了大批的盗贼,希望朝廷派员处理。宋高宗就让枢密院重新拟选广南西路的柳州和广南东路的南雄州知州的人选,因为这两处盗贼最多。

    '这大概就是把自己派往柳州的导火索吧!'

    03…87。入利州恰逢茶马市

    03…88。看朝报才知外调因

    03…89。赞忠肝苦守川陕界

    03…90。鼓义胆巧劝奢靡人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83章 03…89。赞忠肝苦守川陕界

    (全本小说网,。)

    经过这段时间的官场历练,特别是在薛徽言、王伦等人的反复教导下,李天俊终于不再是一开始的菜鸟,对时局和自己的处境也都有了大体的判断。

    年前把蔡州、寿州等南归的官民大多派到了广南,突然增加了这么多的外来之人,还要分本地人的土地,双方肯定会起产生冲突,这大概就是广南盗贼频发的客观条件。

    李天俊不受赵鼎待见,是因为理念不同,他觉得李天俊跟金国走得太近,卖国获利,又献媚上官,是个小人;而秦桧也因为李天俊跟金国走得太近,而对他心生嫉恨,李天俊会讨鲁王等金国贵族的欢心,以后留在朝内是个祸患。

    这两位枢密使趁着连南夫的奏报,同时产生了把自己贬到外地的念头,所以才有了让李天俊知柳州的任命,也就是把他搞到外地,让他离开权力中心。

    使团中他明升暗贬,而王伦等则是实打实地升官,在薛徽言等有心人的推动下,李天俊成了反对秦桧议和的受害者。所以众人纷纷痛骂王伦,却把李天俊轻轻放过了,这也算是福祸相依吧。

    算算日子,大概王庶也要辞职了,还有张九成、张戒、向子諲等等一大批官员都会被免职,胡铨那篇痛骂王伦、欲斩秦桧的战斗檄文应该已经在朝内公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