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540节

皇宋锦绣-第540节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这种,经过后世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把各方面的漏洞都考虑到,把严禁做到了极致的方法,杜绝了任何意外的产生。

    有人会说,工业化的生产,还有严谨的态度,会抹杀变数的,在古代,变数才是最大经典,一些官窑,无不是为了追求窑变,历史上那些巧夺天工瓷器。

    后世景德镇的大规模生产瓷器,让窑变不在产生,那种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再也不见了,这在某些人得嘴里,那是历史的倒退,连千年之前,古人都能够做出来的东西,现代反而做不出来了。

    你没有看到,标准化的生产降低的成本,还有的各种优质的耐用的瓷器开始出现,工业化带来的是控制,是秩序,是成功率,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窑变。

    变数和意外,或许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的出现,有些划时代的材料,比如说青霉素,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的操作错误,可是这样可以更加清晰的知道研究清楚的,还有未知的,没有那种撞大运,买彩票一样的运气,却有稳扎稳打基础,厚积薄发,这才是最好的的,或许意外的突破,会让在某一个时间,占据上风的,可是厚积薄发的,必然能够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在之后反超。

    就如同的德国那样,在一战的时候,英国为什么咄咄逼人的逼迫,甚至还使用了某些手段,原因很简单,如果放任德国继续的发展,很快就会超过英国的。

    物理化学,从初中的内容比较的简单,加上了定海军需要的东西,也只是稍稍的费点事,真正困难的是各种的实验,在结合了原来中学教材之中的实验课程,再加上定海军的需要,总算是把教材给编订好了。

    当一门门的教材确定了之后,才有赵信面前那一份东西,关于定海军教育问题的若干研究。

    从农村走出来,在一个贫困的乡村,一步步的学习,最终成功的进入到一等学府的北大,最终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可以说一路学习出头,哪怕他不选择走德国这一条路,也不会放松教育的。

    在赵信的关注之下,定海军从来都没有放过教育,只不过,没有体系化,也没有实行新的教育。

    第一代定海军人上了定海军之后,为了加强工作的效率,教育就先开始了,在实行补充教育和扫盲教育的同时,对于儿童的培养也同时的开启。

    定海军利润巨大,有足够的实力推行教育,在定海军对于孩童教育,是全额补贴的而教育的。

    最初,赵信也想过直接扩充成现在的教育方法,后世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让那种模式,成为了最适合的模式。

    可是最终,这个教育却变了味道,让普通的孩子们识字,只是聘请一些士子,进行开蒙,然后才添加了数学,历史,还有其他的一些科目,总体上,还是旧式的,中间想过了一些改进,都因为老师的存在,而夭折了。

    北宋重视文人,可是儒家文人的固执,也是出了名的,他们因循守旧,在某些时候,是比较适合统治阶层的,可是在定海军,在工业化的时代,还真的不适合。

    现在,定海军已经储备了足够的人员,那些在研究所里面摔打,没有出来的人员,却已经基本的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对于物理或者化学,有了初步的理解的,他们或许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实验者,成为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可是成为了老师还是没有问题。

    数学方面,也累积了一大批拥有计算能力的人才,这些人,都是用时间来培养出来的,现在正好到了用的程度了。

    可以说,定海军,除了文学历史,必须要依靠原有的夫子之外,其他的行业,基本上不需要了,甚至文学和历史,单纯识字和讲古上面,也可以不依靠这些夫子,这就有了改革基础。

    赵信犹豫的原因,恰恰是这个。

    现在定海军的教育,特别是学龄儿童的教育,很不错,因为从上到下,都知道识字和知识的重要性的,从办教育上面,是不存在阻力的。

    不会有人反对孩子去识字,因为长辈们,已经迟到了这个的好处,只要1000字以上,初中级的认证的,就很简单,只要花费时间就可以了。

    1000字,对于大人而言,那是难啃的骨头,可是对于小孩子,那是么的,再说了,七八岁的小孩子,想上班也上不了,最起码要到16岁以后,有8年的时间来学习,这一点,时间是等的起的。

    可是老师是一个大问题,那些从科举之中走出来的老夫子,他们的满脑子都是科举,所有跟科举无关的,都是妖魔鬼怪,都是没有用处。

    历史的加入,算是一个特例,可是劳动和自然这算什么,还有那些数学,又不是培养伙计,要算数干什么,你说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什么一元二次方程,什么三角函数,看着眼晕的东西,这不是浪费学生么?

    实际上,定海军的教育改革,就是在不停的抗争和争取之中度过的,很多科目的加上的,都是在不停的争夺之中的完成的。

    现在赵信有了足够的实力,那么可以不依靠这些夫子,如果他们愿意,可以给他们留下文学和历史,如果不愿意,那么对不起的,就算是让一些不太够格的人来,也不会用他们。

    文学,很重要,可是对于高速发展的定海军来说,是没有理科重要的,工业需要的懂得理科,会实验的学生。

    赵信现在头疼的是,却是这些夫子,他们或许会让他头疼,却在定海军的建设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一次的改革,是全面的,是牵扯到了所有的方面的,一定会引来巨大的反弹。

    在最初的时候,为了解决定海军的识字率的问题,赵信找到了那些士子,当时他拿出了汉语拼音,就让士子们有些微词,因为这是逆反传统的,传统的教学之中,没有拼音这种东西,你贸然的弄出来,总是不好的。

