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68节

崇祯十七年秋-第68节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庙内,唐王一行正无比绝望之间,外面突然传来王彦的呼喊之声,这顿时使得诸人为之一愣,但又不敢相信,“王士衡不是引军民,沿海岸而进吗?怎会出现在这里?”

    左懋第与王彦交往颇多,识得其声,一时间不禁喜极而泣,谓唐王道:“殿下,真是忠勇侯来援!此天佑大明也!”

    郑森守在庙门处,这时也从门缝中看见,几人正与清军战作一团,其中一持刀男子,刀法精湛,独抗数名清军的围攻,而五名小和尚,则结成棍阵,将另一持刀青年护在中间,同十多名清军对攻而不落下风。

    “殿下,真是救兵也!”郑森不识王彦,但他自身武艺不凡,看得出外面的战斗,刀刀凶狠,棍棍不留情,绝非作假,随惊喜的呼道。

    唐王闻言,脸色不禁一阵潮红,他本在绝望中寻死,不想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顿时喜道:“真太祖显圣,祖宗庇护,使忠勇侯助本王脱困!”

    破庙内原本伏地痛哭的诸大臣,纷纷站起身来,心中满是得救的兴奋,“殿下天命所归,自有大将相护!”

    这时大火已经向庙内蔓延,破庙已经无法再待下去,而唐王心中之火,也如那升腾的火焰,使他重拾求生之信念。

    一时间,庙内诸臣只见他脸上坚毅之色,一扫之前的绝望颓然。

    “存亡之际,众卿!”

    唐王忽然一把抽出腰间长剑,握剑在手,徐步走道庙门之前,回身环视众臣,众臣见此,听他之言,齐齐一礼,肃然应道:“臣在!”

    “忠勇侯以到庙外,众卿与本王,同力杀虏啊!”

    唐王挥剑往面门外一指,口中决然大呼。

    “噌~噌~”一阵拔剑出鞘的声音在庙内响起,诸臣纷纷握剑在手,满脸肃杀,“愿随殿下死战!”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王环视这些满脸毅然的老文臣,眼中不禁有些湿润,胸中涌起的波澜,化作一声急呼:“杀虏!”

    郑森一马当下,踹到燃烧的庙门,提剑杀入战团,他的身后唐王殿下会同诸多大臣,一涌而出,口中俱是高呼,“杀虏!”

    王彦于战团中,见其中多是年过半百的老文臣,朝廷礼部尚书左懋第,礼部侍郎黄道周,右佥都副御史黄鸣俊,户部主事苏观生等等大臣,不禁热泪盈眶,“国朝之危,以至于亲王殿下,阁老大臣,亲提长剑,以命相搏矣!”

    感谢小白很萌,唐豆豆123,丹水游侠的打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5章 拜唐王,决心拥护

    庙外的清军正与王彦六人斗得旗鼓相当,庙内唐王一行又忽然杀出,虽说诸多大臣基本毫无战力可言,但其等于战阵之外游走,不时偷袭,加之郑森极为能战,使得清军士气一泄,战斗顿失章法。

    清兵个人武力不及胡为宗等人多矣,全凭战阵配合,才不落下风,现在被唐王一行打乱阵脚,胡为宗立马寻得机会,长刀舞动,瞬间砍翻一人,另一边小师傅们也长棍猛击,打飞数人。

    清军小校见此,知道大势已去,随匆忙脱离战斗,欲反身往山下而逃。

    郑森冲出来后,虽也不时提剑出击,但他更多却是护在唐王左右,以防万一,这时他见那小校欲逃,立马以剑投之,直入其背,将其杀死。

    头领以死,剩下的清军见此,哪里还敢再战,顿时一哄而散,王彦等人则趁势追杀,沿途斩杀十多名清军,追至山角时,只有三名真满州夺马而逃。

    王彦一行,人手不够,且北虏骑术精湛,王彦追之不及,只得任其逃脱。

    清军派出多少人马追杀唐王,王彦全然不知,如今三名清军逃脱,极有可能引兵复来,因而王彦不敢让唐王停留于此,随让胡为宗去接三女,又让几位小师傅看管剩下的二十多匹战马,他便急匆匆的往山顶而去。

    这时破庙已经被大火吞噬,唐王正于诸臣座于庙外山石上休息,刚才的决然和兴奋过后,众人顿感一阵疲乏。

    殿下和文臣们,不可能和战阵之士相比,随着战斗结束,胸中的那一口气随之消散,众人顿时仿佛如同虚脱一般,但诸臣身体虽然疲乏,脸上却多是喜色,更对方才一战多又回味。

    这时左懋第正与黄道周相谈,却见王彦来到山顶,于是连忙撑起身体相迎,轻声谓道:“吾等以拥立唐王监国,士衡莫失礼数。”

    王彦闻言不禁停下脚步,心中约微思索,便点点头道:“唐王爱民,且有恢复之志,理当为吾等之主!”

