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第5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百一十八章 宁远
三天后祖大寿和满桂一起赶到宁远,满桂几乎带上了全部的苍头和内丁,他的部下算是胡汉掺杂,有蒙古人也有汉人,这在辽东也是很正常的情形,祖大寿自己的家丁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蒙古人在其中。
明末时的辽东局面错踪复杂,蒙古,大明,后金,三方互相厮杀,也有互相合作,而蒙古人既有人在后金的锅里捞饭吃,也有在大明这边领着俸禄的,有很多流落到辽东土地上的蒙古人是有奶就是娘,这些人的忠诚十分有限,然而可以凭着过人的骑射本事在将领麾下混饭吃,在辽镇的将门之中,对收用蒙古人几乎没有什么忌惮。
路途上祖大寿和满桂说了和裕升打前站人员的事,满桂对此也没有意见,他奉命来把宁远城的城防彻底完成,另外去援助十三山满桂也是主帅,他已经是副总兵,距离总兵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不是过于触怒孙承宗的事情就无所谓,多一分助力也是好的。
山海关到宁远二百余里路程,宁远城防几乎完成,沿途也是大片开垦好的农田,农家掩映在农田阡陌之中,在宁远到山海关的地界安置了五六十万人左右,加上原本的居民应该接近百万了,这么一点地方拥有了大量的户丁口,在大明北方是很罕见的情形。
各家将门都在急着瓜分丁口和土地,祖大寿也不瞒满桂,指着宁远卫城四周的大片土地道:“不瞒苍渊兄,”祖大寿道:“这一片万把亩地都是我祖家的地。另外在北边到锦州那一片还有数万亩,山海关到永平府也还有万把亩。”
满桂哼了一声,说道:“我知道复宇兄是宁远世家,恐怕所说的还不止吧。”
祖大寿含笑不语,他现在说起这事主要是和满桂先说清楚,他这种外来的将门肯定也要大量土地来吸引养育家丁,这边的熟地不仅是祖家,还有另外的辽西将门世家都占的差不多了,满桂要地,只能自己想办法开垦。
另外就是军户丁口,按大明惯例将领是可以把军户当佃农,嘉靖到万历年间,特别是万历年间为了解决卫所无用的痼疾特别给将领很多优惠,包括赏给大量世田,把将领侵占的田亩合法化,但对将领侵占军户却一直没有办法,到了张居正之后,各种重建的法度加快崩坏,到现在祖家在辽西一带最少有十万亩以上的土地,光是替他家种地的军户就有过万人,如果没有这些土地和丁口,祖大寿是怎么也养不活那几千家丁的。
说话间他们已经看到宁远卫城,这座城池修筑极早,被损毁后又在重新修筑,因为宁远的重要性,重修时孙承宗这个阁部督师跑过来好几趟,没有哪个将领敢在修筑城池的事情上中饱私囊,城池因此修的极为牢固,现在城东南这里正在修角台和魁星楼,城门被两边的角台包在里头,一旦遇敌两边角台可以射箭和放炮,可以把城门保护的很好,蚁附攻城的话,会叫攻城者承受不起强攻的代价。
角台虽然还没有彻底修完,两边已经明显放置了好多门大炮,而且都是五千斤重级别的代表大明铸炮最高水平的红夷炮。
明朝的火器铸造虽然走了歪路,把战舰的舰炮当要塞炮和野战炮来铸,除了守城之外几乎没什么用处,后金在皇太极手里收了三顺王和大量的铸炮人才,到多尔衮入关里为了攻潼关坚城出动了炮队,结果从京城走到潼关用了大量人手,还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后来的战事中清廷也把大炮拉到了江南,但用处已经不大了。
眼前的宁远城几乎要修筑完成了,城墙从墙基到城楼全部条石和城砖,城楼还在修筑,周长大约是六里左右,在内地来说是一个大县和小型州城的规模,比起动辄十来里长甚至二三十里的大型名城,宁远城规模当然小的多,不过考虑到这是一座军事要塞,就是卫所的卫城,它的规模已经很不小了。
“前面是袁大人。”
