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第9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田制,要击败大宋容易,可要鲸吞大宋可难啊!一旦开战,持续数十年都是有可能。还望元首三思!”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如果我国可以在土地和取士之策上稍加通融,驰禁兼并,开科取士。倒是可以得士大夫拥护,十年之内取宋而代,也不是不可能的。”
苏过这番话不是反对开战,而是提出了一个可以速灭宋朝的策略。
就是拉拢士大夫!
宋朝是与士大夫治天下。而士大夫的利益诉求则是两方面,一是土地私有;二是科举考试。
如果周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要求,把皇上换成元首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我国也是有私田的,”武义久道,“依法课税而已!职田当兵,私田纳税。至于科举……要做官可以去考大学,可以去从军立功,可以去竞选公职,机会很多啊。”
周国的私田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周国的土地面积有限,耕地不过一亿多亩。维持三十万户府兵、骑士后就所剩不多了。因此军事公民之外的地主和自耕农数量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譬如在燕地就有不少勋贵地主,武家就有许多私田。在高丽又有十万户中等自耕农,一户有50亩土地,都是纳税的私田。在辽东、辽西,也有少量拥有私田的勋贵和农户。
但是绝对的主流还是职田!
而宋朝现在有六亿亩土地,大周吞并宋朝后当然不可能把六亿亩都整成职田,那得有几百万骑士、府兵了,也太多了。所以肯定会保留大量纳税的私田。
但是周国的私田管理很严,绝对不允许逃税和隐田存在。由于周国的官吏必须拥有公民身份,所以在几个工商城市之外任职的基层官吏,大多是没有私田的军事公民。在清田收税的时候当然不会手软!
而且私田和职田在经济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如果私田可以隐没逃税,那么需要负担兵役职田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进而就会出现职田庄园大量破产或经营困难的局面,那么大周公民兵制也就无法维持了。
所以大周政权对私田并不太友好,持有私田也无法获得让人满意的回报。
如果周国的官府将这种对待私田的态度带去现在属于宋国的土地,恐怕会遭到很大的反弹——而周国一旦在私田问题上让步,那么周国本土的私田户和军事公民就会遭到打击!
而在科举的问题上,武义久更加没有让步的余地,因为周国的官制根本没有为科举制度留出空间。
周国也有考试做官的路线,但是通过考试得到的官职都很低微,在宋朝那边只不过是吏员。考试考出一个县尉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云台学宫的毕业生要入仕通常也只能从吏员级别的小官开始,怎么可能让乡村士大夫一步登天考上个县尉级别的高级事务官?
而且科举制度还有一个很大的负面作用——解除地主阶级的武装!
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说,读书考科举比从军打仗划算太多了。前者不但安全,投入很少。而后者有可能会送命,投入又大。
所以科举制度一旦引入周国,必然会造成军事公民阶层逐渐转向科举取士,战斗力自然会逐步崩解。
苏过摇摇头道:“我国的私田法度甚严,在宋人看来无异于苛政。而书院、学宫又费用高昂。如果全都要私人承担,也只有工商富户能够担待。行之我国尚可,若通行天下,就会绝了寒门上升之途。只怕会徒增无数敌手,使周宋之战旷日持久啊!”
武义久放沉了声音:“那就旷日持久吧!我们的共和之国本就是两三千年来所未有。行之天下,犹如秦汉之分而合一。如果费数十年之功,易家国天下为天下为公,又有何不可?”
从某种角度而言,宋周之战将比历史上的宋金之战更为激烈!
因为在宋人看来,女真蛮夷是不可能一统天下的,所以宋朝的君臣可以屈膝求饶,苟延残喘。而大周共和,天下为公,当然是可以代宋而有天下的。
如此一来,宋周战火一起,就很难有妥协的余地了!
另外,科举公平而且廉价的优点,已经深入宋朝的人心。科举不仅是寒门上升的通道,而且还承担着农村财富分配的功能——考中科举当大地主,几代考不上就会没落,非常的公平啊!
