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189节

大明1617-第1189节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大事却不敢耽搁,皇帝若今晚就驾崩,那可就真会天下大乱。

    天启皇帝虽未明言,但连拟遗诏的事也是叫魏忠贤去办,可见倚重之深。如果新君即位,信王年方十七,对自己虽有成见,那是外间群小在作祟,有天启皇帝的倚重信赖,还有托孤之意,可能十年八年之内,自己还能保住权势,亦未可知?

    魏忠贤精神抖擞,路上有慌乱的小宦官乱跑,还被他喝止训斥。

    内阁与乾清宫相距不远,外间的人早知道宫中出了大事,首辅顾秉谦在内,魏广徽和冯铨等人俱都在阁中等候。

    “臣等遵旨。”

    几个阁老声音有前有后,有个阁老嗓子都走音了。

    消息来的太突然,几乎是仓促之间发生的大事,叫人促不及防。

    “要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等人进来,一起商议。”冯铨倒是还镇定,一边吩咐一个中书舍人去翰林院,一边对魏忠贤道:“皇上可还有别的话吩咐厂公?”

    “没有了。”

    “可叫厂公去信王府宿卫?”

    “这,也没有。”

    “原来如此。”冯铨一脸镇定,说道:“皇上必有语吩咐信王。”

    “差不多吧。”魏忠贤道:“皇上一心要在清醒时见信王,所以令信王明早入宫。”

    冯铨一本正经的道:“厂臣身负重任,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魏忠贤点点头,他还要回府去和自己的亲信商量,现在他心里也是一团乱麻,当下见内阁无别的事,顾秉谦等人都是一副惊魂不定的样子,当下冷哼一声,抬脚就走出了阁门。

    “遗诏之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半响过后,顾秉谦才回过神来,拿出首辅的架子吩咐众人。

    皇帝有了大致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内阁大学士和翰林学士们斟酌语句的事了,天子才即位七年,年方二十多,在身体上的禀赋虚弱是一定要强调的,好在有去年的脉案在,加上新脉案公布出去,也不至于叫人心太过浮动。

    “信王,嗯,果然是信王。”

    “除了信王还能是谁?”

    “这倒也是。”

    “我等不必多说,还是斟酌字词吧,皇上今晚入暮之前定然要看的。”

    众人商议之时,冯铨并不说话,待短短几百字的遗诏拟好,阁老和翰林学士们已经是筋疲力尽,不少人瘫在椅上不动了。

    这时候怕是没有人知道,这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后一份正式的遗诏,十七年后崇祯到景山上吊,临死前以发覆面,只留了不要伤民和官吏误他的泄愤之语,根本不能算正式的遗诏,眼前这一份,就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份遗诏。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小人

    待纸墨稍干,宫中来催促的小宦官已经来了几次,众人如对大宾式的将写了遗诏的纸封好,递给内侍带回大内。

    这一次又等了半个时辰,一个太监过来传旨,匆忙而来,匆忙而去,只传了一句话:皇帝曰:可。

    这一下所有人松了口气,遗诏成,皇帝尚在,现在就等看事机是否有反复,皇帝是不是能挨过这一关,又或者等着正式颁布遗诏了。

    内阁诸人没有人担心太多,他们是大学士,就算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也没有把前朝阁老尽数革退的道理,更不会因为猜忌而诛杀大臣。

    所以太监们有的担心,内阁大学士们却并不曾有。

    顾秉谦是最为担心的一个,天子可能不会尽换阁老,但把他这个首辅换掉却是最大的可能。

    冯铨看看阁中同僚,脸上露出冷漠的微笑。

    他是最清醒的一个,现在也是自己最危险的时刻。

    在阁中一片松懈的时候,冯铨自己悄然出阁,外间已经有他几个心腹在等着。

    “诸君不必打探消息了,若大事出,必有确切消息。”冯铨沉声道:“学生也要回家等消息,并且打算辞官回乡。”

    “阁老似不必如此?”一个礼部郎中道:“新君即位,内阁可能有更迭,或许阁老能再进一步呢?”

    “妄语。”冯铨冷冷评判一句,说道:“这时候还想再进一步,能回乡冠带闲住就算幸运了!”

