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2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抚台放心,但有一兵一卒,绝不使清军兵临武昌。”两将脸上满是毅然。
“壮哉!”堵胤锡大赞,“回城之日,本抚当为两位牵马!”
三人当即抱拳离去,堵胤锡看着他们的背影,瞧了一阵,挥手道:“入城吧!”
几人提步疾走,才进城门就觉的武昌城内气氛不对,而越往城里,越觉得诡异,街上没见什么人影呢?
这可是湖广第一大城,虽然几经焚毁和战乱,户口损失惨重,但何腾蛟尽迁鄂北之民时,将十余万人口安置于此,怎么也不至于成了这般模样。
陈友龙见堵胤锡的表情,连忙解释道:“抚台,都到衙门请愿去了。”
堵胤锡听了便直投府衙方向而去,眼下总督不在,巡抚投清了,武昌可谓群龙无首。
几人走了没一阵,还隔着两条街,就听到前方人声鼎沸,等转过一个街角,便发现没路了。因为街道全让百姓给占了,被围的水泄不通!
这正是陈友龙急着请堵胤锡入城的原因,他便差点被围在衙内,现在只有武昌知州游友伦被围在其中。
短短几日之间,武昌百姓先是听说清军数十万人马入寇,紧接着刘承胤先逃回武昌,然后陈友龙部也撤了回来,还在城中发生了火拼,武昌百姓怎么能不心惊。
一时间,各种谣言满天飞也就难免了,有信傅上瑞投清的,也有说陈友龙才是清兵派来,赶走巡抚,然后献城的,有说官军准备放弃武昌,退守湖南的,总之百姓震动。
上一次湖广大战刚过去一年,百姓刚刚安定,头上的头发刚刚能够重新束起,难道又要剃发,特别是见识过清兵屠杀,劫掠的百姓,顿时惊慌失措。
一部分人便来找官府,希望一定要守住武昌,因为当初王彦在武昌城外坑杀了八旗,清廷数十员要员都死在武昌,清兵重新占领武昌没有不报复的道理,多半是会屠城。
陈友龙起初不以为然,出面保证一定坚守城池,但他没料到,百姓却不信他,还是不愿意散去,反而越聚越多。
部将建议直接派兵驱散,但如此一来,恐怕士绅百姓就真以为他才是准备投清之人了,所以他拒绝了建议,但他又没其它法子,只得让知州游友伦出面安抚百姓,他则从后门溜走,出城请人。
这时,衙门口游友伦正向众人保证,若是一般的府城,知州发话基本就行,但武昌是省府,知州的话就没什么重量了。
这时百姓注意力都在游友伦身上,并没有发现堵胤锡一行,但他一身绯袍、玉带、补锦鸡,身后还簇拥着一群将领,百姓即便不认识,但士绅一瞧着官服,就知道肯定比游友伦要大的多,顿时哗啦啦的涌来。
陈友龙等人立刻上前,把堵胤锡护在身后,大声喊道:“此南抚堵大人,大家不要失礼,有什么话,派几个德高望重的乡绅,进府详谈。”
“南抚?是堵抚台来了!”人群中一声惊呼,是个读书人,可能还有功名。三十多岁年纪,仪表堂堂。
人群中一阵喧哗,堵胤锡在湖广的威望很高,湖北被战乱破化,大量难民都是堵胤锡安置,此外湖北一直都吃湖南的粮,百姓自然很感激他。
“抚台大人,武昌不能丢啊!”这时那读书人,站在人群中行礼,哭诉道。周围人群也纷纷附和,“请抚台救救楚人”,瞬间跪下一片。
堵胤锡见此,一阵动容,朗声道:“本官,虽是南抚,却愿与武昌共存亡。诸位大可放心,本官已经发兵前往三江口拖延清军,稍后何督师亦会回师武昌,我们官民一心,当保武昌不失!”
