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1617 >

第1093节

大明1617-第1093节

小说: 大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家的子弟气质更特别一些,也一眼看的出来。

    普通的百姓,家里有什么样的急事,周奎一眼扫过去就能蒙个出七七八八,然后顺口一哄骗,准管叫人掏钱出来。

    至于眼前这个秀才,一看就知道是极为聪明的人,聪明是很宽泛的说法,但大抵从人的面部表情,眼神,还有谈吐,当然还有衣着和仪表能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

    一个胖子,两眼黯淡无神,胸前还有油腻,这种人可能有聪明的,但多半缺乏观察力和把握细节的能力,同时缺乏毅力。

    这样的人能聪明到哪里去?

    秀才按着一柄相当不错的宝剑,剑穗打理的相当光滑柔顺,身形中等,看起来相当匀称,手上有茧痕,说明是真的练过刀剑或弓箭骑马。

    宝蓝色的绸衫整洁平滑,整个人给人一种相当好的感觉。

    加上脸上若有若无的笑意,两眼眼神的灵动,谈吐的风趣,这样的人给人一种精明外露又亲切和善,不那么咄咄逼人,所以周奎判定这人不仅聪明,而且久跑江湖,是一个人精。

    “怎么难法?”

    “如果在他们过来之前,想办法解决,送钱或是给一些压力。”秀才皱眉道:“那这事还有办法。现在闹成这样,大家都要脸面下台,这几人不把事闹到不可收拾是不可能离开的。求名嘛,闹的越大越好。和记这边,一招失就是步步错,落了后手,想解决这事,怕也真是有些为难了。现在这境况,要是我也只能叫五城兵马司把两端封锁,不叫更多的人过来。这样的天气,站着不动就是一身汗,时间久了,几个老爷累了,自然就偃旗息鼓了。”

    “这确实也是办法,就是有些太憋气了。”

    秀才无所谓的道:“自己个没有想到的事情,就只能自己承受后果了。”

    周奎赞道:“相公说的明白,和记一直是有办法的,坊间有什么事都能提前知道。眼下这事,是几个举人突如其来,这事还真的是没有办法提前知道。至于相公,我看你明年定然高中。”

    明年就是天启七年,也是乡试年,去年是会试年,隔一年是乡试年,再隔一年又是会试年,如果没有什么突发的情况,科举就是这样不断的轮回转换着。

    “在下出门游历,夏末回家,天冷好读书,明年秋闱还早,但愿如老兄所言吧。”

    “游历这么久?”周奎笑道:“看来相公对明年乡试不怎么放在心上啊。”

    “在下倒确实受过一些朋友的抬爱,但有谁敢对乡试掉以轻心?游历北方各处,不过是心中忧急,在家也读不好书的原故啊。”

    周奎会意点头,看来这个秀才相公也是一个相当机敏的人物。这样的人对接触到的消息接收消化的很快,他们会感觉到一种危机感,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主要就是为了梳理脉落,确定自己心中所思。

    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走在风口浪尖上,将来很可能是一个出名的人物。

    “相公四处游历,有何所见?”

    “将骄兵堕,军纪败坏。官如狼,吏如虎,天灾频繁,民不聊生。”

    周奎一滞,他的见识虽广,但毕竟见识不深,也没有到北方的军镇各边境地方走过看过。眼前这书生可是游历过蓟镇宣府地方,碍于时间和资金,他没有办法到大同和陕西甘肃等地走一走。

    这个书生其实是仰慕前贤,孙承宗身为大学士督师,镇辽期间寸土未失,并且使虏骑数年未越境一步。

    这个成绩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孙承宗的威名震慑住了后金,就算大明是纸老虎,在当时有名臣,重将,重兵的情形下,努儿哈赤不会贸然到辽西来冒险。

    孙承宗其实也算是侥幸保住了令名,如果天启六年年初是他在的时候面临后金主力大军的攻击,各将可能不会有意不打,但其实敢不敢打,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有这般严重么?”周奎心有不甘的问道。

    秀才摇头一笑,说道:“比在下说的要严重的多。”

