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第18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商人唯利是图,出卖大宋利益的事儿在历史上是有的,比如泉州蒲寿庚!
同样的,商人散尽家财,招募战士,勤王殉国的例子,在宋朝历史上也是存在的,比如泉州许夫人和许夫人的丈夫许汉青。
蒲许两家都是福建海商,都住在泉州,看上去好像差不多吧?不过在宋末天倾之时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
可见这商人,既有可靠的,也有靠不住的。
而在章惇看来,如潘家将门、高家将门、曹家将门、王家将门、米家将门等等一大堆将门,还有已经化身为勋贵的大名向家、三槐王家、大名韩家这样的显赫豪门,会因为从事商业,就唯利是图,出卖大宋吗?
他们好像在大宋都有股份吧?
至于武好古这样的商人,也不会对大宋不利。
现在武好古和赵佶是什么关系啊?赵佶未来不是皇帝就皇帝他爹,武家在赵佶的照应下早晚也是与国同休的将门勋贵啊。
若是将来燕云得复,武好古这个功臣肯定能当上“贵官”的,子孙自然可以荫补到相应的武官官位,说不定还能和赵家联姻。而且武好古未婚妻潘巧莲也出自潘家将门,他和大宋的利益其实也是捆绑在一起的。
而在章惇看来,这座商市如果被将门勋贵暂时控制,其实和被朝廷直接控制也没多大不同。
而且只要燕云得复,界河商市就是大宋的一座州城或府城了……所以现在的关键,还是恢复燕云的胜算。
哪怕多一点都是好的!
“辽国也有大商人吧?”章惇想了想,又问,“他们会听谁的?”
“自然是听我们的!”武好古说。
“为何?”章惇问,“辽国的那些大商人,难道没有燕地豪门的背景吗?那些燕地豪门在辽国都是世选之家,也是与国同休的吧?”
“相公此言差矣,”慕容忘忧插话道,“燕地豪门是世选之族,也是与国同休之族,是族,不是家。”老头顿了顿,又道,“一族和一家是不同的!在辽国的确没有世选之族被整个儿诛灭,但是一家一门因为朝中争斗而破灭者不知凡几。辽国十一宫一府中皆设有所谓‘瓦里’的官署,就是用来管制皇族、世选之族中破灭的家门中的子弟妇孺的。灭家为奴,在辽国可不算稀罕事儿。如今当权的人,谁都不知道下一个灭家的会不会是自己?谁不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这界河商市,不就是大辽权贵之门的后路吗?相公以为这些把界河商市当成后路的辽国权贵豪门,能真的与大辽国同休?”
和辽国内部激烈的政争相比,宋朝的开封将门勋贵简直生活在保险箱里面,开国至今,也没谁家给灭门查抄的。什么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在开封府是没有的……包黑子那种青天就是在戏文里面牛逼哄哄,现实中在开封府他能灭谁啊?
可辽国那边就不一样了!那边的政争都是玩腥风血雨,光是昭怀太子一案翻来覆去就不知灭了多少家!眼看着耶律洪基要挂了,等耶律延禧这条翻身咸鱼当了皇帝,还不知道要再灭多少参与陷害昭怀太子的奸臣呢!
而且如今国势日衰的也是大辽而不是大宋,等到大宋真的要北上燕云的时候,大辽早就变成了一艘正在沉没的破船了,还有谁肯跟着同休?
章惇轻轻点头,却没有再说商市的事儿。而是对慕容先生一拱手道:“先生果然大才,章某十分佩服,定会将先生荐与天子。”
他没有直说会给慕容老头什么官,不过想来也不会小了,一个什么大夫总是有的。
慕容忘忧也还了一礼,笑道:“那便多谢相公了。”
章惇又看了眼赵钟哥,“好一条汉子,大辽不要,我大宋就要了……入籍赵卫公家谱的事包在老夫身上,一个殿直总能赐下的。”
一听说可以姓赵了,赵钟哥马上露出了喜色,向章惇施了一礼:“多谢相公。”
“你也不错啊!”章惇又冲武好古点点头,“若是将来燕云得复,你可是功不可没,一个贵官是少不了的……这一次,总有你一个大使臣的。”
章惇开了金口,看来大使臣总算可以到手了!
