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第8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掣牟贾谩H拘∷低籋TTPS://щww。m;
“陛下,那野已经在辽河上建好了铁索浮桥,还在辽河两岸修了桥头堡。桥头堡内还布设了旋风砲和床子弩,可以确保辽河不被武好古的战船突入了。”
几个人刚一进大帐,萧奉先就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是他的儿子萧那野在辰州境内的辽河河道上搭建了一座用来封锁河道的“铁索浮桥”,用两根碗口粗细的铁链拴上百艘木船,连成了浮桥,横亘在辽河之上。同时还在浮桥的两头,各修了一座相当坚固的桥头堡。桥头堡内还布设了用来封锁河面的发石机和床子弩,还驻守了数千契丹骑兵。他们可是随时反击企图在辽河河口地区登陆幽州军。
“好!”耶律延禧满意地点点头,“在陆地上,我大辽总有办法和幽州贼抗衡的,现在所忧虑的只是辽河。朕驻跸辰州,也是为了防御幽州海贼。现在辽河已经封锁,总算可以放心一些了。”
耶律延禧驻跸辰州的目的其实有两个,一个当然是针对马人望、马植的,得把他们的马家军押上战场!
第二个目的则是整饬辰州的海防。耶律延禧也不傻,当然知道幽州海军大大的厉害!在陆地上,辽军还可以仗着人多马多和幽州军周旋。可是在海上,别说幽州海军了,就是宋朝的海商海贼也能吊打辽国的水师。
所以辰州海防必须要加以整饬,要不然耶律延禧的大军一旦深入辽东半岛,武好古的海军就能在他屁股后面登陆了!
而辰州海防的重心又有两个,一是辽河入海口;二是辰州的海港。
此时辽河的通航能力很强,不在长江之下。幽州海军直接能沿着辽河深入辽东腹地,所必须要加以封锁。
而辰州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个商埠海港,一旦被幽州军占领,后果更不堪设想。
“陶苏斡。”耶律延禧接着又点了突吕不部出身的萧陶苏斡的名。突吕不部是契丹腹心部落之一,但并非皇族后族部落。能以突吕不部出身,爬到行宫副都部署这样的高位,自然是有几分本领的。
这位萧陶苏斡就是一步步从底层往上爬起来的,从笔砚小底开始,一步步爬到如今的高位。期间还几起几落,还在当过多年的马群太保,在漠北滑水马群司和漠南马群司任职——这可不是个饲养员的活儿,而是得和草原上的各路盗马贼打打杀杀。能干下来的,都是有点本事的。
“臣在。”陶苏斡出班应答。
耶律延禧瞧了他一眼,高大粗壮,花白的须髯好似钢针一般,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棱角分明,一看就是个能耐住挫折,不容易被击倒的汉子。
“朕南下后,将辰州交你防御,给你一万部落军的勇士。”延禧道,“辰州乃是后路要冲,万万不可有失,明白了吗?”
“臣敢以性命担保辰州不失。”萧陶苏斡大声回答。“不过臣还想讨要一支精兵。”
“说吧,想要哪支兵马?”耶律延禧问。
“臣想要顺国女直的骑兵。”
顺国女直是按出虎水完颜部的近邻,和完颜部长期不和,自然也没有跟随完颜部起兵反辽。在萧嗣先、萧挞不也兵败宁江州和黄龙府后,顺国部的首领阿鹘产、赵三就率部跟随辽军南走。现在也到了耶律延禧军中,虽然只有数百骑精锐,但却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劲旅。
“好,朕就让赵三率300顺国女直的骑兵跟随你守辰州。”耶律延禧没舍得把所有的顺国女直骑兵都交给萧陶苏斡,只给了一半。而将阿鹘产的300骑带在了身边。
他接着又对萧奉先说:“奉先,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此番大军南下旅顺,怕是要持久苦战。数十万人的粮草供应,是万万不能有差错的。朕现在就将此重任托付给你了,务必在一个月内,将囤积在辰州的粮食和草料,分出一半运往军前的复州城。只要兵粮足备,咱们总能把幽州军耗死在辽东!”
