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大明-第1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咨皋果然是个老狐狸,看来自己率人前来这开元寺时他就已经得知了消息,所以才在暗中布置,眼见形势不利之时,命人杀死付大鹏,并让陈希范搅局,掩护许心素撤退。如果不是他孙越陵控制了整个局面的话,恐怕陈希范还会和张汝贞、付大鹏一道诬陷自己,将他们全部斩杀于此。
想到这,孙越陵只感到背上一阵凉飕飕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自己要和俞咨皋这个地头蛇斗,往后恐怕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容不得半点疏忽。
这时候,俞咨皋又走过来对着孙越陵说道:“孙副使果然是杰出人才,扫涤官场黑暗,深挖事实真相,了不起,本将一定将孙副使忠心体国的事情上奏朝廷,为孙大人请功!”
孙越陵淡淡一笑,道:“老将军言重了,只可惜走脱了许心素,未能将此事一挖到底,本使心中十分遗憾!”
“哦?”俞咨皋眼皮跳了一下,斜着眼睨着他道,“孙大人抓住了这么多许贼同党,又发现了勾结许贼的张参政和付佥事,还嫌这功劳不够大么?”
孙越陵神色不动,只是道:“这些都是小鱼小虾而已,要打,就要打大鱼,如此才不会辜负圣上对我的一番期望!”
俞咨皋闷哼一声,对着孙越陵冷笑道:“怕只怕孙副使打不了大鱼,还要葬身于大海的风波之上,你往后可要小心了!”
孙越陵一点不让地于俞咨皋对视,笑道:“承劳老将军关心,这个本使自然理得。”
俞咨皋眼中寒光一闪,脸色瞬间变得冷峻起来,盯着孙越陵看了一阵后,忽然又仰天打个哈哈,笑道:“好的很,好的很,孙副使有如此想法,本督感到十分欣慰。”说完后,不再看他,往朱钦相走了过去。
孙越陵看着俞咨皋愤然而去的背影,心中知道他们二人已经完全决裂,再没有可以修复关系的可能性,直到彻底分出胜负的那一天。
回到衙门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就是审理这件案子。由于有了福州十二家商会的指证和颜思齐等人的当庭对峙,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快被查个水落石出。
许心素的那些手下们纷纷招供,将许心素命令他们如何栽赃颜思齐,如何劫夺颜思齐的货船,又如何打压福州十二家商会,对这些商会负责人威逼利诱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个个据实交代。
福州十二家商会更是声泪俱下,控诉着许心素平日里的残暴罪行,将他的所有罪过都写了下来呈报公堂。让所有参与审讯此案的官员心惊的是,这许心素不仅迫害商会的人,强买强卖,还禁止所有的海商跨国贩运,所有的商家必须将货物卖给他,然后由他转运到驻扎在台湾的荷兰人,再由荷兰人来分运到东南洋各国。
这就太霸道无纵、令人发指了。原本各家海商自由贸易,不仅将货物运往日本、台湾,还远运到马尼拉、吕宋、暹罗等国,许心素此举,分明就是在替荷兰人作伥,替荷兰人垄断大明贸易,其行为严重损害大明国家利益,如此通番卖国与大汉奸无异。(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38章 跨海开台
(全本小说网,。)
至此,在孙越陵的审理之下,颜思齐等人的冤名被得到平反,从此可以正式在福州经营生意,各路官府也撤销了对他们的通缉。许心素虽然逃脱,但是他在福州和泉州的产业尽数被查封,一部分由傲天门接管,一部分充公衙门,他手中的那数十艘停泊在海湾里的大船,也被朝廷征没。
不过根据可靠消息,许心素逃到泉州之后,还是搜拿了一些金银,驾着停靠在月港的三艘大船出海,不知逃往何方。
孙越陵心中暗叹,只要一天捉不到许心素,恐怕就一天动不了俞咨皋。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发布通缉令,等待将其捉拿归案的一天了。
经过此案之后,孙越陵在按察司衙门的威望如日中天,再没人敢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都对他十分敬畏。他也迅速提擢了李贺为提刑佥事,替代了原先付大鹏的位置,并对按察司衙门内的一些重要司职进行了人事调动,确保所有的权利都牢牢掌控在手,不再被他人架空。
