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7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豪格微微颔首,然后看向韩朝宣,“韩卿多次出使明朝,此事还是交给卿家!”
“臣责无旁贷!”韩朝宣行礼领命。
这时虞胤不禁起身说道:“陛下,和谈之事,本身希望就不大,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臣以为无论谈的怎么样,现在都要尝试武力夺回!”
(这章有点少,大家谅解,股票赔了,心痛,关灯吃面。)
感谢胖鹏鹏的打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40章 未虑胜先虑败
虞胤并不反对和谈,金国对于战争确实准备不足,他作为主管户部的相国,对国库有多少钱粮,比谁都要清楚。
金国前些年的积累,都用在了扩军上面,户部就等着今年的税收,可是年底的税还没有收上来,金国关中就爆发危机,国库的钱耗完不说,还欠下一屁股债。
他也希望能够议和,不过在他看来,议和的可能性并不大,明国没有什么和谈的意愿和动力存在。
虞胤对豪格拱了拱手,“陛下,臣观王彦此人,自掌握明国朝政以来,处处兴兵,穷兵黩武,其执政八载,出兵日本,同西夷战于南洋,最近又插手东吁国,资助叛军反叛,种种行为华夏罕有。臣以为此人的种种行为后面,显现的是一颗求圣之心。当然也可以说是好大喜功,沽名钓誉。臣以为此人乃是隋炀帝式的人物,好名成疾,明军既然已经取得优势,他必然不会轻易放弃一统天下的威名。”
豪格不得不承认虞胤对王彦的认识很深刻,那厮就是个道貌岸然,好大喜功的匹夫。
虞胤这么说,显然是不想让豪格和内阁,对于和谈抱有太多希望,金国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寄托在和谈的幻想上。
豪格点点头,“虞卿说的对,王贼好名,一统天下对他的诱惑太大,他能为此害我关中子民,觉对不可能轻易议和。”说着他皱眉顿了顿,沉默半响后接着说道:“可是眼下,要怎么应对呢?”
虞胤只是提个醒,他是户相,对于军事还是没有孟乔芳等人擅长。
这时孟乔芳只能行礼说道,“陛下,关键还是夺回陕北。眼前即将大雪封山,明军要翻越吕梁山也狠困难,我们还是有机会夺回陕北,唯一的问题就是兵力的问题。”
韩朝宣随即道:“据兵部得到的消息,明军在上庸部署了两镇六万人马,在川北同样是六万人,山西也是六万人,清海南部有两万,河南的明军最多有三十万之众,王彦这次动用的兵力,将近五十万了!”
他说着,豪格便从御座上起身,来到挂在书房内的局势图前,韩朝宣也走过来,拿起木杆指着地图说道:“青海南部的两万明军,我们在西宁驻有一万人监视防备。上庸和川北的明军共计十二万,由蜀王的六万大军在汉中防守,河南的三十万明军,则有唐通三万人驻守潼关、李本深一万人驻守卢灵关,王进宝一万人驻守武关,共计五万人防备。山西明军六万人,其中有近两万人已经过了黄河,我们在同州、鄜州和风陵渡各驻兵一万,共计三万人。这就有十五万大军不能动。此外安西王的三万人、长安的两万人,也不能动弹。”
韩朝宣放下木杆,“我朝可用大军共计二十五万,不能动的就有二十万,剩下五万中,延安已经损失了八千,陕北有八千叛变,河套宁夏等地有一万多人已经到了陕北,只剩下的就只有渭南还有两万人可以调动。”
豪格皱了下眉头,“渭南的两万,是为了防备潼关、卢灵关、武关出现纰漏,准备随时增援的吧!”
韩朝宣点了点,“确实如此。”
众人一阵沉默,孟乔芳这时慢慢走过来,“渭南和鄜州的三万抽调出来,再加上延安、宁夏、河套的人马,能凑足五万人,由臣亲自统帅,应该能尝试夺回榆林和绥德州。”
“这么一来关中就空虚了!”豪格皱眉道。
孟乔芳道:“只能将各地屯军组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另外情况万一危机,就只有陛下率御林军亲征了!”
