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舰队-第7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天后,刘慕辰带着他的妻子和还不到三岁的小女儿,在上海公平路码头登上了一艘开往武昌重庆方向的轮船。他最终是咬了咬牙,花了十六块钱,买了两张去武昌的五等舱票。因为没有停靠岳州的轮船,到了武昌之后再转火车。
排水量一千两百吨级的江渝三号轮静静的停泊在码头上,这艘轮船上下一共五层,最底层是五等舱,蒸汽机舱,传动舱,燃煤舱和压载水舱;第二层的头尾是四等舱,中间是锅炉室和卫生间;第三层的最前面是图书室,后面是三等舱,中间卫生间和锅炉室,后部也有三等舱,船尾是餐厅和厨房;第四层的前面是特等舱,一等舱,中部是轮机舱通道和生活用水水箱,后部是小卖部,二等舱和高级餐厅;船的最高一层是驾驶台,船长室,船员餐厅,船员生活区等设施。
目前的轮船仍然是木壳船,但是在船体外面包裹了一层铁皮,减少阻力和摩擦力,船顶部的桅杆仍然可以挂风帆,能够使用双重动力。
船的一等舱和特等舱是有钱都买不到票的,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或者立下功劳的功臣才能购买。特等舱、一等舱和二等舱所在的那一层甲板,船舱外围有外走廊,旅客们可以站在栏杆上欣赏江面风景。同样的道理,最上层的船员甲板,也有外走廊,只不过外走廊没有雨棚遮挡。特等舱,一等舱和二等舱内,均有独立的卫生间,特等舱为一间套间,有一间客厅和一间卧室;一等舱和二等舱设备几乎一样,所不同的是,一等舱是单层铺,二等舱是双层铺。
三等舱和四等舱是没有外走廊的,只有船的中部一条走廊,舱室在两边,三等舱内设有洗脸池和衣柜,一间房间八个人,窗户为方形窗户。四等舱是圆形舷窗,舱内少了洗脸池和衣柜,一间房间十二个人。
至于五等舱就是在下层,窗户是不能打开的,共有两间大舱室,每间舱室内可以容纳一百八十人,共有三百六十张五等舱铺位。加上两百四十张四等舱铺位,一百六十张三等舱铺位,四十张二等舱铺位,十二张一等舱铺位,两张特等舱铺位,这艘轮船一共可以载客八百一十四人,春运期间还能增加没有床铺的统舱铺位。
轮船停泊在码头上,但是锅炉已经生火,两台烟囱冒出一股黑烟。
刘慕辰带着妻子和女儿走进码头,在门口检查了船票之后,一家三口走进候船室。
只见候船室内人山人海,挤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至少有一千五百多人,拥挤得候船室内闷热不堪。不过二等舱以上的旅客不在这间候船室,他们有自己专用的候船室。
“人真多啊!”刘慕辰的妻子感叹一声。
“都赶着回去过春节,以前没有那么快的船,回不去。现在船快了,大家在外面久了,都想回去过年。”刘慕辰道。
距离开船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候船室的检票口打开,人们排着长队等候检票。队伍非常长,但是在码头护卫队的监督下,人们有条不紊的排队检票。
刘慕辰一家检了票,走出了候船室,走上码头。轮船的四等舱甲板有舱门,但是公平路码头是高码头,四等舱甲板舱门不开,打开的是上面的三等舱甲板舱门,有一根跳板同码头连接,旅客们通过跳板走进船内。
通过跳板,走进舱门内,刘慕辰只见船内的墙壁上设有成排的壁灯,油灯照得船舱的过道中灯火辉煌。往前走了几步,前面是中间的大厅,大厅内有旋转楼梯,楼梯的扶手上面包着发亮的黄铜,大厅上吊着可以吊灯,吊灯连接的铜管可以注入灯油。船舱中间,是一条长长的过道,两边是舱室。轮机舱的位置,是双过道,中间是轮机舱,两边是卫生间,一边是男用的,另外一边是女用的,卫生间门上有简单易懂的图案,还有文字。
“四等舱和五等舱的请往楼下走,二等舱以上的,请往楼上走。”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给登船的旅客指引道路。
上面的二等舱等高级舱室,有护卫队站岗,一般旅客不能随便上去的。
刘慕辰的五等舱在底舱,他带着妻女,从楼梯走下去,走到四等舱甲板之后,在舱室的一边有楼梯下楼。
五等舱是一间大房间,里面摆放着一张张双层铺。
第三百二十一章 春运
