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舰队 >

第742节

大明舰队-第742节

小说: 大明舰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布奈苦笑一声,跪在地上叹了一口气道:“大帅,小王乃是满清朝廷封的伪王,只怕大帅您不肯放过小王。”

    郑袭哈哈大笑,伸出手扶起阿布奈:“王爷,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当年的大汗可是我大明的盟友啊!大汗一直和后金女真不对付,王爷你也是被迫才投降女真人,可是那伪帝康麻子还借口削了王爷的王位,把王爷囚禁在沈阳。就冲着这几点,我们就不会为难王爷!”

 第二百四十六章 康熙跑路

    阿布奈大喜:“承蒙大帅夸奖!小王早就看女真人不顺眼了!请大帅给小王一把刀,小王割掉脑后的辫子!”

    “好!”郑袭转身,让一名亲兵递上刀。

    阿布奈摘下头上的那顶珠用红宝石镶嵌的花翎顶戴,用力摔在地上,又从亲兵手中接过钢刀,麻利的割下脑后的金钱鼠尾辫,狠狠摔在地上,又在辫子上踩了几脚。

    郑袭道:“王爷若是肯说服小王爷起兵反清,本藩这就派人护送王爷回归化。”

    “当然愿意!”阿布奈连忙道,“只要小王回去,必能说服小儿反清!小王还愿意向大明称臣,从此为大明藩国。”

    “好了,那王爷你回去收拾一下东西,搬入新居去住吧!”郑袭道。

    阿布奈行了个蒙古人的礼,转身退了下去。

    等到阿布奈离开,郑袭从地上拾起刚刚被丢在地上的顶戴花翎,只见最上面的顶珠是一块硕大的红宝石,顶珠下面的翎管是以上好的白玉制成,后面一根三眼孔雀翎。郑袭手里拿着帽子,笑着道:“这鞑子帽,上面的东西还是挺值钱的,就这样丢掉了,实在可惜,来人啊!把帽子上的红宝石、白玉和孔雀翎都取下来!”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已经换上一身蒙古人衣服的阿布奈又回到郑袭面前,他的手中还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郑袭定睛一看,却见阿布奈手里提着的人头是一颗女人的人头,再仔细一看,发现那居然是阿布奈的老婆,皇太极女儿,和硕大长公主马喀塔的人头!见到阿布奈竟然毫不留情杀了自己的老婆,郑袭惊道:“俗话说一夜夫妻百夜恩,王爷怎么把自己的夫人都砍了?虽然她是皇太极女儿,可毕竟是王妃啊!”

    阿布奈呸了一声:“正因为这个婆娘是皇太极的女儿,小王早就受够她的气了!这女真女人,又胖又丑,哪里比得过我们草原上的女儿!要不是女真野人硬塞给本王,本王才不想要这个丑女人!丑也就算了,还仗着是皇太极的女儿,蛮横无理,小王每天都受气,还不能把她怎么样!今天总算是出了这口恶气!”

    说实话,满洲女人确实不如蒙古女人,大多数都是歪瓜裂枣的,虽说蒙古女人大部分都是大饼脸小眼睛,不过看起来比满洲女人顺眼多了。可是这样的丑女人,脾气还坏,还仗着自己是大清公主,把阿布奈给欺负得惨了。

    满清说满蒙通婚,但察哈尔蒙古毕竟不是科尔沁蒙古,满清的皇帝根本就没把察哈尔人当成自己人看待,而是像防贼一样防着。

    郑袭见阿布奈砍了皇太极的女儿,便知道阿布奈反清的决心已定,于是说道:“等待天气转暖,本藩就派人送你去归化!”

    ……

    京城,十八岁的康熙恋恋不舍转头看了一眼身后巍峨的紫禁城,虽然布木布泰说,我们还会回来的,可是康熙自己心里很清楚,再回来的机会十分渺茫,这也许是自己最后看一眼紫禁城了。

    “皇上,我们该走了!”忠心耿耿的纳兰上前道。

    “我们走吧!”康熙转过头来,登上了马车。等他上了车,没有人能看见他表情的时候,满是麻子的脸上眼中布满眼泪。

    毕竟是大清皇帝,和前几天的旗人逃亡相比起来,布木布泰和康熙的出逃,规模明显是大得多了。尽管大清的天已经塌下来了,满清的皇族前面是一条看不到未来的逃亡之路,可是皇帝的出逃,还是浩浩荡荡。当然了,皇帝出逃不叫出逃,叫北狩。