金国虽然不断的扩充军队,可是真到用时,却还是捉襟见肘。
“几位爱卿有什么可说的没有?如果没有,那便按着孟卿的提议决定了。”豪格看向众人,似乎要夺回陕北,就只有这个方法。
韩朝宣躬身行礼道:“陛下,臣以为这个时候,还是给安西王发一道令,让他率军勤王,最好将玉兹骑兵和蒙古骑兵也带过来助战。”
对于韩朝宣而言,他们的利益在关中,是必须要维护的,所以能提出割让汉中,还有让孙可望驰援的策略来。
孟乔芳听后,也点点头,“如果西域没有问题,可以让安西王驰援,毕竟我大金的国本在关中。”
豪格微微颔首,孟乔芳带走三万金军去夺陕北,金国在关中的备用兵力,只剩两万汉满蒙三族组成的禁军,兵力太过空虚,一旦明军突破任何一点,那他都将难以应对。
“好,朕下旨让孙可望回援!”豪格说完看向虞胤,“虞卿与安西王相熟,就由虞卿去传旨,去的时候顺道将户部收上来的棉布,运到西域去,价格低一点也没关系,多换一些牛羊回来。”
“是,臣知道了!”虞胤行礼领命。
这时豪格想了想,又吩咐道:“另外,尝试联系一下漠北蒙古,明朝在漠东和漠南步步紧逼,想必他们压力也大,看能否说服他们出兵南下。”
这时,金国的应对策略已经清晰起来,逐渐理顺,不再是一团乱麻。
他们首先是要寻求议和,或者寄期望于打两个胜仗之后,让明军的决心动摇,答应议和。如果金军胜得漂亮,或许连汉中也不用割让,就像西夏与北宋一样。
当然和议的可能性并不大,金国再派出使者的同时,也将主动抽调兵马去夺回陕北,而由此带来关中兵力的空虚,则寄希望于孙可望带着西域的金军赶回支援。
在商议结束后,众人散去,豪格坐回御座上,后背靠着座椅,心情着实抑郁。
虽然方才他与内阁已经商议出了一套应对危机的策略,可是王彦调动五十万大军攻金,还是让他感到了一丝恐惧。其实自从多尔衮死后,清国被灭,他内心就一直十分不安,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这时他仰头靠在座椅上,双目望着屋顶,不知道想些什么,一名宦官却在门口禀报:“陛下,虞相国求见。”
豪格微微一愣,方才的事情已经议定,虞胤怎么又去而复返,豪格不禁坐直了身子,“宣他进来!”
不一会儿,虞胤便走了进来,深深行了一礼,“臣参见陛下!”
豪格看向他,开口问道:“虞卿是否还是什么话要对朕说?”
虞胤去而复返,肯定是有什么话,不好当着众人说,所以才折返回来求见。
“陛下圣明!”虞胤再次行礼,“臣确实有一事要提醒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什么事情?卿家直说。”豪格来了兴趣。在几个汉臣中,孟乔芳他们私心较重,但是这个虞胤,却是真心为了金国朝廷,想要施展一腔抱负的,所以他很欣赏虞胤。
闻语,虞胤抬起头来,真诚道:“陛下,请恕臣直言,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方才议事,几位相国都是往好的方向考虑,却没有考虑过万一无法夺回陕北,万一让明军杀入关中,我大金该怎么办?”
豪格闻语脸色一寒,他很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却被虞胤提了出来。
虞胤见豪格脸色变得难看,却没有停下,声音反而急了些,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考虑。事实上,陛下应该清楚,朝廷国库空虚,关中百业萧条,而明国则是蓄谋已久,臣以为此次大战,我们的胜算或许还不到三成。”
御书房内鸦雀无声,一旁的宦官更是吓得不敢呼吸,豪格也是无言以对,虞胤说道的是实情,明军准备充分,还拿下了陕北,以有先算无心,以有备攻无备,或许金军的胜算还没有三成。
这些话没人敢说,或者不想承认,可是虞胤却说出来了。
豪格阴沉着脸,过了半响,才叹了口气,“虞卿的意思是?”