    众人不敢再说,冯铨微微一笑,步行出左掖门,他的家人带着轿子等在外,待这个阁老上轿,轿班起行,内阁之中,却是冯铨第一个出宫。

    至晚间,魏府来人请冯铨到魏忠贤府邸议事,冯铨断然拒绝,推辞以头痛病发,要留在府中静养。

    而冯铨自己则在灯下写辞职疏文,他的夫人大家闺秀,亲自在一旁侍候文墨。

    “夫君何必如此?”夫人舍不得丈夫一生功业尽弃,劝说道:“信王也未必就会对旧日阁老怎样?”

    “你知道什么。”冯铨道:“信王深恨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和记张瀚,那是旁人蛊惑的,一个就是厂公,张瀚还在厂公其后。信王恨厂公,其实更多是惧。”

    “为什么呢?”冯夫人掩口惊呼,说道:“厂公对信王没有什么开罪之处吧?”

    “当然也是信王身边人蛊惑么。”冯铨无所谓的道:“信王身边的人要出头,魏公公是当之无愧的靶子,不打他打谁?张瀚,是图财。对魏公公,是谋其权势。而信王尚小,耳根软,早就成见深植,想扭转是不可能的事。特别是,皇上用厂公,自信能压的住。信王敢用吗?若皇上遗诏明言,以厂公和内阁诸阁臣为托孤之臣,则厂公还有机会,有遗诏大义在手,内廷外朝权势和厂卫相加,能把禁军和三大营的人压下去。而遗诏上没有只言片语,信王一入宫,大权在手,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厂公,此事没有别的可能,只有这一种结果。”

    冯铨说到最后几乎是咬牙切齿,语气中似有金石之音。

    他的夫人也被吓住了,此时已经顾不得荣华富贵,也低声道:“听夫君这么一说,果然险之又险。若留京,两边斗起来,很可能会有大变!”

    冯铨大为赞同,连连点头。他也不知道历史上魏忠贤是那么草鸡,简直不堪一击,被信王轻松夺权,党羽四散,魏忠贤带着财富上路,匆忙赶往凤阳,还想去凤阳做个富家翁,半路上被追住,勒令“自尽”,诺大阉党,轻易的败在了刚即位的十七岁少年的手里。

    这其实就是集权后皇权的威力,一切异已势力如遇到烈日的冰雪,看似强大不可一世,其实很快就会消融。

    冯夫人又道:“新君要即位,你在这时走,会不会也有关碍?”

    冯铨笑道:“不碍事,最近我故意和崔呈秀闹别扭,就拿这事当借口,只当我是负气被逼辞职离京。等将来大事底定,尘埃落下,没准为夫还能再回京为官呢。”

    其妻叹服,说道:“夫君真是智量如海。”

    冯铨心中其实也七上八下,但他知道审时度势,知道此时辞官回家是唯一可行之策。至于将来会不会被清算,很难判定,如果天下大事没有剧烈的改变,他的人生未必会走到终点,但仕途肯定是没救了。

    可怜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庙堂竟争十几年,最终却落得个这般下场,也真是可惜可叹。

    在这种自伤的情绪下,辞官的奏折果然也写的相当悲惨凄苦了。

    ……

    冯铨回家写奏折的时候,魏府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魏忠贤的心腹党羽。

    听到皇帝病危的消息,众人无不扼腕哀叹!

    由不得他们不哀伤,天子在,客氏在,魏忠贤就在。

    魏忠贤在,权势只会越来越大,地位会越来越稳固。

    虽然大明的权阉都是攀附在皇权之上,但魏忠贤已经有凌驾刘谨汪直等人的势头了。汪直当年不过是御马监太监,执西厂,已经令群臣畏惧,内廷之中,实力相当的弱,连司礼太监都不是。

    刘谨之流,也相差不多,其实在内廷的地位都不算高。

    魏忠贤则不同,前朝历代出名的太监,哪一个敢称九千岁?

    哪一个被各地督抚立生祠?

    地方有事,曾经有哪个太监敢居首功?

    宁锦大捷,袁崇焕都在奏疏里公开替魏忠贤请功,庙算帷幄之功,是魏忠贤头上的大功劳,在此之前,哪个太监能做到如此地步?

    而厂卫都在手,外朝在手,内廷几近一手遮天,这种权势地位,也是此前任何一个太监都没有的。

    魏忠贤自己还不知道,但许显纯,崔呈秀等人却都是心知肚明,一旦天启皇帝去世,新君必除魏忠贤而后快。

    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排除这种最差的结果,就是新君为魏忠贤所立!

