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汉的光芒 >

第192节

大汉的光芒-第192节

小说: 大汉的光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好了!此事就不为难妹妹了!”长公主站了起来,裙裾带起的一阵风扫在卫子夫脸上,嗖嗖地冷。

    “皇姐这气生的,是干什么?这些又与她有什么关系?”

    卫子夫强压心头的不舒服,直接绕过长公主下楼去了。

    她没有再回头看一眼,那种无言的冷漠便好像一块石头,塞进了长公主的胸口,让她好半天喘不过气来,一张白皙的脸庞憋得铁青。

    ……

    亲桑仪式已经过去几天了,长公主的心里却一直憋着一股气。

    她愤懑于卫子夫的忘恩负义,不顾及亲人,又嘲笑她的不识时务,她甚至有点后悔当初将这个歌伎引荐给了刘彻。

    平阳侯不是她的爱情,那个男人又随时会病死,她既然早对卫青有情愫,依照她刚强的性格,加之皇帝有所了解却不加阻拦,她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既然心有所属,

    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就在长公主一个人生闷气的时候,她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丞相公孙弘。

    她认为公孙弘应该不会,对她的想法漠然置之,而且一定会帮她玉成此事的。

    长公主那轻蔑的笑声穿过窗纱,摔在园内的竹林间:“哼!你卫子夫守着高洁不肯管,总会有人管的!”

 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们这是闹那样?

    日光无差别直射向大地,给世界带丝丝暖意,顺着台阶,把大臣汇合而成的人流,映像在平整石砖上。

    早朝结束以后,董仲舒留了下来,并没有马上离开未央宫。

    尽管元光三年岁首早去,清明己逝,但此时的气候还是有些寒意潇潇,董仲舒跪在宣室殿前等待刘彻时,心中煎熬,却已是汗水涔涔。

    他心里乱极了,他完全没有想到,期盼了多年,这么多年的努力,却会盼来这么一个结果,真是无用功。

    等待不好受,特别是不能有怨言,就这么僵着半个时辰后,刘彻朝宣室殿走来了。

    黄门们倒是想劝他起来,可董仲舒始终不肯,他觉得这样能给自己带来些许筹码。

    刘彻可没有强迫他,

    刘彻压根不知情……

    在前殿拖沓了一段时间,这才回了宣室殿,隔着老远,刘彻就发现了他。

    焦急道:“哎呀!如此寒冷,爱卿已经偌大年纪,如何受得了?有事快随朕到殿里去说吧。”

    董仲舒一进宣室殿又跪倒了:“老臣不想再回去了,请皇上饶了老臣吧!”

    “哦?这是为什么?”

    刘彻一脸的疑惑。

    董仲舒只是双唇嗫嚅,心怦怦地跳,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样向皇上表达此时的心境。

    就在前几天,他接到刘彻要召见的消息,是激动得一夜没有合眼。

    自从议论辽东高庙灾异而被刘彻迁怒,险些丢了性命之后,他就一直赋闲在家,靠书籍消磨时光。

    而这个时候,来自刘彻的一道口谕,顿时让他又感激涕零。

    刘彻没有忘记他,终于在好几年后,用恩泽滋润了他干裂的心。

    当时他让夫人从衣柜里翻出当年的朝服,一直深情地摩挲着,嘴里就反复念叨着的,便只有一句话——皇上圣明!

    刚刚才寅时三刻,他就精神硕勇地起了床,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想着,他面对皇帝时,他又该说些什么。

    可是刘彻并没有留他在京城的意思,而是在朝堂上宣布,把他任命为胶西王相。

    他早已经辅佐过一个素骄好勇的江都王了,那些年他是怎样走过来的,如何难熬,只有他自己知道。

    现如今,他又要再去伺候一个杀人如草芥的胶西王,这……与在刀刃上过日子有什么区别呢?

    不行!他宁愿继续赋闲,也不愿再以衰老之躯外放他乡了。

    他不能以那种方式报效朝廷,所以他此刻是想恳请刘彻撤回成命。

    “哎!你可能是最适合的,这丞相之所以提议爱卿任胶西王相,也是考虑到你治理江都的政绩嘛!”

