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38节

崇祯十七年秋-第138节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彦听完,点头称:“善!”

    次日王彦随与堵胤锡相商,传书湖南各府,命各州县长官,前来长沙听命,而后令高一功,北上荆州,率忠至军收襄阳之地,又令后勇营,南下辰、衡,使地方归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55章 民心士心

    幽幽古道,寂静漫长,两名头裹布巾,装扮普通的女子,在道路两旁的树阴下,杵着竹棍,背着包袱,低着头默默向前赶路。

    这时在她们身后,一阵马蹄之声传来,使得两女一阵惊慌,她们疾步快行,见路旁正好有个茶棚,便赶紧座了下来。

    “噔噔噔~”的马蹄声,蹋在古道上,一队俱着黄甲的骑兵,从棚前驰骋而过,似乎前方又爆发了什么紧急的战事。

    两女坐在茶棚里,有些惊魂未定,但店主一家,对于过兵之事,却似乎习以为常,显得颇为平静。

    店家三十来岁,秃秃的脑袋上盘着一根细长辫儿,一个四五岁的小女童,正在一旁自顾自的玩耍,店主的妻子则清洗着蔬菜。

    两女坐在桌前,四下打量了一下,其中一名年轻些的女子,不禁开口问道:“夫人,大木将军让我们到仙霞关等候,可这四处都是清兵,我们要怎么过关呢?”

    两名女子正是柳如是与她的贴身小婢小莺儿,自钱谦益投清以来,柳如是与他的关系便出现了裂痕,钱谦益去北京做清朝的大官之后,柳如是便收到郑成功的书信,请她入闽好尽弟子之仪。

    时柳如是在常熟,与钱谦益的公子多有矛盾,便匆匆收拾衣物,带着小婢南行。

    这时柳如是闻小莺儿之语,眉头不禁一紧,她们一路行来,沿途已经看见不下十支奔向仙霞关的清军人马,他们少者百人,多着数千之众,显然是有攻打仙霞关之意,或者已经与福建明军大战起来。

    两个弱女子,在这兵荒马乱之地,如果没有人接应,她们如何能通过重兵云集的仙霞关呢?

    柳如是想到这里,心里微微黯然。

    这时店家提着一壶茶水,来到她们桌前,将两个茶碗沏满,柳如是见此,微微道:“谢谢店家~”

    店家连连摆手道:“不客气,不客气,这是应该的。”

    柳如是看了店家和他的妻女一眼,不禁有些感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看你们一家三口,真是让人羡慕啊~”

    店家闻语,看着一旁玩耍的女儿,又看了看洗菜的妻子,脸上漏出爱怜之色,他亦感叹道:“这也是刚安宁了没几天,前一阵,有位姓郑的将军,在这与清兵大战,几万人马从白天杀到黑夜,直到是死伤过半,留下万余尸体,才无奈退走。”

    柳如是听他说到这里,脸色不禁微微一变,但那店家却没有察觉,而无奈的叹息一声,接着说道:“唉~我们这些老百姓,就图个安稳,看他们争过来,斗过去的,就像看戏,不管谁做皇帝,反正日子还是要过的嘛~就在前几天,就在着仙霞关,从上面抬下来一个人,说原来是明朝的什么大官,现在又成了清朝的大官~唉~那又怎么样,还不是跟一场梦似的~”

    管仲相齐桓公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对于觉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明朝给不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又如何要求他们相身受儒家教养的士人一样,为国尽忠呢?何况即便是朝廷大臣,士林锯子,也投降了清廷,身为一个底层的百姓,他又为什么不能选择屈膝而活呢?

    柳如是听了店家的话,心里不禁一阵黯然,有志气的死绝,现在的百姓大多都这般想法吧~

    桌前小莺儿听得入神,对店家的话十分感兴趣,不禁开口问道:“你知道那个大官叫什么吗?”

