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臣也认为国库应该留些钱,以应对突发事件。”孙承宗也建议道。
“如果真有突发事件,需要用钱,朕来想办法。”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五十五章 节约悖论
(全本小说网,。)
从成都府到仰光以及从西安到肃州的这两条驰道的修建难度是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必定也是非常巨大的,但这两条驰道事关整个帝国的未来战略。
而到了今日,朱由校的地位愈发稳固,朱由校的决定已经无人再极力反驳了。三条驰道也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另外朕决定明年将乡学的义务教育从三年提高到六年,实行六年制乡学义务教育。”朱由校说道。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是朱由校的一直在奋斗的目标,这次国库收入剧增,让朱由校有了把握来做这样的事情。
“陛下,今年又修驰道,又推行六年制义务教育,帝国还要对后金用兵,今年国库肯定会再次出现赤字的情况,还请陛下三思!”侯恂说道。
“到时候如果真的很缺钱的话,朕来想办法,这总可以吧。”朱由校说道。
……
朝会之后,孙承宗等一干内阁大臣再次找上了朱由校,商议今年的计划。
“看来众位爱卿对今天所议之事还有异议?朕再详细解释一遍,能听懂的话那是最好的,如果听不懂的话,那你们只能回去自己揣摩了。”朱由校说道。
“诺。”
“关于针对后金用兵一事,众位爱卿应该都无异议吧?”朱由校问道。
“臣等无异议,皇太极称帝,后金改国号为清,可见其志不小,就算帝国不主动出击,满清也会出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孙承宗说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帝国要保持繁荣昌盛,教育是基本的保证,朕会要求帝国所有的乡学将武科放入其中,六年乡学以后学习国学、算术、德育、武科四门,四门成绩合格者,将由帝国统一发放乡学毕业证书,拥有毕业证书之人才可进入县学继续读书。所以这六年制的义务教育,不但能帮助帝国扫除文盲,而且也是帮助帝国选拔人才。”朱由校解释道。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帝国之内适龄童子数以千万计,六年义务教育每年所费需上千万两,而且每年都在增加。”侯恂说道。
“无论花费多少钱,这件事情都必须要做,从今年起,内帑和国库完全分开,国库是国库的,内帑是内帑的,国库每年只需支付给内帑固定的钱钞,如果内帑的有赤字,内帑自己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再占用国库的收入。这种公私不分的情况,从朕开始就要坚决地杜绝。朕一定要六年制乡学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推行下去,就算这条政策要变也只能是增加年限,绝不能是减少年限。”朱由校说道。
“陛下认为国库每年需支付多少钱钞给内帑才合适?”侯恂马上问道。
“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一即可。”朱由校说道。
“陛下,按去年两亿两银元计算,百分之一的话可只有两百万两。”毕自严说道。
“朕知道,紫禁城内所有日常的开支将由内帑负责,其中包括朕、妃嫔、宫女以及太监等所有人日常生活开支、宫殿修缮和建造等事务都由内帑承担,总之牵涉到私人的事务,所有开支都由内帑来承担,而其他的例如宫廷禁卫、东厂、锦衣卫以及日常的祭祀活动等等都由国库承担。”朱由校解释道。
“陛下圣明!”众位大臣一起高呼道。
“接下来说说修建驰道之事,修建一条驰道的确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各位爱卿可曾想过,修建一条驰道能给帝国带来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修驰道就需要购买水泥,朝廷用钱购买了水泥,那水泥作坊就需要雇人来生产水泥,被雇佣的工人手里就有钱来购买粮食和衣服等物品,而粮食和衣服是不是需要人来生产?最后生产粮食和衣服的人也都得利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可见帝国修建一条驰道,帝国上下无数的人都得利了,而在这个循环中,帝国通过收取税收,最后有一部分钱又回到朝廷的手里。你们觉得朕说的是否正确?”朱由校解释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众位大臣一脸懵逼,他们都觉得朱由校说的话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可一下他们又说不上来。
“陛下,臣还是没太明白?按陛下说法,朝廷越是放肆地用钱,朝廷就会更有钱。可古往今来,亡于奢靡的王朝可不少。”毕自严疑惑地问道。
“这个度很关键,一定是用之有度,按目前的情况来说,国库收入多少,就该用多少,不要想着将钱放在国库里存起来,国库每存一两银子,就意味着帝国有一个人会一个月没有事做,这个人就会饿一个月的肚子。如果国库存的钱越多,那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在饿着肚子,帝国就会变得不安定。”朱由校解释道。
朱由校说的,就是后世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节约悖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适当的赤字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陛下,如果修建一条驰道需要花费一千万两银元,但朝廷通过税收可能只能收回一百万两,那这中间还有九百万两的缺口怎么办?这样的话,朝廷只会越来越穷。”孙承宗问道。
“吾师这个问题问得好,第一,可见帝国还有很大的征税空间,国富民强才是正在的强国,如果只是国富民穷或者是国穷民富,这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现在帝国就是国穷民富的典范,民间有钱,而朝廷却是很穷,虽然朝廷现在岁入两亿两银元,但是距离朕的预期还有很远。”朱由校说道。
“陛下,现在帝国的国库收入已经比以往翻了两倍了,而且还在增加,难道陛下还要提高税收?”侯恂苦笑道。
“侯尚书,你应该去民间看看,自从朕加税之后,民间的百姓是不是生活得更好?帝国按照朕设定方向前进,朕最少能保证帝国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这也是朕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朱由校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五十六章 经济危机
(全本小说网,。)
“第二,驰道修建完成之后能带来什么?这个问题朕建议大家最后到现场去看看。京津驰道修建完成之后,天津卫已经成了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每天有无数的货物从天津卫上岸然后被运完京师,天津卫缴给帝国的税收每年都在增加,而京山驰道修通之后,从京师到山海关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两三成。所以这九百万从哪里来?就是从这里来的。”朱由校继续解释道。
“按陛下所言这将是非常长的过程,可朝廷每年都是需要开销的。”毕自严说道。
“朕说了,你们应该多去民间走走才是,难道你们没有发现驰道修通之后,繁荣起来不止是驰道上城市,还有驰道边的乡村吗?”朱由校问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臣的确应该走出去看看了。”孙承宗说道。
“所有的人首先渴望的是吃饱穿暖,朕没有说错吧?”朱由校问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众人都点点头。朱由校见状接着说道:“当一个人不再衣食担忧的时候,他才会考虑其他方面的需要,例如安全、身体健康、感情、家庭等等。这一点在饥荒的时候,表现得最明显,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圣人,普通人饿了的时候,他会吃掉一切能吃的东西,甚至会吃人,这个你们应该都在史书里看到过,对吧?”