与此同时,他和朱钦相都就此事写好一封奏折上报朝廷,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详细说明。当然在这封奏折之中,他没有提及俞咨皋包庇许心素垄断海贸、打压他人的事情,毕竟现在证据不足,不能胡乱指责。但是,他还是委婉地提到了正是因为当地军方有人给许心素充当保护伞,所以许心素才敢如此为所欲为,目无官府。
对于自己在情急之下斩杀张汝贞一事,孙越陵没有回避,只是老老实实地将这件事写明上奏,并解释说如果当时自己不这么做的话,恐怕就控制不住局面,会被张汝贞等人反扑击杀。
奏折命人快马呈送京师之后,孙越陵掩卷深思。不知道朝廷上会如何回应此事,毕竟他这次私自斩杀张汝贞于理不合,在有心之人的撺掇之下未必不会成为攻击他的把柄,尤其是值此东林失势之时,也许天启就会被阉党所蛊惑,降罪于他。
这时侯他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天高皇帝远,凡事只求无愧于心,尽力而为就好。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俞咨皋也向朝廷上折一封,弹劾他无视律法,擅自斩杀福建参政,狂纵弄权,不把当地官员放在眼里。
此时,颜思齐就坐在他的文案之后,看着满脸深思的他。颜思齐那日追击那个刺客而去,虽然未能追上,但还是隔空朝他发出了数掌,据颜思齐所说,这个刺客武功极为高明,不容小觑,虽然未能追上,但颜思齐还是凭着精纯的内劲震伤了他,那刺客非得觅地潜修数月方能复原。
孙越陵放下手中文书,对着颜思齐道:“颜老板,最近买卖如何?”颜思齐在孙越陵的帮助之下,已经完全和十二家商会达成了贸易协定,这段时间以来已经发出了十数艘海船的货物,一举取代了原来的许心素。
颜思齐笑道:“承蒙大人恩惠,颜某已经取得了福州几个海港的经营权,十二家商会也都纷纷支持颜某,相信只要过得一年半载,颜某当可富甲一方。”
颜思齐如此直言无碍,让孙越陵哑然失笑,道:“货物贩运途中,可有阻碍?”
颜思齐想了想,道:“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只是盘踞在台湾的荷兰人十分郁愤。概因为原本由许心素掌控的海路经营已经不存在,这些红毛番子没有了进货渠道,不得不看颜某人的脸色行事。”
孙越陵道:“那颜老板有没有与他们做交易呢?”
颜思齐恨声道:“这些红毛鬼一直盘踞在台湾不肯离去,就是想控制我福建沿海一带的贸易往来,如今许心素落败,他们其肯善罢甘休?如今只是奈何不了我们,不得不妥协而已。”话锋一转道,“大人放心,颜某虽然放纵无忌,但有损我大明利益的事,我是决计不会干的。如今各家商会可以自由通商东南洋各国,荷兰人已经无法忍受,但颜某人岂会退让,如今便有一事央求大人,只要能够顺利施行,想必可以遏制这些红毛番侵蚀我国。”
孙越陵来了兴趣,道:“你说说看,是什么事?”
颜思齐好整以暇,缓缓道:“自从荷兰人从澎湖撤退到台湾之后,占据了大员,并在大员东面的岛屿上修建热兰遮城,企图以此为桥头堡向内陆渗透,与内陆海商争夺沿海的贸易控制权。所以,为了防止荷兰人在台湾坐大,掌控整个台湾,我认为大明官府应该派人迁移移台湾,修筑城寨、开垦荒田,建立我大明朝的海外据点,如此,定可遏制住荷兰人独掌台湾的局面,彻底掌控住东南洋的海路贸易。”
听罢颜思齐的话后,孙越陵沉思起来。作为一个后世中人,他当然明白台湾对于大陆的重要性,据之不仅可以掌控住东南洋的贸易权,更可以之为桥头堡,威慑东南洋各国。只是现今台湾并非由大明直接管控,而是由当地的土著人掌控。
这并不是大明朝不想将台湾纳入治下,而是如今的大明朝自顾不暇,早就没有了永乐朝威震四夷、七下西洋的煌煌武功,根本不能对东南洋各国进行掌控,只能是名义上的成为他们的君主国。
所以东南沿海才成为了西方各国企图突破大明封锁的落脚点,纷纷角逐于此,不是攻击大明的沿海城镇,就是占据大明控制的沿海岛屿。整个沿海一带更是海盗肆虐,乱匪横行,大明官府根本就难以对其全盘掌控,有时候还不得不通过招安海盗、“以夷制夷”的方式来维持一方安定。
如今,颜思齐居然有如此想法,让孙越陵眼中一亮,道:“迁移百姓驻扎台湾,这能行吗?有人愿意去吗?”