    清廷对汉人不放心,所有的绿营都被留了下来,用来断后。曾经属于多尔衮的两白旗,大部分人也被用心险恶的康熙留下来断后。

    还有朝鲜八旗和朝鲜绿营,也都被留在京城用来断后。康熙觉得那些朝鲜人都是无用的累赘,若是带在路上,不仅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要白白浪费粮食,还不如把他们留在京城断后,今后不管他们是死是活,都和大清无关了。

    跟随着康熙皇帝一起出逃的,除了旗人之外,还有八大皇商和部分汉人官员,加上护送的禁卫军,神武左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腾骧右卫、龙骧卫,还有护军、骁骑等京城八旗军,加上皇宫侍卫,一部分太监宫女,皇商的家眷,汉人官员家眷,旗人家眷,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有十多万人。

    对大清忠心耿耿,清正廉洁的大清官王熙并没有逃走,也没有留在京城,他是领了圣旨,前往德州求和去了。和王熙一同去德州的,还有黄机和黄锡衮等人。不过黄机和黄锡衮去德州的真实用意并非是议和,他们早就做好了向大明投诚的准备了,这次去了德州,就打算趁机留在明军当中,从此不再给清廷效力了。

    看起来威风凛凛的马队走在大清皇帝队伍的前面,马背上的骑士穿着鲜艳的盔甲,可是每个人都是垂头丧气。

    跟在后面的,是由包衣奴才组成的步兵。成群结队的步兵有气无力的走在京城北面通往张家口的官道上。再后面,是满载着大箱小箱的车队。康熙撤离京城,不仅把一路上要吃的粮食,各种食物带出来了,就连紫禁城内的各种金银珠宝,古董字画,他都舍不得留在紫禁城内留给大明,也全部带走。

    仅仅是食物就带了不计其数,有基本的粮食,还有各种蔬菜,活的动物。活鸡活鸭装在笼子内,用车拉着,牛羊猪等直接驱赶。

    武将骑着马,官员坐着马车,女眷们乘坐轿子。宫女和太监徒步行走,走在两列。庞大的队伍出了京城,往西北方向行军,走到天黑之前,便进入了山区。

    山路难行,骡马拉着沉重的车辆爬坡,包衣奴才们气喘吁吁推着车。康熙乘坐的马车行驶在山路上,这辆马车是南洋公司产的豪华大型马车,有四个大车轮,车轮上面覆盖着杜仲胶,可以减轻震动,而且车轮的车轴和底盘又有弹簧减震,即使是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车内也不会震动太厉害。车内空间庞大,车厢内有一丈五尺长,七尺宽,车厢内铺着红色的地毯,还有舒服的床铺,这种车本来就是给帝王专用的。

    还有不少清廷官员,他们乘坐的车子也是南洋公司产的,只不过都没有康熙的车那么大,只是普通的四轮马车,但是普通的南洋产四轮马车乘坐起来也十分舒服。

    康熙坐在车里面是舒服了,可是包衣奴才们就苦了,走在山路上,有时候车爬不上去,还要推车。

 第二百四十七章 谈判使者

    德州城门楼上高悬着大红色的大明旗,城内所有的军民百姓都已经剪掉了金钱鼠尾辫,士绅官员不仅剪掉了金钱鼠尾辫,官员们还丢掉了顶戴花翎,换上红袍乌纱,士绅们又穿上宽袍大袖,百姓们奔走相告,迎接王师。

    琼州军进入德州的时候,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当地的知府早在明军到来之前,就已经换下了满清的旗帜,打开城门恭迎王师。明军抵达德州,就好像行军一样,大摇大摆的就走进城去,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德州。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的日子,军民百姓手中提着祭品,走向祖辈的坟头。

    德州的百姓终于见到了多年来威名远扬的琼州军,这支军队号称天下第一强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至今没有打过败仗。当琼州军开到德州城的时候,亲眼目睹了这支军队的老百姓深受震撼。

    这支军队确实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强军,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队队身穿精良盔甲,骑着高头大马的精锐重骑兵,他们身上的盔甲闪烁着白色的亮光,脸上还带着假面,战马身上也披着铠甲,马脖子上挂着防箭布帘,重骑兵的腰间挎着马刀和短铳,一看就知道是一支锐不可当的重骑兵。

    重骑兵后面,跟着龙骑兵,龙骑兵虽然都是骑着个头矮小了许多的蒙古马,而且身上的铠甲也不如重骑兵,但是每一名龙骑兵都背着一杆精良的火铳,腰间挂着短铳、马刀、手雷和子弹盒。

