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67节

崇祯十七年秋-第167节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之藩闻语,不敢质疑,脸上露出一股肃杀之气,行礼道:“诺~末将明日就去办~”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12章 夫战,勇气也

    清晨,王彦来到城墙上,城下三四百满清官员及家眷,被刀斧手推出来,一个个的砍掉脑袋。

    王彦说话算话,三日不降之人,那是说杀就杀。

    那些家眷没有在武昌城的清廷官员,也被记录下来,他们祖籍何处,又有什么亲人,全都打听清楚,等官军收复这些地区之后,依然要明正典刑。

    王彦看着一颗颗人头滚滚落地,心里没有惊起一丝波澜,乱世人心不稳,除了要爱护百姓以收人心之外,同样要用严酷的手段震慑敌人。

    满清一族不过二十多万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汉奸太多,王彦将这些人全部杀死,不仅是为了隐瞒银钱的消息,更是为了震慑那些已经做了汉奸,或是想要做汉奸的人。

    诛杀三族之事,今后将成为一个常态,当然规矩不会定的那么死,如果其亲属中,有抗清之人,或者从未接受过投清官员的好处,那又另当别论。

    这时,城下除了戴之藩按王彦之命斩杀人头之外,远处的明军大营也在民夫的帮助下,慢慢拆除,接下来的战斗,是要对阵天下闻名的吴三桂、阿济格,而且不用攻城,所以民夫们已经完成他们的使命,马上就要返回湖南诸府,回去参与秋收。

    阿济格是老奴的第十二子,多尔衮的胞兄,位封和硕英亲王,地位崇高,勇猛善战,吴三桂也是天下闻名,手下掌握着大明第一强兵关宁铁骑和蓟辽步军,两人都不是什么善茬,必然很难对付。

    王彦站在城墙上,注视着远方,眼中显得有些忧郁,北路十万清兵,他到底该怎么对付,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他心里实在没底。

    这时姜曰广走到他身旁笑道:“楚国公是担心挡不住阿济格吗?” “怎么可能不担心呢?清军善于野战,骑兵众多,这次本督要面对十万清兵精锐,而我军加上襄阳守军,才勉强与其数目相当,本督怎么才能击败清兵呢?”

    王彦心中确实十分苦恼,他不得不承认,明军的野战能力确实不如清兵,只要阿济格不犯浑,好好发挥他手上骑兵的作用,王彦的兵马甚至进不了襄阳城。

    此时,武昌附近,虽然集结了十五六万明军,但这次是精锐之间的对决,而且极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野战,所以王彦必须挑选精锐作战。

    蕲黄义军虽然有四五万人,但毕竟不能算是正规军,他们连最基本的战阵都不会列,那在野外根本没法统一作战,带去反而会成为明军的薄弱点。

    既然武昌已经攻下,蕲黄义军的使命也就完成,王彦再次赠予他们一批衣甲、兵器,白银十万两,并许落为他们要来朝廷的官职,便让他们返回英霍山区,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义军首领们来武昌城下转了一圈,加加油,壮壮声势,便获得了不少好处,心里也自然欢喜。

    姜曰广很理解王彦心中的忧虑,但这次武昌的胜利,却给他带来了信心,所以他的想法比较乐观。“这次清兵虽然来势很凶,半个月不到,就攻破了樊城,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大危机,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只要国公能把阿济格打疼,打残,清廷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大明,而国公则可以为朝廷至少赢得一年的喘息之机。”

    ?“话虽如此,但清军势力摆在那里,谈何容易?”王彦回头注视着姜曰广说道。 姜曰广微微笑道:“国公切不可妄自菲薄,清廷如今占据之地虽广,看上去气势汹汹,不可抵挡,但实质上已经是强弩之末,后续乏力也!”

    “哦~这是为何?”王彦闻言不禁微微挑眉,而后抱拳一礼道:“还请先生教我!”