祖大寿发现东门外聚集了不少人,多半是衣衫褴褛的农民和军户,他们应该是在服劳役,夏天这个时候刚刚收获过,田亩也翻过了,暂时除了给农田除草外没有太多的事,修筑宁远和相应各堡的事多半是从辽民中抽劳役,在这里是军事区域,徭役也是地方税赋的一种,如果承平无事,官府当然不会没事就叫百姓出力,但在宁远这种前敌地方,百姓也知道不修好城的话建虏来了躲都没处躲,倒也没有人因此而不满,况且就算不满也没有用,稍有实力的都在广宁之战甚至沈阳和辽阳一役时就躲到山海关内去了。
在人群中有一群拿着仪仗的卫兵,也有一些穿着青袍和蓝袍戴着乌纱帽的低品文官,还有不少穿着吏服的小吏,人群正中最显眼的就是个穿红袍的矮瘦官员,不用问也是宁前道袁崇焕了。
“袁大人,我向来敬佩。”满桂道:“袁大人性情坚毅,听说在萨尔浒之役时他在京里当京官,自己单骑匹马潜入战场观察虏情,这叫人很佩服。”
祖大寿笑笑没出声,袁崇焕冒头主要是在广宁一役之后,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同时也是坚决主张修筑宁远城的一派,开始时袁崇焕被王在晋打压,后来孙承宗过来了,袁崇焕当然就扶摇直上了。
至于所说的潜入辽东之事,祖大寿是肯定不信的,对这些大人物离的越近就越知端底,袁崇焕又不懂武艺,当时辽东的局面乱的跟什么一样,祖大寿出行都要带大量家丁护卫,建虏的哨骑,细作,探子,还有那些乱兵,落草为寇的土匪杆子,到处都是危险,袁崇焕怎么可能真的跑到辽东腹地观察敌情?
这种事听听说算了,祖大寿提醒满桂道:“袁老大人比较重视礼节,这一层苍渊兄千万要注意啊。”
满桂会意道:“此事我也听说过,袁老大人在山海关时曾经斩过无礼的小校,虽然被孙阁部斥责过,但军中从此对他都较为畏惧。”
文官的地位就是在武将之上,不过文官一般也不会随意杀害武夫,毕竟人命关天,在军中引起不满的话也会影响到文官驾驭军队的能力,况且大明也不是没有兵变的传统,万历年间杭州兵变巡抚都被乱兵给打了,总兵一样有被乱兵逼着跳墙逃跑的,杀人这事,看起来简单,真的是要有一定的胆量才干的出来。
袁崇焕因为这事在辽西被武人称为袁蛮子,这种称呼一方面是因为袁崇焕是南方人,一嘴官话很不标准,另外就是他杀人这事给将领们一个较大的冲击,辽西将门因此互相告诫,没事不要惹怒袁蛮子,万一他性子起来,以现在宁前道的身份,级别以下的武官可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脑袋是安全的。
近千骑兵自官道一路飞驰向前,路边有不少树木带来遮阴的阴影,两边的农田还荒芜着,有一些重新翻过了,再过一阵子会种上高粱或是豆料,也有一些土地种了苜蓿,现在辽西的军马数目极多,就算朝廷有豆料补充也很紧张,不少地方都种了苜蓿,辽西已经不是辽镇当年,现在兵马几乎都是被总兵控制,步兵还是炮灰兼奴隶,骑兵几乎都是将领直接掌握,不会再有人敢私吞豆料把马养疲瘦了。
连续的干燥天气使路面浮尘很多,地面也是坑洼不平,骑马们小心的在道路上奔驰,大多数骑兵穿着火红色的军袍,或是披着大红的斗篷和披风,最前头的骑兵手举大红色的军旗,整支骑兵队伍象红色的怒潮,直扑宁远城下。
当然宁远城那边也早就发现了这支骑兵队伍,并且已经确定了骑兵们的身份,否则的话城门上早就示警,城门也早就关闭了。
等赶到袁崇焕所在的地方时,满桂和祖大寿一起下马,两人一起半跪,然后抱拳行礼道:“末将见过老大人。”
袁崇焕的年纪才三十来岁,并不以称老,称“老大人”是下属对上官的一种尊称,在大明,简单的只称呼对方大人是需要亲近的关系,否则的话就要加上很多敬称和官称,比如称巡抚为军门大人,也可以象满桂和祖大寿这样称呼一声老大人就可以。
两个武将的礼数十分恭谨,袁崇焕的黑脸上露出笑容,他伸了下手,还了一个半揖,然后笑道:“两位将军请起。”
“谢老大人。”
袁崇焕对满桂道:“本官已经在前日接到督师大人的书信,对督师大人的安排本官十分高兴,宁远城日后有满将军和祖将军两位,可算是稳若泰山了。”