如果周国坚持废科举和抑兼并的路线,周国和宋朝士大夫之间的矛盾,也将难以调和。
武义久顿了顿,“诸位,现在是宋国挑起战争,是欲趁我大周国变乱之际,灭亡我共和基业!现在宋寇已经兵临天津都门,共和国只有背城一战了!”
他突然站了起来,双手按着长方形的会议桌,提高了嗓门:“作为代理元首,我建议执政会议立即提出‘总动员’和‘对宋宣战’之法案,然后召开元老院会议投票表决!”
“同意进行总动员和宣战!”
“附议!”
“立即总动员,立即宣战!”
“附议,兵临都门,无路可退矣!”
虽然在如何灭宋上还存有争议,但是在宣战和总动员的问题上,不仅执政会议迅速达成了一致,元老院和整个天津市也在稍后取得了一致意见!
被宋国占领的南岸一号要塞可不是位于南洋的殖民地,而是位于大周国都门口。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天津府!
周国虽大,但是周人已无路可退,因为天津就在身后啦!
当宋国背信弃义,偷袭天津府要塞的消息在天津市传开后,大周共和国的首都顿时沸腾起来。
无数的公民还有平民涌向了共和广场,拥挤在元老院大楼之前,高呼着“保卫共和”和“打倒宋寇”的口号。当然了,他们这些人可不是只会打嘴炮的,作为大周的公民和平民,都是真正闻战则喜的存在!
而且这一次的敌人是富得流油的大宋啊!
发财啦!
第1343章 爸爸去哪儿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纪卿,你说什么?”
“陛下,河北宣抚司奏报,确认周国发生了内乱,元首武好古失踪,生死不明,陛下的女婿武义久已经继任元首……另外,天津局势不稳,河北宣抚司担心两位帝姬的安稳,所以派兵进入周境,入驻了界河南岸一号堡垒,准备伺机接出帝姬。(全本小说网,https://。)”
“派兵进入周境?还入驻人家的堡垒!吕颐浩、种师道想干什么?他们想和周国开战不成?”
“陛下,周国很可能发生内乱,自己打起来了……”
“糊涂!他们自己要打,咱们正好坐山观虎斗,为什么要插手?就不怕他们抱团对付咱们?”
开封府,琼林宫,崇政殿。
大宋官家赵佶连龙椅都坐不住了,在崇政殿里面来回走动,急得团团转。
官家坐不住了,几个宰执当然也坐不住了,全都站在那里有点不知所措。
少宰苏迟看着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赵佶,皱眉道:“陛下,武好古已死,其三子义久又无兵权,骤然夺位必将导致长子义勇,次子义信不服……”
“苏迟!”赵佶一挥手打断了苏少宰的话,“你到底懂不懂暴周之政?你以为暴周的元首是靠兵多将广当上的?”
难道不是?
苏迟一头雾水地看着赵佶。
他虽然号称“知周”,但根本上还是一个旧式的官僚,也没有在武好古的系统中任过职,所以并不知道暴周之政的根底。
赵佶摇摇头,对手下这帮文官真有点失望。
“暴周之政的根底就是国人之政!”赵佶解释道,“所谓骑士、府兵,其实都是国人!从军立功,得到田庄,成为国人,然后才能从政、议政。
国人者,乃国之主人,为公之民!周军的中坚就是国人公民,大周是他们的……现在咱们派兵入侵,对他们而言就是国难!国难当头,他们谁会支持武家兄弟阋墙?”
“可是武义久不等两个兄弟回京就擅自召开元老院大会……”
“糊涂!”赵佶跺跺脚,“武好古不是君王,元老院也不一定要选姓武的上台。武义久这么干,他两个哥哥未必不答应。而且元首是有任期的,武义久只是补选上台,两年后就到期了,到时候还要再选的。武义勇、武义信要夺位,完全可以在两年后出来选!”
选?
一定是假的!
不可能是真的……
要真的不就成尧舜了?武好古、武义久怎么可能是尧舜?如果是尧舜,那也是禅让,不是选举啊!
