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名亲卫急忙赶过来把江川扶进了签押房坐在了椅子上。
江川又让人打了一盆热水,把双脚在里面泡了一会,这才感觉到双腿的麻劲慢慢消退了,这才舒了一口气。
刚缓过劲来不多久,就听见熟悉的脚步声响起,这是冉武来了。
“主公,刚接到斥候回报,鞑子六万大军从盛京出发,向着广宁而来。而且盖州的鞑子也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加入进去,向着广宁而来。”
冉武一进来,就对江川直接禀告道。
“看来鞑子内部的皇位归属已经落定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还是那个小福临捡了便宜。现在鞑子到了什么位置了?”江川对这个消息也不意外,知道这是必然的事情。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一点担心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
有了野战炮,燧发枪和掷弹兵这些新武器新兵种的加入,他觉得鞑子这次就是来找虐来了,心中甚至盼着他们来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荒原会战(一)
距离广宁城东北方向二十里之外的一片荒野之上,一支庞大的黑衣黑甲的军队正按照方阵一个个的伫立在原野之上,不动如山,挺立如松。
若是从高空之中往下俯瞰,那就是一片片黝黑的松林,挺立荒野,排兵列阵,时刻准备着迎击风霜雪雨。
旌旗如林,刀阵枪林寒芒闪闪,火枪火炮斜指苍穹,人不语,马不鸣,一股浓郁无比的威势和杀气直冲霄汉,搅动风云。
江川以四万步骑大军在此摆开阵势,光明正大的迎击六万清军。
如果说之前因为人数的劣势他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清军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对阵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有了信心。
庞大的军阵正中那架高高的云车上面,江川挺立如松,一双眼睛望向东北方向,那是清军来的方向。
他的眼睛之中闪烁着兴奋激动的光芒,正在期待这一场大战拉开序幕。
他身边多了两个陌生的面孔,一个青衣长须,面容清癯儒雅,但是一双眼睛却如太阳一般射出洞察人心的光芒。
他就是先秦时代以一人之身佩六国相印的大纵横家苏秦苏子。
而在另一边的一人却是风霜满面,眉头紧锁,仿佛中华五千年的沧桑都写在他脸上一样,目光带着忧郁之气默默的看着远方。
他就是大明嘉靖年间名臣,曾任直隶总督浙江巡抚,带着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连连痛击倭寇,保大明东南平安的名臣胡宗宪。
江川的目光飘向庞大军阵的左翼位置,那里是威武雄壮的一万骑兵。
骑兵方阵之中一面大旗在风中飘扬飞展,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狄”字,旗下一人身材雄健,端坐马上,目光犀利的望着远处,手中一杆巨大的长枪似乎在微微抖动,仿佛早已经渴望痛饮胡虏之血了。
他自然就是一代抗胡名将狄青了。
江川的目光又飘向军阵最前方。
那里就是江川这次敢于和六万清军进行堂堂之战的关键信心所在。
一万名步兵列成厚厚的三层阵势护在大阵最前面,巨大的铁盾如绵延的山峦一般竖起,组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锋锐的长矛大戟以上中下三个方位刺出,组成了闪耀着点点寒芒,让人望而生畏的死亡丛林。
而在这一万步兵的身后则是五百名身着红色短款军装面色陈凝的五百名掷弹兵,他们目光望着远方的荒野,右手却紧紧贴着腰间鼓鼓囊囊的皮口袋,脚边同样放着一个皮口袋,里面同样是鼓鼓囊囊的。
五百名掷弹兵两侧则是一千火枪兵,其中有之前训练出来的五百火绳枪兵,还有系统升级后训练的五百燧发火枪兵。
他们红色的短款军装在黑色的庞大军阵之中犹如一团团红色的火焰一般显眼。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从百姓中训练出来的那五百火绳枪兵普遍有些面色发白,他们紧紧抿着嘴唇,身体微微有些发抖,就连握着火铳的手也同样有些发抖。