    在定海军当时的环境之下,再加上赵信在定海军的权威,最终,让这件事情的,平稳的过渡,在真正的运用之中,汉语拼音可以大大的加快学习和扫盲的速度,也就不再说了。

    可是现在的教育改革,这已经不是创新了,这是彻底的推翻。

    在新的学科之中,只有文科的,数学,历史这三门,跟之前的传统的教授过程有些相关。

    还只是相关而已,实际上,也不一样的,差别巨大,在文科之中,古文只是涉猎,只是鉴赏,不作为重点。

    真正关注的,是汉语拼音的识字,还有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子的运用,这玩意,可不是文采斐然的文章,而是白话,如何用最简洁,最不容易出现异议的话语,把一件事情给说清楚,这才是赵信真正看中的东西,而不是什么文采。

    这就跟传统的文人的思想彻底的相反,有时候,为了讲究文采,专门弄一些别人不懂,或者是不容易懂的东西,不然怎么表现出高人一等。

    至于数学,可不是简单的数数和计算,那是真正的理论,从自在混合计算开始,整个数学的基础,就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的,可以说难度显著的上升,而且重要性也上升了,枚有一个学生,都必须要掌握数学,否则的话,未来的发展空间,根本就不好的,

    历史还好说一点,可是为什么这么的简单,就如同一个常识性的东西一样。

    这些怎么说,都跟先贤还沾点边,可是其他的呢的,物理,是什么,化学是什么,还有那个劳动和实验,怎么看,都跟学习没有任何的关系的,这不是上天呢

    赵信在定海军,拥有着绝对的权威,毫不客气的说,2年的时间,赵信已经展现出了领导整个定海军的能力,他在定海军的微信很高,可是他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开始。

    说实在的,这些从大名府之后,逐步开始投奔定海军的士子们,对于定海军的帮助非常的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推翻这些对定海军有巨大的贡献,把他们放在定海军的对立面,否定他们的所有功绩,这一点,赵信有些做不到。

    可是赵信已经不是那个,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控不了的人,他是肩负着定海军命运的定海侯,有时候,他必须要做出选择。

    夜色更深了,可是在深重的夜色之中,灯光却更加的分明了,赵信看着夜色之中,逐步模糊的定海军,站起身来,脸上的表情逐步的凝重,在思考了少许之后,在文件上签署了他的名字。

    时代发展,有时候,无关乎对错,哪怕是好意,逆了时代的潮流,依然会变成恶意,他无心对这些士子们动手,可是真的这些士子们,让定海军的发展放缓,或者是逆了定海军的潮流,那么还真的就对不起了的。

    伴随着赵信的命令,一场关于定海军的教育的改革,就此,尘埃落定,从赵信颁布的那一刻起,从上到下开始在定海军开启了。

 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

    赵信签署了这么一个文件,然后按铃让秘书进来的,秘书处没有休息,也是在等待这个文件,他们也很清楚这个文件的重要性,在确认了是赵信亲自签署的之后,他们立刻拿着文件出去。(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看着秘书离开,赵信知道,秘书们会在最短的时间,把这个文件,交给各种的执行部门,然后在整个定海军开启新的计划。

    赵信知道,从他签署下了这个命令开始,很可能,异常激烈的冲突就会产生,这是思维的碰撞,也是时代的碰撞,在这个碰撞之中,必然会产生失败者,而这些失败者,就是那些固执的老夫子。

    不过赵信并不后悔,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不是说说而已的,那是后世,经过了无数的历史,证明的东西。

    学习还是学习,可是知识就不是那种儒家的经典了,而是变成了定海军需要的东西,这个东西跟之前的不一样。

    知识从这个文件签署之后,不单单是知识本身,是一种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只要掌握了知识,就会改变命运,这些知识真的能够让他脱贫致富。

    在此之前,也存在知识改变命运,学些儒家经典,走科举这一条路,同样是改变命运存在,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只要能够通过科举,就能够做官,甚至一路做到朝廷高官。

    哪怕是文名最繁盛的北宋,完全从最底层的农家子,不是说没有,只不过很少很少。

    在没有先进的印刷术的前提下,书籍基本上是靠抄的,再加上上好的纸张也很贵,书的价格相当的昂贵。

    读书考科举,不单单是书,四书五经总是要有,还有一些诗词经易,前人科举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些东西,林林总总下来,就不少钱了,如果再加上游学诗会,耗费的资金就更多了。

    完全贫穷出身的农民,根本就支撑不起这样读书的消耗,除非是有人自助。

    也就是说,科举虽然放开了一条,从最底层迈向至高的口子,可是这一条路,开的口子并不宽,3年几十位进士,这已经是极限了,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几年都没有开办科举的也比比皆是。

    在没有中进士之前,谈不上改变命运,因为身份没有较大的变化,就算是把举人这一块,也给纳入其中,每隔一年能够有多少,这个比例,远远小于后世,清华北大的招手人数。

    这两个高校,是后世中国最为顶尖的,每一个地方,只有最顶尖的人才才能够上,可是两所高校加在一起,每年的招生计划也会超过6000,加上其他的一些,每年入校人数会在7000左右。

    不说两个时代的可比性,科举这一条路,远比后世想想的要困难,需要天赋,这是肯定的,只有天赋出众的才可以做官,可是天赋只是一部分。

    家室,资金,老师,众多的方面的原因,哪怕是到了科举比较多的明朝清朝,真正的草根做官的,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才有类似的宣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赵信所知道,一些被宣传成为底层做官的典范,海瑞一个,王拱辰一个,海瑞只是父亲早逝,可是家里还有几十亩的田,王拱辰是没有太多的记载,也只是说家境贫寒,早年丧父,却没有说出身。

    有历史可以考究,或许在秀才之中,有一定比例的最底层的,到了举人,就少了很多很多,真正走上进士的,千年科举的历史上面,除了宣传的,真正实打实的,真的就不多。

    21世纪,甚至说,从20世纪之后,整个世界主流的教育,跟封建时代的科举,截然不同,他们培养的不是最顶尖的,可以做官,成为上位者的,他们培养的,却是普适性的,可以适应社会环境,并且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