    “受教了。”这时周奎看到王发祥出来了,当下拱了拱手,又把注意力放在和记商行的门口去了。

    那个秀才也不以为意,他也是来看和记怎么处理这事,对明年的乡试他没有说实话,乡试其实他还是有把握的。

    北方的文教原本就远远不如南方,象是浙江和南直隶的一些地方,乡试人数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已经是成名的名士了,比如当年的徐渭徐文长,那是何等的大才人物。结果就被乡试给涮了一生,不管怎样都迈不过那道坎。

    能在江浙过乡试关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精英中的精英。明清之际,中国的精华核心部份其实是有北往南转移着,不管是经济重心还是文化,其实都在由北及南。从进士榜到状元榜,浙江和南直隶,也就是江南,还有福建这三个省遥遥领先,江西原本也很牛,在明清时逐渐落后了,但仍然是科举最重要的大省份之一。

    在这些地方想出头,那是难之又难了。

    但在这个秀才所在的河南,北人中的精英实在相对有限,乡试时的竟争对手是什么水准,这个秀才也相当的清楚。

    他十几岁时就饱览群书,能够出口成章,被家乡的人誉为名士,二十岁左右就中了秀才,这也相当的不容易了,至于乡试,也未觉得如何之难。

    乡试是要考的,中了举人之后好处多多,可以守住家业不被小人觊觎。秀才的家族是从外地后迁过去的,在此时的中国这种外来户最容易被人欺负。

    其实就是几百年后也一样,一个村落如果只有一个大姓,那些杂姓小姓,特别是迁入时间不久的肯定是最受欺负的。

    有什么脏活累活,肯定优先派给这些外来小姓,不服?不服你可以走啊。

    所以宗族在几百年后仍然有一定的活力,并非由来无因。

    中了举人的家族,最少是有自保之力了,要比生员强出许多。

    至于中了举人后是不是要继续考进士,这个秀才还没有想好。

    表面来看,大明尚且稳固,但秀才认为大明已经是危如累卵,随时可能因为某件事情没有做好就轰然倒下。

    他游历了几十个州县,到处看到的都是饥荒和贫困,士兵们都领不到充足的粮饷而满腹怨言,百姓更是已经挣扎在生死线上了,很多地方是官府倡导大户救济,也有朝廷的赈济粮,虽然不足但勉强可以果腹。

    到了夏天时人们可选择的吃食多了,并且夏秋时农活多,地方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就秀才眼中所见,大明真的是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就象是一堆干柴已经越堆越高,一旦有一天火星落下去,就会燃烧起冲天大火。

    一般这样的乱世从爆发到尘埃底定总得有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秀才还不到三十,感觉自己还可以从容乡居,养望观察,一旦确定谁有鼎定新朝的希望,那时候再谈投效也不晚。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辱骂

    和记就是一个最重要的观察目标,秀才希望能见到张瀚,这当然不太可能,偷偷跑到草原投效和记的穷酸秀才并不少,传回来的消息也并不如人意。简单来说,那些觉得自己身负屠龙术,一心想被张瀚奉为座上宾的老秀才们,十个有九个是被安插在各司当吏员了,也有当启蒙老师去了,这和他们的身份地位都大约相等。当然和记的待遇比他们留在内地还是强的要多,就算不尽如人意,也很少有人愤而离开。

    这样一来,和记对秀才还有儒学的态度就很明显了,不排斥,但也不会如何的奉如上宾。

    秀才感觉和记的政策有些问题,秀才生员就是士绅团体中的一员,包括地方上的豪强宗族的代表,大官绅,大商人,加上举人和秀才身份的士绅。

    这些人掌握着地方的话语权,如果能把这个阶层收服就等于事半功倍。

    也确实是如此,清军入关前后到多铎征服南京,整个北方和南方的士绅阶层都是选择合作的态度。

    少数的人想抵抗,但主流还是合作和投降为主。

    大明已经完蛋了,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所有的人,最主要的是官绅和生员这样的阶层抛弃了大明,所以你看到了明末历史中最奇诡的一幕,十万人的清军征服了有亿万之众的庞大帝国。一路顺畅无比,除了和大顺军的几次会战外,南下和西进的清军几乎没有打过象样的一仗,多铎在扬州的屠城其实毫无意义,只是几个汉人军阀为了表忠故意为之,加上女真人的贪婪而促成了屠杀。