颜思齐笑道:“孙大人这就是有所不知了,别的省不说,光是这福建境内,恐怕愿意迁移台湾的人不在少数。大人也知道,福建多山少田,根本就不适合耕作,所以大部分人从事的都是跟海洋有关系的营生,由于资源有限,加上旱灾连连,许多沿海百姓根本就是难以糊口,不得不沦为盗匪。如今大人要是首先倡议迁居百姓到台湾开荒的话,颜某敢保证,必定从者云集,积极响应。”
孙越陵想了想,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能够迁居百姓到台湾去垦荒的话,不仅可以让这些难以度日的人能够生活下去,还可以减少福建的消耗,更能避免这些人因此而沦为盗贼,乃是一举三得之法,当可为之。”顿了顿,续道,“只是,此事要还需和朱大人商议商议,获得他的首肯之后方能施行。”
颜思齐点头道:“如此有劳大人了。只要朱大人能够同意的话,颜思齐愿意作为跨海开台的第一个人,率领这些迁移百姓前往台湾开荒拓土。”
“好!”孙越陵笑道,“有颜老板为这些百姓保驾护航,充当他们的后盾,我自然放心不过。”
跨海开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举措,孙越陵自然举双手赞成。莫说他来自后世,知道台湾对于内陆的重要性,就是在当世看来,这迁移百姓移居台湾也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大好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从经济民生方面极大地缓解福建的压力,就是在军事方面也是对大明极为有利的事情,将台湾纳入大明官府管控后,大明水师的战略纵深也将随之拓广,不再仅仅局限在整个沿海一带。
孙越陵经过对朱钦相一番苦心婆心、分析利弊的相劝之后,朱钦相终于同意了这个观念,并任命孙越陵全权负责此事,各州府衙门务必大力配合,听命而为。
于是,接下来的数十天之内,孙越陵就和颜思齐、周文溪等人一起,全力招募愿意迁居台湾的百姓。果然不出颜思齐所料,应者如云,孙越陵不得不开出三大条件来进行甄选。这三大条件,第一便是必须家中贫苦,难以维持生活;第二便是必须熟悉耕种之法,家中没有经营其他生意;第三便是必须身世清白,没有作奸犯科的前科。
在福州各地官府的配合之下,甄选出了第一批赴台的三千人,其余的全部划为后备力量,待第一批人立稳脚跟之后再行迁移。
这次招募的赴台的人选,主要是从沿海各州府甄选出来的,其中很多都是穷苦无依、生计困难的百姓,他们已从官府的告示中得知了这次招人赴台开垦的情况,想到这次能够前往台湾开荒拓土,都是十分踊跃振奋。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的困难和危险,但总比饿死在家里好,起码能够博上一搏,成功的话起码也不用为了下一顿饭的着落而发愁。
当孙越陵站在福州城外的河口码头,看着这数千人分批登上二十艘大船,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这跨海开台的事情就在他和颜思齐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他恍惚知道在以往的历史上,好像就是颜思齐自行招募数千人前往台湾垦荒,没想到在现今的历史上是他助推了颜思齐一把。
这算不算是改变历史?
孙越陵不得而知,只是知道这些人到了台湾之后,将会深深扎下根来,从此开拓出大片的肥沃土地,将大明的各种先进知识和技术植入台湾,深深影响台湾今后的发展轨迹。
为了防止这些迁移的百姓成为颜思齐的“私民”,巡抚衙门也没闲着,不仅在各路州府衙门中抽调人手对这些人进行管理,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确保这些人到了台湾后服从官员的管理。
目送颜思齐、陈衷纪、李魁奇驾船离开后,孙越陵对着一旁挥手致意的郑一官说道:“你大哥都走了,你怎么留了下来?”郑一官和颜珂早已经被他从驿馆放出,此时都来为颜思齐送行。
郑一官对着孙越陵笑道:“大人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