    店家闻语,却怎么也答不出来,“好像叫阮~阮~叫阮~”

    春花秋月,梦一场,功名利禄,梦一场,是非成败,梦一场,故国明月,梦一场。

    柳如是自然知道店家说的就是阮大铖,但她心绪以如乱麻,随放下几枚铜板,便带着小莺儿离开了。

    几日后,她们终究还是没有能够到达仙霞关,多铎大军扫荡浙东之后,便屯兵仙霞关之外,准备一举扫荡东南。

    半个月后,柳如是与小莺儿回到常熟,到家门口正好遇见从北京弃官而归的钱谦益,四目相对,相视无言。

    钱谦益回到家中,其子便又向钱谦益抱怨,“父亲,如今已经是大清的天下,河东夫人却与您那个抗清的学生通信,甚至离家南去,这不是要害我全家吗?您看~”

    钱谦益背过身去,叹道:“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我都当贰臣了,你又何必苛责河东夫人呢?”

    其子闻语,只得失望告退。

    次日清晨,柳如是早起,却忽闻小莺儿惊呼“夫人”,于是连忙走到后院门前,却见站立着一头戴斗笠,遮着相貌的男子,她不禁疑惑闻道:“这位先生?”

    那男子闻语转过身来,摘取斗笠,柳如是视之,双眼立马一阵朦胧。

    “我是来找牧斋先生的~”来人正是陈子龙,他看见柳如是,心神亦一阵动荡,但却已经不知该说何言。

    柳如是闻语,连忙小退一步,将陈子龙引入到书房之中。

    钱谦益早以听得动静,从书楼走下,看见陈子龙,神情微楞,而后大步迎上来,拱手道:“子龙兄,欢迎之至啊~”

    “牧翁~”陈子龙亦作揖道:“我代表江南复明的义士,也欢迎你归来。”

    柳如是见此,知道他们有大事要谈,随关闭屋门,退了出去。

    这时钱谦益与陈子龙坐定,陈子龙便开门见山道:“牧翁~想必我的来意,你也该有所了解吧。我与吴日生已经拉起了一只人马,现在大概有了两万多人,军号振武,就是急缺经费,不知牧翁~”

    苏州一战后,太湖义军夺取了清廷准备运往湖广的粮草,使得义军的粮草危机稍解,但数十万军民,挤在一个小岛上,迟早会消耗一空。

    有军队,就得发饷,而太湖义军却没有银钱的来源,所以陈子龙便不得不出来寻找江南之地,有名望的故人,向他筹措一批银钱。

    钱谦益闻语,稍作沉吟,便开口说道:“子龙兄,你们能找到我,这让我十分欣慰。钱的事,你不用担心,但得给我几日时间,让我前去筹措。”

    (感谢真祖、殊战之殇、书山勤攀登的打赏,群号160522963,已经有八位小伙伴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56章 粘杆处初现

    大明传至弘光朝时,已经是风雨飘摇之态,由于马阮当权,江南之地又是东林的大本营,所以士绅对于弘光朝廷的所作所为,非议甚多。

    晚明以来江南经济发达,人文思想兴起,甚至还出现了批判儒家,为商人阶层代表的李贽,其所著《藏书》、《焚书》,开历史之先河,这是整个时代,都在变化的预兆。

    彼时一部分士人任然坚持忠孝节义,一部分人则从新思量,君与臣,君与民之间的关系,存在大批觉得朝廷腐败,君主昏庸,那便隐居于野,不出仕的士人。

    明代传统的儒家文化,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现在一小部人觉得,朝廷黑暗君主昏庸,那我便辞官归乡,选择不仕,这就与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有些不太一样了,似乎又追溯到了先秦时代,孟子所言:“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样的话,在先秦可以讲,但自汉之后,却就不能随便乱说了。

    从新审视君臣之间的关系,甚至君与国与天下的关系,这是晚明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也是东方的文艺复兴。

    士人开始质疑君权,各种思想流派的冲击,必然使得士绅阶层,在思想上十分混乱。

    在清军南下之前,不少人已经感到国有倾覆的危险,时人陆云龙与有人相谈议论时事之际,便曾言:“似乎要败。”

    不少人,已经看到了大势,但却并没做出什么挽救之举,在他们看来,或许满清此来,不过是王朝更替,更似北魏、辽、金,即便占据中原,依然要行汉法,学汉字,办科举,最后彻底汉化。