除了购买了五等舱铺位票的旅客进入外,还有大批买了通铺船票的旅客背着从服务员那领来的草席和棉被进入五等舱,位于底舱,不通风的五等舱内拥挤不堪,空气混浊,所幸的是冬季,若是夏天会闷热难忍。
江渝三号的载客量只有八百多人,却超载达到一千五百多人,也就是意味着有七百多人买了没有铺位的统舱。部分统舱旅客被安排到船头下面的货舱中,还有一部分统舱旅客被安排在五等舱内,剩下一部分安排在四等舱甲板的过道中。
“呜——”汽笛一声长鸣,位于船中部的两具烟囱喷出滚滚浓烟,轮船缓缓离开码头,两台串联的蒸汽机带动螺旋桨,往后面喷出水花,轮船向吴淞口方向驶去。
轮船航行黄浦江上,刘慕辰的床位在窗边,透过舷窗,看到两岸林立的高楼、厂房,岸边一排排整洁的码头,江面上桅杆如林,各种商船和战舰停泊在码头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的变化之快。他刚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座小城,如今已经成为超过南京的大城,不知道是否超过了北方的京城。
轮船驶出吴淞口,在吴淞口的两岸修筑了坚固的城堡要塞,都是由巨石和水泥搭建而成,要塞的棱堡上密密麻麻开着射击孔,顶部的炮垒内隐藏着威力巨大的重炮,黑洞洞的炮口封锁江面,任何不怀好意的敌舰到来都会被击沉。
吴淞口内,江面上停泊着各种战舰,既有风帆战舰,也有新式的蒸汽铁甲舰,还有风帆蒸汽双动力的木壳战舰。
江渝三号逆流而上,中途分别在南京、安庆、九江等地停泊,每个港口停泊两小时,之后继续拔锚启航。轮船以十一节航速航行,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轮船在武昌停下。
刘慕辰带着妻子女儿,风风火火的直奔武昌火车站。赶到火车站之后,发现那里也是人山人海,大批春节回家的人们正在排队买票。刘慕辰排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在傍晚的时候买到一张次日早上出发的车票。
武昌火车站周围的旅店住宿费十分昂贵,刘慕辰舍不得花这个钱,于是他带着妻女在候车室门口坐了一夜。候车室和售票厅门口,有大批类似于他这样的回家百姓,都舍不得花住宿费,就在门口蹲着。
天亮了,阳光照射在武昌火车站上,这里是武广铁路的,一列列火车停靠在站台上整装待发。
候车室内挤满了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在这里候车,准备踏上回家的旅程。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驱使,随着资本的发展,资本家需要更多的产业工人,这就需要把农民从土地上驱赶出去。为了把农民从土地上驱赶出去,王羽采取官绅一体纳税,分配功勋田,统一包租庄园制度等方式,还用了蚕吃人的办法,迫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走进城里成为产业工人。
刘慕辰一家终于坐上了回家的列车,这是一列武昌开往广州的长途普通旅客列车,每天早上八点从武昌火车站发车,只需要运行三十六个小时,在第二天晚上八点到广州。不过在单线铁路上,晚点是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晚点一两个小时,遇上恶劣天气,有可能会晚点一整天时间都难说。
不过就算是晚点较长时间,对于当年的老百姓来讲都无所谓了,原本从武昌到广州,一般老百姓要走上十多天,甚至一个月时间,现在只要两天一夜就到了,这个速度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刘慕辰乘坐的是三等座车,无座票,车厢内挤满了人,连过道都走不过去。所幸的是他和妻女是短途乘客,就在门边站着。
既然是普通客车,一路过去走走停停,几乎每个小站都停。不到三百公里的路程,走了大约十个小时,在天黑的时候才抵达岳州车站。刘慕辰一家下了车之后,只能在车站附近的旅店住宿一晚,次日一早再乘坐当地小河里航行的航船回家。
前后一共经过五天四夜的长途旅行,刘慕辰一家终于在春节前赶回自己家中。
……
