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802节

大明1617-第802节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结耳谈话,不似普通明军,临阵时阵列混乱,旗号不明,士伍话语沸腾,谣言传播极快,一旦我师从侧翼切过,则明军内部哄然大乱,将领无可遏止其卒伍奔逃,将士不视旗帜而行,唯知奔逃,被我大金骑兵一一追击斩杀,最鲜明的便是沙岭之战,六万明军与我八旗全部丁口相当,却被杀的几乎将士幸存,主要原因便是自乱阵脚。今观其阵,虽止四百余人,阵列却相当齐整,气息森严,此为劲敌。”

    皇太极一阵兴致勃勃的评价,一边却又下令其部下立刻汇集,准备前往河边邀战。

    双方相隔不过里许,而且明军在河西,毫无退却的打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一仗当然要打。皇太极虽然感觉对方阵列齐整气息森严,且甲胄精良,必是明军精锐,这一仗并不好打,然而再不好打的仗只要遇上了就一定要打,女真人已经在从林和山岭之中奋战了几十年,皇太极从能上马开始就经历战阵之事,这几十年来不知道打了多少仗,打仗对他来说已经与吃饭喝水一般自然,哪有遇敌退却的道理。

    明军有先列阵的优势,并且临河而战,如果意志坚强的话,这都是很强的加成。

    皇太极开始调度兵马,他决定用曲阵与明军交战,自己和护兵们分为四股,成扇形分列两端,中间有少量的最精锐的死兵当游兵,然后在护兵之后放上各牛录的马甲,多尔衮的兵马他决定放在曲阵最右侧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用到这部分的兵马。

    曲阵是很强势的攻击阵列,以后金兵习惯原本就是以死兵锐兵在前,精锐马甲冲击,白甲督战相机而动,然后是普通的步甲和旗丁先于阵后射箭,在冲阵时兜转而上,不与敌力拼。

    这样可以保证每战必胜,而且就算普通旗丁和步甲,只要经常打胜仗,平时又管理相当严格,战兵的战利品分配也向精锐倾斜,人人奋勇,个个欲为精兵,只要这一套体制正常运作,精兵会源源不断的产生,而如果象明军那样,打仗把普通营兵摆在前头当炮灰,将领和精锐的家丁反而躲在阵后,则战阵多半一触即溃,反而适得其反。

    努儿哈赤也真是李成梁的好学生,其实后金的很多战法都来源于李家,以精锐踹阵,破阵后则席卷剿杀,这也是李成梁的成名拿手绝技。

    后金兵开始从山岭一侧翻越过来,他们是由白甲和三百多各牛录征调的马甲和旗丁们组成,他们被旗帜引到扇形曲阵的左侧,右侧为多尔衮率领的镶白旗的三百多人组成,扇形曲阵的前方也分左右,兵马分为四股,为二百不到的护兵精锐和披重甲的马甲们组成,在翻越山岭和走向河边草滩时,后金兵都是弃马步行,他们在相隔数百步时开始披甲,明军皆为步兵,哨骑看到方圆数里内并无伏兵迹象,所以后金兵可以从容不迫的逼近,然后弃马披甲。

    护兵与白甲们皆着银色亮甲,都是打磨的相当耀眼的铁鳞甲衣,这些身经百战的女真人开始从容不迫的将厚实的甲衣穿戴上身,互相帮忙束紧,他们的步弓和兵器放在脚边,一旦披甲完毕就是持兵挟弓肃立在阵中自己的位置,他们身经百战,知道怎么摆开,怎么排列,每个小队之间都知道自己的位置,拔什库和分得拔什库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章京和牛录额真们都是站在阵列之前,在他们的指挥下护兵和马甲们迅速披甲摆开,锐兵们则是以游动状态,早早披甲完成,在扇形阵的前方摆成正弧形和反弧形的小型阵列,一会大阵完成,这些锐兵会向前突进,用这种小形的阵列来干扰明军的大阵,或是反制明军派出的游兵。

    除了十二岁的多尔衮和少数的包衣之外,在场的每个女真人都是久经战阵,这一次他们有八百余人,明军只有四百余,完全是以多击少的状态,而且后金兵有相当多的精锐,明军看起来也不错,应该是东江镇某个重要将领的亲兵,但也就是如此了,不少女真人互相鼓励,要在最短时间内把这群蛮子杀光,虽然不可能抢到粮食或金银,但眼前这些明军身上穿着的铁甲也是不错的收获。

