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舰队 >

第594节

大明舰队-第594节

小说: 大明舰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精忠接过信,那名亲信很识相的退了下去。

    信自然是用火漆密封的,而且是信封的两面都密封,防止有人从信后面拆开,偷看过之后再用浆糊粘好。两边火漆密封,就杜绝了任何人私自拆开信件偷看的可能性。

    耿精忠看了一眼两边火漆密封的信,心里暗道:明人还真是细心!他拆开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封信,打开来一看,只见信上面写了一段话,不过这段话不是什么藏头诗还是藏尾诗,而是普普通通的一封信,耿仲格在信里面对耿精忠问长问短。

    倘若这封信不慎落入清军手里,根本就看不出任何破绽,因为在信里面,只是说原福建靖南王府的几个家人目前在广东,他们过得很好,而且王新宇准备任命耿仲格为靖北王了,今后两人肯定要战场相见,所以现在问候一声。

    耿精忠打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小陶瓷瓶,拧开瓶盖,里面露出一个毛刷。他拿起连着瓶盖的毛刷,在信的背面刷了几下。

    原本是空白的信背面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字,原来这个小瓶子里面装的是一种药水,这种药水是王新宇和宋应星一起研制的,配合另外一种药水,可以用来书写和显示密信。这种药水叫显示药水,另外一种叫密写药水。

    信上面写着,明军大约在两个月之后将会进攻江宁城,希望耿精忠配合。另外,在信上还提到了明军最新式的战列舰,也将会来到江宁,还有攻城部队装备了新式火炮。

    可以说耿精忠对琼州军的战绩是又惧怕又佩服,而且他对满清统治者也不是那么忠心,特别是来到江宁之后,也听说了不少因为剃发易服而发生的屠杀事件,耿精忠对清军犯下的累累罪行早已不满。

    “小六,你进来!”耿精忠道。

    亲信走进书房,耿精忠对亲信说道:“琼州军势大,他们已经有了如山巨舰了,红毛夷和他们打了一仗,也被他们打败了,还缴获了红毛夷好几艘巨舰。现在他们快来江宁了,如果我们不配合他们,就要白白送命!”

    “王爷,可是您的两位弟弟还在京城,若是您投降了明军,朝廷会杀了您的弟弟的。”亲信大吃一惊。

    亲信虽然很听耿精忠的话,而且他也不希望耿精忠死扛明军,最后给清廷尽忠。但是他又不想耿精忠放水太明显了,以至于被清军发现,而是应该装模作样的抵抗一番,最后是实在抵挡不住战败被俘,再顺水推舟投降,那样不会连累到被扣押在京城当人质的耿昭忠和耿聚忠两个弟弟。

    耿精忠冷笑一声:“本王那两个弟弟,本王还不清楚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和孔四贞勾结,讨好北面那个小皇帝!朝廷要削藩,削减我们福建军队的军费,这两个胳膊肘子往外拐,吃里扒外的家伙,居然听了孔四贞的话,还要配合朝天削藩,让父王很为难!如今本王反了,若是康熙小儿一怒之下杀了这两个二五仔,岂不是大快人心?”

    亲信道:“王爷,事情虽然是这样,可是您不顾手足之情,若是传出去,恐怕不好听。”

    “不顾手足之情的不是本王,是那两个小子!”耿精忠冷笑一声,“小六,你先出去一下,我要给他们写一封回信。”

    “喳!”亲信退了下去。

    耿精忠提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封给耿仲格的回信。所谓的回信,都是聊了一些家常话题,根本看不出什么破绽之处。接着,等到信纸正面的墨水干了后,耿精忠又把信纸翻了过来,拿起另外一支毛笔,取出一个小瓷瓶,打开瓶盖,用毛笔蘸着里面的密写药水,在纸上写下了一封密信。

    密写药水写到信上,信纸上面出现了淡淡的痕迹。过了一会儿,水干了后,信纸背面就什么都看不到了。这封密信的内容,自然是同明军讨要好处,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好处。

    “小六,你把送信的人叫过来。”耿精忠道。

    外面的亲信把信使引进了耿精忠的书房。

    耿精忠当着信使的面,把信装入一封信封内,封好信,递给信使:“这是回信,麻烦你帮我送到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朱白地升官