    左懋第见王彦并未反对,满意的点了点头,随领着王彦看,随疾步走到唐王身前,王彦则立马拜服于地,“殿下受苦,臣来迟矣!”

    唐王见王彦行大礼,心中甚喜,连忙起身相扶,亲执其手,“杭州一别,今日再与卿家相会,此天意使然,令卿家助本王脱困也!卿家乃天赐本王之栋梁,何有来迟之说!”

    唐王的言语之间,满是对王彦的恩宠与倚靠,令王彦心中为其所动,当下欲再行拜礼,却被唐王拖住,王彦随只得真诚的谓唐王道:“殿下厚爱,臣定当揭忠死事,与国休戚,不负恩德!”

    “真忠臣也!如大明之臣,皆如卿等,社稷何至于此!”唐王心中感慨,“惜本王膝下无女,不然定当配卿也!”

    杭州城时,王彦对于唐王殿下的的印象便特别深刻,与诸多宗藩大不相同,今为监国,更有明主之相,比之弘光、潞藩强上百倍,使得王彦在唐王身上,看见了一丝中兴大明的希望。

    古代君主以女儿许以臣子,这是极高的宠爱和荣誉,唐王虽无女,但其说出此言,也足见其对王彦有多看重,这令王彦心中颇为感动,“殿下恩德,臣定忠心大明,至死不渝,定不相忘!”

    “卿有此念,国之幸甚也!”唐王执其手,欲拉王彦于身边坐下,“来卿且坐,再同本王畅谈。””

    王彦心中担心逃走的清兵,再招来兵马,不敢在耽误时间,随谓唐王道:“殿下行踪以漏,此地已非安全之所。今殿下以为国主,身系社稷,当以自身安危为重,随臣先离此地,同大军汇合,方为万全。待殿下至臣军中,得大军护卫,臣再与殿下相谈,不知殿下以为然否?”

    “卿之言,再理也!”唐王闻其言,深以为然,随点点头,谓众人道:“本王依卿家之言,众卿且起身,同本王一起,随王卿离开此地,奔往安全之所。”

    当下王彦便同唐王一行一起下山,郑森扶唐王于前,而他则扶左懋第于后。

    下山途中,左懋第与王彦相谈,“士衡今见殿下,觉得殿下如何?”

    “殿下知人心,礼贤下士,锐意恢复,乃中兴之主也!”王彦答道,而后又反问曰:“左公与护殿下出逃,拥殿下为监国,以为殿下如何?”

    “殿下不饮酒,不爱美色,喜读书而无声色犬马之好,且精吏事,通古达今,志向高远,而又知黎民疾苦,诸藩中绝无仅有,实乃明主也!”左懋第称赞道。

    “如此,吾于左公,当尽心辅佐殿下,光复河山,重建大明基业也!”王彦不禁紧紧握住左懋第之手,真诚而道。

    “敢不用心呼?”左懋第笑而应下。

    王彦脸上,亦是露出多日不见的笑颜。

    在南京、杭州先后败亡,弘光帝与潞藩皆落入清军之手后,一众忠于大明的朝臣,陷入绝望之时,能寻得唐王这样的国主,实乃柳暗花明又一村也。

    王彦同唐王等人,来到山下,胡为宗已经将苏昆生同三女带来,王彦连忙让她们向唐王行礼,唐王笑而受之,但不少大臣却面露不快之色,就连左懋第也多有责怪。

    大明朝的才子佳人之说,虽于民间流传甚广,且也逐渐被社会接受,但在朝廷和士林,却还未被接纳,不然也不会有钱谦益与柳如是结合时,无数士人站于岸边破口大骂,以砖石瓦砾投其婚船了。

    王彦见众人如此,知道他多说无益,因而也不做解释,只令胡为宗照看三女,而后便同唐王一行,骑上清军留下的战马,过丽水往温州而去。

    马车内,蕙质兰心的许嫣嫣自然感觉到了朝臣们对她的不喜,就连在南京时,受王彦之托,对她多有关照的左大人,亦是如此,不禁令她有些自惭形秽。

    “妹妹这是怎么呢?”李香君见她有些闷闷不乐,随关心问道。

    许嫣嫣闻言,微微回过神来,“姐姐你说,嫣嫣会不会影响朝臣对王大哥的看法呢?”