虞胤见豪格听了进去,脸上一喜,躬身行一礼道:“陛下,臣以为我们要做好长安失守,退守陇右和凉州,占据西夏故地的准备。陛下,臣的话虽然难听,但事实如此,我们的胜算确实不大,如果事先有所准备,一旦失败之后,大军还能退守六盘山一带。此处地形复杂,西夏与北宋拉锯百年,只要我们有所准备,万一失败后,大军能有序的向此六盘山一线撤离,保下大多数的军队,那我们就还有翻盘的机会。如果不做准备,万一失败,臣不敢想象会有怎样的后果。”
豪格闻语,不禁站起来,负手踱步,他对接下来的大战也没有多少把握,金军确实很有必要考虑一下战败的后果,那么建立第二道防线,就很有必要。只是建立第二道防线,无疑会耗费金国现在捉襟见肘的资源,孟乔芳等人的利益都在关中,他们显然不会同意。
豪格微微叹了口气,“朝廷没有兵力,也没有资源去六盘山再设一道防线啊!”
虞胤见看出豪格已经动心了,忙继续说道:“陛下,不需要军队,只需要调些屯户,择险要之地下寨,起到一个稳定阵脚的作用,以免被明军直接冲到河西即可。另外再见几个粮仓,储备些粮食,接应大军,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大军便有很大可能从新站稳脚跟。”
豪格心中一动,只要不需要分兵,那这事就可以做,他当即说道:“虞卿押着布匹去西域,传了诏旨,换了牛羊之后,便留下一批在凉州、甘州,主持在六盘山一线,构筑防线的事宜。”
(求月票,推荐,求支持正版,感谢大家的支持)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41章 监国北巡
攻打金国,实现天下一统,这样的大事,怎么少得了王某人。
现今南京朝局已经十分稳定,内阁中也没有明显能够威胁到王某人地位的大臣,所以王某人不用像之前那样小心。
灭金之战,他肯定是要参与的,而且还要亲自指挥。
从金国关中爆发危机开始,王彦便谋划北巡洛阳,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去,连内阁和五军都督也跟随他一起北巡。
南京城只留下内阁学士吴晋锡坐镇,重要的奏折和事务,都要送到洛阳来批阅。
在九月底,王彦乘坐大船,在三万大军的护卫下,领着文武百官沿着大运河北上。一时间,运河上船只避让,两岸大军随行,旌旗如云,长枪如林,声势浩浩荡荡。
虽说王彦没特意造船,也尽量节俭,但是一路行来,劳民伤财还是不可避免。
不过王彦还算自觉,一路上拒绝官员和地方献礼,也不让准备行辕,队伍的开销,一律付钱,到也没造成太大的麻烦。
十月初船队到了淮安,王彦下船,沿着旧运河水道,走陆路前往河南,不过没走多久,刚到归德府的商丘,天空就下起了暴风雪。
大雪肆虐了三天三夜才停止下来,整个北国已经成为一片冰雪茫茫的世界,原野、树木、城池、山峦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王彦在商丘休息几日,天气稍好,他才乘坐一辆由五匹白马拉拽的巨大的红木马车前行,后面锦衣力士打着黄罗伞盖和各种旗幡,在大军的护卫下继续西行,队伍绵延二三十里。
就这阵仗,自倒霉蛋英宗之后,大明的皇帝也没这么风光过。从商丘到开封,一路上引起无数百姓的观望。
光复北方两年多,经过刚开始的清算和圈地之后,失地的百姓被迁走,剩下的便很快安定下来。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混乱之后完成统一,只要地方恢复安定,官府不是太混蛋,那地方的经济和民生,就会迅速恢复和发展。
中州河南也是如此,两年来没有战事,地方太平,生产迅速恢复,河南的粮价降到一银元每石,猪肉两个小铜元(二十文)每斤,羊肉三个小铜元每斤,五斤大的鲜鱼只要一个大铜元(一百文),生产恢复带来物产充足,河南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仿佛置身于盛世。
当然这主要是大量人口被迁徒之后,竞争减小,北方的人口远没有南方密集,造成的一种短暂的繁荣,就如每个王朝开始的时候,因为前代末期损失了大量的人口,等到新王朝建立,总会迅速迎来盛世一样。
百姓不管这些,也不知道这些深层的原因,他们只知道这两年来的日子好过了,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