    刘彻是真的觉得他可以,

    虽然很有挑战性,

    自己总不能,一刀了结了那个混帐作风的胶西王吧……

    “臣深感激皇上的厚爱,然臣已年近五旬,又加上体弱多病,再也没有当年赴江都时的锐气了,臣……”

    “额,这一点朕倒是疏忽了,依爱卿之学,直接做个太常最为合适,可眼下太常一职已经有人,恐怕……”

    董仲舒明白刘彻的意思,太常寺人满为患,固然是不假的,可皇帝最担心的,恐怕还是自己执着天人感应之说,会拿了灾象变异理所当然地来约束他的行为。

    因此在宣室殿前等候刘御的时刻,他思绪数转,早已想好了一个再好不过的去处——茂陵。

    近十年了,估计现今迁到茂陵的人口已达到十数万户。

    或许当初那个小小的茂乡因为一座皇陵,而成长为一座繁华的大城。

    自建朝以来,朝臣们也对移居到皇陵脚下,沐浴皇家恩泽而趋之若鹜,皇帝也很自然地把迁居茂陵视作是对朝廷的忠贞。

    “臣只是一衰朽之身,而无以报皇上瀚海之恩,每思及此,愧不堪言,臣恳请陛下能允准臣移居茂陵,潜心著述,以彰圣德。”

    啧啧啧,理由充分。

    刘彻似乎只能答应了……

    “快快平身,有话站起来说!”

    董仲舒头抵着大殿的地砖道:“只有皇上您理解了臣的苦衷,臣才敢起来。”

    “好好好!朕就允了爱卿的奏请便是了,这样倒也还好,朕到茂陵时也可以与爱卿一起谈论学问。”

    刘彻的开恩让董仲舒满怀感激,他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说道:“谢皇上隆恩。”

    董仲舒出殿去了,从此……也算得上是彻底断了仕途之念。

    径直走下殿前的阶陛,他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阳光把他的身影映在地上,有些瘦小和佝偻。

    他这一瞬间,似乎就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老了许多。

    刘彻凝望着董仲舒离去的背影,思绪好久都没有转回来。

    而此时,包桑又进来奏道:“皇上,大将军求见。”

    这还真是奇了,这些个人,有话不在朝堂上说,偏偏都寻到这宣室殿来。

    刘彻迈步坐到御案后面,挥了挥手,示意让他进来。

    卫青一进殿就“扑通”跪倒在大殿中央,简直与董仲舒如出一辙……

    “请皇上饶恕臣的罪过吧?”

    你们这是闹那样!

    刘彻笑问道:“大将军这是为何?仗打胜了,朕也封赏了,你却说你有罪,此举……朕实在不解?”

    “这是因为皇上的封赏,让臣有些惴惴不安。”

    “这是何意?”

    “全赖陛下神威,汉军大捷,不过此亦是诸校尉力战之功!今皇上独赏微臣,岂不让将军们失望?”

    “是这事啊!爱卿所言有理。”

    刘彻放下手中的竹简,来到大殿中央,“你太心急了,朕也没有忘记诸位校尉的功劳啊!

    朕已经着人去封公孙敖为合骑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蔡为乐安侯、韩说为龙洛侯,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

    而李沮、李息、豆如意皆为关内侯,如此一来,爱卿放心了吧?”

    卫青脸上这才露出笑容。

    “谢皇上隆恩,不过……臣还有不敬之言要奏明皇上。

    臣的三位犬子,尚在襁褓之中,无寸功于朝廷,现在皇上现在为他们封侯,令臣心中十分不安,故臣斗胆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撤去他们三个封侯之赏。”

 第三百七十六章 将回来,兵留着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刻,刘彻想了很多,是不是自己太过恩护了呢?

    卫青是栋梁之材,可过多的荣宠,又是否会让他颓靡。

    但下一秒,他释然了,既然卫青有心上诉,请求推掉赐予,那就证明,这些恩泽,都是值得的。

    他还是那个卫青……

    刘彻沉吟了片刻道:“如果是此事的话,就不必了再说了。

    皇姐她有这个意思,丞相和廷尉也是极力推荐,而且朕觉得可行。

    再说以爱卿的功劳,不要说三个爵位了,就是再多几个,这恐怕也难比得上你一次对匈奴的大胜吧?”

    “陛下,臣之所以驱除匈奴,皆是因为将校同心,士卒用命之果,可与犬子毫无关系,倘若犬子可以封侯,那将军们的儿女该如何呢?这不公平!请皇上明察!”

