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第4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享福要推动中部地区发展,就是要将这些基础建设做好,让所有的生产潜力爆发出来,富裕当地百姓,而能不能构建出更多这样的地方,就需要所有人都同心协力来完成了。
蔡璨等人,自然是不能像孙享福这样,将民生经济发展的事情想的那么远的,他们只是稍微合计了一下,就觉得,这事,应该是可以做的,毕竟,他们的现状就是,田地太多,没有足够的人手帮他们种,贡献一些出来修堤,修渠,修路,也是能够承受的,毕竟,修好了之后,方便的也是他们自己。
于是,蔡璨等人合计了一番后,道,“大总管,这一条,我们几家,也可以答应。”
孙享福闻言,点了点头,脸色这才好看一些,又道,“再有一点,就是你等地方大族,不可再抱团欺压其它小户百姓,尤其是今年冬天,可能有百万以上的外来工人,来到荆湖之地帮忙筑垸开田,你等需要尽可能的配合朝廷政策,为这些工人大开方便之门。
要知道,人口留住了,财富自然也就来了。
咱们用什么留住那些外来的人口?
唯有靠肥沃的田地,淳朴的民风,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做好了,长远来说,对于你们利益,甚至比做好垸田基础建设,还要更大,因为,有了人口基数,你们才能更大范围的雇工,去做大产业。”
要说这里能将北方地区的百姓都留下来,倒也未必,因为北地的百姓不穷,他们的青壮群体的年收入,都已经达到了十五贯以上,一户算两个青壮,那也是三十贯以上,总体来说,是目前在垸田里面种田的百姓要高出一些的。
但是在孙享福来说,整个山南道地区的人口,还是太少了些,连百万户都没有,自己筑好了那么多垸田,给谁耕种呢?
所以,他和武士彟合计之后,觉得迁大部分已经适应了耕种的原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的百姓过来,比较靠谱一些,毕竟,那边现在的人口总数,差不多有三百多万,迁个几十万过来,能够缓解当地耕地资源的问题,不过,他要是从政策方面强行入手迁这么多人,张公瑾肯定是不太愿意的,毕竟,现在那边都是在他安东大都护府治下,他也要搞建设,发展经济。
所以,只能想一些别的办法,那就是让那些百姓,自愿的迁过来当地的落户,这就需要这边有好的环境,和好的政策来吸引他们了,这方面孙享福其实早就已经想到了办法,得等到了冬天,人调过来的时候,再执行。
“这一条,我们几家自然是答应的。”孙享福这一段话说完,蔡璨几人,都不需要商量,就满口答应道。
此时,他们才知道,孙享福说的条件,也未必都是让他们出血受损失的,同时,对于孙享福搞民生经济的能力,多了一些认知,大唐论生发之能,无人能出其左,这话他们现在是信了。
“最后一条,我说的,只是对你们各家的建议,不要求你们非要做到。”
“大总管请讲。”
“我个人觉得,想你们各家像这样,将所有族人聚集一地,合力发展的方式,已经有些过时了,现在,朝廷的政策,对于百姓的保障越发的全面,连基础的耕种知识,都有专门的农部官员来教,法制抓起来之后,你们再不可能有抱团欺压百姓的可能,以往那些靠剥削他人劳动力获得财富这条路,你们已经走不通,也就是说,今后,你们族人的发展,都得靠他们自己。
而当他们所得到的东西,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的时候,他们就肯定越来越不愿意将这些东西,白白的贡献出来给家族,毕竟,你们家族的资源,主要是供给一些核心的人物,而这些核心的人物,却未必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只有贡献,没有分润的事情,做不长久。
所以,为了你们族人自身的富裕考虑,我建议你们尽早分家。”
“分家?”、
这两个字,就像一个锤子击打在了几人胸口,直将几人震的身体一晃,他们若是容许分家的情况出现,今天就不会出现在孙享福这里谈判了。
见几人久久不语,孙享福笑道,“怎么?你们觉得我这个建议说的没有道理?那我就来给你们说说这其中的道理。”
几人闻言,朝孙享福投来了疑惑的目光,孙享福喝了一口茶水,缓缓的道,“当你们家中的族人,努力种地,和不努力种地,得到的粮食收入,都是一样的时候,你们觉得,久了之后,会有多少人继续努力种地?