(感谢呆呆戴戴的五百书币,感谢清风细雨,感谢一代枭雄,freebird76的月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41章 楚督生怯
虽然武昌派人催促,但何腾蛟的人马依然姗姗来迟。
此时何腾蛟在承天府,北面郝摇旗已经被两顺王围在襄樊,西面汉中明军不增兵,但清廷陕西总督孟乔芳,为了保证豪格、吴三桂不被困在川蜀,所以积极抽调人马,要把进入汉中的明军赶出来,再加上多铎逆江而来,直奔武昌,何腾蛟顿时头疼起来,脑中全无应对之策。
他得到堵胤锡的信后,虽然惊出一身冷汗,急起兵马回师,但毕竟不如堵胤锡顺江坐船。
何腾蛟来的比堵胤锡想的要慢一些,在清兵前锋占据黄冈,兵临三江口的第二天,马进忠部才到长江对岸。
武昌知州游友伦见此,大喜过望,连忙组织船只,接人马过江。
马部一万人,流贼出身,早年纵横于鲁豫之间,绰号混十万,可见当初兵马壮盛,但后为官军所败,于崇祯十一年接受招抚,受左良玉节制。
弘光初年,李自成南下,左良玉东叛,他与王允成为李自成所败,不久左良玉东下时突然病死,其子左梦庚带领部下十万明军投降,马进忠和王允成两人不从,率领部下逃走,经历一番波折之后,才南下投靠楚督何腾蛟。
这时因为清兵杀到三江口,而惶恐不安的武昌军民见马部到了北岸,顿时觉得来了救星,自然异常激动,知州稍微组织,便有民众自发前往渡人。
士绅百姓更是杀猪宰羊,真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近万武昌军民在长江南岸相迎,使得马部官兵,受到了从军以来,最优厚的待遇,但马部人马过江之后,却并不进城。
一日之后,楚督何腾蛟领着王进才部也到了江北,他乘坐大船过江,便被众人迎入城中。
武昌军民见大军赶来,楚督坐镇武昌,心中遂即大定。
此时在湖广总督衙门,众人座齐,堵胤锡也心中稍安,“督师三万人马到了武昌,多铎就算十万人马过来,我们持坚城而守,当不惧矣。”
陈友龙等人也点头称是,众将心中一颗石头落定,但何腾蛟脸上却没有什么信心,傅上瑞是他倚靠之人,其投降清廷,让他倍受打击。
再加上多铎一路十万人马,两顺王一路八万人马,共计十八万人攻楚,说不定汉中的孟乔芳,也会乘机来要他的命,他实在没有什么底气,这也是他没让马进忠部进城的原因。
此时何腾蛟听了堵胤锡的话,却没表态,反而看向陈友龙道:“人心隔肚皮,本督万没想到傅上瑞包藏祸心,居然投降清廷。这次多亏了陈总兵,否则傅上瑞据城投清,那情况就不妙了。”
陈友龙站起身来,抱拳行礼道:“回禀督师,这次多是天地会的功劳,末将没能擒下傅贼,不敢居功。”
何腾蛟挥挥手,“陈总兵过谦了,本督没有看错人,这次你居功至伟,本督必定为你表功。”
陈友龙不太明白何督师,为什么给他戴个高帽子,他与何腾蛟的关系,并不算亲密,再王何联姻之后才紧密起来。
正当他疑惑时,何腾蛟又开口了,“眼下,清军兵临武昌,本督欲分兵驻守江夏,以为犄角之势,但武昌须有人镇守,陈总兵有勇有谋,本督觉得足以担此大任,待清兵撤退之时,本督两功并表,提拔你为湖北总镇,如何?”
清兵来袭,如果明军全驻于城中,那清兵将城池一围,分一路偏师就可以扫荡深入湖南,所以分出一支万人左右的人马于城外,防止清军深入湖南境内,牵制清兵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个任务显然不该由湖广总督来做。
陈友龙听何腾蛟要把武昌交给他,不禁与堂上几员将领面面相赫,他如果能镇住武昌,之前还用火急火燎的请堵胤锡稳定人心么?
这时他还没说话,堵胤锡就站起身来,沉声道:“武昌省府,自是要总督亲镇,至于分兵为犄角之事,湘兵足以胜任。何督师只管放心守城,只要武昌坚如磐石,我有水师在手,足以同清兵周旋。”
堂中之人也看透了何腾蛟的心思,他有些害怕了,没有与武昌共存亡的决心,想着将担子交给属下,自己跳出战圈,在外观望。如果陈友龙守住武昌,那皆大欢喜,如果没守住,他便能及时逃往湖南。
何腾蛟心里十分矛盾,一方面他还是想坚守武昌,保住他经营一年的成果,所以他带兵回到了武昌,但另一方面十八万清兵入楚,他又没有足够的信心,志大才疏的他便想出个分兵去江夏的折中方案。
这样他既不算临阵脱逃,又确实能起到牵制清兵的作用,最主要的则是,战况一但不利,他也比较容易走脱。
何腾蛟算盘打的叮当响,但下面的将领也不傻,你总督大人跑到一边,看我们卖命。打赢了,是总督大人指挥有方,打输了,我们与武昌共存亡,总督大人安全逃亡后方,众将哪能让他如愿。
再说现在局面本就不利,武昌就差一个主心骨,众将士怎么能让他这个总督推卸责任,他们听了堵胤锡的话,顿时纷纷反应过来,齐齐起立,抱拳说道:“还请督师坐镇武昌!”