    (感谢丹水游侠,唐豆豆123的打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16章 王士衡,谏言四策

    扬州军民自出杭州,沿海岸而进,绵延数十里。

    时八月气节,天气炎热,而军民往南而行,每走一天,便酷热一分,军民行至温州时,中暑病死者已有数千之众。

    王彦的五营大军,也不复昔日模样,曾经衣甲鲜明的精锐,如今俱是****上身,垂头而行。

    王彦出扬州时,曾为大军挑选最好的甲胄,但多是棉甲,如今往天南而行,气候炎热,棉甲不仅无用,反而成了累赘,以至于士兵单衣而行,全无军队模样。

    王威、何刚等人见此,心中甚急,但王彦不在军中,他们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日军民正往温州府地界赶去,于前面开路的独眼千户戴之藩,确兴冲冲的骑马奔回中军,谓王威道:“指挥使,侯爷护唐王殿下至温州,正于府衙等候将军前去哩。”

    王威闻言,脸上立马大喜,“之藩可去通告他人,本将安排交代一下,便立马奔赴温州。”

    不多久,王威与何刚、曲从直、王缵爵相会,最后决定让知兵事的何刚留下,周志畏辅之,继续带领军民前进,而王威则带着诸将,带上忠义一营人马,急奔温州。

    王彦护唐王等人,因为得了清军战马,使得原本需要七八日的路程,四日间便走完,进入了温州城内。

    温州靠近闽地,而且濒临大海,受福建郑氏势力的影响,因而官员都并未听从阿济格的招抚,还留在城中,效忠明朝。

    唐王一行风尘仆仆的进了温州城,官员得知立马前来拜见,安排住处,准备食物,使得一路风餐露宿,提心吊胆的诸人终于能稍微定神。

    王彦入城后,安排三女住下,便寻温州官员相问,得知扬州军民才刚刚进入温州地界,走到府城尚需一两日,他便写下书信,拖人送到扬州军民之中,招诸将速来商议大事。

    这时,唐王同诸臣洗漱一番,用过饭食,便再招王彦议事,商议眼下对策,王彦谏言道:“殿下虽被左大人与众臣推举为监国,但于衢州时,毫无准备,一切从简,天下不知。今当误之急,乃重办大典,殿下登坛拜天,昭告天下,使四方心向大明之臣,知国有新主,稳定人心,方可同清庭抗衡!”

    “善!”一众臣工闻言,纷纷点头,行礼道:“臣等附议!”

    当下唐王又招来温州知府,令礼部尚书左懋第,侍郎黄道周,调动温州资源,准备监国大典,而后便让诸臣退下歇息,却独留王彦,赐座相谈。

    汉孙叔通定制之前,君王与大臣对坐论道,垂拱而治,元耶律楚材改制之前,大臣见君王,作揖便可,只有极少数情况须行拜礼,到大明时,太祖废宰相,使皇权独大,加之受元朝影响,大臣见皇帝多须跪拜,而后起身对奏,而北面的清,不仅事事跪拜,还言必称“奴才”,跪着说完,皇帝让起,才能“谢主子隆恩”低头顺眉站起身来,背还不能站直了。

    唐王赐座与王彦对坐而谈,其礼遇,其恩宠之意不言而喻,“卿家于丽水时言,待到安全之所,再与本王畅谈。今以入温州,脱离虏兵追杀,本王又将登坛拜天,临监国之宝,卿家当有言可教本王也!”

    王彦闻言,不禁正襟危坐,“殿下雄才,定能担起中兴大任,臣苦思四策,供殿下采纳。”

    “本王心中亦有些对策,卿家可试言之,且看你我君臣,能否心意相通!”唐王道。

    “臣之四策,其一曰,用舍公明,消除党争!自万历以来,党争祸国,南京朝廷亡于东林,马党之纷争也!党争不除,殿下与臣欲偏安一隅,都不得矣!”王彦说道。

    “卿家此策,甚合本王之意!”唐王闻言点头道:“党争不除,虏不能驱也!今两京之覆,二帝之伤,皆此故也!本王志在荡平,理因尽去诸党之名,此后无论阉党,或是东林,前过既往不咎,只要抗击北虏,本王便量才录用!”

    “殿下英明!”王彦闻言,不禁一声赞叹,而后接着说道:“臣之四策,其二曰,减民疾苦,小贪必杖,大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