我换一个说法,当一户人家,种的多,他就得的多,而一户人家,无论种多少,他都得那么多,你们觉得,这两户人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出的会多一些?”
蔡璨几人都不是傻子,他们自然能够分析出来,自己给自己种,会更加卖力,收获的也会更多一些。
而孙享福说的这个道理,就像后世搞集体吃大锅饭一样,刚开始几年,或许还好,久了,惰性就出来的,领头管事的人,什么都不用干,还能享用资源,干活的,无论你怎么干,都只是这个样,时间久了,就搞不下去了。
事实上,这一次因为钱庄的禁锢,他们几个的族人们就大规模的出现了不满的情绪,这就可以让他们看到人性的本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能为他们谋利益,他们支持你,依附你,你不能为他们谋利益,他们就会跳出来反对你,可不会因为同宗同族,就盲从你,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
当然,孙享福这番话,也只是能让他们各自反思一下而已,真要有什么动作,只怕也会等到矛盾爆发到不得不处理的时候,才会实际行动,他们可不会因为一种可能性,就急急的做出决定。
而对孙享福来说,彻底的粉碎这些世家豪强,也就差临门一脚了,他只需要发展好当地的民生经济,让这些世家的底层族人,对他们宗族不满,就成功了。
第542章 武媚娘的天性
孙享福和蔡璨等人商定好之后,案情的审理,很快就结束了,一干人等按照律法,被叛去善阳劳教所服劳役,五到十五年不等,孙享福不是不能将其就近留在本地做苦役,毕竟,筑垸工程这边,有更多又脏又累的活,不过,他不想破坏律法的公正性。
至于他们几家交上来的五百多万贯脏款,李世民大笔一挥,直接投入到了荆湖地区的发展建设中,然之后,那些帮忙筑垸的灾民们的福利时刻,便到来了。
孙享福公布了一系列安置灾民百姓的政策,凡山南道地区,由于今年春汛期间,被洪水淹没了田地和房屋的百姓,都可以申请在朝廷新开的垸田之中落户,朝廷会给每户配水田二十五亩,旱田五亩,四屋一院的砖瓦房屋一套,并享受村集体一些鱼汤,莲藕池,养殖产业等等公产的分红。
落户的百姓,可以按申请先后顺序,在修筑好的垸田的村落中入住,不过必须将原先朝廷配与他们的永业田,交还给朝廷,并且,在未来的三年农闲时间内,每年为朝廷提供一百日的劳役,以抵偿房款。
也就是说,他们用八十亩容易受灾的永业田,换了三十亩不会受灾的垸田,每年农闲时间,给朝廷干一百天的活抵扣房款,三年,累积下来就是三百天,刚好十个月,按照现在荆湖地区普遍雇工每月一贯左右的工钱来算,差不多就是十贯钱。
看上去,百姓们并没有占什么便宜,但实际上,所有正在筑垸工地上的百姓们,都争着抢着申请落户入住。
因为,垸田里的三十亩田,有非常便利的水利灌溉设施,能够保证高产,并且,那套四屋一院的砖瓦民居,几乎是百姓们梦寐以求的居所。
所谓的四屋一院,占地面积可是不小,总体面积超过三百平,有正中间的堂屋客厅加左右两侧的正房为一屋。有饭厅,厨房,柴草房,以及最后面的厕所,为正屋向后,左侧排的一屋。有两间客房和一个农具杂物间,为正屋向后,右侧排的一屋。再有猪舍,牛舍,鸡舍,为一排,被甩在后院最后排的一条长屋。
光是被四排屋子框成的露天院子,就有一百多平米,可以在里面种几棵果树,打一口井,架几个晾晒衣物的架子等,这些东西,灾民们可是在一号垸田的村落里,看到了成品的。
屋内的地面全部都是水泥,墙壁上,也会刷上一定高度的水泥,前门后门,窗户,都是由好木打造,其整体的造价,别说十贯,二十贯也不止。
更加别说,官府还会给每三户百姓,配备一头水牛,每户人家,配两头以上的良种猪崽,还有洛阳养殖场送来的高产鸡崽,鸭崽,各五十只,这些东西配备给他们后,可就算作是他们的私产了。