    姜曰广微微用手抚了抚鄂下长须,目光深邃道:“满清诸部,实力确实强悍,他们汇集在一起,确实难以抵挡,但他太贪心,妄想一举占据天下,忘记了他们本身不过是关外小族,却要蛇吞巨象。他们占据的地方太大,在关外他们是一支铁拳,现在却成了张开的五指,他们的力量已经分散开来。”

    “国公且看,如今天下,清廷四处开战,从川陕到江南,四处都是战火,清廷的战线已经拉到一个极限,他每一处都得放上一些兵马,兵力已经显得不足起来。现在清廷除了阿济格、吴三桂这一支人马,已经很难从其他地方调出兵力来进攻湖广。这对国公而言,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要能集合力量断其一指,便能让清廷损失惨重,放缓对我们的攻势,不然等清兵将占据的土地完全消化,就能招募抽掉出更多的力量,国公便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王彦闻语,有些明悟道:“先生的意思是,这次战斗,是要我借机消耗清军的实力,可阿济格毕竟有十万人,且都是精锐,本督想取胜,恐怕也十分艰难吧!”

    “兵法云,夫战,勇气也!”姜曰广摇摇头道:“国公刚打下武昌,大军锐气正盛之时,何惧阿济格、吴三桂耶?在我看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国公若早些年掌握大权,哪有吴三桂之流岂会嚣张至今耶?”

    王彦闻语,心神不禁一振,不管怎么说,他都必须承认,姜曰广的话语使他心里十分受用,或许他真的是太小心了,太畏惧阿济格、吴三桂了。

    毕竟在王彦还是个书生之时,此二人就成名多时,单骑救父,勇冠三军的吴三桂甚至还是王彦当年的偶像,而阿济格则是能够将李自成逼死的存在,完全不是勒克德浑之流可以比拟,他心中优虑也是正常之事。

    王彦微微笑道:“先生之言,让我信心大增啊!” 姜曰广见王彦情绪转变,微微点头:“国公本该如此,今武昌以下,应该感到害怕的是阿济格、吴三桂。我认为这次作战,国公就该拿出胜利之师的气魄,来个先声夺人,一接战就要使清军感到巨大的压力,不敢轻易交手,反而会使大军平安进达襄阳。”

    “怎么先声夺人?”

    姜曰广闻语,不禁看向那还未砍完的人头,说道:“国公不是已经在做了吗?”

    王彦微微一愣,遂即反应过来,笑道:“既然如此,还请先生为我修书一封,如何?” ?(感谢许文廷,whj7105的月票,感谢悦冻窝芯、殊战之殇的打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13章 北援襄阳

    十万清兵北来,破樊城围襄阳,巨大的压力使得身在武昌的王彦,既不能东下金陵,也无法与万元吉合击金声恒。

    阿济格、吴三桂,就像抵在王彦背上的一柄利剑,他只有回身一击,彻底消除背后的隐患,才能进行其他策略。

    虽说王彦入楚以来,一直大胜连连,但他依然还是没有改变明弱清强的局面,在整个天下大势上,满清依然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在攻下武昌的第三天,明军只是稍微休整,王彦便下令明军出击,他麾下五万人马,加上马进忠、郝摇旗、陈友龙、王光恩,共计八万人马立刻出动,迅速北上渡过长江沿着汉水进军。

    几千艘搜集而来的大小舟船,将一队队人马渡过江去,而后载着辎重进入汉水。

    督标亲军再次成为开路先锋,袁宗第、王士琇仅用半天时间,便将一万士卒,两万匹战马,运达长江北岸,而后纵马而奔,直接逼近襄阳。

    虽说王彦与扬彦昌说好二十天的时间,必定赶去襄阳,现在过去不过八天,时间还很充裕,但毕竟早一日结束战事,高一功部的损失就减轻一分,湖广也就早一日获得安宁。

    大军过了长江,进入承天府的地界,王彦督促大军于后,一万督标奔驰于前,他们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很快就过了权水,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沿途出现一片衰败的景象。

    袁宗第与王士琇,纵马进入一个小村落,整个村子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在村子中央的晒谷场上,还躺着几具尸体。

    夏日天气炎热,这些百姓的尸体,显然被杀已经有些时日,他们在烈日的暴晒下早以腐烂,令人作呕的尸臭味,已及钻满了躯壳的蛆虫,使得战场老卒,也忍不住翻身下马,跑到一边狂呕起来。

    袁宗第见此,眉头紧皱,他吩咐士卒赶紧将尸体烧掉,防止发生瘟疫,然后与王士琇领着人退出村子,派遣哨骑四处出击,往周围查看。

    不多时,哨骑回来禀报,方圆二十里,几乎所有的村子,都被洗劫一空,已经没有了人的踪迹。

    “看来扬彦昌说的是实情,清兵为了攻城,四处抓捕百姓做炮灰,只是没想到清兵会跑这么远,尽然都劫到承天府了。”王士琇闻语,皱眉道。

    袁宗第脸上有些沉重道:“是啊~没想到清军骑兵的活动范围居然这么大,前面也不知有没有清兵主力,我们是等国公到来,还是接着向襄阳挺进呢?”