武好古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向章惇行了一礼:“相公谬赞了,好古只是尽些本分而已。”
章惇笑了笑:“说到本分,燕京全图你可还没画好呢。”
武好古北上的目的还是谍画,却不想“机缘巧合”之下立了恁般大功,不过原本的谍画任务完成的并不如意。
武好古忙又拱手:“下官这次已经画了小半个燕京,剩下的下回抽空再去,一定画得圆满。”
章惇却摆了摆袖子,笑道:“不必亲自去了,教几个徒弟出来,让他们去吧。你转眼就是大使臣了,从七品的武官,也该给你一个差遣了。哪里能叫你一直画画呢?武大郎,你想做甚底?和老夫说了吧。”
这可真是天大的面子了!或许也算是给武好古的额外奖励吧?
武好古也不客气,马上就说:“下官想求个界河市舶司监官或管勾公事之职。”
第285章 枢密院兵学司
(全本小说网,HTTPS://。)
“好好好!好一个慕容先生!哈哈哈……”
崇政殿中传出了少有的爽朗笑声,这是性格有些严肃的官家赵煦在开怀大笑,很少有的事情,不过殿中奏对的重臣们却丝毫不感到意外,实际上他们也想要大笑。//全本小说网,HTTPS://。)//因为困扰他们的两个难题——练兵和整顿河北东、西两路,都被武好古从辽国请来的“再世张良”慕容忘忧用妙策化解了。
看来这个辽国大儒和进士是真有学问的!可惜没有投生在大宋,要不然西夏早就灭掉了,燕云大约也已经收复了。
不过还好,这样的人物在辽国那边居然投闲置散恁多年,否则这辽国可就要兴旺强盛了。
说起来,还是天佑大宋啊!
赵煦这时已经收住了笑声,对坐在杌子上的章惇说:“这位慕容先生千里来投,又献了此等妙策,朕决不能亏待与他……章卿,你说该授何官职与他?”
“陛下,”章惇回答道,“慕容先生乃是辽国进士,又是故昭怀太子伴读,在辽国是赫赫有名的大儒,如今来投,应该先赐他一个正奏名进士出身。”
进士什么的,对辽国的权贵而言更多是个荣誉,真的要做大官还得凭本事投胎。不过对宋朝的文人而言,则是梦寐以求的身份。所以赐进士出身(正奏名进士)是一种极大的恩宠——当然了,对于章惇这号考个进士和玩儿似的天才而言,这种恩宠是不需要的。
案几后的皇帝笑吟吟点头道:“不错,该赐他一个进士。而且他本来就是辽国的进士嘛,若是托生在我朝,肯定也能考上进士的。”
章惇接着又道:“除了赐进士,臣建议陛下再赐慕容先生中太大夫的文散官。”
中太大夫是从四品上的文散官,官阶不小了。不过对慕容忘忧而言,就是一个领取俸禄的官衔而已。因为他虽然赐了进士出身,但毕竟是辽人南投,不可能真的给一个大权在握的差遣。
“可也……”赵煦想了想,“再给封个开国子、食邑四百户,授轻车都尉,赞治功臣。”
开国子是个爵位,根据《元祐官品令》,属于十等爵位中的第九等,只比开国男大一级。而食邑则是随同爵位一起发放的,以户数多少为等,不过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就是个虚名。只有在“食邑”多少户后加上的“实封”多少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譬如“食邑四百户,实封二百户”中的二百户是有点儿意义的。一户实封,随月俸增给二十五文钱,二百户就是每个月能多领五千个铜钱,一年多拿六万钱,大约八十缗的样子。
至于“轻车都尉”则是一个从四品的勋名,也是一个虚衔,既无职事,又无俸钱。
而赞治功臣则是一个功臣号,除了可以载入国史之外,也没啥用处。
“再赐个宅邸与他吧,”赵煦想了想,“就在城西厢寻个宅子给他。”
赐宅邸到是个不错的奖赏,一处和中太大夫的文散官位相称的宅邸,哪怕在外城,没有个十万二十万的也拿不下来的!在国初的时候,能够得到赐第的功臣倒是不少,如今却是很难了。
“至于差遣……章卿,你说要不要给一个?”赵煦又问。
章惇道:“应该给个差遣,慕容先生是大才,辽国不用,到了我朝岂能投闲置散?”