    卫青此刻十分执拗。

    “哈哈哈,爱卿虚怀若谷,谦谦恭谨,朕很理解,但朕先已改变了对董仲舒的任命,现在又要去收回封赏,这让朝臣们怎样看朕呢?朕乃一国之君,说的话便是一言九鼎,又岂能视诏命为儿戏?”

    这……微臣,只是臣心有愧,恐怕于理不合,于情……”

    刘彻白了他一眼道:“朕明白爱卿的意思,你不就是怕朝臣议论么,只要你多打胜仗,多杀匈奴,为国尽忠建功立世,不管什么议论,自然而然就会平息的,你就不必忧虑太多了。

    朕还要批阅奏章呢,别再推拖了,你就先下去吧!”

    “陛下!”卫青还要说话,刘彻却已挥手提笔,埋头看奏章了。

    “哎,如此,臣告退了……”

    从宣室殿到司马门的这段路,卫青以前也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但是今日,他有点儿觉得这路有些漫长。

    幼子们的爵位就如同三座大山一般,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一想起来就会有一种负债的沉重。

    ……

    什么叫乘胜追击,现在便是了,没过多久,刘彻又发动了大战。

    卫青与众将这才明白了,原来皇帝早在他们胜仗时,诏令他们人回来,兵留在边塞,是这个意思……

    七月底,汉军在定襄、云中、雁门三郡举行了庄严的出征仪式,而成乐城外,正是枣子吐金的季节。

    辽阔而干的空地之上,七万汉军旌旗猎猎,一派临战的气氛。

    任安登台宣读讨伐匈奴檄文,例数匈奴罪行,张达了大汉朝义师出征,讨逆伐罪的旨意。

    当然,这是套路文。

    总得有个名头。

    一通鼓罢之后,卫青在将士们“戮力同心,杀敌报国”的声浪里,走上了阅兵台,他亲手将爵中的酒洒向长天,用以祭奠曾在二月定襄战役中牺牲的将士。

    然后,面对众位将士高声道:“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一无三便是本将的唯一要求。

    杀就杀个一泄千里,冲就冲个丢盔弃甲,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怕死!

    本将今日命鼓手只鸣一通,意在鼓励我军一鼓作气,横扫千军。

    身先士卒、不畏死者,赏!临阵畏敌者,斩!知否?”

    苏建、赵信双双出列,来到阅兵台前,向大将军告别:“末将此去,自当奋力杀敌,绝不负皇上厚望。”

    他们跃上战马,三千前锋迅速向北奔去,瞬时无影……

    在雁门,李沮对李广道:“李将军!您听见了么,从定襄方向传来的雷声,真是气动山河啊!”

    “哈哈哈,那是大将军催征的鼓声,是咱们汉军北去的步伐。”

    李广面对全副武装的三万将士大声喊道,“出击……”

    两位将军马上拱手作别,李广一路奔袭而去,直扑长城以北。

    而骠姚校尉公孙贺所率领的八百勇士,自从云中出发后,骤风般地席卷塞外,苍阔草原上,十万汉军在东西数百里的战线向匈奴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

    倚窗而坐,她看见春日盛开的玉兰花枝头,还有两只小鸟依偎在鲜花丛中,“唧唧喳喳”地声道,传递着它们之间才听得懂的温馨。

    卫子夫只是看着看着,就觉得眼睛有些湿漉漉的。

    卫青已经走了有段日子了,他临行前到宫中辞行时曾提到,他向刘彻陈情撤销对三子的封侯,但没有获得允准。

    就因如此,他们夫妻俩发生了婚后多年来的第一次争吵。

    虽然刘彻好言相说,

    但她心里还是有些委屈。

    那一天,姐弟俩相坐许久,卫子夫那时除了安慰,却也不知该如何去劝解。

    这江山姓刘,他们作为臣下,从来改变不了这种命运。

    她看得出来,卫青是在心情极不畅快的情况下出征的,因此多日来,她的心弦总是紧绷着。

    果然,不足一月时间,就从前方传来先锋军出师不利的消息,她担心皇上会龙颜不悦,降罪于他。

    此时,在她思考间,春香进来奏道:“娘娘,包公公他来了!”

    她有些慌神地站了起来,就是担心边关出了什么事情。

    事实上,包桑是来传达刘彻的口谕的,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