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49节

皇宋锦绣-第449节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低调,甚至没有回到枢密院,只是到了仁宗这里报备了一下,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回来了。

    听到了韩琦这个名字,整个大会之中,不少人注意了过来。

    韩琦回来的非常的快,又比较的秘密,知道他回来的,也就是最顶层的寥寥几人,剩下的全部不知道。

    可是这一年半之中,韩琦在整个汴粱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大,单纯西北一战,只是名将的话,接下来的灵州和议,还有西北水利工程,那就是神奇了。

    化不可能为可能,这么出将入相的人才,就算是文星闪烁的北宋,也算是少见的,最关键的是韩琦还年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韩琦已经接近四十了,可是在整个北宋的政坛,真的算是年轻的,曾经三十多岁,就做到枢密副使的位置,那是跟着新法出来的,并不稳定。

    可是现在,当西北一连串功劳之下,以前的级别,再怎么的有些虚,也变成实的了,这么悄无声息的回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一些急于抱大腿,开始在心中盘算着新的想法,而一些有直接利害冲突的,则是另外的一番想法。

    比如说贾朝昌,他本身是准备明年进军,当时估摸着,韩琦虽然立下了大功,可是变法出身的他,在范仲淹受到打击的档口,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回来。

    可是他却回来了,在这个时候,他会担任什么位置,本身枢密副使,又在西北立下大功,更进一步是必然的,那么什么身份么,三司使,枢密使,还是首相。

    正因为无法确定,所以贾朝昌的脸色非常的难看,本身之准备到春暖花开在动手,可是很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必须要等到年节过去之后,就动手了。

    类似想法的人不多,抱大腿的却不少,聪明人哪里都有,总之,韩琦一下子,成为了整个朝堂上面的焦点,无数人的眼光,投向了他。

 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

    神采飞扬,这就是现在,韩琦的样子,哪怕站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可是表现出来的那种气息,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一年多之前,韩琦不过是一个根基不稳的变法派成员,他甚至不能够称之为变法的领袖,最多,只能够被称之为范仲淹的助手。

    如果不是仁宗为了保护青年才俊,保护一下他们,他们恐怕要跟范仲淹等一起,被贬谪,几乎永远不可能返回的朝堂。

    当时,前往西北的韩琦,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还好赵信出现,带来了长弓和棱堡,还有炸药,这三种东西,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造就了西北之战。

    少了任何一种,对于西北之战来说,都是没办法完成。

    一年多的时间之后,韩琦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他已经是整个北宋最为功勋的存在了,占据灵州,几乎把整个河套平原,都纳入到了北宋的体系之中,帮助辽国,拿下兴庆府,灭亡西夏,解决掉北宋的后顾之忧。

    再到后来,因利是导,拿下了灵州协议,并且借助着灵州协议资金,兴建了灵州的水利体系,一举的解决了整个西北的问题的,韩琦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任何朝堂上的问题。

    在整个新春朝会之中,最为瞩目,并且获得封赏最为丰厚的,就是韩琦。

    以韩琦的功劳,这些封赏,不但不多,反而少了很多。

    毕竟,几个功劳,无论任何的一个,落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的得,都是难以封赏的功劳,这些功劳,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要么是封无可封,要么就是现在这样,大幅度的减少。

    对于这个,韩琦没有丝毫的在意,依靠着跟定海军的合作,韩琦家族,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收益,在钱多到了一定的时候,已经没有意义了。

    韩琦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抱负,以自己的意志,改变整个北宋,而不是赚到海量的金钱。

    可是就算是减少了很多倍奖赏,在绝对数字上面,已经非常可观了,单纯的金钱奖励,就超过了2万贯,还有封地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更多,是一种荣誉。

    封地无法被贵族直接利用,更多的是一个数据,在收取了一定的数据之后,减少一部分的费用,交给贵族。

    这部分的钱很少,每一户,可能只有一点点,就算是实封上百户,甚至是千户,每年的钱也没有多少。

    北宋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对于这些进行了一定的建制,就算是贵为宰抚,能够实封千户的,已经算是不错,千户,每年才多少,能够有几百贯,已经算不错了。