崇政殿里面的大臣们都是一脸的不信。
“快快拟诏!”赵佶也没功夫和大臣们解释了,“令吕颐浩、种师道班师!
用十二道金牌,由内侍省派人递送!”
这就是所谓的“金牌”敕命,是宋朝传递敕书诏命的一种形式。而连发十二道金牌,则表明情况万分紧急和重要。
在场的大臣,听到赵佶的旨意,全都有点傻眼。
这事儿有那么十万火急吗?
就算武家三个儿子不开战,还有个敖卢斡呢!敖卢斡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吧?
“陛下,”张叔夜道,“现在金国新败,敖卢斡在大定府又比较孤立。如果咱们再不加以牵制周国,只怕金、辽很快溃败。到时候武义久威信树立,周国也会上下一心。我朝就太孤立了!”
赵佶哪里肯听,只是大声道:“拟诏,翰林学士拟诏!”
翰林学士是负责起草内诏的,也就不是经过中书门下,直接由宫中发出的诏书。
赵佶担心中书门下行驶封驳权,耽误了时间。干脆下内诏了!
纪忆和苏迟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总不能拦着不让天子下内诏吧?用内诏直接指挥前线的军队……好像也是大宋军政的弊病,这是将从中御啊!
金牌敕命用最快的速度拟好发出,赵佶才稍稍松了口气,又返回御座坐好。
“武好古还没有找到?”赵佶问起了武好古。
“没有。”纪忆奏道,“多半是死了!”
“多半?”赵佶想了想,“也许没有死呢?”
“没死?”纪忆摇摇头,“没死就该露面了。”
苏迟也道:“要是没死,武义久可就危险了。”
“为什么?”赵佶似乎不明白。
“这不是明摆着?”苏迟道,“武义久趁着父亲下落不明,夺了元首宝座。如果武好古回来,只怕要父子相残了。而且选他上台的那些元老,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周国的元气,恐怕伤得更厉害。”
会吗?赵佶眉头大皱。元首毕竟不是君王,根据周国的《约法》,这个职位不是世袭的,而是五年一届,投票选举出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武好古恐怕更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未来不能平稳接班吧?
而武义久的当选,等于圆满解决了武好古之后的传承问题——这事儿会不会是武好古一手策划的阴谋?
给儿子创造一个在危难之中继承元首宝座的机会,考验一下儿子,也看看有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元老敢跳出来和武义久争权?
结果武义久表现得非常不错,而天津市内的那帮元老都是老狐狸,也没有一个敢跳出来抢权。只有一帮大宋的边将稀里糊涂上了当,以为周国内乱可趁……
赵佶想到这里,额头上已经都是冷汗了,“再下一道旨!还是内制,给东海王和东海王妃的。让东海王妃火速前往天津,务必查明武好古的生死。”
……
“共和国,万胜!共和国,万胜!共和国,万胜……”
武义久这个时候正站在元首宫的阳台上,看着外面广场上欢呼的人山人海。他刚刚宣布了对大宋开战,现在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不过一个疑团,也在他的心中越变越大了。
这个疑团就是爸爸去哪儿了?
就在一个时辰前,武义久接到了承德防御使米友达的报告,说是没有寻到武好古、萧瑟瑟的尸骨,也没有发现足够多的马匹和战士的残骸。
米友达早就指挥军队收复避暑宫了,收复避暑宫后当然要替武义久找爸爸了。可是找了好几天,连武爸爸的灰都没见着。
不仅武好古踪影全无,连跟随武好古的大批侍从亲兵,也没有了踪影。
避暑庄里面有很多人啊!光是武好古的亲兵就有近2000,还有大量的仆役和黄头女真侍女,总人数不下3000。而且还有大量的马匹,大多是天津良马。
现在人不见了,马也不见了!而且连火烧过的人马残骸也没多少。
也就是说,避暑宫事变发生时,住在避暑宫内的人们要么被耶律敖卢斡的人抓走了,要么就是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