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916节

大明1617-第916节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人们走在路上没感觉怎么冷,天空中有高悬的大太阳,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人们穿着厚实的衣袍,很多人都穿着毛皮衣服,用来遮风挡寒再好不过。

    毛皮衣服在内地是昂贵的奢侈品,在青城这里属于平常的大路货,多半的人都穿的起,就算穿不起漂亮的,普通的兔毛衣服总会有一件的。

    再加上毛料的长靴,人们走在青石板路的城市里,感觉到的就是舒服,还有过年之前特有的懒散和极好的心情,走在这样的地方,就是人吃饱了,晒着太阳,感受着年节的气氛,懒散的走在其中的温暖感觉。

    赵贵差点就泪流满面。

    他想起了死去的父母和留在辽东的妻儿,特别是看到有一家人在路边挑选年画的时候,这种想哭的感觉就更强烈了。

    还好他及时看到了吴姓商人和他们的同伴,一行人在青城的街道上兴冲冲的走着,彼此都看到了对方。

    “老赵,事办完了?”吴姓商人先说话,对赵贵道:“找着你家亲戚了吗?令姐怎样?”

    赵贵脸上正好是似哭非哭似悲似喜的表情,他对吴姓商人道:“找是找着了,但家姐已经离世一年多啦。”

    “唉,可惜了,可惜了。”

    赵贵是被别人荐到自己手下的,不熟,但荐主面子大,吴姓商人也不好回绝。对赵贵来找亲戚的说法,原本也是有些疑惑。

    现在看了赵贵的表情,吴姓商人倒是觉得自己有些太多心了,这种悲凉沧桑的表情可不是能装出来的。

    “既然这样,就和我们一起走动吧。”吴姓商人拍拍赵贵,说道:“好歹把货出脱了,分给你几十两,也没白来一趟。”

    这么一说,赵贵还是很心动的。

    军情司不会在现在就给他大笔的银子,他是最低等级的军情人员,薪饷都不会发足,经费则是控制在李明礼手里,也不会多用。

    何况赵贵知道李明礼上头还有上线,是谁的话李明礼不说,赵贵也不敢胡乱猜想,总之军情司不会给银子下来,要是最穷苦的包衣过的比牛录里的主子们还舒服,这银子是打哪儿来的?

    只有先预存起来,帐目都有,这一点李明礼早就和赵贵说的很清楚了。

    要是这一趟能弄几十两,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银子,回去之后也好交代,这倒也不坏,这一趟的收获可真不小。一行人继续向前走,也没雇车了,吴姓商人对赵贵解释道:“开始我们去的工商司,后来工商司的人说是这事归外贸司管,我们还是得过来找外贸司的人,还好离的不远,咱们就索性走过来。”

    众人都是满怀希望,因为刚刚工商司的官员很热情,一点儿没有官架子,话语热情,对永平商人们的处境也很同情。

    这叫众人有些希望似的,又感觉不是那么顺利。

    距离越近,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就越严重,一个身高体胖的商人突然叹道:“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历来只有官府吃咱们的,哪有官府真心帮咱们商人的?”

    “那天不是听了张大人说的话吗?”

    “就是,试试就知道了。”

    已经到了,再多的话也无意义,外贸司这边也是和工商司那边一样,占了一个小寺庙当衙门所在地,大门到正堂和大明的衙门不一样,最少什么申明亭一类的摆设和建筑是没有了。

    院子里到处都是那些穿着吏员服装的人,青绿色的短袍,人都很干练的模样,各人手中都抱着大卷的宗卷在来回的奔走着。

    一个吏员负责接待,听清楚了一群商人的话之后就道:“这阵子是年底,我们要把今年的公务汇卷报总归档,加上明年还有一摊子事要在年前赶一下,所以特别忙。你们的事,估计要副司官级别的才能处理,请各位稍候,我会安排人上茶。”

    这个吏员应该是个高级吏员,从说话时笃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表情来看,不仅位置较高,而且擅长处理种种突发事件。