    老百姓不认得龙骑兵使用的后装线膛枪,只知道是一种新式火铳。在济南城,两百火枪手冲入张凤仪府上,以后装线膛枪击毙了三百多名武林高手的那些火枪手,就是龙骑兵。在新式后装线膛枪面前,任何高强的武功都是浮云,那些苦练了十多年,甚至苦练了几十年的晋商护卫队高手,在龙骑兵面前就好像猎物一般被射杀。

    龙骑兵后面,走过了飞骑炮兵,这支炮兵也是属于骑兵编制。

    接着过去的是穿着绿色军服,背着新式火枪,骑着高头大马的夜不收编队。夜不收是既可以在马背上作战,也能下马作战的精锐特种部队。

    夜不收后面,是同样身穿绿色军服,背着新式火枪,但是骑着蒙古马的散兵。相比起龙骑兵来,散兵是真正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步兵,龙骑兵虽然也下马作战,但是在很多时候,龙骑兵担负起轻骑兵的任务,可以骑马追杀敌人,而散兵没有这样的任务,只是单纯的用来打散对手的步兵编队,甚至可以向对手炮兵射击。

    再后面,过去一队队威风凛凛的步兵方队,如今的琼州军步兵,已经大部分火器化了,而且其中的精锐部队都使用上线膛枪,装备了米尼弹。步兵方队走过去,枪上的刺刀闪着耀眼的光芒。

    各种火炮编队、车队、辎重兵,一队队的走过去。

    看到装备如此精良的强军,德州百姓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乱了几十年的天下,终于要迎来和平了!于是在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他们不惜准备好最好的祭品,上祖坟祭拜。因为这几十年来,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能活下来的都是祖坟风水好,积了阴德的人。

    德州城门口,走过来一队商队打扮的人。

    “站住!把帽子摘掉!”门口放哨的明军拦住商队。

    商队停了下来,商队的伙计和掌柜们老老实实的摘下帽子,露出头上的金钱鼠尾辫。

    “过去那边!把辫子剪掉了才能进城!”明军士卒指了指摆在城门口的剪辫处。

    顺着明军士卒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城门口一边摆着一副剃头担子,排着长队的人们在剃头担子跟前等待,大部分的人排到了之后,也没有坐下来,只是让人一剪刀剪掉辫子。也有些人坐在凳子上,干脆让人给自己剃了一个大光头。

    “怎么要剪掉辫子?不是说我们南来北往的商队来的时候,只需要打散了辫子就好?”商队的一名掌柜疑惑的问门口那名明军士卒。

    明军士卒冷笑一声:“不用剪辫子,只要打散辫子即可进城,那是以前的老黄历了!那时候考虑照顾来往的商队,没了辫子回到鞑子伪朝那边会被砍头!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保定鞑子大败,恐怕京城都快要光复了!鞑子自己都在准备跑路了,谁还管你又没有留辫子?大家都是汉人,头上的辫子还能留?留着这辫子,死了都进不了祖坟!”

    那商队掌柜无奈之下,只好表明了身份:“我们不是商队,我们是来北面派来,来和你们王爷和谈的使者,老夫叫王熙!”

    “王熙?”毕竟王熙是一名大清官,听到这个名字,士卒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既然是来和谈的使者,那请出示腰牌还是其他的什么凭证?要不然,我们又如何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的王熙?”

    王熙摸出了腰牌和文书,那名士卒检查一番,把王熙一行人放入城内。

    清廷派遣使者求和的消息,早就有人向王羽通告了。听说是王熙、黄机和黄锡衮等人,王羽摆出了正式迎接使者的礼仪,令锦衣亲兵在临时王府外的道路上列队两侧,府门大开,一条红色地毯从王府大门口铺到大堂,王羽穿上大红色蟒袍,头戴黑色翼善冠,腰间挂着玉带,坐在正中间的座椅上。

    李锐走进来,拱手禀报:“大帅,清廷使者已经带到!”

    “让他们进来吧!”王羽点了点头道。

    王熙走进大堂,向端坐在正中间的王羽行了个礼,随后让人呈上礼单。

    亲兵从王熙手中接过礼单,呈了上来。

    王羽打开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马匹五百,纹银十万两,黄金八千两,珠宝三箱,绸缎一百担,人参、鹿茸、貂皮二十担。

    “你们的皇帝好大手笔啊!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