    五尖山下,明军中军大营。

    “禀报大帅!我们抓住了一名鞑子的信使!是要给云南送圣旨的!这个家伙鬼鬼祟祟的,要从山中小路过去,被我们截住了!我们搜出他身上的伪清狗皇帝的伪圣旨!因为事关重大,所以给大帅送过来了!”夏韵姗带着两名女兵,押着一名和尚打扮,看起来贼头贼脑的家伙走进王新宇的中军大帐中。

    其实夏韵姗亲自把抓住的清廷信使送来,也是为了见王新宇一面。这位年轻英俊的大帅,让她心中十分好感。

    “呈上来吧!”王新宇道。

    夏韵姗走到跟前,双手呈上她缴获的清廷圣旨。在递上清廷圣旨的时候,她偷偷的抬起头来看了王新宇一眼,却和年轻的大帅四目相对,夏韵姗的脸一下就红了,垂下头。

    王新宇注意到夏韵姗脸色的变化,见到这位多次立下赫赫战功的巾帼英雄居然流露出一丝小女子羞涩的表现,他明白过来,这个女孩说不定对自己很有好感。

    “卑职告退了!”夏韵姗像一个男人一样拱了一下手行礼,退出帐外。

    退出帐外后,夏韵姗只觉得自己的脸颊和耳朵都发烫,她摸了摸自己的脸,觉得很热。

    “姐姐,你的脸怎么那么红?”紫馨突然问道。

    夏韵姗白了紫馨一眼:“哪里有!”

    “姐姐骗人!姐姐的脸都红得像红布了!”紫馨调皮的嘻笑道。

    “你这个鬼丫头!看我不打死你!”夏韵姗佯装生气,拍打着紫馨。

    大营内,王新宇打开女兵们缴获的清廷圣旨,发现这圣旨是康熙下的,上面有康熙的大印,圣旨的内容是希望吴三桂出兵,从背后夹击明军。而且圣旨里面,口气似乎有些不满。

    王余佑凑了上来,看了一眼,冷笑道:“鞑子伪帝看来对吴三桂很不满啊!前面已经好几封圣旨了,吴三桂都抗旨不尊!”

    ……

    贵州贵阳,云贵总督衙门。

    明军即将发动武昌大战的消息传来,云贵总督卞三元如坐针毡。

    云贵总督衙门和云南巡抚衙门,这两个衙门其实是清廷的看门狗,用来把守云贵大门。而这两条狗要防的是谁呢?不用想也知道了,清廷总是用对他们最忠心耿耿,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人来担任这两个衙门的官职,自然是用来防范吴三桂!

    卞三元就是一个这样忠心耿耿的忠犬,只可惜他和前任赵廷臣相比起来可是差多了,本来赵廷臣在贵州的时候,就把云南的大门看得死死的,在云贵各地安插了眼线,吴三桂的一举一动都在赵廷臣的控制之中!

    可是卞三元却控制不住局面,半年之前,朝廷要吴三桂出兵的第一封圣旨已经送到了昆明,可是吴三桂却以军饷不足,年龄老了等原因公然抗旨,拒绝出兵!

    三个月前,朝廷的第二封圣旨又送到了云南,但是吴三桂仍然拒绝出兵!不但拒绝了,还狮子大开口,向朝廷讨要更多的军饷,他一开口,就要七百万两银子的巨额军费!

    “吴三桂贼子!朝廷待你不薄,连公主都许配给你的儿子了!可是你不知恩图报,反而漫天要价!吴老贼!难道你是想要造反吗?”卞三元愤怒的直跺脚。

    一旦明军攻克了武昌,那么云贵就真正成为一块飞地了!朝廷的圣旨很难送来这里,朝廷就算要拨军饷,发放粮食都将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出现了那种结果,吴三桂将会何去何从?吴三桂成为孤军之后,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

    可以说现在已经是燃眉之急了,但吴三桂却丝毫看不出着急的样子,还在推脱,就是不肯出兵攻击明军的背后。

    “制台大人!有人来访,说是朝廷过来的。这是那人的腰牌,请大人过目。”就在卞三元如坐针毡的时候,外面有一名戈什哈走了进来禀报。

    卞三元从戈什哈手中接过腰牌,只见这是一面玉制腰牌,一面镶金,上面刻着:朱国治三个暗红色的字。

    “原来是朱国治啊!快,让他进来!”卞三元喊道。

    朱国治本来是江苏巡抚,在当地收刮无数,又一手炮制了江南奏销案和哭庙案两大案,江南三大案,朱国治就占了两个。正因为朱国治贪得无厌,所以被人称为朱白地,就连鳌拜都看不惯他,称他是要钱不要脸。后来朱国治被鳌拜一撸到底,连降五级,弄去当了一个候补的官员赋闲在家。