    一个永平商人递上了一小包银子,大约二十来两,笑着道:“这些银子,老兄拿去喝茶。”

    “不是故意不给诸位面子。”吏员把银子轻轻推回去,笑道:“和记的规矩严,真是管的严。事情我们会安排的,请各位安心等候。”

    等这吏员出去之后,各人面面相觑。

    和记的规矩重,一路过来,只要是给官吏的贿赂就没有一次成功的,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叫所有人心中又是高兴,感觉和记有规矩,将来在这边的发展不会差。又是有些担心,商人们和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样的心理,送礼心疼,也恨收礼的人,要是人家不收就是又担心起来,到底人家不收礼,是真的不敢收呢,还是不愿收礼,嫌礼太轻?

    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状态下,时间真是过的很慢,最多过去半个钟点,但对所有人来说就象过去了一下午一样。

    赵贵倒是还好,这事成了他能落袋几十两,当然很好,不成也无所谓,反正回去之后有李明礼的照应也不会再饿肚子了。

    只要不再落到杀无谷之人那种恐怖的境地里去就好了,那种血色和不安到骨子里的感觉,赵贵这一生一世也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半小时后,人们终于听到了脚步声。

    这是靴子踩踏在坚实积雪上的声响,在咯叽咯叽的响声中,一个穿官员袍服的人走了进来。

    人们都知道这是和记的官员,虽然不是乌纱帽,只是折上巾,也没有补服,只是普通的圆领袄服,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和记官员的标准穿着打扮,只有官员才会这么穿。

    折上巾,圆领蓝袍,银带,乌靴。

    和记没有补服,也没有什么朝服公服祭服常服之分,所有的官就是蓝袍,所有的吏就是青绿袍,形式都是一样。

    甚至武官闲居时,也是穿着和文官一样的完全一致的袍服。

    在和记,官服上就没有文武之分。

    这意味着很多东西,甚至张瀚的打算是官吏一体,后来是孙敬亭和李慎明都觉得太急进了,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舒服和反弹,张瀚才让了一步。

    以后的官员皆从吏员中行取,也就是说,当官先当吏。

    而吏员一律考试,欲做官,先为吏,欲为吏,先入学。

    这是一整套的体系,包括术业专精,比如只有财会学校里出来的才能到外贸财税和工商诸司,从事的也是金融财税方面的工作,将来当官也只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学习过军事和在军队中实习过的,才够格到军令和军政诸司。

    学习过土木工程和算术的才能到军工司和军需司。

    系统学习过律法的,才够格到军法司和治安司。

    有专门的知识,再考取为专门的吏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低等吏员到高等,才有机会通过上司的选拔,公开的考试,张榜公示等诸多办法选拔为官。

    张瀚也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官吏不贪污或是没有官僚主义,比如拖延,脸臭,好心办错事,浪费公帑等等。

    但在他设计的这套体系之下,这种官僚体系的弊端都会被降低到最小。

    至于大明那种官吏体系和办事效率及能力,算了,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眼前的官吏就是给大明永平府的商人上了一课。

    进来之后那个官员只是稍作寒暄,立刻就进入正题。

    “就是说诸位在过来的时候是和我们和记的分号接过头?”

    “哦,就是说各位这一次只是试探性的经营,并不是要以为常态?”

    “其实你们的思路还是对路子的,只是我建议下次不要再带不好短期出脱的货品,或者说,下定决心在买卖城弄个地方,这样各位回去时一样有人照应,货物还是能出脱。”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诸位在没有见到实利之前不愿一下子投入过多,这很正常。很多商人都是这样的选择,这并没有问题。我们的建议就是,各位下一次带好出脱的货物,不好出脱的就不带,要么就下决心常态化长期经营。”

    官员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眼前的商人已经被他一连串的话冲涮的晕乎乎的,估计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和记的官员对商业上的事情这么清楚,说话又是这么明白,几乎是把所有人的内心都给说中了。