“陛下所言甚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温体仁答道。
“当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的时候,不再为衣食担忧的时候,他们才会想着将子女送去读书,才会想到住得好一点,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用得好一点。正是这种想法,才会使得帝国各行各业才会兴旺发达。”朱由校说道。
“可是这样的话,帝国将会奢靡成风。”黄士俊说道。
“奢靡,什么是奢靡?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江南一带梨园盛行,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如果禁了,这些小民何以为生?难道要靠朝廷来养吗?钱是他们自己合法赚来的,他们怎么用是他们事,朝廷就不应该管,朝廷做得的事情应该是让每一个百姓都生活无忧,是让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让每一个百姓和朝廷一条心,而不是去管百姓们是否穿上了绫罗绸缎,是否吃上了山珍海味?”朱由校反驳道。
朱由校的话,让众人都不认同,“陛下……”
“朕乏了,不议了,众位爱卿回去仔细想想朕今天说的话,如果不能理解,朕准备在八月份再下江南,众位爱卿可以跟朕去看看再说。”朱由校说道。
“诺。”
……
二月四日,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使欧洲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陷入数年的衰退,这次经济危机使得荷兰开始走下世界霸主的地位。在欧洲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历史上,直接影响到了明朝,使得明朝也差不多在同时期也开始爆发经济危机,将本以千疮百孔的大明进一步推进了深渊。
只是现在身处京师的朱由校并不知道欧洲爆发了经济危机。现在朝廷上下都在筹备或者执行朱由校的三件事情。
五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书,朱由校要求将书中的兵器和火药两项删除,然后再正式刊印发行。《天工开物》让朱由校有了编写百科全书的想法,他立刻召集宋应星和方以智两人。
“宋爱卿,从今天起你不知担任制钱局的局正。朕准备出资,编写一本融合中西文化的百科全书,此事由你们两人来负责。”朱由校说道。
“诺。”
“事成,朕会不吝赏赐,天启奖必定是你们两人的。”朱由校保证道。
“臣不敢,为陛下效力乃臣份内之事。”两人躬身回答道。
“无论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朕也一定要把此事办好。”朱由校说道。
“诺。”
……
而在此时,陈四率领的五万大军逼近车臣汗,迫使车臣汗回兵,使其不能对满清救援。同时许成名从海上运送的重炮也已经送到了锦州。许成名在灭了东吁之后,他现在正是济南都督府的都督。
六月初,袁崇焕、赵率教等人领兵十万逼近吉林乌拉。而多尔衮亲率五万大军镇守吉林乌拉。虽然双方还没正式交战,但双方的斥候此刻却是已经交上手了。双方在斥候战中算是互有胜负。明军依仗的是装备上的优势,而满清依靠的是个人在马上作战能力。
六月十五日,赵率教率领的五万大军抵达了吉林乌拉城下。赵率教率领的五万大军中有五千翼骑兵,两万龙骑兵,两万五千步兵,而且还配备了两百神射手。
赵率教抵达吉林乌拉之后并没有立刻展开进攻,而是准备在距离吉林乌拉二十里的地方与满清的大军展开了对峙。
多尔衮知道明军在等重炮,没有重炮支持,明军无法攻击吉林乌拉城。明军不攻击,他首先发起了攻击,他要趁明军立足不稳,明军的重炮还未送达之时,先摧毁这股明军。
满清的骑兵率先发起了攻击。此时明军的步兵方阵还没有构建完成,赵率教只得令五千翼骑兵迎了上去。
见明军的翼骑兵出击,慢跑中的满清轻骑兵左右一分,从骑兵中冲出一支重骑兵。
明军的翼骑兵屡立战功,使得皇太极也开始学着明军组建重骑兵,满清的重骑兵人马皆批全身甲,是正在的重骑兵。这样的重骑兵皇太极倾尽全国之力也只是凑齐六千骑,这次在吉林乌拉就投入了三千。皇太极明白,如果这次不能击败明军,满清将一两百年再也无法威胁到大明了,这一战可以说是满清与大明的最后一战。
看到满清重骑兵出击,明军的龙骑兵也同时出击,这次的骑兵战变成了以重骑兵对重骑兵,轻骑兵对轻骑兵。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五十七章 满清重骑兵
(全本小说网,。)
感谢龙天大圣868的月票支持!感谢微笑面对人生的打赏!
……
双方的重骑兵虽然先发动,但是轻骑兵却是率先撞了在一起。在轻骑兵上,满清虽有人数上的优势,但双方轻骑兵的混战在局面上一时胜负难分。
“传令,令硕讬绕过去奔袭明贼的步兵方阵,绝对不能让明军的步兵方阵构建起来。”多尔衮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