    丰厚的奖赏,让人人侧目,加在一起数万贯,在万贯已经成为庞大财富的前提下,几万贯,绝对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

    朝会的焦点,到了韩琦这里之后,之后就有些平淡了,作为定海侯,赵信也在封赏之列。

    仁宗很清楚,赵信对于这些,并不是特别的看重的,钱这玩意,赵信不缺。

    单纯给仁宗的钱,就几百万,接近千万了,任何的奖励,对于他而言,都没有太多的效果。

    再说了,赵信的敏感身份,加上赵信低调的作风,仁宗也不可能把他,放在聚光灯之下,给了合乎规矩的奖励,不高也不低。

    韩琦是整个朝会的焦点,赵信,不过是一个小透明,虽然也有一些人注意他,但是当赵信丝毫不起眼的前提下,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变动。

    出了朝会,还有几天,年过完之后,赵信的这一次汴梁之行,就要进入到尾声了。

    汴梁的行程相当成功,最大的目的,铁路的建设,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又见到了这个身体的母亲,并且定海军的各种新产品,在汴梁销售的非常的不错,以玻璃制品为核心的一些珍贵的玻璃艺术品,已经成为了目前汴梁的新的潮流。

    只要有一年的时间的发酵,就可以获得海量的资金,接下来,珍稀的玻璃制品的数量,就会逐步的减少,普通的玻璃制品,将会成为主流,这些目前已经在定海军开始普及,最起码,大型平板玻璃制作的玻璃镜,也开始逐步的使用,明窗净几,将会成为定海军的标准配备。

    不过,今天,定海侯府,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韩琦来了。

    实际上,在北宋这些宰抚之中,包括叶清臣在内,跟赵信的关系比较好的,也就是韩琦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韩琦在西北去的成绩,一大半的成绩,都跟定海军有直接的关系。

    没有长弓,韩琦就不可能组织一个,可以跟西夏和辽国的重骑兵,正面的抗衡的部队,没有了棱堡,面对着辽国的十万骑兵来攻击,他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里面,面对着10万骑兵,除了西北的少数城市,其他就根本无法抵挡。

    至于没有火药,能不能攻下兴庆府,都是一个问题。

    虽然说,西夏学习北宋并不那么的靠谱,可是兴庆府毕竟是西夏的大本营,这是李家经营了数百年的老巢,特别是西夏立国了之后,把兴庆府作为首都的存在,更是投入巨大的资金。

    青砖糯米,高大的城墙,完备的防御工事,还有相当多的士兵和准备,可以说,西夏已经把所有做到了极致,元昊当时,也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别说是单纯一个辽军,就算是韩琦的跟辽国练手,面对着防御到了极点的城池,也很难彻底的拿下来。

    最大的可能是,围城数月,甚至一年,在极大的削弱了西夏的力量之后,最终,围城的军队,粮草什么的无以为继,然后后退,攻下来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实际上,西夏之所以能够到了南宋年才灭亡,甚至连金国都灭亡了一百年左右的时候,这才被蒙古拿下,就证明了这一点,就连不世统帅王韶的出现,借助腾挪,好容易从西藏哪里打开了突破口,可是到了兴庆府附近的时候,却望洋兴叹。

    以防守著称,攻城能力一流的宋军,面对着西夏的城市,如同强弩之末,是不能够穿鲁缟,根本没办法。

    兴庆府,正是最强悍的时候,面对着这个一个城市,就算是真的北宋和辽国,用了吃奶的力量去打,打下来了,自身的损失,也会惨重。

    炸药出现改变了一切,哪怕是保州曾经用过,却没有想到,兴庆府用的这么顺畅,兴庆府的防御,比保州还要高出一个档次的,同时,兴庆府的驻军也更多,可是偏偏,对于攻城而言,哪怕是占据优势的守军,城破之后,对于守军心理的打击,也是巨大,结果不言而论,西夏的精锐部队,几乎都损失在了兴庆府,西夏灭亡了。