满桂听袁崇焕的南音官话有些困难,好在袁崇焕说的较慢,估计也是在北方久了知道自己的官话不标准,故意说慢了些。
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
满桂答道:“末将在老大人治下,一定听从军令行事。”
袁崇焕深深看了满桂一眼,见这个蒙古武官神色有些紧张,两眼不敢与自己对视之后,他才移过目光。
“今天有件奇事。”袁崇焕道:“和裕升来了好几百人,说是来打前站,为了援助十三山做准备。这等义商义民,本官也不好违了他们的好意,况且这事督师大人也是知道,这事情两位去处理一下吧,毕竟带兵前往的是两位将军。”
“是,谨遵道台大人均令。”
这一次是公事,两个武将毕恭毕敬的答应下来。
从袁崇焕身边离开后,满桂擦了擦额角的汗水,对祖大寿道:“袁大人果然不怒自威,令人在他身边感觉紧张。”
祖大寿挤挤眼,笑着道:“其实袁大人对我等也是很重视的,相处时间久了你就明白了。不过,关键还是苍渊兄要在宁远赶紧扎下根来。”
“唔。”满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
和裕升的人就在宁远城的正北方,从宁远一路向是松山塔山杏山和大凌河堡,偏西一些就是锦州,这里是狭长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地势都是十分要紧。
从宁远往十三山有三百二十余里左右,途中要经过锦州,近来出兵的风声很大,将领们已经分段在城外扎营,在北边有几个小型的军堡已经修完,可以有效的预警和保护,祖大寿和满桂赶到北门外数里的兵营区域时,发觉已经围了好多人在围观。
“好漂亮的大车。”
尽管已经看过多次和裕升的车队,满桂和祖大寿还是齐声喝起彩来。
和裕升在永平府和山海关都有分号,除了做商人的普通转运生意外,就是开分号卖铁器和一些杂货,粮食和铁器是和裕升的拳头产品,和记所出的兵器蓟镇和辽镇都大肆购买,祖大寿和满桂的内丁已经全部使用和记出产的兵器,刀身厚实,用铁的铁料讲究,质量上乘,另外就是打造的标准化,一把是一个样子,一百把一千把腰刀还是一样,斤两重量刀身刀口包括刀鞘几乎都是一模一样。
辽镇这边当然不理解什么是标准化生产,但并不妨碍他们对标准化武器的热爱。维护方便,没有质量高低,所有家丁都对和记的武器爱不释手。
除了刀牌还有大量的长枪,铁矛,纹眉长刀,长斧,短斧,投枪,全部是质量上乘的好东西。
就是靠这些武器,和裕升在辽镇打开了局面,有少部份将领把军需物流也交给了和记,和裕升在蓟辽两镇打开了局面。
这边的粮食出售主要就是针对民间,因为白银大量涌入,山海关和永平府在短时间内造成了恶性的通货膨胀,朝廷是很快可以解决,和裕升抓住了空挡期,在粮价恶性上涨时大量输入,自己大赚一笔的同时把地盘也抢了下来。
叫蓟辽一带驻军和百姓还有商人们大开眼界的当然还是和裕升强悍的物流水平。
就如祖大寿和满桂此时看到的一样,和记的车辆又大又漂亮,承载重量远超中式的双**车,能在较为破烂的道路上行走,不象中式大车,道路很差的话就很难走了,还不如独轮小车实用。
就是因为和裕升的这些举措,使得孙承宗虽然因为张瀚的信而震怒,不过也没有下死命令驱逐和裕升,甚至也因为孙承宗知道和裕升的实力还是远超普通商家,所以这一次的援助行动,各方仍然寄望于和裕升能真正出一把力。
看到两个将军和家丁们蜂拥而至,几个留守的游击将军和大量的守备,督司,千总一类的武官都迎下来,各将站在路边抱拳行礼,官职低的就半跪着行礼。
将领们都穿着各色铠甲,有上等的山文甲,也有明光铠,也有普通的鱼鳞铁甲,身后的披风也是五颜六色,看起来绚丽多彩,内丁和营兵们则是多半穿着红色军袍,大明是火德尚红,军中多半穿红,当年的卫所兵的鸳鸯战袄就全部是大红色,全军数万人或数十万人一起行军时,犹如彤云落地。
边军颜色则并不一定,有的是戴青色折上巾,穿青色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