    因为扬州根本没有激烈的抵抗,前前后后不到一天时间扬州就陷落了,完全不会激起满洲人的怒火。

    而当多尔衮被胜利冲昏头脑,下令明朝降官按满洲服饰更换衣着,并且剃发之后,一切局面才发生了反复。

    士绅和生员阶层一致站起来反对,这才把一团散沙的民众给团结起来。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一生没有出过离家二十里地的农民,和官府唯一接触的机会就是秋天纳粮交税的时候,官吏如狼似虎,不把农民当人看,稍有不足就会遭遇恐吓和侮辱,甚至鞭打。

    这种情形下,你是信任官府,还是信任那些能替佃农遮风挡雨的官绅大户?

    是的,也有对佃户不好的大地主,但毕竟是少数,田主和佃农的斗争也不象后人想象那样全是佃农吃亏,事实上大户士绅们在地方吃亏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总体来说,佃农制度是一种进步,比南北朝时的人身依附型的土地人身关系要进步的多,双方算是共赢,佃农交出大量的收成给田主,田主则替佃农挡住来自官府的各种压迫,很多自耕农都宁愿卖掉土地给人当佃农,或是用投献等各种办法,把土地荫庇在有功名的生员名下。

    “对了。”周奎转头对秀才道:“老弟风采仪表过人,谈吐不俗,在下周奎,在正阳门这里也薄有名气,敢问相公尊姓大名?”

    “原来是周兄。”秀才这才知道眼前这人是个算命的相师,不过他也并没有鄙夷之意。

    游历天下就是要什么都接触,什么人都往来。成功的相师会混的不错,和官员士绅都有往来,很多相师人面通天,比普通的举人还强的多。比如他在游历开封时见到的宋铁口,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宋矮子,也是星相医卜样样精通,所以在开封很有名气,如果秀才抱残守缺,格守读书人不同这些江湖人物来往的规矩,他又怎么能在游历时增长见闻呢?

    “在下牛金星,河南宝丰秀才。”牛金星拱了拱手,笑道:“在县学请了半年假,出来游学。”

    “原来是牛相公。”周奎也拱了拱手,笑道:“还是继续看和记怎么料理这事。”

    牛金星兴味颇高的道:“出来这人似乎比适才那人江湖气息要重些?”

    周奎知道其是打听消息,于是也把王发祥的背景略说了几句,反正京城之中多半都知道。王发祥原本就是一个喇虎,后来被派到京师当掌柜,具体做什么京师人并不太清楚,只知道王掌柜手底下有一帮能人,不是等闲能招惹的角色。

    王发祥身上的江湖气息其实已经不似当年那么重了,在京师好几年了,打交道的都是大商人或是官员吏员,当然也有江湖人物,不过需要王发祥亲自露面接见的大人物原本也并不算多。

    和后金细作的谍战已经进入了漫长的休整期,王发祥只是在梳理北方的情报体系上还有事做,也培养一些新人。

    同时宽甸和十三山的军情人员轮换,消息传递,不可避免的要经过京师,在很长时间内做这样的事,其实已经有了明显的上位者的气息。

    “我可以起誓。”王发祥道:“只要诸位跟着我一起起誓,各位来此闹事不是为了名利,而是真的出于一腔公义。”

    “我等当然是为了公义。”李梦辰义正言辞的道。

    “公义?”王发祥突然变了脸,怒声道:“我们在北边打的是北虏,谁他娘的告诉你我们和记对大明有不臣之心?皇帝没说,内阁的阁老们没说,你们几个乡下窜上来的举子就能知道这样的大事?你们凭什么?日你们娘亲的,你们算哪根葱?哪个王八蛋的裤子没系紧把你们这几个宝货给露出来了?天子脚下,轮得着你们来操这种心?还送匾额,报自己的名号,敢说不是为了出风头扬名?就你们这几个货,留在京里肯定是上科没考中进士,你们的这举子没准也是混出来的。你们压根没有真材实学!现在不好好读书等着下科再好好考,中了进士再出来说国事,报效朝廷,现在就出来献丑,你们也配?起誓,我们张东主用得着和你们这样的狗才起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