    韩琦主要是来感谢的,虽然,在之前,在双方的通信之中,感谢的话,已经说过不少,可是现在真正遇上了,那就面对面的去说。

    到了韩琦这样的层面,有些顾虑已经没有那么多了,赵信的真实身份,如果说整个北宋,知道的人之中,韩琦是最早。

    在保州兵变,当时仁宗派遣韩琦前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救援赵信,虽然当时的希望有些渺茫,可是赵信的身份,还是明白无误的告知了。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如果说,北宋的政坛,对于赵信最了解的,恐怕只有韩琦了的。

    在大名府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赵信所掌握的实力的可怕,一个可怕的钢铁厂,只要想,随时都可以转为兵器生产工厂,定海军的战争潜力可见一斑。

    正因为这样,韩琦对于赵信的态度比较的复杂,是又亲近,又警惕。

    亲近的原因在于,有这么一个强大的,随时都有新的东西出现人,在一些的特别的需求的时候,可以找到他帮助。

    警惕的原因是,任何一个想要登上宰抚那个位置的,都不希望有一个强番的存在,这对于强大的中央政府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隐患。

    韩琦再怎么的出色,也不可能跨过历史,来看待问题,他不可能知道,火枪这样的热武器,对于战斗力的划时代的改变。

    一个士兵的训练的,最少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这些士兵,上了战场,还是一个定时炸弹,没有什么见识的新兵,到战场上面,面对着残酷的杀戮崩盘的,比比皆是,在战场上,简直是一个精确到了极点的工具,特别是正面作战,一个地方崩盘,产生的连锁反应,恐怕神仙也救不了。

    可是热武器不一样,不存在意志和拼杀,特别是在热武器对冷兵器的时候,那几乎就是排队枪毙,不存在什么意志的问题,再加上热武器更容易上手的特性,一般人,有个半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勉强的拿出来用用了,真的训练3个月以上,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部队了,再加入几次战斗,那就是精锐。

    从最开始,赵信就没有准备打造大规模的陆军,无论他把定海军经营的怎么样,他是依附北宋存在的节度使,不可能绕开北宋,单独的存在,只要大规模的组建步兵,那就必然会被发现。

    反倒是海军更好一点,实际上,在热武器的初期,步兵并不是变革最大,不断加大的武器的威力,必然要用更加沉重,更家厚实的炮管,相对于陆地上,不可能无休无止的增加火炮的口径,到了海上,就好说很多。

    在二战时候,极限甚至会出现800毫米以上的火炮,这可不是大型臼炮,那玩意放在战舰上,几乎不行,射程近的,威力不大,真正的舰炮,全部都是拥有足够的管身比,威力强大。

    一个完整的舰炮的重量,甚至可以达到150吨以上,这还不包括下层舱室和上面的防护装置,加上备弹,轻松可以超过200吨,16英寸的火炮,单纯弹头的重量,都超过了1。2吨,哪怕是备50枚,都超过60吨的重量了。

    相反,在陆地上,火炮的重量是受到限制,类似之前的大型臼炮这样,更多的是通过炮车,在铁路上面运输的,就算是到了之后,要展开,也需要加上混凝土的支座,否则就没办法,单纯一次射击的后坐力,就足以让铁道和炮车毁掉。

    可是在海上,就没有这么的问题了,哪怕是在宋朝,最高也可以兴建超过5000料海船,这就一千多吨了,在一千多吨的船上,或许安装上一百多吨的火炮,这很难,可是10吨左右的,那就非常轻松了。

    而在陆地上,在铁路没有兴建,复杂的地形条件之下,别说10吨,就算是几百公斤的,都非常的困难,必须要在专门的道路上面行驶。

    火炮从出现之后,最初是应用在陆地之上,可是,当第一门火炮装载到了船上之后,舰炮的发展,就远远超过了陆基火炮,在战争之中,火炮往往会成为一个限制,一个拖累了行军速度的限制。

    哪怕到了一战的时期,也有为了某一个战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