数千里外,赤塔河流域附近的茵格达城堡,这里是后来著名的赤塔市,这时候这里还只是一座小小的木头城堡,这里驻扎了一百六十名俄军士兵,一百五十名哥萨克骑兵,还有两百余当地土著兵,五百多名被俄国人抓来当奴隶的当地土著兵。
俄罗斯军官波德·别克托夫站在城堡的高处,远眺前方冰封的雪原。原本俄罗斯人派遣探险队去远东探险,遭遇的对手都是当地土人,那些乌合之众根本就不是俄军对手,当地的小部落不是向俄国人投降,就是被剿灭,俄罗斯往东扩张的脚步可谓是畅通无阻,一路向东找到了大海。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极其渴望找到出海口的俄国人发现,东面的出海口冰封期实在太长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出海口。
寻找出海口失败,俄国人并没有放弃,他们抵达远东之后,继续往南探险,他们知道,只要一路往南走,肯定可以找到一处天然不冻港。
俄国人的探险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反抗的当地人都被他们屠杀了,剩下的都是老老实实臣服于他们,给他们当炮灰,当奴隶的土著人。
可是从前几年开始,俄罗斯探险队却遭遇到麻烦,先是在黑龙江入海口全军覆没,后来一名哥萨克军官竟然放弃了探险,同盘踞在黑龙江下游的明军做生意,把哥萨克人用的优良战马都卖给明国人。
其实郑袭自己也在培养战马,他把蒙古马和阿拉伯马,以及郑经从美洲送回来的欧洲战马放在一起杂交,也培养出了自己的顿河马。
千里冰封的雪地中,出现了一支庞大的雪橇队伍。这支队伍全部披着白色披风,身上穿着白色棉甲,士兵手中紧握着火枪,其中一部分士兵使用的还是米尼弹步枪和纸质弹壳后装线膛枪,有些雪橇上还载着新式的野战炮和榴弹炮。
“大帅,还有五十里,前面就是罗刹人的茵格达城堡了!”一名斥候兵向郑袭禀报。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赤塔河
郑袭的大军共有两千辆雪橇,六千官兵,八千匹战马,全火器化装备。这支大军如今是兵强马壮,武器精良。琼州军开始换装金属弹壳后装枪之后,一部分纸质弹壳后装枪和大部分米尼弹线膛枪淘汰下来,逐步装备到郑袭军中。此外,王羽还给郑袭部送去了一百支新式米尼弹狙击步枪。
雪橇队中还拉了六门十二磅野战炮,四门十二磅榴弹炮,十二门六磅野战炮,八门六磅榴弹炮,二十四门三磅野战炮和十二门二十四磅臼炮,这些野战炮和榴弹炮都是新式的顶级前装滑膛炮,炮膛光滑,使用燧发机发射,能瞬间击发,炮弹采取药盘式引信开花弹,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臼炮使用了带有弹翼的新式炮弹,也是燧发机击发,精确度和射程都提高了一大截,威力也更大。
郑袭军共有米尼弹步枪三千支,米尼弹狙击枪一百支,纸质弹壳后装线膛枪一千支,各种火炮七十八门。
滑膛炮加起来一共只有七十六门,多出来的两门炮,其实是薛凤祚制造的双管砰砰炮,这是一种二十五毫米口径小炮,每分钟射速一百发炮弹,不过只能发射实心炮弹,还无法发射开花弹。这种小炮消耗弹药的速度过快,使得后勤压力增大。
另外郑袭军中还有四挺四管砰砰枪,口径十四点五毫米,四个枪管并排放置,每分钟射速两百发,从射速来看已经不输给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当然,四管砰砰枪和加特林转管式机枪相比,重量更加沉重,精度也差了些。
茵格达城堡,俄军军官波德·别克托夫站在高处。突然他看到,远方的雪地飞扬起滚滚雪花,似乎有千军万马正在向自己的城堡疾驰而来。
“敌袭!”别克托夫大喊一声。
城堡内警钟长鸣,正在城堡外面砍伐木头的土著人奴隶纷纷丢下手中的木柴,飞快的跑进城堡内。还有十多名奴隶来不及逃入城堡,来袭的军队就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
“咣当”城堡的门关闭,十多名奴隶被关在外面。
“快开门,让我们进去吧!”被关在外面的奴隶哭喊着拍打城门。
任凭这些奴隶如何喊叫,里面的俄军就是不肯开门。就在此时,雪地上响起了一排枪声,数辆已经冲到距离城堡两百步外的雪橇车上喷出火光青烟,新式米尼弹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