常言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何腾蛟虽是湖广总督,堵胤锡在官职上低他一头,但人家堵抚台有一个未经战乱破坏的湖南,手中要钱有钱,要粮有粮,何腾蛟要从他手里要钱粮,腰杆自然硬不起来。
他见众人如此,知道盘算落空,但让他留在武昌,他心里着实不敢,于是推脱几句,草草结束了议事。
堵胤锡脸色有些难看的从总督府出来,回到游友伦给他安排的临时住所。
不多时,胡为宗匆匆上门求见,被士卒带到堵胤锡面前,他上前拱手一礼,便直接说道:“抚台,何督师的家眷正在收拾行装,似乎是要准备出城了。”
堵胤锡听了,大怒道:“这个何云从,自己走不成,又整这么一出,他此时候送走家眷,让武昌军民怎么想?”
“抚台大人要去劝阻么?”
堵胤锡皱着眉头,摇了摇头,何腾蛟要是那么好劝,他就不是何腾蛟了。堵胤锡与何腾蛟打了多年交道,对他的个性是了如指掌。
他沉默半响,忽然说道:“为宗,你附耳过来,本抚有话吩咐。”
(感谢秦松旺的五百书币,感谢萧筱暗,来给爷笑一下,gdrthg,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一代枭雄的月票。今天有点晚,可能只有两更,明天再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42章 群情激愤
何腾蛟回到府邸,早接到他消息的家人已经在收拾行装,院落里下人们忙做一团,总督府的亲兵也帮着将贵重的物品装上大车。
府中的老管家,来回奔走,不时吩咐着让下人们轻拿轻放。
这时何腾蛟的长子何文瑞从外面回来,正好遇见何腾蛟,于是连忙行礼,“父亲。”
何腾蛟点点头,问道:“船准备好了嘛?”
“回禀父亲,孩儿在江边准备了六艘大船,应该够用了。”
何腾蛟听了很满意,遂即吩咐道:“武昌是个是非之地,你也去准备准备,一起去广南吧。到了那里,多照顾你母亲,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你妹妹商议,王家人现在权倾朝也,没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
何文瑞一直跟随在何腾蛟身边,对于眼下局势自然了解,他听了,却急道:“父亲,大战在即,孩儿不走。”
何腾蛟瞪了他一眼,“你是能操刀,还是能开弓?”
何文瑞被训了不敢抬头,而就在这时,何府之外却忽然传来一阵喧哗,片刻间,府邸之外,就围满了士绅百姓,纷纷嚷嚷着要见何腾蛟。
这些日子以来,武昌的百姓可谓提心吊胆,心情七上八下,不得安稳,好不容易等到何腾蛟领着兵马回到武昌,想着有楚督坐镇,心中算是安定下来。
可是谁想这时,城中又突然兴起一阵谣言,说何腾蛟根本没打算守卫武昌,马进忠兵马一直没进城,何腾蛟府里的下人,都在忙着收拾行装,江上备好了船只,马上就要逃离武昌。
百姓一听,那还得了,巡抚刚投敌,楚督又要走,那他们怎么办,顿时群情激愤。
士绅们也急了,连忙让人打探,回来的人禀报,何府果然在收拾行装,这下他们也座不住了。
清兵已经到了三江口,士绅们家大业大,这个时候收拾,已经来不及,而且何腾蛟能弄到船,他们却不一定,要走就得抛家舍业。
再者士绅不比百姓,多少有些见识,武昌一丢,十多万清兵涌进来,明军士气一泄,襄樊郝摇旗独木难支,除了殉国就只能投清,而湖南已经没有和武昌并肩的坚城,恐怕最后极有可能演变成湖广和江西的大溃败。
如果局面如此,逃也是个死,不少士绅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涌向何府,瞬间就将府门堵了起来。
府外的卫士慌忙进来,何腾蛟也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