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挑战赛-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但曹成又心有不舍,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在各个作坊中快速浏览。
走到制作弓弩的工坊,却有几人正在面红耳赤地争论投弓弩采用牛筋、蚕茧丝、还是其他什么材料能更加有效地增加弹力,曹成听得兴趣盎然。李天俊虽然只了解材料科技的皮毛,但见识已经比这些人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兴趣寥寥,听了一会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正在争论的一人见状,走了过来对着李天俊施了一礼,然后问道“我等才疏学浅,先生可有指教?”
曹成赶忙过来打圆场“各位大师,我是顺昌府的铁匠,仰慕军器局内各位大师之名,特意求了大人们的恩准来参观拜访。这位是我的朋友,是我们城内有名的书生,他不是工匠,只是特意陪我来的。如有得罪,各位见谅。”
几位听了之后,脸色才好看了些,放开了李天俊。
“不懂也要尊重些,这些都是大师!”一旁的小吏忍不住想教育教育这两个土包子。李天俊有点恼火了“整天牛筋、蚕茧丝啥的,就没人想着用钢铁吗?”
几人闻言,又立刻围了过来,一人指着曹成说“你应该也是个当地有名的铁匠了,你来说说,你可曾听说过你这位朋友所说的,钢铁做的弓弦?”
李天俊一开口,曹成已经觉得不妙,见几人围上来,心里更有点紧张,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李天俊却又说到“这天下的物件,可是自古就有的?还不是能工巧匠们发明出来的?钢铁做的弓弦,你们办不到,不代表我们办不到啊?”
“哦?可否请这位大师给我开开眼啊?”
“我手头没有成品……”
李天俊还没说完,其中几人就已经笑了起来“信口雌黄……”
“不过我可以有图纸。”李天俊也不管他们,继续说。几人听到图纸,倒是立刻安静了下来。这里都是行家,一个物件再精妙,那也只是一个物件,即使喜欢,想仿制也不知道需要消耗多少工夫。而有了图纸就大不相同了,可以很快摸索出来进行推广。所以李天俊一说有图纸,这几位立刻变得非常重视。
李天俊要来纸笔,随手画了一下,就丢给几人。几人一看,一黑线自上而下盘旋,再无其他。
“你这是何意?可是耍我们吗?”
“说我们是土包子,你们才是没见过世面。这东西叫弹簧,只要把钢丝按找个样子扭曲了,压缩到极致后猛然松开,它就会恢复原状,从而把弹簧前的物体推出去,也就是发射了。”
“这位小哥请了,这东西”一位老者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盯着图纸看了半天,然后开口道“这里所需的钢丝必须坚韧非常,普通的钢铁压了之后,并不会恢复原状,也就无法激发了,不知这位小哥是否真能做出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5章 02…15。求弹簧王达会旧友
(全本小说网,。)
这老者应该是作坊内很有威望的师傅,他一开口其他人立刻静了下来,看着李天俊,李天俊也施了一礼,然后答道“此物生产确实不易,我也只有这张图纸,具体如何生产却要仰仗身边这位曹大师,如果他说能造出来,自然就是能制作出来。”
曹成听闻心里明白,这是在有意地抬高自己。反正李天俊鬼主意多,而且每次都是很靠谱的,因而毫不迟疑地说“这弹簧确实可生产,只是所用钢铁需经多道工序加以特殊处理,具体过程还请各位赎罪,不可轻传。”
“既然如此,不知道这这图纸可否……”老者有些赧然。
“哈哈,各位大师放心,既然小生拿出来了,自然就是要献给朝廷,希望它能在各位手中发扬光大。”
“如此,又怎好意思?这样,我老儿卖个老脸,二位有何需求,无论材料图纸,只要不是朝廷禁物,我一定尽力为二位寻了来。你们看可否?”
“那我们就先谢过老先生了”。曹成显然异常高兴,只觉得李天俊深不可测,随手一画就让眼前这位大师折服了,居然愿意用收藏交换,要知道这些工匠可是掌握了当前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如果能从他们这儿得到一两件宝贝,那就是天大的运气啊。
李天俊和曹成留下图纸,由惊讶万分的小吏送了出去。几人围着老者“张师傅,这图纸可是真的?这种钢铁制作的弓弦果真能造出来?”