    思想上的变化,冲突,使一部分人不在过分看中忠君之事,所以在弘光朝廷骤然土崩瓦解之时,江南之地并没太过激烈的抵抗。

    一部分文武官员于无奈之中,投靠清廷,以此来企图保证自己或者家族的既得利益,而另一部分则选择坚持传统儒家教导,自裁保持名节。

    满清入侵之时,正是大明士绅思想混乱之时,而混乱就意味着力量分散。

    南都失陷后,死了一批士人,官职最高者乃东阁大学士,高弘图,此后剃发令出,另一部分则恍然大悟,原来满清不是北魏孝文,不是辽、金,满清根本就没打算融入华夏。

    衣冠发服,民族之信仰,一部分觉得大明朝不怎么好的士绅,这时也挺身站了出来,不惜以血肉之躯,来护卫汉家衣冠。

    江南之人不愿剃发,又死去一大批士绅,其中以嘉定、江阴为最。

    江南士绅之中,还有一批已经剃发降清的存在,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另有所图而投降清廷。

    起初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以为投降满清之后,可以获取荣华富贵,自身的才能依然能够在新朝廷之中得到施展,但很快他们便逐渐发现,事情与他们所想,简直南辕北辙。

    清朝统治江南之后,江南之地出现了很多以“遗民”自居的士人,他们之中没有剃头的恐怕绝无仅有,但他们的政治倾向,也都是反清复明的。

    投降清廷的官员之中,这样复杂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很快发现,在大明朝时,他们能提不同意见,能骂皇帝、骂大臣,而到了大清,就只能“主子圣明”,“奴才遵命”,“奴才该死”了。

    之前能说的话,不能说了,能写的字不能写了,能看的书不能看了,能作的诗不能作了。

    一些对清廷抱有幻想的降臣,这才反应过来,满清原来是要亡我文化,亡我思想,于是呼,立马又退隐一批。

    钱谦益无疑是这一批之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他在北京大半年,回来之后,思想上已经发生转变。

    陈子龙来找他筹措军饷,这让他心里及高兴,又有些惶恐,他高兴的是,江南的复明势力愿意接受他这个屈膝投降之臣,他惶恐的则是,一旦与清廷作对,他今后就再也不可能安逸的生活。

    钱谦益这样一个身受儒家教育之人,他有他的小心思,但同样心中也怀有一份家国情怀。

    彼时,他在清廷之中不得志,辞官回乡,又有大批的门生故吏,投身到抗清的事业之中,他心中岂会没有想法。

    钱谦益答应了陈子龙的要求,但两万大军所需要的银钱,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一时间也拿不出多少银子出来。

    待送走陈子龙,约定时日和暗语,再派人来取银之后,钱谦益独步走上书楼,他为士林领袖,他好古书、书画,家中现银不过,他便只能靠这些事物,来换些银钱了。

    以前钱谦益是士林领袖,东林锯子,但如今东林基本烟消云散,而他昔日的好友,也多愤于他降清之事,与他决裂,他空有宝物,也难以售出。

    这时他忽然想起,他有个弟子,虽然学业不精,但家中却颇有余财。

    其实一般的大儒,也多会收一两个这样的弟子,毕竟东林锯子也需要养家,每当手中银钱紧缺之时,便可卖给那弟子几副随手所作的书画,他能得利,而富家弟子亦能的名,可以混迹于名士之流。

    钱谦益取柳如是时,要为她盖我闻室,手中无钱,便卖了一幅书画,给了那弟子,换了五百两白银。

    这时钱谦益急欲筹钱,却又再次将那弟子想起来。

    次日,那位弟子被钱谦益请到府中,他看了几副钱谦益的书画,面上却一阵冷笑,只让下人那从钱箱之中拿出五十两白银,放在桌上,然后故意道:“恩师以前是士林领袖,东南盟主,现在却是个臭名昭著的罪人,这字画也就值这么多了。”

    钱谦益见此,又听他之言,脸色立马难看到了极点,心中羞愤之情简直无以复加。

    要是以前,钱谦益肯定将他直接轰出家门,但现在他却已经受到过太多辱骂,而且他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弄来银钱,于是他只得忍着心中的羞辱,又命人取来几本古书,以及几副宋代名画。

    那弟子看完,微微一笑,最后作价一万两白银,将这些文魁至宝,收入囊中。

    交易完毕,钱谦益恼怒他无礼,也不起身相送,那弟子走到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