    本来大家都以为,鳌拜根本不可能给朱国治实缺,看来朱国治只能老死在家里了,谁知道康熙亲政之后,又重用起这个虽然贪得无厌,却对清廷忠心耿耿的忠犬。

    也许是康熙发觉云南的形势不大对劲,朝廷连续发去了两次圣旨,要求吴三桂出兵,结果都被吴三桂拒绝了,康熙气得把桌子都掀翻了,破口大骂吴三桂。要康熙给吴三桂加饷,且不说康熙舍不得把银子拿出来养活吴三桂这个不可靠的家伙,他要把钱留着给铁杆庄稼八旗子弟提高福利,就算是康熙肯退一步,可是银子怎么送到云贵去?半路上恐怕就被明军拦截下来,白白便宜了明军。

    于是康熙派出朱国治,让朱国治带着圣旨去云贵。

    朱国治接到送圣旨去云贵的任务,当时心里面就咯噔了一下,他知道去云南凶多吉少。不过朱国治也不是怕死的人,他领了圣旨之后,回到家里,和家人抱头痛哭一番,便踏上行程,离开了京城。

    朱国治离开京城之后,乘坐马车到了武昌,然后换了一套老农的衣服,把圣旨和玉制腰牌都收到扁担里面,化装成老农的模样,渡过长江,小心翼翼的避开明军的控制区域。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朱国治风尘仆仆的来到贵州。

    “原来是朱大人啊!”卞三元亲自走到府外迎接。

    身上穿着一身破烂衣服的朱国治摘下斗笠,苦笑一声:“卞大人,下官这身打扮,可是被门口的士卒拦住问了半天,还不让进去!下官还差点被他们打了一顿!等下官拿出腰牌,他们还不肯放下官进去。”

 第三百七十五章 逼迫吴三桂

    卞三元说实话并不喜欢朱国治,此人要钱不要脸到极点,为了收刮民膏民脂,可谓是绞尽脑汁坏事做尽。哭庙案本来就是因为朱国治盗卖官粮,中饱私囊,加重了江南老百姓负担,结果金圣叹为了百姓出面,矛头直指朱国治,这才导致了哭庙案的悲剧发生。

    至于说江南奏销案,那是因为士绅阶层还以为自己是在前朝呢,有了功名就不必纳税了。哪知道清廷根本不吃这一套。

    清廷吸取了明亡的教训,早就有意废除缙绅不纳税的特权。尽管清朝的时候地主阶级还是比农民拥有一定的特权,但是明朝时期朱元璋制定的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的规定自然是废除了。要是不废除这个,朝廷如何收得上税收?给有功名的人适当减免,譬如说免除秀才劳役,减少举人一定的赋税之类的可以给,要全免?那就休想了。

    清廷向士绅阶层收税,自然受到士绅阶层的抵制,于是士绅阶层想方设法,凭借昔日的权势交通官府,贿买书吏,隐混和拖欠钱粮。

    可是清廷可不是心慈手软的大明,你们既然要抵制,那好!读书人的功名还不是朝廷给你的?既然可以给你功名,也能剥夺功名!

    于是朱国治这条朝廷忠实的走狗出手,他造册上报。清廷根据名单,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计共黜降一万三千多万余人。其中不少人被逮捕,械送刑部议处。某探花叶方霭欠一钱,亦被黜,故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说。

    朱国治主审的这两大案,中饱私囊,给自己捞取了不少收益,其中更有许多人只不过是因为被朱国治看中了家产,无端受到牵连,结果被革除功名,或者入狱,或是送去宁古塔,有些人甚至连脑袋都丢了。

    事实上鳌拜处理事情还算比较公正,朱国治这等人,鳌拜对其十分厌恶,只不过朱国治对清廷忠心耿耿,鳌拜当年还受制于苏克萨哈和布木布泰,所以就把朱国治连降五级,给了一个没有实缺的空官职让他滚蛋回家。

    可是康熙十分喜欢朱国治啊,清廷官员贪一点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对朝廷要忠心。小小年纪已经擅长帝王心术的康熙,一方面把王熙这类的清官给竖立起来,用来给老百姓看,好像朝廷善待清官,树立榜样;另外一方面又重用贪得无厌却对朝廷忠心的一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