“臣恭领圣旨。”
耶律延禧选择旅顺为进攻目标,其实还存着拼后勤的想法。他虽然出动了四十万大军,但是背靠辽河流域的大粮仓,在后勤供应上是有一点优势的。
而武好古虽然控制着海路,但是燕地素来缺粮,本身也需要从辽东买粮。在耶律延禧决心攻打旅顺之后,辽粮海运的路线,自然被完全掐断了。没有了一年二百多万石的辽粮,武好古的幽州必然会缺粮,也许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供应辽东前线了。
这样,耶律延禧就能依靠持久战把武好古的幽州耗干净!
安排好了辰州和辽河河口的防务以及搬运粮草的事宜,耶律延禧终于可以放心南下旅顺府了。
大辽天庆二年八月初一,耶律延禧的御帐从辰州开拔。在超过二十万契丹、渤海和汉人兵将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南下。仅仅用来三天,在八月初四,就抵达了紧挨着旅顺府的复州城。八月初五,象征着大辽天子的日月神纛,便高高矗立在和大黑山遥遥对望的笔架山之上。
……
就在耶律延禧驻跸笔架山,超过三十万辽兵压向旅顺府的同时,远在幽州的武好古,却遇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麻烦,而且还不小。
兵太多了!
准确的说不是兵多,而是前来应征的壮士太多了!
武好古本来以为只有幽州的小公民们会挺身而出,保卫幽州共和。他们毕竟是幽州共和政权的小主人和接班人,他们不保卫谁来保卫?
可是出乎他的预料,在幽州属于被统治阶级的贫下中农,也都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哭着喊着要保卫共和,要去和契丹人拼命……
在幽州各地设立的募兵点前,全都是排着长队,兴高采烈的贫下中农,人数肯定超过了二十万!如果算上应征的骑士、府兵和应募的“小主”,幽州军的总兵力恐怕都能靠近四十万了。
这下真不知道是辽兵比较多,还是幽州军比较多了?
“大王,这个是好事儿啊!兵多好打仗嘛,而且这是人心所向啊!”
“大王,装备的事情好办,减省一点便是了。铁甲配不齐就用纸甲凑合,天津铁不足就用武州铁打造兵器……能用就行了。”
“军饷也不发愁,共和府已经发布通告了,凡是非点集的骑士、府兵,一律不发军饷。可是应征的勇士一点都不少,看来都是真正拥护共和政府的好汉子!”
“是啊,咱们可不能寒了壮士的心啊!尽可能多招点兵,大不了分几路出击!”
共和执政府的议事厅中,三司六房六监的头头们正七嘴八舌发表着意见。都是一个意思,要把拥护共和的幽州贫下中农都招募进军队。
管他四十万还是五十万……打天下还嫌人多?
而且幽州的贫下中农都热爱共和,觉悟那叫一个高啊!没有军饷也肯入伍,你还有什么话说?
那边陶节夫和张克公可是出了高价在募兵,可有几个幽州人去应募的?寥寥无几啊!
这说明什么?说明共和主义得人心啊!人民群众都心向共和了,谁能忍心把他们往万恶的君主专制的火坑里推?
肯定不能啊!
“可是咱们没有那么多粮草啊!”
武好古眉头微皱,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按照原本的计划,幽州军在征募到“小公民”和一部分骑士、府兵家的大兄弟(年长的弟弟)后,总兵力(包括辅兵)应该可以达到二十多万。
可是现在起码四十万,多一点就奔五了。
钱的事情还好,非骑、府兵不发军饷就是了。兵器也能凑合。可是饭要给人家吃啊!
因为耶律延禧封锁了辰州港和辽河,造成了幽州粮食供应偏紧。必须动用库存维持几个大城市的供应。
如果军队数量比计划中翻一倍,达到四五十万,那么粮食供应就会非常紧张了。
而且因为从军的人数太多,幽州的粮食生产也会出问题。今年的冬小麦播种面积肯定会下降,来年的收成就会减少。
“大王,粮食的事情好办。”左司通判米友仁接过了武好古的问题,“先用库存顶着,再向海路市舶制置司借粮……耶律延禧切断辽粮运输的时候,纪忆之就在筹措安南和爪哇岛的粮食填补缺口了。到明年夏天,他手头一定会有不少存粮借个二百万石的就足够了。”
“借二百万石?”武好古一愣,“他怎么肯?”