老者轻轻一叹“当年宋辽大战,杨家忠烈中曾有人用一物近距离射杀辽国大将,被称为‘袖里箭’。我也是听师傅讲过,从没见过,只知那袖里箭全身金属小巧无比,没有牛筋、蚕丝,却能射出短矢,当真是神鬼莫测。只是可惜,袖里箭随后失传了。我研究了多年,其他部分即使不能与当年那位相比,但想来也基本可用了,只是始终想不明白这袖里箭是如何激发的。今日见这青年随手一画,虽未见实物,但只觉得醍醐灌顶,怕是八九不离十。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真能制造弹簧,着实可惜。”
老者将随行的小吏又请了来,仔细问了,才知道两人中一人名叫曹成,另一人叫文余尔(李天俊)。正在这时,围在身边的一中年男子突然拱手而出。“张大师,我与那顺昌府的曹成有旧,我愿再去打探一番。”
从御前军器局出来,天色已近傍晚,二人随意走到街边店中吃酒。曹成问道“贤弟,那弹簧设计图可是真的?”
李天俊抿了一口黄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摇着酒杯对曹成说“大哥,你可曾喝过葡萄酒?”
“听说过,说是玉液琼浆一般的物品,却没福喝过。”曹成忍不住舔了舔嘴唇。
“葡萄酒其实早就有了,传说西汉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回朝时不仅带回了葡萄的种子,还带回了酿制葡萄酒的工艺,到了唐代,葡萄酒就已经比较流行了,唐朝边塞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就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千古名句。我大宋定都汴梁时,更是继承了唐制作葡萄酒的工艺,曾经是人们主要的酒种之一,不过后来丢失了葡萄酒的圣地——凉州,制酒的匠人流离失所,制作葡萄酒的工艺也几乎失传了,所以到了现在,大家反而喝不到葡萄酒了。”
“贤弟真是博学。不过……你是说这弹簧原本也是有的,真是后来失传了?”
“自然如此。”李天俊笑道“早在汉朝就有这种小玩意了,前些年更有不知姓名的天工巧匠用它做成了武器——袖里箭,只可惜这武器后来失传了。我平生爱读书,却因家中贫困只好去买捡大户人家不要的杂书、旧书。机缘巧合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文,此文讲的就是袖里箭的特殊弓弦——弹簧。大哥总不会以为这东西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吧?”
“说实话,我觉得八成是你想的。”曹成一脸的不相信。
“哈哈,大哥实在太抬举我了。”
“这东西真能做出来吗?”
“嗯,文中倒是有一些介绍,只是你也知道,之前我就是读读书,不关心到底是否可行。大哥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回去试试。”
“贤弟……大哥这样说可能不妥,只是为何刚才在军器局不对他们坦言相告呢?有他们帮助不是能更快完成吗?如果真有效岂不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大哥,第一,这东西是否可成,我也只是看到书中写了,并不知道具体如何,心中没有把握;第二,里面的工匠虽然喜欢,但军器局的官家可不一定有兴趣,我担心就这样直接献出去,好东西也会被埋没掉。”
李天俊又抿了一口酒,然后接着说“大哥也别着急,我猜想一会肯定会有人来寻咱们,如果是官家来寻,那就是国家需要,小弟一定马上献出;如果是工匠来寻,那就是同行间的研究切磋,这样我们就先回去自己做尝试,无论成败皆以诚相告,如何?”
“好吧,贤弟说的也有道理。”
两人正说间,一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曹成看见,连忙起身,拱手道“王大哥,多年未见,可想死小弟了。”
慌得李天俊也急忙起身,向着来人行礼。
来人一把扶住曹成,道“曹贤弟多年未见,别来无恙吧。”又转身伸手扶了李天俊一把,“这就是今天与你同行的青年才俊,果然人中龙凤。”
曹成马上介绍到“这是我当年落难时,帮过我大忙的王达王大哥,王大哥,这是我们顺昌府有名的才俊文余尔,这次特地陪小弟在这健康府转转。不知大哥何时到的健康府?”