    在后金这种纯粹的军事体制的国度之内,甲胄和精铁兵器也是极为重要的财富,明军身上全部是铁甲,一领质量完好的铁甲最少值数十两乃至百两银,对一个经常上阵厮杀的战士来说,没有什么比甲胄更加重要了。

    在后金兵列阵时,对面的明军纹丝不动,整个阵列象是没有生气的磐石,这种场景叫很多女真人心中升起隐隐的不安感,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哪怕是最精锐的将领内丁,在与优势的后金兵对阵时也会有情绪的波动,或是怒骂,或是骚动,从来没有哪一支明军给人这种冰冷而稳定的印象。

    浑河血战时的川军阵列也势若磐石,叫八旗兵根本无从下手,但川兵的怒骂声和阵列的波动仍然相当明显,在火炮轰击之后,川军的白杆枪阵也宣告被破,至于摆开车营阵列的浙兵,坚韧性比起川兵还差点。

    川兵和浙兵已经是给八旗相当深刻印象的明军了,其余的北方边军的表现就相当不堪了。比如沈阳一役时的贺世贤,榆林将门出身,家丁以西军为主,所部大半是辽东明军,在贺世贤主动领三万部下出战时,贺世贤以超高的武艺斩杀多名后金兵,包括白甲在内,他的部下也奋勇杀敌,声势不弱于八旗。

    但当八旗以优势兵力合围之后,不论是营兵还是家丁,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走,冷兵器的战场,几万人在战场上互相砍杀,能在第一时间遇到敌人的可能性都不大,经常是双方将士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是胜败已分,很简单,一方保持阵列,一方混乱了,胜负就立刻分出来了,没有例外,没有阵列就没有抵抗,个人的武勇是没有意义的。

    在后金兵列阵的时候,他们只有一种感觉,对面是一块无可撼动的磐石,他们没有趁机掩杀而攻并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毫无畏惧。

    也象一只蹲在地下的猛兽,全身缩紧,四爪抓地,准备在最合适的时机一跃而起,给对手搏命一机。

    皇太极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了,他在左侧扇形阵的前端,在他身边是披银甲的白甲或护兵,马甲兵在更前一些,两翼都是护兵白甲和马甲的混编,少量马甲和大半的步甲旗丁在扇底,这是一个标准的攻击阵形,两侧如钳形而击,以多击少,将对手夹在扇形阵的中间打,如果顺利突进的话,可以顺利的把对方的主阵夹在中间打,两翼齐击,敌阵很容易被击溃。

    原本皇太极也可以用直阵,八旗做战多用直阵来正面摧锋破阵,圆阵则以少击多时使用,方阵和圆阵也在安营扎营时摆阵防御,曲阵则是诱敌之阵,以敌深入两侧夹击,可以大胜。

    今日以多击少,当然不可能用方阵或圆阵,但明军在山上扎营,阵列相当严整,皇太极思忖片刻就放弃了用直阵,改为曲阵。

    如果在进击时明军缺乏经验,试图往前推进撵开进攻的八旗兵,那就是明军的末路到了。

    明军则是用标准的方阵,防御形阵形,前方分为十队,四角游兵,两翼各十队,中间应该是指挥阵列,有军旗矗立,红色的军旗高高飘扬,不过皇太极和哨骑都看不到红旗上书写的将领姓名,离近一些看的话,只能看到是一面没有字的红旗。

    皇太极看了一会,说道:“他们不是用将旗当认旗,只是根据大小,最大的一面为中,各十几人的小队有小旗,再大一些数十人也有大一些的旗帜,再大的百多人有旗,中军大旗指挥一百多人的旗帜,一百多人的旗帜再指挥数十人的旗帜,再指挥小队旗,刚刚他们布阵时皆用应旗,互相应旗,相当娴熟。”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暴烈

    护兵章京喀克笃礼道:“奴才观阵,我之左翼彼之右翼驻山近水,不易强攻,我之右翼彼之左翼虽驻山,然山势平缓,其后无水,奴才引兵自右翼强攻其左,破之不难。”

    皇太极身边人均是久历战阵,正白旗此时的总管,也就是固山额真是何和礼,董鄂部的族长,五大臣之一。

    皇太极对何和礼也十分尊重,不过何和礼的部下族人多在正红旗,所以其家族多半也在正红旗,何和礼对皇太极貌和神离,彼此颇多忌惮,所以主动请命带着人马驻守海州去了。

    反而是五大臣中的额亦都与费英东,虽然和正白旗没有直接关系,但与皇太极的关系相当不错,额亦都有十六个儿子,长子早夭,四子韩代,五子阿达海,七子漠海,十三子超哈尔,都已经战死,而次子彻尔格在正白旗任牛录章京,八子图尔格十子伊尔登,均在正白旗下任职,也是有名的战士,现在还没有官职,十五子索浑,十六子遏必隆都未成年,但皇太极也做了提前的拉拢……