反观五百燧发火枪兵,他们一个个面容冷肃,浑身散发着一股漠然的寒气,仿佛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似得。
火枪兵的两翼则是五千弓弩手,他们将跟一千火枪兵一起负责远程攻击。
远程兵力之后则是这次会战的大杀器,一百门八磅野战炮每隔五步远排列成整齐的两行,每门火炮后面都是三名同样身穿红色短款军装的炮兵。
大炮的后面堆着一个个木箱子,最上面打开的木箱子中可以看见一个个黑黝黝的炮弹。
在一百门野战炮的后面则是十门红衣大炮,黑黝黝的炮管斜指苍穹,霸气非常。
神机营校尉李汉目光来回在那新来的一百门野战炮上扫视着,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
他不知道那位神通广大高深莫测的主公从哪里弄来的这一百门小炮和三百步兵,可是他看的出来,那些火炮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绝对的精品。
那三百名炮兵更是训练有素,一看就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这些火炮和炮兵的到来,虽然依然还是归于他的指挥之下,可是却也让李汉有了一种危机感。
以前几次大战神机营立下大功,他开始有些飘飘然了,觉得自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了。
可是这些火炮和炮兵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轻浮和自得实在是愚蠢不堪的。这位大侯爷既能用他,自然也能杀他。如果自己哪一天得意忘形了,恐怕也就是人头落地的时刻了。
醒悟之后他满头大汗,这才彻底收起了那刚刚萌芽的自得之心,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也让他起来好胜之心,一定要指挥好这些国之重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战争之神。
步兵大阵的两翼则各有一万骑兵,左翼由狄青指挥,右翼由冉武指挥。
而中间的步兵大战则由白山。
大阵的最后方还有一万步兵由江川亲自指挥调度,作为后援。
山甲带着两万人马留守广宁城。
四万浩荡大军形成的滔天气势让这片原野上空飞翔的鸟儿都感受到了畏惧,早已经远远躲开,销声匿迹了。
远处忽然传来了苍凉悠远的牛角号声,紧接着是东北方向的荒原上出现了黑压压的一片乌云。
那片乌云缓缓向前逼近,越来越近,各种人喊马嘶的声音都陆续的传来过来。
再近些,那一面面高高竖立的旌旗上的字迹都依稀可辨了,有写着“清”字的,有写着“大清辅政王”的,还有写着各色姓氏的旗帜,浩浩荡荡,有汉文有满文,五颜六色,根据八旗的不同颜色就有不同的旗帜颜色。
六万大军呼啸而来,浩浩荡荡,步骑混合,人喊马嘶,声浪滚滚,好不热闹。
反观江家军这边却是一片沉默,沉默的如同大山,如同松林,如同此刻的苍芎一般,没有一个人开口,没有一匹马嘶鸣,仿佛对对面敌人的喧嚣叫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般。
随着又一阵的牛角号声响起,六万清军渐渐止步,开始列阵,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百六十章 荒原会战(之狄青发威)
清军开始列阵,中军之中也升起了一座高耸的云车,多尔衮带着人高居其上,俯瞰全场,从中调度指挥。
身材高瘦的多尔衮经过了一场争夺皇位的风波之后看起来更加虚弱了,脸色因为急行军都有些发白了。
他自小就患有风疾,身体虚弱。常年征战和忙碌让他的身体更加虚弱。
不过虽然这次没有如愿以偿当上皇帝,可是能成为大清辅政亲王,成为实际上的大清掌权者,也让他心满意足了。
原本虚弱的身体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般,让这些日子每天都是精力满满,神情亢奋,对内镇压那些不安定的人,对外领兵剿灭江家军,踌躇满志,准备一举重振大清国威。
多尔衮站在云车之上,看着对面沉肃默然,不动如山的江家军,一股巨大的压力迎面而来,让他的心神为之一凝。
的确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啊!