“我也是应张大师的邀请,刚刚到机弩作任职。今日有事去弩作,听闻二位贤弟的一番惊人之举。只是去的晚了,竟然未曾当面。当下问了二位的行踪,一路寻来,这才将将找到。哈哈,你们二人倒是吃酒吃得高兴。”
曹成和李天俊忙让王达坐了上座,让小厮添了碗筷酒菜,两人分左右落座。都是洒脱之人,又有曹成居中串联,几杯热酒后,谈话立刻活络起来。
聊了一会,王达左右看了看曹成和李天俊,然后问道“两位贤弟,我也不瞒二位。除了来看望旧友,我还有个任务,要为张大师打探消息。二位,能否给我个准话,这弹簧是否确有此物?”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章 02…16。为暖气金使召新人
(全本小说网,。)
曹成听了,也不答话,只看着李天俊。王达心里立刻明白了,也转过身来盯着李天俊。李天俊伸手揉了揉鼻子说道“刚才还在和曹大哥说这个事情。这弹簧的图纸我是在书中见到的,所需的材料也很常见,不过是生铁、石炭之类,只是这工艺确实有一些复杂。在来之前,也从没想过要做这种费劲的玩意,所以不知道书中所说是真是假。”
王达听闻,略微有些失望,随后又说道“贤弟,无论真假,我们都以高价收购你所知的制作之法,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不知我留下的图纸是否已经上报到军器局?”
“自然已经上报,只是……”王达有些迟疑地说着。
“只是军器局并不重视是吗?”
“是啊,军器局刚成立,提点倒是行内人,只是兼职多处,还有很多其他大事要负责,没完全到任上。眼下局内由工部派来的人暂行管理,这几人对这行当不太了解,张大师亲自去解释了一番,他们仍然是要等提点到任了再说。”
曹成见又被李天俊料中,不由地摇了摇头,然后言道“王大哥,你看这样好不好。既然局里并没有要求,我们也没有把握,不如让我回去研究尝试一番,无论成与不成,我必将整个过程详详细细地报给你们。王大哥,你之前与我有大恩情,我曹成定当不负所望。”
王达见话已至此,也不好再说什么,想了想取出了一个腰牌,交给曹成:“这是张大师特意交代的,但凡朝廷征召的工匠,都有三个推荐名额,可以推荐他人进内系的作院和器所。第一块腰牌八年前给我了,现在是第二块。也没有什么作用,不过可以帮你们进出军器局,另外在坊市可以购买一些特殊的物品,如少量的生铁,铜块,各地发现的特殊金属等。我看张大师的意思,如果你能制成,自然要把你荐到局中。”
曹成双手接过腰牌,问道:“可是北黄南张中的张大师?”
“自然是他。”
曹成大喜,不成想凭空又多了这样一件美事。“哎呀,张大师之名如雷贯耳啊!”他坐正身子,然后才说道“我这位余贤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工匠行业的事情可能不太熟悉。汴梁城中的黄大师和临安府的张大师乃当世的能工巧匠,神一般的人物,只是汴梁城破后,黄大师便不知所踪。今日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见到了居然还不知。王大哥放心,我回去后定要把这弹簧制作出来,然后亲手交给张大师。”
“如此甚好!”三人尽兴而散。
进入二月后,天气原本已经变暖,却不料接下来几日倒春寒,李天俊身子弱,一个没注意,又病倒了,上吐下泻打摆子,只好待在店中修养。曹成请了城内有名的医生,吃了几副药,却见效甚微。
李天俊只觉得昏昏沉沉,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报道,强打了精神让曹成出去买了些便宜的青蒿,却不用火煎,而是泡在水中,接着尽力挤压,挤出一些青色的汁液后服下,几次下来,居然大好。
一顿忙碌下来,曹成更把李天俊视为天人,没想到他居然还是个药到病除的高手。其实只有李天俊清楚,要不是后世铺天盖地报道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自己又哪里知道什么药理呢?
趁着还有时日,二人又去坊市转了转。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