    皇太极的眼光看向左右,身边的护卫多半是名臣总兵的子侄辈,比如费英东之侄鳌拜,额亦都之子彻尔格,费英东之孙图赖,护兵索尼,乃巴克什硕色之子,哈达部的重要头面人物代表,其家族虽不如五大臣家族,也是有不可轻视的实力。

    这些多半是不满二十的青年,论战技当然有相当的武勇,比如图赖和鳌拜都有万夫不可挡之勇,但以后金一贯选拔白甲或戈什哈的传统,这些青年还差点经验和历练。不过皇太极自己要用,这些青年也确实相当武勇,甲胄兵器战马无一不精,他们都出自大家族,这点东西都是毫无问题。

    “可以攻其左路为主,我将护兵一半交付于你,再挑选各牛录马甲中精壮者出战。”皇太极很快下了决心,除了一些最要紧的人留在自己身边外,将精锐集中到右翼使用。

    后金兵很快布阵完毕,并且游兵开始缓步向前。

    天很热,还没有走上几步就叫人汗流浃背了,在烈日之下,甲兵们的铠甲散发着银色的金属光泽,一边是四百余人,借着地势之利,一边则是八百余人,以包围式的曲阵开始缓步向前。

    两军象是蓄力很久的高手,也象是森林中狭路相逢的老虎和黑熊,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意志决心,他们决意拼死一决,他们的眼神死死盯着对方,全身蓄力,肌肉紧绷,很多后金兵的战场感觉象是一下子打开的阀门,他们久历战阵,见惯生死,此时已经将一切抛诸脑后,只知道破阵杀敌,他们的步伐,走动的姿态,持盾或执兵而行的神色,甚至是呼吸都调整好了,这是一群老兵,他们知道在距离三百步的时候该用什么姿式和步伐,他们尽可能的放松心情,调整自身的肌肉组群,是自己尽量放松起来。

    在大阵之后,多尔衮满脸兴奋,身为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在此前的历次大战多尔衮当然都没有份参加,眼前这场战事算是他头一回近距离观察战场,皇太极刚刚派了一个护兵过来,传达了四贝勒的意思,请十四阿哥往后一些,身边多留精锐护兵,皇太极当然不可能预计战事不利,眼前明军四百余人,女真兵倍之,没有汉军和蒙古人,全是正蓝旗镶白旗和正白旗的正经女真八旗,这一仗要是打败了……这种事没可能发生,但战场上兵凶战危,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发生,所以皇太极还是劝多尔衮离远一些,这样他也能在前方专心指挥和带头冲阵。

    多尔衮知道八哥是好意,但心中不乏遗憾,如果能叫自己也在阵中,哪怕不发一矢,不伤一人,回去之后也能坚称自己也参加了战斗。

    身为十二岁的小阿哥,父汗最宠爱的嫡子之一,未来的旗主贝勒,多尔衮还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履历上早些加上坚实的一笔,今天的战斗原本该是一个好的开始……可惜,四贝勒夺去了多尔衮参加的机会,队伍是皇太极指挥,那些护兵是不可能违抗命令,带着小阿哥到阵中去的。

    多尔衮也感觉到镶白旗的队列有些混乱,不及扇形阵的前方那么齐整,他悄声对身边的两个包衣说了自己的发现,并且道:“明军阵列相当厉害,怎么和传言中的不同。”

    罗托道:“主子果然也发觉了,这股明军确实很强,不过我们大金兵还是能赢。”

    曹振彦心中又是担心,又是自豪。

    他当然认出来这是和记的兵马,虽然没有打出和记的旗号,但从具甲装束到阵列都是明显的和记训练出来的山地步兵的风格……他在十三山见的多了,完全一致,可能有细节上的微调,不过曹振彦没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就算有不同他也看不出来。

    另外就是步兵的指挥官,站在中阵的那个高个子大光头,在女真人布阵时,和记的步兵有不少人还没有戴铁盔,毕竟天太热,不过……曹振彦腹诽道:这秃头也未免太明显了罢!

    不过后来他在阵中一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