难怪我大清勇士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其面前折戟沉沙,虽然还未交战,光是这份气势都足以让人心惊胆跳了。
不行,这仗不能按照他们的节奏来打,否则还没开始就被动了。
多尔衮略一思忖,断然下令道:“命令前军叫阵,扰乱敌人士气。”
身旁的旗语兵急忙挥动大旗,向前阵的清军发出了命令。
所谓叫阵,其实就是双方还没动手之前打嘴炮,互相叫骂。一方面可以鼓动己方的士气,一方面可以压迫敌军的士气。
士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战争当中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非常关键。
如果对方能够因为叫骂而自乱阵脚那是最好的结果了,这样就给了己方可趁之机。
清军前阵的士兵们开始用各种脏话粗话俚语大声叫骂起来。有些清兵甚至还对着江家军解裤子,露屁股,种种羞辱恶心之态都做了出来。
甚至更有甚者,直接骑上马在江家军面前一箭之地外驰骋而过,一边奔驰一边叫骂,还做出种种侮辱性的动作。
清军如此行径,让江家军步兵大阵之中出现了一阵骚动。许多士兵气愤不已,脸色涨红,双眼赤红,恨不得立刻杀出去,奈何未有军令,因此许多人都纷纷扭头向后去看中军所在。
这些被清军激怒的士兵都是从明军之中改编和那些从老百姓训练来的,原本的系统嫡系士兵却都一个个漠然以待,面色毫无变化。
江川将云车之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平心而论,他也的确心中有些愤怒,恨不得一声令下,将这些恶心人的清军踩成肉泥。
可是这半年多的战阵经历,自己也读了不少兵书,再有刘基的影响之下,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年少爱冲动的宅男了,而已经成了一个遇事冷静,学会权衡斟酌的统帅了。
也许他的指挥能力还尚有不足,可是他的心理素质却已经合格了。
江川有了一百门野战炮这种大杀器的助战,今天的打法就是以守代攻,等到敌人崩溃的时候在出动骑兵反击。
现在如果一动,整个阵势就全乱了。一旦乱了,敌人就会趁势而入,最后就会变成了一场混战。
如今敌人刚到,士气正盛,这时候只要脑子没坑都会按兵不动的。
旁边的苏秦转眼去看自己身边这位年轻的主公,看他面色如水,不怒不惊,淡然从容,眼中微微有些欣赏之意。
胡宗宪却是依然满脸忧郁,一动不动。
倒是左翼的一万骑兵中有人动了。“狄”字大旗下一人纵马奔出阵中,战马奔驰如飞,一边奔驰一边伸手摘下马鞍旁的弓箭,张弓搭箭。
那人血色披风在身后飞卷,披头散发,脸上却带着一张狰狞的青铜面具,高大雄健,威武不凡,正是江川从贤良祠请来的先贤之一的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因为少年时期其兄与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而获罪,脸上被刺字充军。进入军队之后为了遮掩脸上的金印,所以出战之时总是带着一副青铜面具,时人成为“面涅将军”。
狄青从小就彪悍勇猛,尤其是擅长骑射,据说可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之上射中一百步之外的敌人,而且还是两箭齐出,号称二龙奔月。
狄青的主战场是在北宋和西夏的战争中,生平大小二十五战,身中八箭却从不畏怯。最有名的就是皇佑五年平定广西侬智高叛乱一战中,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为著名。
他每战披头散发,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所向披靡,敌人因此闻之色变,而大宋百姓和朝中忠臣如范仲淹,韩琦等都对狄青颇为赏识。
只可惜大宋一向是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狄青功劳越大,位置越高,就渐渐遭到了朝廷的猜忌,最后抑郁而死。
死后却备受朝廷推崇和赞誉,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悲剧,也是狄青的不幸。
狄青单人匹马冲出大阵后,双方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给吸引住了,十万双眼睛都紧紧盯着他的动向。
多尔衮眼神一凝,看着敌军阵中奔出的这个披头散发带着青铜面具的猛将,一阵心惊肉跳。
只见狄青纵马奔驰过程当中,已经抽出两支箭同时搭在弓弦上,右手一拉,顿时弓如满月,瞄准两骑在江家军阵前纵马叫骂的清军骑兵,手指一松,两支箭顿时离线而去,如同两条飞龙一般以雷霆之势向着那两骑清军呼啸而去。
那两名清军骑兵也都是善骑射之人,见到两箭飞来,心中虽惊,但是却也反应迅速,一夹马鞍,分别向着两个方向奔逃躲避。
若是让他们逃了,那么狄青也就不叫狄青了。
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