有了这些家当在,即便是孩子比较多的家庭,也自信能过的很好,灾民百姓们当然愿意在这里落户了。
而所有建房,配备相应牲畜,家禽,以及少部分家具的开支,都是从蔡黄邓刘蒯等几家追回的五百多万账款里面出,这些钱,是他们剥削百姓而来,理应归还给百姓,即便孙享福在每户上,帮补五十贯,五百多万贯,也能帮补十万户百姓,差不多,能将现有的参与筑垸的灾民按照下来七八成,再有武士彟之前留下来的两百多万贯购地款,足够将所有的人安置下来了。
而且,这也是孙享福之后将东北过来筑垸的百姓,留在当地的一种手段,不过,那个时候,朝廷的千万贯拨款,就会划到荆州来了。
外地务工的居民,只要有大唐户籍的,也享有和灾民百姓同等的入住条件,相信,这样的配置,以及拥有了这样的配置后,即将拥有的收入,会让每一个实地见过当地情况的百姓们心动。
时间进入六月,垸田里的稻穗上,长满了沉甸甸的谷子,稻叶也开始发黄,这种景象,让所有的人看了,都非常的有干劲,即便是夏日的太阳十分火辣,他们也愿意多干一会儿活,因为,他们想早日筑好垸堤,住上修建在里面的舒适的房屋,拥有一块像一号大垸那样,产出惊人的稻田,还是孙享福有强令,让他们只能早晚天气凉爽的时候干活,才阻止了他们那种奋不顾身的热情。
现在,所有申请落户的百姓,都被排上了号,这个号,今后,也将是他们所分配的房屋的门牌号,筑垸的速度越快,他们入住的速度越快,建房的工程队,往往在垸堤筑好的时候,就能将里面的房屋建造的差不多,人多,就是力量大,而且,建造这种简单的砖瓦结构的村屋,技术含量不高,材料够,下了墙角,砌砖盖瓦就行,这边不是北方,都不需要搞什么暖炕之类的东西,往往一组人,几天时间就能盖好一套房子的主体。
也正是在孙享福这边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李世民带着朝廷主要大臣,以及人数高达十五万的府兵队伍,往善阳出发了,这次,他甚至连太上皇李渊,以及长孙皇后和两朝皇帝的诸多的妃子,年幼的皇子皇女们都带了过去,只留了太子李承乾在长安监国。
善阳有可以供他们一大家子居住的超豪华行宫,大多数大臣们,也在那边有房产,在定襄的大比开始之前,他会在善阳住两个多月,之后,再往定襄,而且,大比的具体开幕时间,被定位八月初八,整个比赛时间,应该在九月中旬之前结束。
而孙享福,则是需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收割垸田里的稻谷,并且种植下第二季秧苗之后,再带着山南道的几个代表团,前往定襄参赛。
农历的六月初,正是阳历的七月中,由于传统稻种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倒是比孙享福预计的成熟期迟了近一个月,不过也基本不影响他的行程,而且,在有大量的灾民劳工可被其调用的情况下,三万五千亩地,只是用了两天时间,便收割完毕,并且打了出来,摊在水泥晒谷场上晒了两天,基本就达到了入库标准了。
“这一季的稻种,只是作为杂交稻种的基础,我要求的就是颗粒大,米粒饱满,至于产量,你入库的时候称一下,报给我个数就行,让稻种遗传基因通过杂交得到提升,从而推高产量,是在第二季以后,逐步开始的。”
孙享福计划用四年,共八季的种植周期,杂交培育出一种高产杂交水稻粮种,然后,用多块垸田,循环的使用四进制种子管理技术,保持水稻种子的优良性,再用四年时间,进行第二轮杂交繁育培植,将其推到传统杂交种子繁育技术能够达到的产量极限,以后,再专门在农部设一个种子机构,向所有农民百姓提供高产稻种。
所以,第一季的稻谷产量,其实他并不放在心上,甚至,特意要求农部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