    这个谋划,崔、霍等人早就在谋算,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天启皇帝为什么这么短命,才二十来岁的年龄,又不是很好女色,亦不炼丹,历代帝王短寿多因为这两个原因,而当今皇帝不好女色,不求长生,却是这般短命!

    这一下可是把阉党给害苦了,他们一步一步走到如今这种地步,权势之大已经无人能抵抗,下一步就是慢慢谋夺京师兵权,再想办法撵走信王,若皇帝有子则拥立皇子,若无子,则在神宗子嗣中择一合适的人选来拥立。

    内阁,翰林院,都察院,给事中,六部,五军都督府,厂卫,内廷,俱在魏忠贤的掌握之中,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当年武宗暴疾而死,群臣也没有慌乱,因为大学士首辅杨廷和能主持大局,就是在文官的主持之下,迎立了嘉靖皇帝这个藩王入京师为皇帝,当然文官们也没有想到,嘉靖才十几岁就智算深沉,并且性格十分强硬,还有一点残忍,杨廷和在和皇帝的博奕中迅速落败,根本不是对手。

    魏忠贤就不同了,他掌握的资源太多,权力太大,杨廷和是凭地位,身份,威望做迎立的事,官员们并不一定都听他的,文官的内部也会分裂,会有人主动去迎合皇权,配合皇帝打压杨廷和。

    魏忠贤则在这几年内不知道杀了多少不听话的文官,其权势不光是威望,而是现实的威胁。在生死大关的威胁下,又有几个人能悍不畏死的站在皇帝一边,与魏忠贤对抗?

    一切的打算都是徐徐为之,因为只要天启在,皇帝一念起,粉碎阉党仍然是相当轻松的事。想完全掌握帝王,最少得有拥立之功,这也是历代强权人物都喜欢做的事。最好再废一帝,立一帝,那就可以篡国自立了。

    可惜,事与愿违……

    魏忠贤歪着身子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的象是能滴下水来,一日之间,他仿佛就老了十来岁,整个人都失了信心一般。

    魏忠贤现在处于绝对的矛盾之中,皇帝崩逝,他的权力必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是现在他完全没有任何想法,头脑里就是一团浆糊。

    魏良卿被室中凝重的气氛所压抑,半天没有说话。

    等了良久之后,他才小声道:“信王我也见过,挺和善的,未必即位之后就会找人替换掉叔父吧?”

    崔呈秀冷笑一声,这时也顾不上得罪这个无知的小辈了,当下驳斥道:“信王不换厂公,他自己身边的人怎么安排?这是大势,和私人的感情无关。”

    许显纯阴沉着脸道:“何况信王对厂公印象不可能好,信王这人,爱亲近儒生。儒生们对厂公能有什么好的评判?”

    “此辈都该杀!”魏忠贤突然暴怒起来,狞声道:“我知道是那几个翰林在捣鬼,他娘的,国事是咱家所掌,东虏是咱家打,和记是咱家要对付,地方上的事是咱家在处置。这几年功劳立的少了?不过因为咱家是太监,这帮小人就背地里嚼舌头,好事全是他们的,坏事全是咱家的……不要说那些小人辈,就算依附咱家的,谁心里没有几个小九九?”

    魏忠贤是真心委屈了,愤怒之下,整张脸都扭曲起来。

    这也是情绪冲突之下的变化,对信王,魏忠贤真的不摸底。

    皇帝春秋鼎盛,信王虽有储君的地位,没有储君之实,就算是真的储君,也得等皇帝崩逝之后再说。

    对百官来说也很为难,皇帝尚在,怎么去亲近储君?有太子的朝代,帝王和储君的关系向来十分难搞,废太子甚至杀掉儿子的皇帝,在华夏的历史上可不是一例两例。

    以魏忠贤的家奴身份,当然只能亲近任用他的天子,如果他跑去亲近信王,天子心里会怎么想?

    但这种苦衷,信王是没有办法体谅的!

    “为今之计……”魏良卿又道:“只能努力巴结和亲近信王,信王殿下如果登基为帝,就算要用自己的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两三年内可能信王还需要叔父,如果我们在这段时间经营好外朝和内廷,就算信王将来要换人,也得慢慢来,不能将咱们全都一棍子给打死了。”

    “这话说的有点意思了。”崔呈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