米友仁哼笑了一声:“怎么会不肯?到明年春天,咱们就该有十八艘‘真理’级了。都派去海州和纪忆之好好讲理,一二百万石粮食还怕借不来?”
“说的也是!”武好古轻轻点头,“到时候就差你去和纪忆之讲理吧……好好和他商量,可知道了?”
第1166章 共和国的崛起 十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共和万岁!大王万岁……”
“存天理,灭胡虏,兴共和!”
天津市,港口。(全本小说网,https://。)
欢呼声一阵接着一阵,在一片欢呼当中,幽州军的新兵们正排着不大整齐的队伍上船,个个都是兴高采烈,好像中了头奖似的。博士团组织的远征将士们送行的百姓们在远处挥着万符旗帜,发出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
这就是已经改名为共和军的幽州军将士们登船出发时的场面!
在距离码头不远的地方,已经登上一艘客船,正等着开船的张克公站在船舱上方的平台上,傻愣愣看着码头上一片欢腾的场面。
“他们不是宋人!是他喵的老秦人!闻战则喜啊!耶律延禧,你快跑吧,打不过他们的!别说你了,就是你家祖宗耶律阿保机来也没戏。耶律阿保机能打得过暴秦?不可能的……”
只可惜张克公心里面想的这些,耶律延禧是听不见的。而且就算听见了,也不会相信。燕地百姓在契丹的统治下一百多年都老老实实的,也没多少人敢反抗。现在转到武好古手里才多久?就摇身一变成暴秦了,可能吗?
张克公在天津市的坐探杜文忠今天没有到码头相送,而是去了天津书画街的玉夫人府去和“失散”十几年的妹子杜文玉相认了。
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他的独子杜国良。这小子不顾杜文忠的苦劝,最终还是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和军战士,现在已经入了军营,就等着上船赴辽东了。
这可是急死杜文忠了。他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现在要去辽东和可怕的契丹人打仗了,要是有个什么万一,他还怎么活?所以也不顾他曾经在界河商市所犯的罪行,以及后来为张克公当坐探搜集武好古犯罪证据的事情,硬着头皮去找妹妹杜文玉了。
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去蹲监狱,也得把儿子捞出来啊!要是真的在辽东战死了,那杜文忠还怎么活呀?
这边杜家兄妹自是抱头痛哭,那边杜国良小朋友则领到了一领瘊子甲,还被派了弩兵的差——幽州军库存的瘊子甲肯定不够装备那么多誓死保卫共和的新兵。所以只能优先配备给“少年兵”了。杜国良是小学生从军,所以就被归入了“少年兵”的行列,给了盔甲。
而他的弩和佩剑都是自备的。天津市鼓励市民习武,也鼓励私人拥有兵器,特别是作为守城利器的弩。杜文忠因为是好市民,所以也出钱买了一张弩给儿子玩。至于佩剑是小学生人手一柄,连女校的女生都不例外。杜国良当然也有佩剑,而且还会击剑。
所以入伍的“少年兵”,除了骑士小学的学生(他们都是骑兵),大多都充了弩兵,也有一部分给派了辎重管账或文书的差。
在领到盔甲,分配兵种的同时,杜国良短暂的新兵营训练也就结束了,他被分到了陆军第六将的补充营。再有几天,就要登上前往辽东的征途了。
因为有冬季的冰封期,所以运往辽东的部队,都会在秋天结束前出发,然后在旅顺府完成最后的训练。
作为共和军最高统帅的武好古,这次也将披挂上阵。不过不是渡海赴辽,而是和赵钟哥一块儿前往榆关,指挥辽西方面的作战。
根据原本的计划,共和军只会在辽东半岛上和契丹人决战。等到将辽军击退后,再伺机夺取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
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幽州劳动人民捍卫共和的热情太高了。所以共和府总军机司不得不开辟第二战场,在辽东开战的同时,发起辽西战役——这可不是因为兵太多没有地方运用,而是共和政府必须夺取更多的土地去分配给热爱共和的劳苦大众。
包括武好古在内的元老和共和执政府的高官可不是傻瓜,他们很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劳苦大众热爱共和……并不是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