    (本章完)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上车

    确实是如此,其实他们带的贵重物品只要慢慢出售还是能出脱的,只是那样就要先在买卖城加大投入。

    在没有见到真正的实利之前,商人们不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投入重注。

    他们毕竟不是来自张家口,张家口的商人已经参与了几十年的对外贸易,他们知道怎么赚外人的钱,知道怎么备货,怎么合作,怎么降低风险和扩大利润。

    所以张家口的晋商们与和记一拍即合,上手就是大规模和大股投入。

    永平府的商人们怎么说也是多出千把里地来,就算有和记的物流业帮助,比起张家口来还是有先天性的劣势。

    更关键的就是买卖城也是太远了,对永平府这样纯粹的内陆商人来说,买卖城的距离远的离谱,虽然有利润,也足够叫他们心生犹豫。

    人就是这样,江南的人已经习惯了海贸,对出海都没有太多的排斥。

    张家口的商人们则是习惯了和草原打交道,包括深入草原去赚取利润。

    大盛魁可就是出现在张家口,清末的传奇商行,赚足了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的钱。

    而更多地方的商人就缺乏闯劲,并不是他们天生弱一筹,只是环境会决定人的眼界和魄力。

    把张家口的商人们换到永平府,未必他们就能如眼下这么出色。

    在永平府商人们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外贸司的官员终于继续说道:“对你们的犹豫我们表示理解,你们眼下的困境我们当然要设法解决,不然下一回你们未必会过来了。我们提出个方案,你们的贵重货物,刚刚我叫人去盘点过了,本钱大约是一万一千两……”

    见几个商人坐不住的样子,感觉想争一争,官员脸上露出笑意,虚按一下两手,说道:“我们请的是青城最大金行的老行家去掌眼,我想这个大家不必要争了。”

    几个永平府的商人面面相觑,这个价确实是他们的本金价格,人家估算的不错。

    虽然还没有算上来回的路费折耗,但他们带的别的货也有不小的利润,又想出掉货,还想一点儿不损失,这个他们自己也觉得过份了。

    几个人脸色有些难看,吴姓商人也是龇牙咧嘴,但都觉得按本金给和记吃下来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然带着这些货回去,损失是小事,叫人家看了笑话就太丢脸了!

    要知道他们出来的时候可是有很多人不看好这事,带着这么多货回去,人家不管他们赚不赚钱,就知道他们带着大批货回来了。

    这笑话,可就是闹大了!

    官员没理会这些商人的表情,只是一脸沉思状的说道:“本金是一万一,我们吃下来明年出脱能赚六成,你们带过来不容易,这个利当然我们不能要。我们只要鉴定费,手续费,放在店里出脱的成本人工费,这样罢,我们给你们一万六包圆拿下,你们看怎么样?”

    还能怎样?

    原本永平商人们已经准备捏着鼻子把这些货直接给和记算了,不赚钱也好过带着货回家,没想到和记居然是这么处理的,最终除了本金,还多给他们五千两!

    几个商人也都是见过银子的,几千两只是小事,关键是这事不仅有了面子还有了里子,这就叫他们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身材胖大的永平商人呼的一下站了起来,有些激动的道:“怪不得张大人那天说要以商人之法行事,果然不是凭白说说的。以后,和记在永平的事就是我杨某人的事,张大人就是我最崇敬的人,谁和他过不去,就是和我杨某人过不去!”

    “张大人果然是信义之人,向来久闻大名,这一次真的见识到了。”

    “怪不得京师和记的人和我们打包票,怎么样也不会赔,和记真是说话算话,日后和记说的话,别人不信,我信。”

    胖大商人转过脸来,对着那官员道:“这位大人必定是张大人身边的贵人,才能这样有担当有决断!”

    官员一楞,仰头大笑道:“我就是外贸司回易局的副局正,距离张大人身边的贵人差了七八层呢,老兄过奖,实在是太过奖了。”

    原来这官只是一个中层官员,几个永平商人一征,又有些担忧起来。

    到了傍晚时分,他们的担忧彻底被解决了。

    几个吏员带着一小队镇抚兵过来,提走货物,交割了现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