赵煦点点头,耶律洪基不用慕容忘忧是因为他昏庸无道,自己是明君啊,怎么能让慕容忘忧吃闲饭呢?这样岂不是显得自己和耶律洪基一样昏庸了吗?
“该让他去做甚事情?”
章惇奏道:“臣以为该为慕容先生增设一职。”
“增设何职?”
章惇道:“增设判武学事。”
武学在宋朝是个基本很低的衙门,属于国子监的管辖之下,由武学博士管辖,根本没有“判武学事”或“知武学事”这样的差遣。
“判武学事?”赵煦一听,就知道章惇想要改革武学了,“章卿是想改革武学吗?”
“正是,”章惇说,“欲练精兵,必先择良将,而择将不如育将。武学之设,本就是为朝廷选育良将,可是二十余年来未闻有良将出自于武学,因而需大加改进方可成事。”
赵煦轻轻点头,慕容忘忧献上的练兵之法的核心思路,就是“队长小包干”,而训练队正,同时总结一队一部的组建训练运用之法,又是核心中的核心。而最合适承担训练队正使命的衙署,自然就是武学了。
不过由国子监管着的武学开张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可是却没有培养出一个有用的武官,完全是个尸位素餐的衙门。
为此章惇早就想加以改革了,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改革,于是就把武学撂一边儿了。
现在慕容忘忧(其实是武好古)给他出了个“学生教老师”的主意,一下子就解了武学教不出军官的尴尬,武学的改革自然就要提上日程了。
“章卿想如何改革武学?”赵煦感兴趣地问。
“陛下,臣以为首先应该由枢密院管辖武学。”章惇说,“否则一般西军的悍将招入武学,国子监可管教不了。”
武学是军事学院,由相类于教育部的国子监管辖本就不妥当。做国子监祭酒或知国子监事的文官大多是饱学鸿儒,可是对军事往往一窍不通,自然管不好武学。
相比之下,宋朝担任枢密使和知枢密院事的官员,哪怕是文官多少也是知一些兵的。
此外,枢密院本身是管军的,也只有枢密院有办法凑齐四五百个会打仗的学生来教老师……国子监可没地方去找那么些小武臣来念书。就算由枢密院和兵部找来了,国子监的一帮大儒也管不了啊。
国子监现在连死读书的太学生都管不大好,要是再来一批杀人放火的武官,那还怎么得了?
可枢密院就不同了,那些小武官敢不听枢密院的话是可以杀头的!国子监能杀谁的头啊?而也不能给国子监这样的权力啊,要不然武士生可以杀?那太学生呢?国子学生呢?这些都是堂堂士大夫啊!怎么可以杀头?
所以武学要招收真正的武士,就必须由枢密院或兵部这样的衙门来管——本来就应该这样,也不知宋朝的一帮文官的脑洞是怎么开的,居然让国子监去管一个军事学校……
“有道理,”赵煦看了眼枢密使曾布,“曾卿以为如何?”
曾布回答道:“陛下,臣以为由枢密院管辖育将之事是可行的。只是目前武学中的博士、吏员、武学生都没有兵籍,也非武人,不适合由枢密院管理。”
赵煦知道曾布是不愿意接现有的武学的烂摊子,而是想另起炉灶再开一个。
“那现有的武学、武举呢?”
“武学宜先维持原状,”曾布奏道,“待已经入学的武学生学成之后,再停办武学,不过武举应该维持不变。”
“不变?”赵煦有些不明白,“我朝的武举不也和武学一样,从来就不曾举出一个良将,为何要维持不变?”
“陛下,武举和文举一样,都是朝廷取士之法,也是天下士子晋升之途,不宜关闭。”
虽然没有用,但也得开着……
赵煦又瞧了瞧章惇,章惇道:“臣也以为,武学、武举可暂时维持不变。可以在枢密院下设一个兵学司,专门训练队正、部将一级的武臣。生员可由各系将禁军的正将、副将,以及各路安抚使推荐。所荐之人,需粗通文字,有从军作战之履历,有杂品武臣之官阶,年25岁以下。学成之后,可