    “末将以为还是稳妥一点为好,前面是承天府,我们进入府城等候国公到来,再作决断,以免中了清军埋伏,统制以为如何?”

    袁宗第虽是主将,但王士琇乃王彦心腹,所以他很在意王士琇的意见,于是点点头道:“嗯,那便先去承天府。”

    承天府在汉水东面,一万督标遂即调转方向,寻一处水流平缓之处,搭桥过河。

    清军骑兵肆虐江汉平原,虽说王彦下达了让各州县官员收百姓入城,坚守城池的命令,但袁宗第却不敢确定,承天府是否还在明军手中。

    在大军搭设浮桥之时,袁总第便带着三十名骑士,乘坐小船过河,然后往府城探查。

    按着古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唐宋时期文化鼎盛,长亭就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基本每一座大城外都会有长亭。

    袁宗第领着三十名骑兵,打马快行,很快就到了承天府外的十里长亭,他远远看见亭子,又见四周没人,便领着众骑士停下,准备歇息片刻,喝上一口水。

    众人勒住缰绳,便翻身下马,袁宗第大步走到亭子里的石凳边坐下,他接过士卒递过来的水壶,刚准备喝上一口,心里却不禁升起一阵警觉,他凝神静气仔细倾听,周围除了知了昆虫的叫声之外,他分明感受到有许多人刻意压制的呼吸声,以及枯枝折断的响动。

    难道有埋伏?这时他不禁猛然回头,却发现声音并非从他手下那边发来,于是他双眼不禁一眯,立马站起身来,便向战马走去。

    一众刚准备坐下的明军,见此立马知道有问题,然而他们刚站起身来,长亭外的一片半人高的杂草里,就突然发出一声喊叫,四周草从、道路两旁的树林里,顿时站出来近百人,他们身上都插着树枝茅草,握着长刀、弓箭,不知道在这里潜伏了多久。

    袁总第见他们模样,都是留着发髻的汉人,但有穿明军衣甲,也有清军的盔甲,甚至还有大顺军的蓝色衣甲,不过他们衣甲虽然混乱,却显然不是清兵,应该是承天府设在城外的潜伏哨。

    甲申年以来,鄂西北一会儿被顺军占领,一会儿又归降清廷,现在又从新回到大明,形势非常混乱。这些人穿各种各样的衣甲,也就情有可原,只要没有剃发,就不是清兵斥候。

    袁宗第见此,遂即放下心来,他正要相问,对方之中却走出一员小将,大声喝骂道:“吴狗,放下兵器,小爷饶你们不死!”

    “吴狗?”袁宗第闻语,不禁一愣,但遂即反应过来,他们都头戴高顶金属钵盂头盔,身上盔甲铿锵,腰间挂着长刀和弓箭,正宗的明朝正规军打扮,但偏巧眼下攻打襄阳的吴三桂和他手下的关宁铁骑,也是差不多着个模样,所以对方将他们误认为是汉奸部队了。

    “呵呵~”袁宗第见此,不禁微微笑道:“这位小兄弟,本将乃~~~”

    袁宗第正要自报名号,那小将见他脸上露出微笑,而且并不丢弃兵器投降,便以为欺他年少,心头顿时一阵闹火,弯弓就射。

    袁宗第哪里料到那小将一言不和,弯弓就射,他口中话语,立马就被打断,一旁卫士见此,纷纷大惊失色,但要救也来不及了。

    “当~”的一身响,那枚羽箭一下便射中袁宗第的头盔,幸得他身为大将,有些功夫,避开了要害,但即便如此,他也惊出了一声冷汗。

    放箭就是信号,双方立马拔刀、弯弓,顿时就要干起来,但宗总第头盔一下被射落下来,刚刚暴起一众暗哨,看着他头上同样的发髻,却全部愣了下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14章 高第拦路

    一众暗哨发现袁宗第一行同样是束发的汉家儿郎,顿时便愣了下来,那放箭的小将,更是尴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